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迎迎
【摘要】小班幼兒的習慣正處于快速養(yǎng)成階段,他們善于在學習和模仿中建立習慣。如何在幼教過程中,將習慣納于日常教學之中。本文筆者透過分析日常教學中形式各樣的區(qū)角游戲,來探索如何促進小班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關鍵詞】區(qū)域活動;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有大部分是在幼年養(yǎng)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yǎng)成……習慣養(yǎng)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yǎng)得不好,則終身受其害”。由此可見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小班幼兒應該以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為主。模仿是3—4歲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往往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比如關心老人、尊重老人的言行,孩子會自然模仿。同時,成人所沒有察覺到的一些行為不良小節(jié),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他的不良習慣。如父母經常說臟話、打罵、吵鬧,也會使孩子在幼兒園反映出來。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呢?本學期我們嘗試通過開展各類區(qū)角游戲,根據幼兒在區(qū)角中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情況,教師再和幼兒進行共同分析、評價的方式,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一、創(chuàng)設“小小超市”,幫助幼兒懂得使用禮貌用語
根據幼兒的游戲興趣和需求,組織“小小超市”的社會性游戲,這個社會性游戲的開展對幼兒學會使用禮貌用語產生了積極的效應。在這個社會性游戲開始前,我們首先啟發(fā)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交流,如模仿超市里的營業(yè)員和顧客的對話,他們是怎樣使用禮貌用語的。然后要求幼兒在游戲中扮演不同角色時學習使用禮貌用語。
案例一:
在“小小超市”中,扮演營業(yè)員的優(yōu)優(yōu)面帶微笑熱情接待顧客,她看見客人便說:“你好,請問你想買什么?”扮演顧客的浩然說:“我想買兩盒巧克力味的蛋糕,你們超市里有嗎?”優(yōu)優(yōu)邊用手勢示意邊說:“有啊,我?guī)闳ツ?。”浩然說:“謝謝你!”
分析及措施:
可見,幼兒在游戲中完全模擬了真實的生活場景。對于幼兒表現(xiàn)出的良好的游戲行為,我及時用語言、眼神或動作給予表揚和鼓勵。游戲結束后,為了更好地鞏固幼兒的體驗,分享幼兒的經驗,我再次要求幼兒的小伙伴介紹自己是怎樣使用禮貌用語的,讓大家對他們的言行給予認可和掌握,促進幼兒良好的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社會性游戲活動在幼兒學習和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創(chuàng)設娃娃家,培養(yǎng)幼兒掌握行為規(guī)則和學會友好相處
(一)創(chuàng)設娃娃家,培養(yǎng)幼兒掌握行為規(guī)則
利用社會性游戲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理解并掌握行為規(guī)則。
案例二:
一次“娃娃當家”的游戲即將結束時,幼兒扮演的媽媽脫下身上的圍裙和手上拿著的鍋鏟就往桌上一放,盤子、勺子、菜、電話機、娃娃等玩具亂七八糟扔了一地。對此,我并沒有像往常一樣,讓孩子他們在教師的指揮下收拾“殘局”,而是故意悄悄地把這些東西藏了起來。第二天,游戲活動又開始了,幼兒很快發(fā)現(xiàn)游戲材料沒有了,就著急地來告訴我:“老師,圍裙、娃娃都沒有了,我們怎么玩呀?”“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里娃娃家的這些玩具哭著跑到小小超市里去了。因為我們班小朋友都不愛惜他們,不知道做完游戲要把玩具送回家的,而是扔了一地。所以,玩具們很傷心,不想回娃娃家了?!焙⒆觽兟犃硕己苤?,七嘴八舌地開始想辦法。我便趁勢引導幼兒展開討論——“游戲結束后應該怎么做?”最后,我和幼兒一起制定了一條規(guī)則:游戲活動結束后,要把玩具“送”回家。由于對這條規(guī)則來源于幼兒對自己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的認識,幼兒對這條規(guī)則有高度的認同度,因而很自然就由“知道”變成了“做到”。果然,在以后的游戲中,幼兒大多都能夠主動自覺地去遵守這條規(guī)則。
(二)通過娃娃家,培養(yǎng)幼兒學會友好相處
在開展區(qū)角游戲中,幼兒之間難免產生一些矛盾,因此,如何面對這些矛盾,學會處理和協(xié)調同伴之間的關系,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和互助合作,區(qū)角游戲是很好的平臺。在“娃娃家”游戲中,幼兒大多通過協(xié)商來分配角色,并學著各盡其責,但也有部分幼兒在分配角色時出現(xiàn)一些摩擦。
案例三:
一次,瑯瑯和晗祺都想扮演“媽媽”這個角色,兩個人爭執(zhí)著互不相讓。我問她們:“你們兩個都想當媽媽,可‘娃娃家只能有一個媽媽,怎么辦?”當爸爸的明軒說:“讓她們兩人都當媽媽?!标响髡f:“不行!因為我家里只有一個媽媽?!爆槵樢舱f“是的,我家里也只有一個媽媽?!边@時,瑯瑯想了想對晗祺說:“那我們兩人石頭剪刀布吧,誰贏就誰當媽媽?!标响鲄s說:“你當一會兒我當一會兒吧!”瑯瑯高興地點點頭。在接下來的游戲活動中,晗祺扮演的媽媽在廚房里和明軒扮演的爸爸一起燒飯做菜,然后又邀請瑯瑯扮演的姐姐抱娃娃到餐廳用餐。
分析:
幼兒始終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常常只在意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因此,相互產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幼兒在游戲中學會協(xié)商與合作,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與人友好相處和互助合作的意識,還可以發(fā)展同伴之間的關系。作為教師面對幼兒在游戲中出現(xiàn)的矛盾時,應該尊重幼兒,冷靜觀察擇時介入,適當啟發(fā),以求妥善解決。
三、創(chuàng)設“快樂小舞臺”,利用幼兒帶來自己心愛的玩具培養(yǎng)他們在自由活動中交往的方法
鼓勵幼兒自帶心愛的玩具來幼兒園,并在大家面前介紹玩具的名稱及玩法?;顒忧埃覀冏層變河懻摗霸鯓雍屯橐黄鹜妗薄澳阆胪鎰e人的玩具時該說什么”等話題,使他們明白與人相處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們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啟發(fā)幼兒和同伴間的交往,并及時鼓勵幼兒積極的交往行為?;顒咏Y束后,再讓幼兒講講“你最喜歡誰的玩具?”“你把玩具讓給誰玩了?”讓幼兒交流各種方法,并體驗交往的樂趣。
在區(qū)角游戲中讓幼兒模仿社會角色,體驗與該角色一致的社會行為和情感。但事實是受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幼兒是無法真正扮演和體驗社會角色的行為和情感的。在幼兒社會化教育中幼兒充其量只能做到模仿和預演,由此感知社會角色和社會規(guī)則,體驗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從而豐富幼兒的誰會認識,強化社會情感,最終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立足于眼下,其意義在未來。因此,要求我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將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的對良好行為習慣的認知和行為,轉化為幼兒自身的內在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夏冬麗.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與操作[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年05期
[2]田菩提.幼兒群體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元胞自動機模擬[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年04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