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斐玲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市場對具有專門職業(yè)能力的人才需求迅猛增加,對職業(yè)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性質、任務和現狀入手,運用理論聯系實際和啟發(fā)性的教學原則,在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的探索。
關鍵詞:液壓與氣壓傳動 教學原則 課程教學 改革
一、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性質、任務和現狀
液壓與氣壓傳動是職業(yè)學校機械類專業(yè)必修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基礎課。它是利用有壓流體為能源介質來實現各種機械的傳動和自動控制的。目前,筆者所在學校在電氣化控制技術專業(yè)、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yè)、電力機車專業(yè)、鐵道車輛專業(yè)和機電一體化專業(yè)開設了本課程,使用的是同一本統(tǒng)編教材,相同的教學大綱,一樣的教學計劃,對通用工業(yè)設備的液壓系統(tǒng)與氣壓系統(tǒng)進行分析。教師平時上課、備課都是以如何傳授知識而進行的,而涉及的“能力”方面也僅僅是按著老師提出的實驗目的、實驗元件、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過一遍,對課程的能力目標問題考慮得很少。雖然我們始終強調專業(yè)基礎課要為專業(yè)課服務,但是實際上專業(yè)基礎課與專業(yè)課的界線還是很分明,內容自成體系,缺少專業(yè)基礎課與專業(yè)課的課程內容之間的知識滲透,沒有針對專業(yè)能力的特點,不能體現職業(yè)教育的特色,而且學生也不會學以所用,不能適應“以能力為本位,就業(yè)為導向”的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指導思想。
二、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教學改革遵循的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從人們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導教師的教,也指導學生的學,應貫徹于教學過程各個方面的始終。筆者認為,在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教學改革中,應把握好以下兩個原則。
1.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是人類進行認識或學習應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教學應遵循的重要原則。這一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在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過程中去理解并掌握知識,把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從而逐步養(yǎng)成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2.啟發(fā)性原則
孔子提出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著名的教學要求,這是“啟發(fā)”一詞的來源。啟發(fā)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要積極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引導他們進行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能自覺地掌握科學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在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教學中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1.引入項目教學法,重構液壓與氣壓傳動的知識排序
傳統(tǒng)的液壓與氣壓傳動的課程講授,偏重于液壓傳動部分的知識內容,教師很詳細地講授液壓系統(tǒng)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液壓元件的結構、性能及其回路,液壓傳動這部分的學習約占全書的80%,而氣壓部分的知識內容僅占很少一部分。為此,針對所開設本課程的五個專業(yè),筆者與同事到工廠、站段現場進行了大量的調研,獲悉氣動技術正以極快的速度得到日益推廣。因此,我們大量引用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實用氣動技術資料,重構了液壓與氣壓傳動的教學內容和順序,將其分成氣壓傳動、液壓傳動和實訓操作三大模塊,首先以氣壓傳動模塊的教學內容為主,再將氣壓傳動模塊分解成氣壓傳動回路和氣壓傳動理論兩個項目,把每個項目中的能力點以任務的形式串聯起來,形成新的知識排序。
例如在氣壓傳動回路項目中,其任務點依次是:氣動技術的特性和應用→氣動系統(tǒng)的構成→氣動系統(tǒng)中的符號與標準→氣動基本回路的感知性連接實驗→氣動系統(tǒng)的設計方法→單執(zhí)行元件的回路設計→多執(zhí)行元件的回路設計→氣動系統(tǒng)的故障診斷。
又如在氣壓傳動理論項目中,其任務點依次是:氣動技術基本原理→ 壓縮空氣的產生與分配→執(zhí)行元件與輸出設備→換向閥→截止閥、流量閥、壓力閥、閥的組合→氣動系統(tǒng)的簡單計算。其中,第四個任務點的目的是要從感知開始,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將學生分組到氣壓實訓室進行學習,教師在實訓屏上連接一個單獨作用汽缸的直接控制回路,演示活塞動作過程,給學生建立一個直觀的、形象的認識,使學生剛開始就產生濃厚的興趣。
這樣重構液壓與氣壓傳動的知識排序,注重知識的引入、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知識的實用價值,特別有助于獲取知識與促進知識的更新,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感知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形成能力,為后續(xù)專業(yè)課學習打好基礎。
2.緊密聯系專業(yè)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課程應用能力
