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勇
(泉州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播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有明近三百年來閩詩派作為明代詩壇重要一極,有著區(qū)別于他地的獨特之處,講究“詩者非模擬剽掠似也,非琢雕以為工也,非切摩聲病組織纖巧以為密且麗也,必也煥然而悟,渾然而來趣,得于心手之間而神溢于札翰之外,是則詩之善也?!比恢匦聦徱暟碎}詩壇,我們發(fā)現所謂的“閩詩派”或“閩中詩派”更確切地應該稱為“福州詩派”。如我們熟知的林鴻、高棅、鄭善夫、徐 兄弟、曹學佺、謝肇淛、鄧原岳皆為福州人。其他地區(qū)雖受“福州詩派”影響,但“邵武、泉州、興化等府另有其學術及文學傳統(tǒng)?!本唧w到晚明八閩詩壇,雖“晉安一派,與歷下、竟陵鼎足而立”,但即使是“晉安一派”也在晚明出現分化,如連江人陳第即服膺公安派“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之說:“詩興到輒矢口而詠,伸紙而筆,唯以自適其適,不屑人之工拙贊毀也?!币蚨砻靼碎}詩壇雖如朱彝尊所云:“明三百年詩凡屢變,……獨閩、粵風氣,始終不易”,但并不是不受外來詩風影響。正因如此,本文擬以鐘惺與晚明閩詩壇的互動,來窺探晚明八閩詩壇主流面貌之另一面。
學界一般認為,鐘惺、譚元春為“竟陵派”的代表人物,蔡復一、張澤、華淑歸為追隨者行列。然正如陳廣宏所說:“他不僅僅是竟陵派影響的接受者,……,他對鐘、譚所代表的竟陵文學從理論建設到創(chuàng)作實踐都曾有積極的參與和貢獻,因而在竟陵派中的地位與作用也是其他同志所無法相比的?!辈虖鸵?1576-1625)字敬夫,號元履,同安人。陳廣宏先生據鐘惺《蔡先生傳》中“交惺十年,愛若兄弟”之語推斷,復一與鐘惺締交當在萬歷庚戌(1610),此時恰是竟陵派自成一體的關鍵時期。萬歷甲寅(1614)冬,鐘惺將莆田布衣詩人陳昂《白云集》寄于蔡復一,并在《與蔡敬夫》書中述及于此年八月編定的《詩歸》并欲求復一評定:“家居復與譚生元春深覽古人,得其精神,選定古今詩曰《詩歸》。稍有評注,發(fā)覆指迷。蓋舉古人精神日在人口耳之下,而千百年未見于世者,一標出之,亦快事也!……是以去公日遠,相通愈難,而尤急急乎問公,且舉以告公寄公也?!庇衷?“兩三月中,乘譚郎共處,與精定《詩歸》一事,計三易稿,最后則惺手鈔之。手鈔一卷,募人鈔副本一卷。副本以侯公使至而歸之公?!讲街鴮嵢?,故與公實心戡之,知公必虛心聽之?!北娝苤对姎w》耗費了鐘惺、譚元春大量精力,鐘惺更是“蓋平生精力,十九盡于《詩歸》一書,欲身親校刻,且博求約取于中、晚之間,成一家言,死且不朽?!薄对姎w》一書也成為代表竟陵派文學主張,標示竟陵派文學趣尚的大旗。復一不僅是這部著作的第一位讀者,更是審定者。復一很快對《詩歸》的選定作出了自己的回應,由鐘惺《再報蔡敬夫》一書可明:“冬春間一月之中,千里之外,得書及詩者三,親遣使者二,此非尋常交游也?!宰T生外,又無一慧力人如公者棒喝印證。來論所謂去取有可商處,何不暇時標出,乘便寄示?”在寄與譚元春的信中,復一認為“《詩歸》中有太尖而欠雅厚者,宜刪去一二?!辈⑶裔槍ψT元春所選六朝詩,提出“情艷詩非真深遠者不留,不喜人于山水花木著婦女語?!倍蓵蟮摹豆旁姎w》尚收錄蔡復一兩條評語,分別見于卷六李陵《錄別詩》八首與卷七曹操《短歌行》。這在《詩歸》中絕無僅有,由此可見鐘、譚二人對復一意見之重視。另外竟陵派詩文講究“靈”與“厚”,以達到“幽寂”、“孤峭”的美學風貌為宗尚。蔡復一在《寒河集序》一文中進一步發(fā)展了鐘惺的詩學思想,提出“清音”、“幽感”之說:
