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常言道:“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就是說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多讀書,才能寫文章,會讀書,才能寫好文章。寫作以閱讀為基礎,古今學者均有精辟論述。唐代散文家韓愈曾要求他的學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于百家之篇”。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如果善讀,自必深受所讀書籍文篇之影響,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緒與技巧自漸有提高。我謂閱讀為寫作基礎,其意在此。”在新課程改革中,也突出強調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p>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廣博的閱讀將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經(jīng)過時間歷練的文學名著、名家佳作更是中學生學習和借鑒的重要寶庫??鬃釉唬骸把灾疅o文,行而不遠”,沒有嫻熟的語言技巧,如同沒有精良的手藝,難以把一塊用事實與思想凝聚的高級面料縫織成一件得體、漂亮的外衣。只有生動形象的語言,才能感染讀者,成為文章的魅力之所在。那么,怎樣才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呢?這里,就名家佳作中的語言藝術試作歸納,試圖在遣詞造句方面給中學生寫作以有益的啟迪。
一、巧用修辭
修辭的目的在于修飾和調整語言,它是語言的“魔杖”,點到哪里,哪里的語言就亮起來。每一種修辭格均各具妙處,恰當?shù)倪\用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化腐朽為神奇。如劉文波的《童年的雪》片斷:
雪花能夠填充整個冬天的心事。人要穿一冬的棉襖棉褲,而經(jīng)冬不化的雪似乎也是村子山野的棉襖棉褲,也要穿一冬的,只有來年冬盡花開才脫下。茅屋戴了雪帽,顯得矮了一截,如冬日里在角落里曬太陽的老漢,抖抖地袖著手,跺著腳,哈著大團大團的白氣,笑著咳著。
本段文字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冬天厚厚的雪比作棉襖棉褲,而把罩了雪的茅屋比擬作曬太陽的老漢,這就讓寒冷的冬天充滿了暖意和人情味。
二、善引佳句
古典詩詞、名言警句大多文字洗練,意蘊豐富,有極強的生命力和穿透力,如果恰當引用或化用,不僅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內涵,又可以增強語言的辭采。此外,引用一些精美的歌詞、俗語和歇后語等也可使語言靈動鮮活,富有韻味。如韓維的《遙望宋朝》片斷:
誰在嘆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闭l在呢喃:“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又是誰在低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笔撬纬桑慷嗲榈乃纬?!
作者對宋朝文學的樣式及其文學作品了然于胸,以排比的形式引用一句句經(jīng)典詩詞,把它背后隱藏著的生命的恣意與飛揚盡情展示出來。
三、細膩刻畫
細節(jié)描寫是指文學作品中用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質特征的細微描寫,它不僅包括對人物的肖像、動作、語言和心理等的細膩描繪,還包括對生活中與人物有密切聯(lián)系的小事和有特征性環(huán)境的精細刻畫。正確運用細節(jié)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記敘事件和再現(xiàn)環(huán)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葦岸的《大地上的事情》片斷:
一只山路上的螞蟻,銜著一具比它大數(shù)倍的蚜蟲尸體,正歡快地朝家走去。它似乎未費太多的力氣,從不放下獵物休息。在我粗暴地半路打動時,它并不驚慌逃走。它四下尋著它的獵物,兩只觸角不懈地探測。它放過了土塊,放過了石子和瓦礫,當它觸及那只蚜蟲時,便再次銜起。仿佛什么事情也未發(fā)生,它繼續(xù)去完成自己莊重的使命。
作者把螞蟻當作人來寫,通過神情、動作和心理描寫,栩栩如生地寫出了螞蟻的勤勞、樂觀與智慧,讓人陡然對這微不足道的小生命產(chǎn)生愛惜之情。
四、幽默風趣
幽默是一種語言藝術,是指說話有趣、引人發(fā)笑,但這種“笑”并非插科打諢,而是將嚴肅的事情用調侃的語言展示出來。幽默詼諧的語言不僅使文章輕松活潑、趣味橫生,而且更能彰顯作者的睿智。營造幽默的技巧很多,如張冠李戴、故弄玄虛、歪曲推理、自我調侃、褒詞貶用和舊詞新用等等。如錢鐘書的《吃飯》片斷:
吃飯有時很像結婚,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吃講究的飯事實上只是吃菜,正如討闊老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這種主權旁移,包含著一個轉了彎的、不甚素樸的人生觀。
作者以“吃飯”為題,借“吃飯”為由,通過類比聯(lián)想和巧妙比喻,揭示、嘲諷了隱藏在“吃飯”背后的名實背離、相互掩飾的人情世態(tài)。
五、感情真摯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是人的感情在文字中的流露。文章作品中,無論記敘還是描寫,都滲入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出鮮明的感情色彩。俗話說:“于細微處見真情”,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人物、景物或場面,加以生動細致地描繪,真實的情感也將自然而然地流淌。如葦岸的《大地上的事情》片斷:
在候車大廳外面的小廣場上,我看到一只正在覓食的麻雀。我觀察著它,它啄一下,便抬一次頭,警覺地向四周瞧瞧。我忽然發(fā)現(xiàn)它會邁步:當它移動幅度大時,它便蹦跳;而移動幅度小時,它則邁步。法布爾經(jīng)過試驗推翻了過去的昆蟲學家“蟬沒有聽覺”的觀點(蟬聽不到低頻的聲音,但能聽到高頻的聲音),此時我感到我獲得了一種法布爾式的喜悅和快感。
“以情感人”是記敘文的顯著特征,而真摯的感情來源于自然的流露。這段文字中,作者通過觀察正在覓食的麻雀的神情、動作,表達了自己因發(fā)現(xiàn)了麻雀邁步油然而生的喜悅之情,這種感情其實是作者對大自然和小動物真摯的愛。
六、句式靈活
使語言生動形象,還要善于根據(jù)內容和思想感情表達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句式,以變換節(jié)奏,使語言抑揚有致,波瀾起伏。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特點和作用,如文言語句含蓄典雅,口頭用語簡練潑辣,長句周詳嚴密,短句簡潔明快,感嘆句便于抒情,對偶句鏗鏘凝練,反復句余韻悠然,排比句氣勢磅礴,反問句引人深思等等。如舒乙的《老舍家的老棗樹》片斷:
它是記憶,記憶著一位作家的可愛而又可憐的年邁母親和她的小家。
它是性格,包涵著有那所破房和兩棵老棗樹托起的精神:咬牙,好強,不向命運低頭的尊嚴。
它是歷史,見證了一段不屈不撓的平民奮斗史。
正因為此,我差不多每年都要到那兒看看它,偷偷瞧瞧這位老樹爺活得怎么樣。萬幸,它始終活著。
可是,可是……
這段文字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將長句與短句、陳述句與抒情句交錯使用,形象說明老棗樹的文化價值。結尾“可是,可是……”省略句則將這棵樹最終慘遭不測的命運含蓄表現(xiàn)出來。
其實,文學名著、名家佳作值得我們學習的方面很多,語言藝術只是其中之一。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光怪陸離的媒介和繁重的學業(yè)負擔,對許多學生來說,或許他們更需要“作文秘籍”之類的寶典,以致經(jīng)典閱讀和純文學閱讀已經(jīng)漸漸變得陌生。作為教師,定要摒棄功利性的短視行為,“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這樣,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不僅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更得到美的熏陶。
(林東溪 福建省南靖縣和溪中學 3636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