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躍越 馬瑞香
[摘 要] 本文從跨語際實踐的角度對中西方文化差異對小說譯介的影響進行研究,從翻譯的歷史文化研究切入,解讀價值觀差異、傳統(tǒng)文化以及宗教文化差異對小說譯介的影響,希望根本上提高英語文學作品翻譯的質量,確保英文翻譯的有效性。
[關鍵詞] 跨語際實踐;文化差異;小說譯介
一、跨語際實踐
“跨語際實踐”是指在跨文化交流歷史和現(xiàn)象的研究過程中,注重考察新的詞語、意義、話語和表達模式,因主方語言與客方語言的接觸或沖突而在主方語言中興起、流通并獲得合法性的過程?!翱缯Z際實踐”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劉禾女士帶給我們的譯介研究的新方向。劉禾提出“跨語際實踐的研究重心并不是技術意義上的翻譯,而是翻譯的歷史條件,以及由不同語言間最初的接觸而引發(fā)的話語實踐。”這種研究范式,大大地拓展跨文化研究的空間,而這個空間,正是在文化的邊界中竭力爭得的?!翱缯Z際實踐”是要擴展歷史的觀念,即把語言、話語、文本(包括歷史寫作本身)視為真正的歷史事件,特別要揭示話語行為在構造歷史真實的過程中所具有的制造合法化術語的力量,她所針對和極力抵制的是一種思想和語言暴力,即對過去話語史的遺忘,其對思想史和文學關系史研究的意義正在于此。
在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能否正確處理文化差異對翻譯質量具有很大的影響,正確地處理文化差異能夠提高譯文的可讀性,讓讀者充分理解原作品的精髓。反之,如果不能正確處理文化差異,只是一味地翻譯原作品中的單詞詞組,就無法向讀者傳達作品最 深處的內涵。因此,在翻譯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翻譯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處理中英文之間的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積極探索處理這種文化差異的方法,從根本上提高英語文學作品翻譯的質量,確保英文翻譯的有效性。
二、中西方文化歷史差異對小說譯介的影響
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 更是文化信息的傳遞。語言的轉換只是翻譯的表層, 而文化信息的傳遞才是翻譯的實質。作為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 翻譯必然涉及到語言所處的社會文化歷史。翻譯的基礎是兩種文化之間存在一些共性,但從實際來看,文化還具有本身的個性,集中展現(xiàn)在各個民族文化的差別上。因為文化上的差別,所以在語言表達的形式上面差異就非常明顯,這是文學作品翻譯人員在翻譯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問題。中西方不同語言間的差別,從本質上來看是不同文化之間共性和個性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作為譯者,應盡量減少文化差異對作品翻譯帶來的影響,更好的實現(xiàn)對文學作品的翻譯。我國當代翻譯家和翻譯理論家王佐良先生認為翻譯里最大的困難就是兩種文化的不同, 在一種文化里頭有一些不言而喻的東西, 在另一種文化里頭卻要費很大力氣加以解釋。 翻譯者必須是一個真正意義的文化人。在他看來, 如果不了解語言中的社會歷史文化,就無法真正掌握語言。翻譯作為一種文化活動 ,其進行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本身的特性的影響。正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這些性質,使文化因 素的翻譯不可能在另一個系統(tǒng)中全方位展開,只能是見機行事, 見縫插針。文學是語言的最高藝術形式, 而文學作品翻譯的研究本質上是社會的、歷史的、文化的研究。翻譯西方文學作品就必須了解西方文化歷史, 這樣才能真正領悟西方文學作品中所蘊涵的思想。
1、價值觀差異對小說譯介的影響
Michael Prosser對于價值觀是這樣敘述的:“價值觀是個人或群體主要通過文化交際構成的模式。它們是最深層的文化,我們認為所有的人都有價值觀?!盙eert Hofstede的定義簡明扼要:價值觀是“喜歡某種事態(tài)而不喜歡另一種事態(tài)的大致傾向?!盋lyde Kluckhohn認為:價值觀是“個人或群體所特有的一種顯形或隱形的認為什么是可取的觀念,這一觀念影響人們從現(xiàn)有的種種行動模式、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選擇?!盨amovar和Porter認為:價值觀通常是規(guī)定性的告誡人們什么是好的和壞的,什么是正確的和錯誤的,什么是真實的和虛假的,什么是正面和反面的。
對中國思維方式影響最大的有三種哲學:儒家、道家和中國的佛教。這三種哲學思想都很重視悟性,這些哲學思想對中國人重“領悟”“言外之意”,乃至重“含蓄”,追求“韻致”的思想方式都有很大影響。因此,中國人所作所為都不想讓人馬上知道,而要讓人想一想后領悟出來。中國人的思維更具有模糊性。歐美國家的哲學背景是亞里士多德嚴密的形式邏輯,以及從后來的l6世紀到l8世紀的彌漫歐洲的理性主義。理性主義強調科學的試驗,注重形式論證。表現(xiàn)在語言上就是形態(tài)的外露以及形式上的完整,因而英美國家的人更重視表達的確切性,很難理解中國人的含蓄。
2、差異對小說譯介的影響