嗚呼,古之為樂也,受其一器,莫不喪我以從之,五官七情,蕩然無留,而后高深為之遇,入之愚,出之圣,是謂幽感。幽感之于音至矣,通乎神明,往來之無間,古之與我,無地可寄取舍,而可浮且易言之哉。
詩樂合一的詩學思想前人多有論述,并無獨特之處,但將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點落在“清音”、“幽感”上,強調“人之所宣,不若其所未宣;傳送之直尋,或不若依寓之隱約”,則與鐘惺倡導的“察其幽情單緒,孤行靜寄于喧雜之中;而乃以其虛懷定力,獨往冥游于寥廓之外”有異曲同工之妙。那么詩人應該具備何種才能,方能使詩文具有“清音”、“幽感”?蔡復一在給友人的書信中作了闡釋:
才者何也?古今萬象入于其鏡而寒、出于其冶而熱者是也。寒之而不敢遯,如禹鼎之搜毛發(fā),靈怪且啼;熱之而樂于受命,如鑄五色石以補天,隸天之人距曲交踴,皆才之所至也。而于古人柔厚之脈,時一離之,若有不暇且不屑者;則才之所至,法不得爭也。
詩人之才即將世間景象引發(fā)的情思經過冷靜的思考,然后緩緩流出以映照現實,并且詩人的情思不必步步遵循溫柔敦厚的傳統(tǒng)詩道。實際上仍是強調詩人的情感的冷處理,為“幽冷”的詩緒建立理論的支撐。
蔡復一不僅在理論上與鐘惺互為補充論證,并利用自己湖廣參政的身份幫助擴大竟陵派的影響:“吾入楚,與其君子言曰:‘議論而能不借李宏甫眼,風雅而能不沿袁中郎筏,吾必以為巨擘?!辈虖鸵粨魏V參政為萬歷四十二年(1614),此時恰是公安派方熾竟陵派漸興之關鍵時期,蔡復一利用自己的影響在公安、竟陵二派的核心區(qū)打擊壓制公安詩風,扶植竟陵詩風的態(tài)度十分明顯。此外蔡復一還積極在家鄉(xiāng)傳播竟陵詩風,使此時與稍后一段時期閩南一批詩人漸染楚風。清康熙年間漳州林麟焻即云:“明末竟陵邪說盛行,同安蔡敬夫率先從風,吾鄉(xiāng)諸名流多染其習,風雅凌替?!彪m林氏的本意是批評蔡復一所帶來的竟陵詩風,但從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此時閩南詩人受楚風影響的頗多,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池顯方。
池顯方,字直夫,號玉屏子,同安廈門人,天啟二年(1622)舉人,后參加應天府考試,以母老不作官。一生工詩文,喜游山川,結于玉屏端山下,與何喬遠、黃道周交誼甚深,“尤與同邑蔡復一稱莫逆”。從今所見池著《晃巖集》有《贈蔡敬夫》、《夢蔡敬夫》、《蔡敬夫轉晉轄寄予大士藥物》等十余篇詩文,蔡著《遯庵全集》中亦有多篇詩文展示了二人的交誼,如《玉屏集序》中贊池“吾鄉(xiāng)里之才,莫如池直夫”,并且把池顯方介紹給自己的詩道好友譚元春:“蔡先生不輕許人,不茍作緣于人,每見詩文中輒有池直夫,心固已異之。洪爾蕃來京,遍覓所謂竟陵譚子者,而投之書,與《玉屏》、《南參》諸集,則固直夫也。今蔡先生死,含淚開蔡仁夫書,讀未竟,而使者又致一書,則又直夫也。”池顯方之詩雖被蔡復一認為“持論頗喜李宏甫,而讀其詩間墮中郎云霧”,但竟陵幽謐明凈之氣在有些詩作中體現的還是十分明顯的,如《五老山》:
