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進入初中,意味著身體發(fā)育進入了關鍵的時期,也意味著相同的年齡段的學生在生理發(fā)育和體育學習能力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白鹬貙W生的個性差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學理念之一,而長期以來體育課實行的是統一的教學與一致的考核方法,使得學生的體育素質兩極分化明顯,影響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整體提高。因此,筆者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針對差別化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綜合身體差別化,確定各組教學目標
因為身體的原因,有的學生跑得比別人慢、跳得比別人近、甚至連動作掌握都沒有別人到位。體育教師要做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的采用差別化教學,面向全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因材施教,既重視身體素質優(yōu)、體育技能高的學生的體育發(fā)展,也重視體育基礎薄弱、技能水平低的學生的體育發(fā)展,進行合理分層,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側重點,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應有的進步。
每到新學年開始的第一節(jié)課,筆者首先按照七、八、九年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身高體重、肺活量、兩公斤實心球前拋、男女生中長跑”等項目的成績,接著按測試項總成績的結果將每個班的男女生各分成ABC三組:A為身體素質最好的學生,其學習目標應高于課程標準,重點掌握專業(yè)體育技能;B為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與課程標準同步,重點鞏固體育基礎知識;C為身體素質差、弱、病的且對體育不感興趣的學生,適當降低動作要求或降低教材內容,重點掌握基礎體育知識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
確定差別化的教學目標,可以讓每個學生能夠定位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找到自我,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與體育運動的效果。
二、正視能力差別化,靈活進行分組施教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筆者依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分組施教:“合”,即課始教師先大組幾種,將本課的基礎知識內容予以分解、講解和示范,帶領全體學生一起實現基本目標;“分”,即對ABC三組分組集中講解、答疑、自主練習、個別指導,動靜結合。在先和后分、一動一靜的反復交替中,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會有不同的進步,整體水平能夠普遍提高。
例如,學習跨欄跑時,要求A組學生欄間跑三步就過欄;要求B組學生欄間跑五步能過欄,而C組的學生則要求先過欄,對于欄間跑的步數不作限定,再逐步過渡到欄間跑七步。這樣的差別化分組實施教學,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進步。
再比如,在籃球教學中,筆者經過調查發(fā)現學生的籃球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首先進行第一階段的分組教學:運用比賽的方式,加強A組學生對籃球技能的學習;運用兩人一組搶球的方式,鞏固B組學生的投籃技術;運用原地運球的方法,加深C組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認識,增強球感,掌握基本的籃球知識。在經過充分的講解與自主聯系后,接著進行第二階段的分組教學:A組運球快速跑練習、B組從中線運球上籃、C組則原地起三步上籃練習。
實踐表明,教師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教學任務分解成多個步驟,并引導學生逐步完成,這樣的教學既能有效克服了A組學生“吃不飽”,又促進B組學生“跳一跳摘桃子”,同時避免了C組學生“吃不下”的現象??梢约ぐl(fā)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也可以增強他們學習體育的信心。
三、面對發(fā)展差別化,課后練習分層布置
課后的體育鍛煉是課堂的補充和提高,督促學生課后鍛煉也是差別化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不同的學生在體育上的發(fā)展水平也不同,所以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應遵循下列原則:
1.鍛煉內容的針對性原則:即根據三組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布置不同的增強體能的練習。如A組練習引體向上、B組就練習加速跑、C組則練習跳繩等,這樣的課后練習內容簡單易操作,對場地要求不高,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2.鍛煉要求的層次性原則:即課后訓練的運動量與強度的布置上,應區(qū)別對待ABC三組學生。讓A組的學生超越自我,讓B組的學生奮力追趕,讓C組的學生有所收獲。如,在1000米跑耐力跑中,讓C組學生站在800米的起跑線上練習,B組學生站在900米起跑線上,而A組站在1000米起跑線上進行,使三組中的學生可能同時到達終點線,以增強他們的信心。
3.鍛煉督促的經常性原則:即體育教師要親自或指派學生代表每天檢查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情況,以保證學生按時按量完成體育運動任務,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能,為學生的整體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4.體育鍛煉的全員性原則:即體育鍛煉不僅是全體學生的事情,而且要取得學校和班主任老師的支持,共同關心每個學生體能訓練。班主任老師督促并考勤每天早晨的學生長跑,同時將身體素質的測驗成績計入學生每月一考的總成績中,使家長和老師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四、依據接受差別化,給予恰當區(qū)別評價
差別化教學除了上述步驟,還應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評價方式的差別化上。我們的體育課堂上,體育教師的激勵往往針對那些體育水平較高的的學生,而忽視了對身體素質差、體育水平低的學生的鼓勵。筆者認為,體育教學的評價也應體現差別化:不僅立足于學生的現有水平,更要以發(fā)展的眼光,挖掘學生“亮點”,調動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1.對A組學生的評價:以情緒表現與合作精神為主,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堅持嚴要求、高標準,采用競爭評價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同時督促他們能夠主動地向更高水平邁進,培養(yǎng)探究精神。
2.對B組學生的評價:則終于評價這部分學生對運動知識的掌握及運動技能的運用中;不僅能指出他們在體育運動上的不足,還要能指出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養(yǎng)成向A組學生追趕、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
3.對C組學生的評價:表揚為主,側重于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態(tài)度以及體育技能水平的進步程度,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督促他們自覺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盡可能的提高自身的體育水平。使這部分學生亦能品嘗在體育上的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喜悅。
總而言之,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而開展的初中體育差別化教學,有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有利于因材施教“抓兩頭促中間”,有利于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加強學生體育意識、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直至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中南東洲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