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
摘 要:《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國古代長篇浪漫小說的高峰,在文學(xué)史上也是一部杰作。雖然對于古典著作的翻譯甚多,但是對于其譯本的研究很少,針對西游記譯本的翻譯研究就更少了。本文以詹納爾翻譯版本西游記為例,在奈達功能對等理論指導(dǎo)下研究其譯本中妖魔鬼怪名字的翻譯。從而從功能對等理論中提出的風(fēng)格對等語意對等以及文化對等三個方面確定此理論在西游記翻譯中所起到的指導(dǎo)作用。
關(guān)鍵詞:《西游記》;妖魔鬼怪;功能對等理論;翻譯方法
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在翻譯界有些重要的地位,并廣泛的作用于翻譯實踐中。這個理論強調(diào)譯文和原文應(yīng)該在功能上無限的接近。但這也只是一個度的問題,并不是絕對的對等。一些人誤解了這個理論,并認為這個理論是不切實際的。但是這樣的誤解和批判是不樂觀的不全面的。
奈達指出,功能對等理論包括形式對等和內(nèi)容對等。當兩者矛盾時,奈達認為,內(nèi)容第一,形式第二。這也是功能對等理論的第一原則。功能對等的第二個原則是,并不只關(guān)注內(nèi)容。奈達認為,內(nèi)容先于形式并不意味著翻譯者需要放棄形式,全身心的投入在內(nèi)容上。他建議,在翻譯者在翻譯中,兩者對等不能同時兼顧時,先考慮內(nèi)容,同時,也盡可能使其譯文的風(fēng)格接近原文的風(fēng)格。為了平衡這兩者的關(guān)系,奈達也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方式。注釋便是一項很有用的措施。第三個原則,便是,奈達要求譯文行文自然流暢。為了得到真實和順暢的譯文,奈達認為要考慮到源語言和文化,語境和目的語的讀者(Nida and Taber, 2004: 12)。最好的一篇譯文是,目的語讀者能有源語言讀者相同的文化和情景感受。
翻譯是一項復(fù)雜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在詹納爾的西游記譯本中,作者主要使用了直譯+音譯,意譯,直譯+意譯的翻譯方式。
在詹納爾西游記譯本中,妖精被翻譯成demon和spirit.例如:
處事者是個野牛精,山君者是個狗熊精,寅將軍者是個老虎精(吳承恩,2007:178)
The Hermitis a wild bull spirit, the Mountain Lord is a bear spirit, and General Yin is a tiger spirit (Jenner, 1993:449)
那牛魔王在碧波潭底與眾精散了筵席,出得門來(吳承恩,2007:58)
When the bull demon king's feast with all the spirit at the bottom of the green wave pool ended he went outside(Jenner, 1993:148)
首先,詹納爾使用了音譯的方法來翻譯妖精。眾所周知,在牛津高階英漢字典中,demon的解釋是an evil spirit。它和中文中的惡魔意思接近??墒牵谟⑽漠斨?,spirit是一個中性詞,意指所有超自然的物種,和中文里精靈和仙子的意思接近。同時,精,在中文中,意指所有的怪獸。所以,根據(jù)功能對等理論,詹納爾把精翻譯成spirit是一個失敗的翻譯。它并不能使譯文讀者獲得和原文讀者相同的情緒。
在詹納爾譯本中,神被翻譯成“God”,而仙被翻譯成“immortal”。根據(jù)牛津高階英漢字典,“God”被解釋為代表或有超自然能力的人類和精靈。而immortal的解釋就是長生不老的神或生靈,強調(diào)其長生不老。同時,根據(jù)神仙在中文中的解釋,不難得出,這個解釋是得體的成功的。
尤金奈達功能對等理論在翻譯學(xué)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并廣泛地在翻譯實踐中被使用。通過對西游記譯本中妖魔鬼怪名字的翻譯分析,我們可以清晰的得出該理論在其中的指導(dǎo)作用。
文體風(fēng)格在語用中是多種多樣的。風(fēng)格,包括原文風(fēng)格和譯文風(fēng)格。一篇文章的風(fēng)格往往代表了作者的風(fēng)格。也很能體現(xiàn)當時的特殊社會的背景。
眾所周知,中文版的西游記語言風(fēng)格精練直白,充分的反應(yīng)了作者年代的社會現(xiàn)實。在詹納爾翻譯版本的西游記中,詹納爾較多地使用了直譯和音譯的方式去翻譯佛教人物的名字,為的就是保持原文中獨特的佛教風(fēng)格。
語意對等是翻譯過程中最容易實現(xiàn)的。其中語意對等包括語音對等和內(nèi)容對等。對于翻譯者來說,最困難的任務(wù)就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找到最合適的翻譯。
中文版西游記簡單直白的語言充分地反應(yīng)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
不同的文化在某些時候也會有相似的地方。奈達認為,有些詞語是通用的。并且強調(diào),語言在文化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當然,文化對詞語和句式的形象也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文化對等講的就是獲得譯文讀者和原文讀者感受的統(tǒng)一。例如,詹納爾把太白金星翻譯成“the planet Venus”。在西方文化里,“Venus”是美的化身。而太白金星實際上是個年齡較大的老人家。這個例子證明,在這個翻譯上,詹納爾并沒有獲得文化的對等。
總而言之,這篇論文證明,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在翻譯實踐中是非常有用的。它幫助翻譯者得到更好的譯文。此理論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xiàn)在,抑或是未來都具有重要的指導(dǎo)意義。
參考文獻:
[1] Nida. Eugene A and C.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 W.J.F Jenner(trans).Journey to the West.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3](明)吳承恩,《西游記》[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