十年古剎幾殘灰,重見天花散講臺。
野露欺人疑結雨,松風括地每驚雷。
一泓碧水和云下,萬點青山擁海來。
若問崮中真普照,峰頭夜半月輪開。
全詩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工整,又能提萬鈞之筆,輕落紙面,確為精妙。尾聯(lián)又從意境上與首聯(lián)相照應。雖“古剎”、“殘灰”、“野露”、“松風”、“夜半”等楚風的典型用詞籠蓋全篇,但并沒有陷入“竟陵”邪路之寒峭冷澀,而以“月輪開”營照出幽明清凈之境,實為竟陵詩風上乘之作。
天啟二年(1622),鐘惺任福建提學僉事。四月抵閩,九月二十六得父訃告,離閩歸楚,時間不足半年,因此今人多認為鐘惺對閩地詩壇的直接影響可以忽略。細察之,在這不足半年的時間內,鐘惺考校了興化、延平、福州三府學子,雖自云:“鐘子之教閩士也,不惟不敢有所挾以求士。而且深怪夫士之舍所學以狥吾所求者?!比淮藭r竟陵詩風正風行天下,學者影從,閩之士子無論是從科考的角度還是學習的角度必多從之。又恰在此年六月,沈春澤序刻鐘惺自定《隱秀軒集》,更為學習者提供了學習的范本,使一批士子舍閩入楚,如許豸、方錝等。
許豸,字玉史,侯官人,崇禎辛未進士(1631),歷戶部郎,榷許墅關,轉浙江按察僉事,以參議改督本省學政,著有《春及堂詩》及《倉儲匯核膚籌》諸集。許豸在《先師鐘退庵文集序》一文中敘說了自己對鐘惺知遇之恩的終身感念:“楚鐘退庵先生督閩學時,余受知最深,漫有水乳之投。既而先生以艱歸,送江滸而別。忽忽然思裹數月糧及,從先生于衡湘之間而不果?!辈⒃阽娦嗜ナ篮?,盡自己最大努力幫助恩師刊刻遺稿:“久之,友人譚友夏、徐元嘆寄余以先生遺稿及《晉書》《史懷》,余刻之吳關?!逼渥陨碓姼鑴?chuàng)作今因詩文集的遺失不能窺其全貌,但從史志殘留可管中窺豹,如《冬日同友人登道山訪印上人》詩:“空山寂歷竹房寒,共踏疏林入戒壇。聲滿白云孤磬冷,煙浮青靄野香殘。半龕霜葉縫僧衲,一逕寒花點客冠。除卻虎溪三笑侶,何人來借法華看”。冬日山間寥落的自然景物,加之禪院冷清的景象,使全詩籠罩上一層清冷的意境。再如《名山寺》:
梅花歷亂在巖扉,鳥道幽深轉翠微。
滿院白云禪榻冷,半山殘雨水簾飛。
猿盤石樹窺僧灶,葉落香壇點衲衣。
不用虎溪遙送客,廬山高士已忘歸。
孤懸的頑石上幾點寒梅雜亂地吐著芬芳,曲折蜿蜒的山間小道通向幽深的遠方。凄冷的冬雨剛過,禪院寂寥無人,使得幾只饑腸轆轆的山間老猿來窺探灶房。雖尾聯(lián)略作振奮,然山間清冷寂寥之意境盡顯。
方錝(1606-?),字章弢,號太真,又號金人,諸生,莆田人。鐘惺任福建提學僉事時,方錝剛十六歲,為所賞,補弟子員,有《紅琉璃集》。方錝為明末清初莆田地區(qū)領袖詩人之一,林璟《方章弢本傳》云:“海內如惲本初道生、王一翥子云、郭士豪蝶公、周立勛勒卣、徐彩鳳圣期諸子,皆文檄交馳,推為盟主。故一日之中,魚箋往復,半自千里來。乃結社琉璃,坐皆名士;銅江諸賢,多有至者。”方錝自覺接受竟陵詩風,詩多孤寒幽僻之境,如《九日社集紅琉璃》:“高懷應與太華平,同憶渡江涕未清。無數火云天外皎,數莖旨蓄醉余烹。潭深容易東方曉,舞罷招搖獨鶴橫。白露伊人予一坐,蒹葭不向溯游清?!彪m為宴集之作,卻不見推杯換盞的熱鬧,透出一股凄神寒骨的清冷之氣。另外積極利用紅琉璃社為竟陵詩風張目,帶動一批詩人學習竟陵詩風:“至隆、萬間,竟陵邪說盛行,吾莆如宋比玉、姚園客諸君皆與鐘、譚定交而不為所染。厥后如頤社、紅琉璃社、遺老諸名流多降心從之,風雅漸替,故其遺集具在,所取特少?!比纭凹t琉璃社”成員鄭郊、曾世爵。鄭郊,字牧仲,號南泉居士,《南陔詩話》云“其詩自辟蹊經,多奇峭幽僻語?!痹谰?,字叔祁,號乖崖,《南陔詩話》云“予閱其昆仲詩多拗字僻句”。
