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星
讓地方文化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每一個師生的心中,這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校內涵提升的需要。那么,如何讓地方文化走進校園呢?為此,我們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探索?,F(xiàn)將我們的思考與實踐展示如下。
一、緣起
1.皤灘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們學校所在地———皤灘古鎮(zhèn),被專家、學者譽為“中國古街文化的博物館”。古鎮(zhèn)上有師生熟悉的龍形古街、“桐江書院”、代代出英才的“何氏私塾”,還有清代較有影響的八大書院之一———麗正書院,也就是皤灘鄉(xiāng)中心小學的前身。皤灘古鎮(zhèn)還有一絕,那就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針刺無骨花燈”。這種花燈造型別致,工藝獨特,更奇妙的是燈身沒有骨架,全用繡花針刺成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粘貼而成,素有“中華第一燈”之美稱(如圖一)。這些都承載了豐富的地方文化積淀,理應成為學校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另外,作為皤灘的學生,也應該受到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2.地方文化傳承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為使中小學校更好地傳承和保護地方文化,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鄉(xiāng)情感和愛國情懷。臺州市教育局、文化廣電新聞局和體育局等部門聯(lián)合開展地方文化進校園活動,力爭通過3年時間,做到學?!叭巳擞许椖?、班班有活動、校校有特色”。文件規(guī)定地方文化進校園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一拓四進”:“一拓”即學生地方文化素養(yǎng)的拓展,“四進”即地方文化進課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課堂、地方特色藝術體育項目進校園和特色文體項目進班級。這就對我們學校提出了一個重要課題:如何充分開發(fā)學校特有的地方文化資源,構建學校獨特的文化體系,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使學校教育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正是基于以上兩點思考,我們旗幟鮮明地開展了地方文化(針刺無骨花燈)進校園活動,力求實現(xiàn)“古街照亮歷史,花燈照亮人生”的“頂層目標”。
二、策略
1.挖掘古街古燈文化,創(chuàng)建特色環(huán)境
(1)繪制古街文化墻。如何將千年古鎮(zhèn)的文化精華濃縮到學校里,和學生朝夕相處呢?為此,我們將“龍形古街”、桐江書院和針刺無骨花燈等,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繪于學校圍墻上(如圖二、圖三、圖四),形成一道別具一格的古街古燈文化墻。當學生經過這段圍墻邊上的小道時,時常駐足觀看,感受千年古鎮(zhèn)文化。
(2)布置花燈文化長廊。如何讓學生感受花燈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呢?為此,我們將花燈的相關內容,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圖畫,懸掛在教學樓的墻體上,形成引人注目的花燈文化長廊(如圖五),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花燈文化的發(fā)展歷程,時時刻刻感受到“針刺無骨花燈”的無窮魅力。
(3)布置花燈制作室。只有親身實踐,才能體會花燈文化的精髓。為使非遺文化“針刺無骨花燈”真正走進校園,我們還在學校內專門抽出兩間教室作為花燈制作室。為此,我們把制作室布置得古樸、典雅,為開展花燈制作學習、比賽和展示等活動提供場所。同時將師生的優(yōu)秀作品在教室中展示,讓參與者時時感受到那一份由衷的自豪。如圖(圖六)中的花燈都是我校師生精心制作的。
2.利用古街古燈文化,開展特色活動
(1)豐富學生的課堂。如何讓古街燈文化成為教學資源呢?為此,我們將古街及花燈文化資源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作為現(xiàn)有教材的補充,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豐富了學習素材,同時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古街古燈文化的深厚內涵。
(2)開展讀書活動。我們學校的前身是麗正書院,屬仙居八大書院之一,距今145年,但由于歷史變遷,現(xiàn)在已找不到任何書院的遺跡。但離學校2公里遠的桐江書院卻保存非常完好,桐江書院是歷史上很有名的書院,明代理學家朱熹曾多次在這里講學,歷史文化氣息非常濃厚。如何讓這種文化與學生的讀書活動有效融合呢?為此,我們開展了“游書院,讀經典”活動,帶領學生參觀書院(如圖七),領略書院獨特的文化精神內涵,并舉辦講故事比賽、征文比賽,激勵學生勤奮學習。
