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對癥的體育運動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本文選取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南部5年級的小學生為研究對象,讓他們每天參加一個3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課程,為時一年。這30分鐘里,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及運動能力,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和運動形式。研究表明,30分鐘的運動,可以使孩子們的不良情緒狀態(tài)得到顯著改善。而超過30分鐘的,較大強度的運動卻會增強孩子的緊張、焦慮和疲勞。持續(xù)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思想更為活躍,認知能力和自我感知能力更強,自尊心、自信心和意志品質也能得到極大的提高。在實踐過程中,不同類型的學生,最好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孤獨性格的學生,適合參與集體項目;膽怯性格的學生,盡量選擇挑戰(zhàn)性項目;缺乏信心的學生,則應多選擇公開激烈的活動。
(Active kids active minds:a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learning?Asia-Pacific Journal of Health.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Volume 5,Issue 2,2014)
朋輩輔導:讓學生幫助學生
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小學生而言,總會存在諸多困惑和焦慮,而他們心理發(fā)展又不夠成熟,無法靠自身的心理能量化解沉重的壓力。朋輩輔導指的是受過培訓和督導的學生向前來尋求幫助的學生以言語或非語言的方式,盡量少給或者不給建議,而為其提供傾聽、支持和幫助的過程。因為是同齡人,大家身份差別不大,有著共同的生活空間,求助者會更愿意說出自己內心的秘密。調查表明,在求助者的眾多傾訴對象中,“朋友和同學”這一朋友群體占有很大的比例。當然,朋輩輔導的效果可能不如專業(yè)的心理咨詢,但是朋輩輔導有極大的靈活性,能及時發(fā)現問題,遇到難題時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尋求心理輔導教師的干預。
(Becoming grown-ups: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experiences of peer mentors.Pastoral Care in Education,Volume 32, Issue 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