動機式訪談法:幫助青少年實現(xiàn)自我轉(zhuǎn)變
動機式訪談法(MI)是由一些美國心理學家在20世紀80年代初根據(jù)治療乙醇依賴病人的經(jīng)驗建立起來的一種訪談技術,如今已經(jīng)成為一種用來降低成人和青少年危險行為的簡短的循證的輔導方式。動機式訪談法首先要對學生做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建立彼此信任,使學生在一步步的引導中意識到自身存在問題的癥結。動機式訪談法只是為了喚醒學生的自愈力,幫助學生建立充分的自信心,消除內(nèi)心的矛盾,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力量和潛能來堅持,從而達到徹底改變其不良行為的目的。動機式訪談法并不會給予明確的建議與指導,可以與其他咨詢治療方式搭配進行。
(School-based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with students,teachers,and parents: new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direction.Advances in School Mental Health Promotion,Volume 7,Issue 4,2014)
社區(qū)教育:青少年素質(zhì)教育的課堂
據(jù)粗略統(tǒng)計,美國在校青少年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社區(qū)中度過的,社區(qū)是青少年除學校之外接觸最多的社會場所,所以,青少年知識更新、娛樂休閑、社交學習、健康鍛煉等活動很大一部分是在社區(qū)中完成的。社區(qū)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補充,是對青少年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青少年而言,自覺主動地接受社會教育,參加社會實踐,是讓他們從學生時代起就聯(lián)系社會、了解社會、學習社會,從而有利于將來投身社會、竭誠為社會服務做好充分準備。由于社區(qū)青少年是來源、結構、成分和生存狀態(tài)等復雜的混合群體,他們的興趣愛好、人生追求、生活方式、職業(yè)趨向等各不相同,因此在開展教育時還必須照顧他們各自的特點。
(Fostering an Adolescent-Centered Community Responsive to Student Needs: Lessons Learned and Suggestions for Middle Level Educators.The Clearing House,Volume 87, Issue 6,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