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喜福會》是根據(jù)華裔作家譚恩美的同名小說《喜福會》改編而成的,影片從上映就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電影中有關母女之間的沖突給電影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細心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在這沖突的背后不僅是母女之間的代溝的問題,更多的是東西文化之間沖突的體現(xiàn)。本文將在跨文化理論的指導下,以電影《喜福會》為載體,對電影中的東西文化沖突做出分析,希望可以有效促進跨文化的交流,消除東西方之間的文化障礙。
[關鍵詞]《喜福會》;跨文化;文化沖突
電影《喜福會》是由華裔導演王穎依據(jù)華裔女作家譚恩美的同名小說《喜福會》改編而成,影片從上演就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很多的影視評論家從女性的角度對這部電影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和評論,本文將在跨文化的視角下對電影中沖突矛盾背后的東西文化沖突做出分析,從而更好地了解產(chǎn)生文化沖突的根源,從而促進跨文化的交流。
一、跨文化視角下對《喜福會》中母女沖突的解讀
電影《喜福會》中的母女沖突首先主要體現(xiàn)在金美和自己母親蘇媛之間的矛盾。金美的母親多年以來心中一直藏著一個秘密,當年因為逃命無奈地選擇了把自己親生的雙胞胎女兒遺棄在路邊。盡管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美國的一名公民,然而血液中有著中國情結的這位母親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自己的女兒身上,甚至比中國母親的愿望更加強烈,蘇媛把對拋棄的雙胞胎女兒的希望都直接轉嫁到了在美國出生的女兒金美上。在電影《喜福會》開始的時候,金美在敘述自己的媽媽帶著一只天鵝來到美國的時候有這樣的一段臺詞:“媽媽對天鵝說道:在美國,我會有一個像我這樣漂亮的女兒,然而不同的是,在美國她不會被別人看不起,她可以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她會衣食無憂,不用擔心會受到任何歧視?!?/p>
從上面金美的電影臺詞中我們就可以得知蘇媛依舊是以中國母親的情結對自己的女兒寄予了厚望,希望自己的女兒在美國社會可以衣食無憂,開開心心,并且可以說一口地道的英語,從而不會被他人瞧不起。母親蘇媛靠為別人打掃房間的錢給女兒金美請了鋼琴老師,不過母親的這種行為并沒有被從小在美國成長的金美所認同。金美在母親和林多阿姨相互鼓吹自己女兒的時候決定對母親的這一愚蠢行為進行制止,下定決心向他人和自己的母親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天才,只是一個普通人。所以在練習鋼琴的時候,金美故意調皮偷懶,還捉弄了鋼琴老師,結果可想而知,金美在社區(qū)的表演中徹底搞砸了。金美本想著自己表演失敗了,母親就不會再讓自己去練習鋼琴了,然而母親還是依然將電視機前的金美給連拉帶拽到鋼琴前面,堅持讓金美繼續(xù)進行鋼琴練習。為此,金美和母親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金美毫不客氣地告訴蘇媛:“這里是美國,不是中國,我也不是你的奴隸!你不能按照你的想法來塑造我!”對于此蘇媛也進行了不甘示弱的回擊:“在我們這個家庭里面,只有兩種類型的女兒,一種是對于父母的安排沒有異議,另外一種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而無法無天?!睆倪@兩句臺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母女之間矛盾的炙熱化,另外也反映了東西方之間的文化沖突,中國的父母親都喜歡為自己兒女的未來進行事先的規(guī)劃,甚至是將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轉移到自己的兒女身上,讓自己的子女朝著自己計劃的方向邁進;而美國的父母則是比較尊重子女的意愿,希望孩子們可以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健康地成長。
電影《喜福會》中另外一對母女矛盾存在于林多和自己的女兒微莉之間。林多的女兒微莉在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國際象棋,在很多的比賽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因此被稱為是“唐人街的小冠軍”,并且小小年紀還被作為《生活》雜志的封面人物。對此微莉的媽媽引以為豪,經(jīng)常會手里拿著一本封面是自己女兒的雜志對陌生人說:“你認識這個封面人物嗎?她就是我的女兒!”在聽到別人的贊譽的時候就會感到特別的開心,然而微莉對于母親的這一行為感到不解,甚至是感到很反感,因此微莉對自己的媽媽林多說:“我必須告訴你,你的這種行為讓我作為你的女兒感到有點惡心,甚至是反感。你怎么那么喜歡炫耀呢?那么喜歡炫耀的話你自己可以去學習象棋啊?!