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
【摘 要】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從教師“教”的角度和學生“學”的角度,重點介紹了“錯誤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并就“錯誤教學法”應用時的要點作了相關闡述,以提高高職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改變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求學。
【關鍵詞】錯誤教學法 高職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C-0147-02
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動性,提升教學效果,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總結出一套教學方法——“錯誤教學法”。這里的“錯誤”并不是教師或學生在無意中產生的,而是教師有意制造或者有意引導學生犯的。教師以逆向思維切入教學,有意給學生設計錯誤的思路、答案,人為地設置一些思維“陷阱”,從而激發(fā)學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較,發(fā)現(xiàn)錯誤,認識錯誤,進而修正錯誤,最終獲得比正面的直接的習得更牢固的真知。
一、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
(一)學習動機不明了,缺乏學習能動性。學習動機是導致學生的學習行為的重要原因。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動機多種多樣,而且也隨著學生生活的社會歷史條件和個人的成長經歷的不同而發(fā)展變化。不同的入學目的,導致了高職學生在校期間不同的學習動機:一是自尊心、進取心和不甘落后;二是為了自己今后能有一份好工作,多掙點錢以使自己和父母能生活得好一些。大概有一半的學生入學之初動機如上述兩點,但入學后受各種環(huán)境的影響,部分原來有抱負、有理想的學生改變了初衷,學習動機也因此發(fā)生變化。尤其是那些基礎差、底子薄的學生,他們往往存在更多的情感障礙,表現(xiàn)為學習原動力不足。還有一些學生因為高考成績限定了填志愿的自由,對所學專業(yè)缺乏熱情,因而造成學習動力不足。另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或其他原因學習主體意識不強,是在為老師、家長“學習”,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學習情緒化較強,缺乏學習積極性。高職學生的學習情緒化較強,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較高,而對于枯燥的內容學習效率則較低。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學生習得的學問僅限于課堂,因為大多數學生沒有聽記課堂筆記的習慣,教師課上完,他們學的東西也就忘完,勉強能記住的,可能是幾個有趣的案例,或者模糊能記得一些規(guī)則、范例。
(三)學習途徑多樣化,缺乏學習重點性。從應試教育的高中過渡到高職,學習內容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高職所學內容具有較高層次的職業(yè)面向性。學生入校時,通過入學教育、專業(yè)介紹及其他途徑就已經基本明白將來要從事什么工作崗位,現(xiàn)在對應要學什么專業(yè)知識,以及如何學等。尤其當學生拿到第一張課程安排表時,就發(fā)現(xiàn)高職階段的學習與中學學習相比,高職學生擁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學習內容有更大的可選擇性,高職學生的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權,學習途徑更多樣化。但是大多學生每天跟著課表走,跟著教材走,跟著老師走,網撒得很大,魚收得并不是很多,學習缺乏重點性是高職學生的一個通病。
(四)心理自卑感較強,缺乏學習自信心。經過殘酷的高考優(yōu)勝劣汰,很多高職生在學習上曾經受到過挫折和失敗,他們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不能正確對待,從而產生悲觀、消極的情緒,形成強烈的自卑心理。還有有些學生未養(yǎng)成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缺乏競爭意識,在競爭面前甘拜下風,尤其是在學習上屢遭失敗后,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因而喪失成就動機,從而喪失了自信心。
二、“錯誤教學法”的應用
針對以上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筆者試以運輸管理實務課程教學為例,對“錯誤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例析如下。
(一)備課隨處設“陷阱”?!板e誤教學法”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錯誤,并將這些錯誤直接暴露出來。比如在講授運輸管理實務課程中各種運費計算時,筆者就設計了很多的“陷阱”在課件中。如鐵路運費計算例題:廣安門發(fā)包頭車站燈管4件,重46公斤,貨物每件長1米,寬0.35米,高0.16米,試計算運費。在講授該題計費重量計算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明白鐵路運輸規(guī)定“零擔貨物的計費重量以10kg為單位,不足10kg進為10kg”這個概念,這也是學生常常出錯的地方,筆者就故意算錯,體積 4×1×0.35×0.16=0.224m3;折合重量=300×0.224= 67.2kg;計費重量=67.2kg。在講授過程中,可能有個別學生發(fā)現(xiàn)有問題,但是可能因為對老師的盲從或者因為不自信不敢說出來,這個時候教學效果還沒有出來,老師必須進行合理的引導才能讓學生悟到錯誤。接下來,就把課件回到“零擔貨物的計費重量以10kg為單位,不足10kg進為10kg”,并用強調的顏色或者顯示,學生對照課件一看:“老師,您算錯了,應該是70kg?!碑攲W生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能看出老師的錯誤時,他們的自信心和興趣就提起來了,這時候適當的給些練習訓練,課堂效果比傳統(tǒng)教學方法要好很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要牢固得多。