周聞,字無聲,號去聞,崇禎諸生,莆田人,鐘惺從童子科拔之,有《白湖集》?!短m陔詩話》云:“(周聞)嘗與林子山同選《莆陽風雅》,計百七十人,得詩五百六十首。二君皆學景陵派者,所甄綜未知當否?!敝苈勔簧毑?,故所作詩多如賈島瘦硬孤崛,如《病》:“病與生皆至,生存病亦存。長時不見,半世獨居村。膚髯既如此,文章何足言?;厮蓟帕Γ葱胚_無門?!?/p>
韓錫,字晉之,侯官人,諸生,家貧,菽水不給,而臨財不茍得;膏火不具,而開卷必衣冠。善古篆、隸書,終身不作行草。鐘惺入閩,獨慕錫與齊莊,在《答韓晉之秀才》一文中贊曰:“閩固多才,如足下清皎立俗,何可頻得?”并指導韓錫云:“學古之人,所得自不同。然古人所謂學以變化氣質,氣質二字,亦廣亦微,恐非孤狷二字可了。此特可為足下言之耳?!馁x大可觀。大要賦雖以奧博為長,古人亦只將數處創(chuàng)獲驚人之語散其中作丹頭種子,而覆以宏麗成文,勿食其末而忘其本也。”鐘惺父去世,韓錫率閩士作《公祭鐘太封君文》。
陳廣宏先生在《晉安詩派萬歷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一文中說道:“閩中文人受竟陵派不同程度影響的,尚有如謝兆申、董應舉、王宇、陳衎等人?!?/p>
謝兆申(1567—1619),字伯元,號耳伯,建寧人。謝兆申為詩文銳意好奇,《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八十云:“(謝兆申)好深沉谿刻之思。又多雜以奇字,……其文騫棘幽晦,至使人蜇口慘腹而不可句?!薄堕}小記》卷一“不解”條亦云:“予在閩前后十二載,有不解者七?!谖牟唤庹咧x耳伯?!睉撜f謝兆申詩文的“辭郁而不舒”不僅只是因竟陵詩風的“孤峭”所引起,“蓋耳伯踰嶺游吳,首以詩文請業(yè)于劉子威,未免問道于盲。”謝兆申與劉鳳皆為大藏書家,文人喜在詩文中掉書袋的弊病自是難免。然鐘惺與謝兆申皆尊佛教,禪境中的幽寂使二人在交往中有了共同之處,也使謝兆申的某些詩篇帶有一絲清幽之氣。如《秋水圖》:“素扇揚清風,江波澹秋水。秋水碧于天,泬漻云未起。搖之動水涼,面上生飄商。請君勿棄置,以此高上堂。天高潦落時,一望白蒼蒼。”
董應舉(1557—1639),字見龍,號崇相,連江人。萬歷二十六年(1598)進士,曾任吏部主事、文選主事、太仆卿兼河南道御史,有《崇相集》。鐘惺曾為董應舉選詩:“閩有董崇相先生者,其人樸心而慧識,古貌而深情。……庚戌,予始讀而選之,……公亦知予不妄,而詩始有集。丙辰始征于序,而猶不欲使有聞于世?!惫式袼姟冻缦嗉范喑粲睦渲常嚺e二例。其一《西山來青軒對月》:“地白鐘聲寂,山秋夜色多。倚闌成雪界,按戶即天河。野氣沉平楚,池光轉碧蘿。忽聞清籟發(fā),凄絕獨如何?!蓖醴蛑u曰:“冷雋自裕,亦不屑入賈島籬下。友夏若能蕩滌心志,尚可為此,愈趨愈促,是以不能。”其二《秋日尋孔雀庵軿上人》:
林深不辨徑,積葉翳寒泉。
屋角留殘日,秋階童獨眠。
問師何所去,遙指隔江煙。
夕磬無人發(fā),林中聞暮蟬。