(3)開展“主題活動月”活動。如何讓古街古燈文化融入學生的日?;顒幽??為此,我們把每年的五月和十月作為“古街專題活動月”。在這兩個月中,我們以讓學生了解古街文化為目的,開展豐富多彩的古街文化學習活動。如尋找古建筑中的力學、體驗古街中的經濟學、研究古井中的水文學等。通過這些探尋活動,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歷史文化價值有了新的認識。
(4)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古街古燈文化需要傳承,需要走進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為此,我們每年開展“魅力古街知識競賽”、“文明古街小衛(wèi)士”評選、“古街十佳小導游”等活動。特別是去年“五一”期間我們還帶領花燈社團的學生到古街上舉行花燈義賣活動,結果學生親手制作的花燈非常暢銷,一個上午就全部賣完,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最后,我們將活動所得的兩千多塊錢全部捐給四川雅安地震災區(qū)。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既讓學生感受到地方文化具備的經濟價值,又讓學生體驗到慈善所帶來的歡樂。
3.立足古街古燈文化,打造特色校園
(1)了解花燈歷史,掌握花燈制作技能。開設花燈課,了解花燈知識。只有讓花燈走進課堂,才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花燈、認識花燈。為此,我們結合美術課堂教學,在三、四、五、六年級中推行花燈課,讓學生學習制作花燈,學會一些最基本的花燈制作技藝,為花燈藝術的大面積傳承盡了心,出了力。endprint
組建花燈社團,學習花燈制作技能?;粽n堂是普及性的,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如何讓有興趣、有悟性的學生制作一些技術含量更高的花燈呢?為此,我們組建了學生花燈社團與教師花燈研修班,安排每周五下午兩節(jié)課開展學生花燈社團活動,每周三下午開展教師花燈技能學習。為了讓學生掌握專業(yè)的花燈制作技能,我們還聘請花燈大師李相滿為我們的指導老師,為師生講解花燈的歷史和制作方法(如圖八)。通過三年的堅持,學生的花燈制作技能得到質的飛躍。如在2012年的浙江省中小學生美術作品評比中,我?!搬槾虩o骨花燈”獲立體造型組一等獎(如圖九);2013年在臺州市中小學生美術作品評比中,我?!搬槾虩o骨花燈”又榮獲一等獎。
舉辦花燈藝術節(jié),展示花燈教學成果。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制作花燈的興趣,才能真正傳承花燈藝術。為此,學校在每年的五月開展“花燈藝術周”。在這一周中,學校組織全校師生開展“花燈圖案設計大賽”“花燈針刺大賽”等活動,并將優(yōu)秀的師生花燈作品進行集中展示(如圖十)。
(2)開展小導游社團活動。隨著學校知名度的提升,一些專家、學者、領導、媒體紛至沓來。為此,我們根據(jù)學校具有一位國家級導游的實際情況,果斷開辦小導游社團,宣傳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先編寫相關的導游詞,然后開展模擬導游訓練,并邀請旅行社導游為小導游作現(xiàn)場指導,最后,讓小導游帶領專家、學者、領導上古街實地旅游(如圖十一)。結果,這些小導游的精彩表現(xiàn)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并得到臺州市葉海燕副市長的高度表揚和親筆題詞(如圖十二)。
(3)編訂校本教材。只有將地方文化變成課程,走進課堂,才能讓地方文化進校園活動落在實處。為此,我們進行了不懈的探索。2012年前,我們也自編了三本教材,但著眼點是讓學生學會制作花燈,只是作為一種技能進行傳授。但后來我們意識到學校應該傳承的是文化,而并非純粹的手工制作。為此,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以“針刺無骨花燈”為主線,將花燈文化和花燈制作有機融合,使學生在學習制作技能的同時,感受濃濃的鄉(xiāng)村文化。
我們編訂的這套校本教材《古街·古燈》共三冊,每冊6個單元,主要面向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的學生。為提升這套教材的含金量,我們先后召開20多次修訂會,每一次教材質量都得到一次提升,現(xiàn)在教材樣書已出,即將付印。這套教材有著自己鮮明的編寫特色。編排上,教材以“針刺無骨花燈”為主線,從文化和制作兩個視角來編寫,讓學生在感悟文化的同時,學會制作花燈的基本技能,使古老的花燈藝術得以系統(tǒng)傳承。手法上,以古街古燈為素材,既有實景描述,又有傳統(tǒng)敘述,更有對過去的回顧、現(xiàn)實的刻畫與未來的展望。體例上,每個單元既相對獨立,又融為一體,每個單元編有閱讀臺、活動角、制作坊等欄目,既豐富了教材內容,又凸顯了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
這套教材雖然還沒有正式付印,但課程本身已被評為“浙江省第二屆義務教育精品課程”。由于學校的花燈文化聲名鵲起,先后有省教科院、杭州市教科所、臺州市教科所等的專家到學校來考察,連中央電視臺的記者也慕名到學校來采訪,崔金武校長、方荷玉老師都走上了中央電視臺。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我們堅信,隨著地方文化走進校園,我們的孩子可以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了家鄉(xiāng)文化,感受到家鄉(xiāng)文化的獨特與博大,對家鄉(xiāng)與祖國的眷戀定能得到強化,地方的文化傳承意義也定能得到更大力度的彰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