(二)課堂時刻引犯“錯”。引導學生犯“錯”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刻意地讓學生發(fā)散思維,走彎路,鼓勵學生大膽地試錯、究錯、改錯。例如,在講授航空運單的填寫時,筆者就用了上屆的學生作業(yè)讓學生們參考,當然里面有些錯誤是刻意添加的。大多數學生看到老師的課件,都認為是標準答案,大膽照著ppt做就行了,至于為什么很少有人去探究。等學生們做得差得多的時候,而且覺得非常有成就感的時候,這個時候再顯示下一個ppt,內容同上一張,但是多了很多紅色的字跡(提示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認真的學生馬上就能發(fā)現(xiàn),可能他們犯錯了。這個時候針對學生們常出錯的地方重點講解,并分析原因,比一次到位效果要好很多?!胺稿e誤”是學生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足夠的學時,他們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法引導學生犯錯誤,一方面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知道工作必須是認真對待的,錯了就不能改,錯了就要承擔后果,再次可以避免他們在工作中犯同樣的錯誤,減少工作中的麻煩。
(三)一個“磚頭”識錯誤。高職教育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實務性,很多知識必須全面考慮才能清楚明了,才能不模棱兩可,必須用一個貼近事實又非常形象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識別實務。筆者在運輸管理事務課程教學中常用的識錯引導方式就是一個“磚頭”。A、B兩件貨物一起集中托運,A的實際毛重為65公斤,A的體積重量是75公斤,B的實際毛重為60公斤,B的體積重量是55公斤,提問學生,如果作為承運人這兩件貨物一起集中托運時的計費重量是多少?學生馬上有說“A計費重量為75公斤,B計費重量為60公斤,總計費重量135公斤?!薄皼]錯,很好,那我現(xiàn)在在A貨物里面加入一個5公斤的磚頭呢?”這個時候學生有點迷惘了,不知所措,但是馬上有學生發(fā)現(xiàn),計費重量沒有變化,A貨物的計費重量還是70kg。問題出來了,明明多運了5公斤的磚頭,可是計費重量沒有發(fā)生變化,承運人收取的運費也沒發(fā)生變化,那承運人會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嗎?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是不是我們的計費重量計算出問題了???當這些問題不逐一列出時,學生中有人提出“A、B兩件貨物的體積重量、實際毛重分別相加取兩者中的大者,也就是130公斤”,很顯然130公斤<135公斤,托運人還會想去加磚頭嗎?“不會”,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至此,學生不僅識別了錯誤,而且也明白了問題出現(xiàn)在哪里,明白了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是基于工作實務,不是憑空想象的。
三、“錯誤教學法”應用時的要點
(一)注意挖“陷阱”的時機。在運用“錯誤教學法”時,如果不擇時機、隨意濫用,就會適得其反,造成正誤內容的相互干擾,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要求、課程類型和課程內容選擇良機使用“錯誤教學法”。“陷阱”的設置并非信手拈來,而需精心設計,反復推敲,確保每個“陷阱”緊扣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內容不偏離教學主題,使學生在“發(fā)現(xiàn)陷阱、避開陷阱、修補陷阱”的過程中順理成章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注意保護學生的情緒。在使用“錯誤教學法”時,要注意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如果運用不當,會傷學生的自尊心,引發(fā)他們的情緒病,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在使用“錯誤教學法”教學的過程中,態(tài)度要嚴肅認真,講解要和藹可親,并帶頭出錯,讓學生知道犯錯不是壞事,只要能及時改正,只要能避免在工作中出錯,就是好事。在引導學生犯錯時,要讓學生認識到“示錯”不是讓他們出丑,而是讓他們認識到錯誤的根源,掌握糾錯的方法,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通過糾錯,學生還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實現(xiàn)自我價值,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三)注意“示錯”的趣味性?!笆惧e”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習得真知,但如果出現(xiàn)的錯誤毫無新意,學生不屑一顧,那么就很難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所以,在使用“錯誤教學法”示錯時,可以通過一些小典故、小案例等提高“示錯”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有趣的,從而愛上學習。
總之,“錯誤”教學法是教師為學生挖好“陷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錯誤” 嘗試的活動,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促使學生主動地對“錯誤”進行反思,突破性地認識到“錯誤”所在,更利于學生自診自治,提高其對“錯誤”的免疫力。它變“教師主體”為“教師主導”,它變“填鴨式”學習為“覓食式”學習,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失去主體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學生,教師只是引導學生去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適時提出問題,共同參與學生探討,達到學生主動、能動解決問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桑代克.動物智慧[M].紐約:哈夫納出版社,1965
[2]許寶成.淺談有意錯誤教學法[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17)
[3]楊旭方,李慧.嘗試“錯誤”教學法的幾點體會[J].職業(yè)技術,2006(10)
[4]李毅.《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嘗試“錯誤”教學法[J].世界教育信息,2009(6)
【作者簡介】彭 燕(1978- ),女,湖南人,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經濟師,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方向:交通運輸規(guī)劃與管理。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