每一個民族與國家都有著其自身發(fā)展成長的歷史,而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積淀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則有著各自千姿百態(tài)的差異性。中西方文學作品翻譯,其所涉及的既有語言方面的差異,同時還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歷史形成的文化背景的差異。所以,我們在對兩個不同民(下轉第112頁)(上接第68頁)族的語言進行翻譯時,必須注意其在各自不同歷史文化境況下成長起來的不同的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在表達情感方面的習慣性差異。因為中西方的傳統(tǒng)文化理念是不同的,其對同一事件翻譯的影響與對策探討在中西方的文化之中會引發(fā)不同的聯(lián)想。這一差別與人們長期的生活習俗、對文化內涵的理解程度以及民 族本身有特定的關系。
3、宗教文化差異對小說譯介的影響
宗教信仰是每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民族也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翻譯時把宗教差異因素考慮進去是很有必要的。西方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tǒng), 并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響。古希臘、羅馬是歐洲文學的發(fā)源地,古希臘文明深刻影響著西方文明的發(fā)展。因此,我們要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并對其進行翻譯,就必須了解孕育西方文學的沃土和源泉古希臘羅馬傳統(tǒng)。不斷地涉獵古希臘羅馬神話,了解一些神話傳說中的典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中的典故及其作品所蘊含的深刻寓意。而基督教思想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變遷,已經(jīng)深深地滲入西方人的文化方式 和價值觀念之中,并以哲學、信仰和文學藝術的形 式影響著西方文化?;浇涛幕枷雽τ⒚牢膶W的影響非常深遠和廣泛。作為基督教的正式經(jīng)典的 圣經(jīng)被視為人們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準則。圣經(jīng)不僅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英語語言文化影響無比之大。圣經(jīng)是一部基督教的經(jīng)典,同時也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文學作品,它以 小說、歷史、詩歌、戲劇、書信等不同體裁,記述了不同人物的困惑、祈望與朝圣的心路軌跡。在許多英美文學作品中,源于圣經(jīng)的故事和典故比比皆是。作者們在寫作中,經(jīng)常巧妙地引用圣經(jīng)里的典故、人物和詞句。圣經(jīng)的語言,尤其是其中的成語、典故在各國文學作品中被廣泛引用。有的作品中甚至大段的對圣經(jīng)的直接引用。然而,這些源于圣經(jīng)的文化對英漢文學翻譯來說,就容易成為一個文化盲點,從而造成理解上的一大困境。
由此可見中西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浸透在各自的語言表達中。如果譯者缺乏對這種文化個性的深刻了解,就難以鑒別句子的文化內涵,對譯文的準確性產生重大的影響。
三、結語
歷史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熏陶和孕育著不同的審美情趣和文化觀念,東西方歷史文化的巨大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我們正確地理解、領會、鑒賞和翻譯優(yōu)秀的西方文學作品。成功的翻譯工作者對文化與語言這兩者來講,應該更熟悉歷史文化,詞語在文化內才會發(fā)掘其真正的內蘊,才有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禾.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xiàn)代性(中國,1900-1937)[M].宋偉杰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
[2]何玉敏.漢英文化差異之我見[J].中州大學學報,2005,(3).
[3]王秉欽.文化翻譯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
[4]遲慶立.文化翻譯策略的多樣性與多譯本互補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
作者簡介:譚躍越(1976—),女,湖南省慈利,漢族,講師,碩士,1998年畢業(yè)于沈陽師范大學,現(xiàn)任沈陽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
馬瑞香(1962—),女,漢族,副教授,學士,現(xiàn)任沈陽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專長:文學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