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桂蘭
所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不知或少知到知道或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能否讓這生命得以延續(xù),取決于教師能否挖掘?qū)W生的興趣點,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nèi)涵,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有效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yǎng)和個性塑造的過程。下面我就結合任教十多年的經(jīng)驗,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看法。
一、挖透教材
在語文教學中,教學資源很多,但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根本途徑是教師挖透、理解教材,“在教材內(nèi)容中來回穿梭”,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教材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就很難做到以教材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zhì)特征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xiàn)、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教師上語文課前自己先要鉆研課文。我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而且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解釋,或?qū)φ战x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的,則在書上作上標記。對于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并把義項寫在一邊。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好幾遍,發(fā)現(xiàn)一些難于把握停頓或比較繞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做好批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于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教材內(nèi)容、教學重點、難點等了然于胸的基礎上,我才開始備寫教案。
二、課堂教學需要精心設計
設計課堂教學是教師課前必備的環(huán)節(jié),要想讓課堂教學更有效,老師就要精心設計。設計呈現(xiàn)知識的方法,設計邏輯思維的過程,設計與學生交流和學生活動方式,等等。教師理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時,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既相機點撥知識,又在交流中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情。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參與者
在教學這個平臺上,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探索問題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其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主動參與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主要場所。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設計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學起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必須抓住一個“趣”字,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所謂“趣”就是課堂要上得有趣味性,讓學生愿意學、喜歡學。教學中有許多時候可以讓孩子通過表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比如:我在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時,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話,他們帶著表情和動作演繹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話。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表演中,既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又培養(yǎng)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
對于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絕非幾次教育所能奏效,必須經(jīng)過長期培養(yǎng)和訓練。例如學生的課堂常規(guī)、坐立姿勢、回答問題等習慣,都必須從小培養(yǎng)。雖然孩子個性好動,但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是可以一步一步地把他們引上正確軌道的。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征,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其知識基礎、生理心理發(fā)展水平、思維發(fā)展及個性發(fā)展水平各不相同,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一般來說,低年級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少,不隨意注意及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語文教學中應選擇生動、形象、趣味性強的方法,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例如:孩子對認字的學習方法,一般來說總是從直觀的具體東西開始的,缺乏概括抽象的習慣和能力,他們學習了“孩”字后就知道它是由“子”和“亥”組成的,但學了“該”字又會與“孩”字混淆。如果我們能根據(jù)他們的心理特征,加以必要的指導,采用對比引導的方法,把“孩”和“該”相同部分找出來,再根據(jù)字義記住偏旁,就可以加快識字速度,教給他們良好的學習方法。又如:學習《小柳樹和小棗樹》時,我抓住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話前部分,讓學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同時伴隨表演,在這個過程中教給學生朗讀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只有懂得小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特征,掌握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們的教學工作才能順利而有效地進行,學生素質(zhì)才能得到全面發(fā)展,教學質(zhì)量才能得到提高。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問很大,絕不會一蹴而就。因此,語文教師要立足教材,不斷改進教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教學,并且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使學生在生動活潑地學習中主動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