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孟泳
【摘要】目的:觀察蓮花清瘟顆粒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醫(yī)辯證屬表寒里熱證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20例表寒里熱型急性上感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治療組給服蓮花清瘟顆粒,對照組給服“三九”感冒靈顆粒,觀察72h后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痊愈35例,顯效13例,有效10例,無效2例,有效率占96.67%;對照組痊愈20例,顯效22例,有效7例,無效11例,有效率占81.67%,兩組對比,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且于癥狀、體征積分的改善方面治療組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論:蓮花清瘟顆粒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醫(yī)辯證屬表寒里熱證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連花清瘟顆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寒里熱
【中圖分類號】R254【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7-0038-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概稱[1]。全年皆可發(fā)病,多發(fā)于冬春季節(ji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筆者采用蓮花清瘟顆粒治療表寒里熱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選擇河南省中醫(yī)院門診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醫(yī)辨證為表寒里熱型的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0例 ,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18~60(35.6±8.13)歲。對照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18~60(36.2±5.3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病例選擇標準
2.1納入病例標準參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1]和中醫(yī)表寒里熱證時行感冒的辨證標準[2]:所有入選患者均急性起病,體溫37.5~39.0℃,年齡18~60歲,發(fā)病24h以內。查體:咽腔充血,扁桃體不大或輕中度腫大、無膿點,心肺聽診無明顯異常。中醫(yī)辨證表現(xiàn)為發(fā)熱惡寒,無汗或有汗,頭痛,肢體酸痛,鼻塞聲重,咽喉疼痛,咳嗽,咯痰黃白相兼。舌質紅以邊尖為甚,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或滑數(shù)。
2.2排除病例標準①發(fā)病 12h內已使用激素、解熱鎮(zhèn)痛類藥物;②肺炎型、中毒型、胃腸型上感;③妊娠或哺乳婦女;④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合并其他系統(tǒng)感染者;⑤因各種原因不能按要求服藥,以及不能配合回訪調查者。
3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蓮花清瘟顆粒 (北京以嶺藥業(yè)有限公司),一次1袋,一日3次;對照組口服“三九”感冒靈顆粒(華潤三九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每次1袋,每天3次。每天自測體溫4次,并記錄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情況1次及有無藥物不良反應。服藥72h后復診。病情評分標準:對頭痛、身痛、鼻塞、流涕 、咽痛 、咳嗽按無、輕、中、重分別計0、1、2、3分,體溫按實測值記錄,治療前后均評定積分。
4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感冒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的要求 ,按痊愈 、顯效 、有效 、無效4級評定療效[3]。痊愈 :用藥72h內 ,體溫恢復正常 (腋溫<37℃,不再回升),主要癥狀消失,癥狀 、體征積分下降90%以上;顯效:用藥72h內,體溫恢復正常 ,主要癥狀大部分消失,癥狀 、體征積分下降 70%以上;有效:用藥72h內,體溫較以前降低,主要癥狀部分消失,癥狀 、體征積分下降 45%以上;無效:不符合以上標準者。
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結果
6.1兩組療效對比,見表1。表1兩組療效對比結果[例(%)]
組別例數(shù)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有效率/%治療組6035(58.33)13(37.14)10(16.67)2(3.33)96.67*對照組6020(33.33)22(36.67)7(11.67)11(18.33)81.67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6.2兩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積分比較 ,見表2。
表2兩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積分比較 (x±s)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6010.71±3.491.72±2.41*#對照組609.92±3.683.91±2.15*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56.3不良反應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現(xiàn)皮疹、皮膚騷癢、惡心等明顯藥物不良反應。
7討論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醫(yī)辯證屬表寒里熱者病機多為素蘊內熱,復感外寒,內熱為外寒所遏。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以冬春季節(jié)多見,為臨床常見病證?;颊甙l(fā)病后常有發(fā)熱惡寒,無汗或有汗,頭痛,肢體酸痛,鼻塞聲重,咽喉疼痛,咳嗽,咯痰黃白相兼等癥狀。目前專用于表寒里熱證的中成藥不多。
蓮花清瘟顆粒是北京以嶺藥業(yè)有限公司研制的中藥制劑。它的組方源于麻杏石甘湯與銀翹散,其中,麻杏石甘湯出自《傷寒論》,原用本方治療太陽病,發(fā)汗未愈,風寒入里化熱,“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風寒化熱,或風熱犯肺,以及內熱外寒,但見邪熱壅肺之身熱喘咳、口渴脈數(shù),無論有汗、無汗,皆可以本方加減而獲效[4]。王幫眾認為其應屬寒熱并治劑[5],即既可解表散寒又可清泄肺熱。銀翹散功可辛涼透表,清熱解毒,專為溫病初起,邪在肺衛(wèi)而設。二方合用既可解表散寒 ,又可清宣肺熱。連花清瘟顆粒組方中,麻黃苦辛性溫,歸肺與膀胱經,善祛在表之風寒,開閉郁之肺氣;藿香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芳香透邪、化濕等功效;薄荷味辛、性涼,具有較強的辛散之性;藿香、薄荷與麻黃相配,可加強發(fā)汗解表之力,使表邪從汗而散。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熱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與麻黃相配,二藥一辛溫,一辛寒;一以宣肺為主,一以清肺為主,且俱能透邪于外,合用則相反之中寓有相輔之意,既消除致病之因,又調理肺的宣發(fā)功能。杏仁味苦,性微溫,歸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等功效,與麻黃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復肺氣之宣降;金銀花、連翹,芳香疏散,善散肺經熱邪,透熱達表,且能清熱解毒;板藍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之功效;貫眾味苦、微寒,既能清氣分之實熱,又能解血分之熱毒;魚腥草味辛、微寒,歸肺經,以清解肺熱見長,又具消癰排膿之效。上感具有發(fā)病急、傳變快的特點。配伍大黃,通腑泄肺逐瘀,肺與大腸相表里,腑氣下通,肺熱自降,從而扭轉病機,截斷病勢,切斷向營血的傳變,防止感冒后發(fā)生肺炎、心肌炎等疾病[6]。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配伍具有益氣養(yǎng)陰的紅景天,調節(jié)免疫,扶正祛邪,提高機體抗病康復能力,甘草調和藥性。諸藥合用,使肺氣宣,表寒解,肺熱清,則諸癥自愈。
從臨床觀察結果來看,治療組在退熱、改善癥狀以及愈顯率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表明該藥為治療急性上感,中醫(yī)辯證屬表寒里熱證者安全有效的中藥制劑,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3.
[2]鄭筱萸.中藥新藥治療時行感冒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86.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5:74-76.
[4]鄧中甲.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47.
[5]王幫眾.麻杏石甘湯方證新解[J].中醫(yī)藥通報,2013,12(2):35-36.
[6]左俊嶺,徐之虎.連花清瘟膠囊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06,17(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