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娟
教育的全部意義在于喚醒。喚醒什么?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向真、向善、向美的自覺——喚醒成長的自覺,并使之成為習慣,成為生命自覺。識字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理所當然也應該從“培養(yǎng)識字興趣,喚醒識字自覺”入手。
一、激發(fā)識字興趣,讓學生愛上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不知不覺地愛上識字。
1.和漢字交朋友。
低年級的學生天真活潑、愛交朋友。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學時,將生字形象地稱為“生字寶寶”或“生字小精靈”等,親切自然的稱呼引起了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打招呼的過程,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起來。
2.變換形式——“玩”中學。
(1)故事聯(lián)想識字。抓住字形特點,編成小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編故事的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把字形長久地保留在頭腦中。如,學習“染”字時,由于筆畫較多,易出錯,可以給學生講故事:古時候,雖然科學技術還沒有這么發(fā)達,但是人們追求美的心愿卻一點不比我們少。為了穿上五顏六色的衣服,他們把染缸支起來,在下面放一些柴火,加水燒熱之后,再把織出來的白布放進染缸里,經過九次浸泡曬干,最后人們用這些色彩明麗的花布做出了漂亮衣服。邊講邊依次把“三點水、九、木”板書在黑板上。通過故事聯(lián)想,把識字和故事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不僅增強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還豐富了學生的人文知識,促進了各種能力的提高。
(2)編兒歌或順口溜識記生字。兒歌朗朗上口,生動有趣,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是識字教學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方法。如,教學“碧”字時,編成順口溜:“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苯虒W“高”字時,編順口溜:“一點一橫長,方磚頂著梁,大口張著嘴,小口里面藏。”教完“曉、僥、撓、澆、燒、蹺、翹”,適時出示兒歌:
日出曉雞鳴報曉我知道
人來僥僥幸取得不牢靠
手來撓不屈不撓精神好
水來澆肥水澆花長得高
火來燒燒菜做飯好味道
加羽翹當心板凳一頭翹
足來蹺蹺腿蹺腳踩高蹺
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二、掌握識字方法,學會識字
識字教學不僅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更主要的還要指導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與規(guī)律,學會識字。
1.歸類識字。
漢字屬于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義功能。如,在“江、河、湖、海”“跑、跳、蹦、躍”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讓學生分析并區(qū)分三點水和足字旁的表義功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三點水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足字旁表示與“足”或“腳”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qū)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帶有三點水和足字旁的漢字了。在此基礎上小結規(guī)律:形聲字,分兩半。形一半,聲一半。聲旁表字音,形旁表字義。
2.形象識字。
遵循漢字的造字原理,使用“說文解字”的方法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學習漢字化難為易,而且明白字的形義關系,懂得漢字為什么這么寫,當這個講,須這樣用,要這么讀。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增強區(qū)別辨析漢字復雜現(xiàn)象的能力。如“羊”:點撇像羊角,三橫像羊身上長長的羊毛,最后一豎像一條羊尾巴,非常形象生動;“眉”:眼睛的上方;“王”:最早的“王”字像大斧形,象征著帝王的權力。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要強得多,所以,將識字教學與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結合,利于學生識記。
3.比較聯(lián)系識字。
生字中有許多相近的字,在學習時,不讓學生單獨去認字,而是把相近的字同時出現(xiàn),讓學生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在聯(lián)系中區(qū)別。如,學習“目”字,可與“日”字相比較。太陽只有一個,所以“日”里只有一橫;眼睛有兩只,所以,“目”里有兩橫。如,學習“她”字,可與“他”“地”相聯(lián)系比較。在學生觀察比較后,讓他們總結出:這三個字右邊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人”,女人“她”是“女”,“地”是“土”。這樣,學生通過比較它們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義,便不會混淆了。
4.動作表演識字。