《御選明詩》、《列朝詩集》、《明詩紀事》等皆選此詩。幽寂的林間小徑蜿蜒至落滿枯葉的寒泉,幾縷殘陽漏盡屋角。日暮時分,禪院一片寂靜,只聞晚蟬凄凄之聲。全詩在表面的沖淡平和中,暗藏一絲清幽冷寂之色。
董應舉不僅自身與鐘惺交誼頗深,并把竟陵詩風的清冷之氣傳授給自己的弟子陳衎。陳衎(1585-?),字盤生,閩縣人,“篤學好古,受學于連江董應舉,一生師事之”。陳衎曾與鐘惺有書信往來以探討詩文創(chuàng)作,見其《大江集·與鐘儀部伯敬先生》:“求詩文而采聲名,自是常態(tài)。若方兄之仰望臺慈,則名實相副,非時套者矣?!逼湓姼鑴?chuàng)作在其師董應舉及鐘惺的指導下,幽寂之風漸成,如《仁王寺》:“城鴉驚客履,幽徑寺門深。草坐冷崩石,茶鐺香密林。月含山氣肅,風入谷音沉。積歲希游跡,重來倍賞心?!痹娋秤睦洌H有竟陵之氣。
王宇,字永啟,閩縣人。萬歷庚戌進士(1610),歷官南刑部主事、員外郎、山東提學參議,中傷歸。后啟戶部員外郎,未任卒,有《原齋集》、《經書說》等。鐘惺與王宇為同年好友,鐘曾贊其人性格“精潔孤立”。王宇為官南京五年期間與鐘惺交往密切,《隱秀軒集》有《送王永啟歸省兼示董崇相》、《王永啟像贊》、《送王永啟督學山東序》等。
除了陳廣宏先生所提到的上述幾人,晚明閩地詩壇受竟陵詩風影響的尚有一代完人黃道周。黃道周(1585-1646)字幼玄,號石齋,漳浦人。清初嶺南詩人龔章云:“近見漳浦先生律詩多用比興,寓意深渺,但其中使事多僻,用意過晦,氣格不類盛唐反似李義山《錦瑟》一詩,又未審得比興之正否也?!薄陡=虽洝芬嘣?“他的詩博奧黝深,雕鏤古健,頗受竟陵派影響,具有崛奇獨造的風格。”如《臨安聞良固失守四帥具仞又有檄止十道師行人次且為之慨然四章》:“突豕已逾月,腥風何屢翻。守雌庵眾志,飛牡動關門。庶士蛙螳怒,文人鵝鸛論。盈庭多劍舄,孺子多煩言。”詩篇反映了明末朝中大臣尸位素餐的憤慨之氣,但用詞佶屈聱牙,難以卒讀。然一些反映自然山水的詩篇則相對較為疏野幽清,如《和徐振之先生孤、云、獨、往、還原韻五首》前三首:
其一:
野水笑人曠,深秋知客孤。
江楓催雨老,漁火報燈蘇。
家計分浮梗,乾坤動剝膚。
柴桑行可覓,能得隱鄰無。
其二:
笠澤無停棹,杖頭不系云。
帆隨風意致,山與夢氤氳。
古洞閤幽戶,殘崖倒暮曛。
每逢巢鳥盡,蘿月響繽紛。
其三:
不忍閟幽獨,因思別系空。
閑過長喙峽,戲識打頭風。
絕壁三分篆,堅匏五石容。
心知無一可,更上最高峰。
詩境清幽靜謐,所用字詞“孤”、“幽”、“古”、“老”、“殘”等一如鐘、譚常用。
晚明八閩大地文化昌盛,正如周亮工所言:“閩中才雋輩出,穎異之士頗多,能詩者十得六七?!虮蝻L雅,亦云盛也。”當竟陵詩風在詩壇正勁之時,閩派在曹學佺、鄧原岳、謝肇淛、徐氏兄弟的堅守下,繼續(xù)高揚自己固有的詩文傳統(tǒng),延續(xù)了閩派一支,功績自不可沒。然而一種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外來新鮮血液的注入,換一個角度說,也正是閩派的固守傳統(tǒng)才導致了閩派在清代的沒落。因而晚明竟陵詩風在閩地的接受或被接受是閩地詩人對外來文化的一次有益嫁接,雖很快被家國之亡的歷史巨變打斷,受到清代文人的鞭撻,但也應值得重視。
[1](明)張以寧.翠屏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四庫全書本.