不管在什么專業(yè)的班級上課,為了進一步加深對各種液壓與氣壓元件和基本回路綜合運用的認識,教師總是按照教材上通用專業(yè)的應用實例,來要求學生閱讀系統(tǒng)圖,了解設備功用,分析工作循環(huán)和動作,但學生并不能將理論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專業(yè)課的學習中。為了切實提高教學效果,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專業(yè)課教學,教師舉各個專業(yè)的典型實例,使得課程與課程之間有序銜接,讓學生在學習專業(yè)基礎課時,對今后所從事的專業(yè)有一個感性認識。本著“突出應用, 服務于專業(yè)”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師以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有關的各專業(yè)案例應用于教學中,縮短了學習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與學習專業(yè)課的距離,培養(yǎng)學生的課程綜合應用能力。
筆者舉出在電力機車專業(yè)、電氣化鐵道供電專業(yè)和城市軌道交通專業(yè)中都要講到的電氣設備——受電弓,其動作就是升弓和降弓,運用的是氣壓傳動原理。如現在大部分提速列車使用的電控氣動塞拉門。又如空氣制動機,其工作原理遵循氣壓傳動基本理論。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為專業(yè)課服務為宗旨,搞好基礎知識與專業(yè)知識的銜接,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調整教學內容,使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滲透專業(yè)知識,配合好專業(yè)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興趣。
3.變驗證性實驗為自主設計實訓,提高學生技能
驗證性實驗是在講完本課程后進行的,用來檢驗所學原理,鞏固理論知識。我們都很注重教學中的實訓環(huán)節(jié),學校專門購買了十套亞龍YL-102-Ⅰ型氣動實訓裝置。教師很認真地編寫實訓指導書,準備好實驗備品,分好實驗小組,明確實訓項目、目的、實訓元件、操作步驟和氣路連接圖。教師巡視實訓情況,學生根據修訂好的實訓指導書的每個實訓項目,被動地進行常規(guī)的驗證性實驗,實驗不能訓練能力,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所以,課程的能力目標是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學生的能力不能傳授,只能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訓練出來。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緊緊圍繞“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思想,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的。也就是說,在進入實訓室之前,教師要求學生按汽缸動作要求自主設計回路,選擇氣壓元件、繪制回路圖,并可以有多種方案,沒有標準答案。endprint
例如,要求學生設計一個雙作用汽缸的與邏輯功能的直接控制回路。根據實訓要求,學生各自運用所學知識,查閱相關資料,設計出回路,然后再讓學生在氣壓實訓面板上進行連接氣路和調節(jié)調試、排除故障等全部過程。學生們相互討論,積極投入,做好實訓報告,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并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這種自主設計的實訓,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各種氣壓元件的結構、原理和作用,也提高了動手能力,真正地達到了培養(yǎng)技能的實訓目的。
4.課程評價變知識本位為能力本位
傳統(tǒng)的職業(yè)教育考試是以知識為本位的教育考試,側重于考核理論知識的背記,通常是在課程結束時進行一次閉卷筆試,然后給每位學生一個分數,考核方式單一,不利于全面真實地考核學生的知識、技能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英國的教育評價學家艾利遜·沃爾夫認為:能力本位評價是在對學習結果加以明確界定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評價形式,較之傳統(tǒng)知識本位職業(yè)教育考試具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在考核內容上,將理論知識考試與實訓技能考核相結合,且偏重于后者,也突出了實訓操作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能力培養(yǎng)中的優(yōu)勢地位。在考核形式上,選擇靈活多樣的考試方法,根據具體內容以及特點與要求,選擇包括筆試、口試、調研報告、作業(yè)、實訓操作和實訓報告等各種方式,有的可單獨運用,有的可綜合運用,考試考查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例如,在液壓與氣壓傳動的試卷中,經常會有這樣一道題,要求運用液體動力學基礎的公式,來證明比較單活塞桿缸從無桿腔進油、有桿腔進油和差動連接這三種情況時,活塞運動速度的大小。僅從理論上去考試,學生可以死記公式,去推倒計算活塞運動速度,最終給出答案。但是如果再深入詢問,他們就會不知所措,而記不住公式的學生也就不能得分?,F在我們改變考試考核評價方式,以能力為本位的考核標準,把學生帶進實訓室,師生面對面,在液壓實訓裝置面板上,讓學生用油管分別接出這三種回路,啟動液壓泵,觀察活塞運動速度的快慢,然后再運用理論公式去解釋,學生可以自我評價成績。這樣教師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考試中,注重自身參與評價與自我體驗,促使學生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職業(yè)院校應在能力本位理論的指導下,積極轉變觀念,改革考試機制,充分發(fā)揮考試評價的導向與激勵功能,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技能與綜合素質。
四、結束語
筆者通過對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教學改革,引入項目教學法,重構液壓與氣壓傳動的知識排序;緊密聯系專業(yè)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課程應用能力;變驗證性實驗為自主設計的實訓,提高技能;變知識本位為能力本位的課程考試考核評價,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筆者深深地體會到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立足之本,要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J].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新疆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