在教學某些動詞時,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lián)系。讓學生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如,學習“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如,學習“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動作,然后再做一下,這樣學生就會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很踴躍。
5.游戲識字。
愛做游戲是小學生的共性,將游戲融于識字教學中。如字圖對號“貼膏藥”、組字游戲“補補丁”、改錯游戲“找地雷”、復習鞏固“打撲克”等,學生既識了字,又玩了個痛快。如,學習合體字后,設計游戲“摘蘋果,找朋友”。把所學字的偏旁與部首分別寫在半個蘋果上,打亂貼于一棵蘋果樹上,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思考、判斷,把偏旁和部首組成字,并讀準了,讀對了,就把“蘋果”送給他。這樣學生不僅學習情緒高漲,而且也培養(yǎng)了快速思考、判斷的能力。
6.編謎語識字。
除了編謎語讓學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抓住某些漢字的字形特點,進行聯(lián)想,學著編謎語。如,教學“閃”字時,先引導學生把字拆分成“人”“門”,在教師的動作暗示下,學生心領神會,編出了謎語“人很快進了門”,學生不僅記住了字形,還理解了字義。又如,“獸”字是學生容易寫錯的一個字,教學中,先讓學生把字分解成四部分,再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野獸的特點,學生編成了謎語:“頭上兩只角,整日田里跑,張著一大口,兇猛又可怕?!睂W生學著編謎語,一定會認真分析字形,抓住特點。這樣的過程,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在輕松的氣氛中,難點得以化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體驗識字快樂,主動識字
1.就地取材,讓生活成為學生識字的舞臺。
校園里的“杜詩”長廊、名人名言、班規(guī)班風、黑板報、公告欄;街道上的廣告、招牌;超市里的海報、商標……這些都是隨手可得的免費識字資源。教師就地取材,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學生,不僅擴大了識字量,增進了對漢字不同表現(xiàn)手法的了解,提高了識字興趣,還培養(yǎng)了學生留心生活的好習慣。同時,對這些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會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是課堂,使學生不斷地體驗到識字帶來的快樂與滿足、成長與進步,更加主動地尋找更多的識字渠道,拓展更為寬廣的識字領域。
2.開展豐富多彩的“趣味識字”活動,激發(fā)學生識字熱情。
結合“遨游漢字王國”綜合實踐課,通過開展“漢字的起源”“書法作品欣賞”“錯別字鬧笑話”“火眼金睛糾錯字”“找諧音歇后語”等活動,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興趣與熱情。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采取競賽方式,定期舉行“識字大王”“漢字達人”比賽,把識字演繹成一個個饒有興趣的比賽,一項項喜聞樂見的趣味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識字帶來的成功與喜悅、快樂和幸福。
四、養(yǎng)成識字習慣,自覺識字
1.在課外閱讀和習作中培養(yǎng)學生自覺識字的習慣。
識字習慣的培養(yǎng)越早越好,尤其要抓好一年級的起步。經過半個多學期的學習,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學完了拼音,認識了一些漢字。引導學生在拼音的幫助下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識字習慣的好辦法。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注音讀物,只要有空余時間就讓他們拿出來讀,并通過班級博客,開展 “好書轉轉”活動,都把自己讀過的好書貢獻出來,相互間調換閱讀,每天堅持20分鐘的親子閱讀,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認識鞏固了許多漢字。同時,拼音學完后,著手讓學生練習寫小日記。從寫詞到寫句子,從寫一句話日記到寫兩句、三句,當大部分學生能從寫幾句話到寫一段、兩段話時,采用 “流動日記”的形式,讓學生在欣賞日記的同時鞏固識字。當學生能獨立讀一首兒歌、一個小故事、一篇小日記時,內心會充盈著無限的喜悅和幸福,自覺識字的意識也不斷加強。
2.突破課堂的束縛,鼓勵學生廣泛識字。
突破課堂束縛,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開動腦筋,廣泛識字。如,開展“曬曬我讀過的書”“讀書沙龍”等活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猜字、查字典的習慣;開展“食品推介”“玩具推介”“小商品推介”等活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在買商品時認真閱讀商品說明的習慣;開展“街頭錯別字大調查”“規(guī)范漢字總動員”等活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熱愛漢字、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等等。讓識字融入學生的生活,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不斷強化學生自覺識字的意識,逐步養(yǎng)成自覺識字的習慣。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變枯燥為生動,變單一為多樣,變呆板為活潑。讓學生愛上識字,不斷獲得識字的快樂體驗;主動識字,養(yǎng)成自覺識字的習慣;感受漢字的魅力,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責任編輯 劉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