[2]廖虹虹.明代閩中詩歌傳統(tǒng)的建構方式及其它[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11).
[3](清)魏憲.百名家詩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4](明)陳念祖.五岳游草跋[M].濟南:齊魯書社,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5](清)朱彝尊撰.黃君坦校點.靜志居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6]陳廣宏.竟陵派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7](明)鐘惺.隱秀軒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8](明)譚元春撰.陳杏珍校點.譚友夏合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明)蔡復一.遯庵詩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四庫禁毀書叢刊補編.
[10](清)鄭王臣.莆風清籟集[M].濟南:齊魯書社,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11](清)吳堂纂修.同安縣志[M].光緒十二年刻本.
[12](明)池顯方.晃巖集[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
[13](清)郭析蒼纂.烏石山志[M].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整理,2001.
[14](清)徐景熹.乾隆福州府志[M].中國地方志集成.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15]沈云迪.明代福建作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
[16]陳廣宏.晉安詩派萬歷間福州文人群體對本地域文學的自覺建構[J].中國文學研究 ,2008(12).
[17](明)謝兆申.謝耳伯先生初集[M].濟南:齊魯書社,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18](清)周亮工.閩小記[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19](明)董應舉.崇相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四庫禁毀叢書.
[20](清)王夫之.明詩評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1](清)周亮工輯.米田點校.尺牘新鈔[M].長沙:岳麓書社,1986.
[22](清)鄭方坤.全閩詩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3](明)黃道周.黃漳浦集[M].民國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