痹诼犃俗约号畠旱脑捄螅侄喔杏X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感到極度的憤慨,對著已經(jīng)跑走的微莉吆喝著。從電影《喜福會》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微莉和自己母親之間的代溝,更多的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種體現(xiàn)。在中國,父母向來都喜歡把自己子女作為向他人進行炫耀的資本,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中國的父母都把自己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兒女身上了,因此就把自己兒女的成功都作為是對自己的回報,也是自己的榮耀。
中國的家長都非常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孩子成為相互較量的一種工具。在電影《喜福會》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金美開始表演前,嘉賓區(qū)的林多故意對蘇媛說:“我們家微莉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么喜歡國際象棋,每次回來都是帶大堆的獎杯和獎品,害得我整天在家里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就專門給她擦獎杯了。你就很好,沒有這種煩惱了!”豈料蘇媛也不服氣說道:“我的麻煩更是別提了,我叫金美去刷碗,可是金美的腦子里面只有鋼琴?!边@種毫無意義的攀比在中國家長的聊天中十分常見,中國的家長特別注意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比會是什么樣,然而美國的家長就比較尊重孩子的意愿,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發(fā)展,不會強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更不會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進行攀比。
二、跨文化視角下對《喜福會》中禮儀文化沖突的解讀
在電影《喜福會》中,當微莉把自己的男朋友Rich帶回家的時候,盡管微莉已經(jīng)給男友惡補了一些有關中國文化的內容,然而土生土長的Rich還在一個中國家庭中鬧出了不少的笑話,讓觀眾忍俊不禁。
電影《喜福會》中,當微莉的母親將自己的拿手好菜端上桌子的時候,說道:“這都是家常便菜,味道也一般,也不怎么好吃,但是還是請您嘗嘗吧!”小伙子Rich非常認真地用筷子嘗了嘗,隨后說了一句:“如果再加一些醬油就可以了。”說這話的時候自己拿起了醬油就向菜里面加醬油了,Rich的行為讓所有在場的人們都目瞪口呆,然而他還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無意間冒犯了未來的岳母大人。按照我們中國的禮儀文化,主人一般都會自謙地說自己做的菜一般,味道平常,期待客人在品嘗以后予以贊揚,經(jīng)常是希望客人說:“這菜怎么會難吃呢?太好吃了,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菜?!钡鹊?,換做是美國人,他們一般都會說:“這是我的拿手菜,您嘗嘗!”如果真的是菜沒有做好的話,主人會說:“這菜沒有做好,味道一般,不是很好吃?!钡鹊?,因此林多說的話被土生土長的美國人Rich還真的信以為真了,竟然傻傻地替未來的岳母大人尋找原因了。當微莉的父親端起酒杯說完了祝酒詞的時候,大家都是小抿了一口,可是爽快的美國小伙Rich卻一口氣將杯子中的酒喝完了,并且還不把自己當做外人似的又倒了一杯。當Rich看到桌子上自己喜歡吃的菜的時候還高興地說道:“土豆條,我的最愛。”說著的時候就端起了盤子往自己碗里就開始倒了,這可讓微莉為自己的男友虛驚了一場。
微莉男友的禮儀行為在中國觀眾的眼里是不能接受的,中華禮儀中是客人到主人家里要客隨主便,只有主人給倒酒的時候才可以喝酒,并不是自己喜歡喝酒就自己倒酒。在吃飯的時候,即便是看見自己喜愛吃的菜也不能站起來端起盤往自己碗里倒,那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盡管主人是為了顯示出對客人的尊重,會讓客人先品嘗,但是客人也應該在所有的人都品嘗一遍的時候再開始吃第二遍。
三、跨文化視角下對《喜福會》中夫妻關系沖突的解讀
電影《喜福會》中李娜(鶯鶯的女兒)和自己的丈夫在婚前一直保持著一種“賬目均攤”的戀愛經(jīng)濟方式,除了個人的使用物品以外的開銷都是共同承擔,因為在李娜的觀念中,婚姻中除了要有愛之外,雙方不應該有過多的彼此干涉,這樣的戀愛生活久了必然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李娜訂閱的雜志,丈夫有時候也會拿著看,李娜就會對此抱怨;貓是丈夫送給李娜的禮物,然而李娜卻要求分攤為貓除跳蚤的費用等。在傳統(tǒng)的中國婚姻觀念中,一般都是女方掌管著家里的經(jīng)濟大權,丈夫也都會把每個月的收入“上交”給自己的妻子進行保管,并且由妻子支配著家庭里面的所有開銷。然而在美國,夫妻之間一般都是流行AA的經(jīng)濟生活方式,深受中國傳統(tǒng)婚姻觀念影響的李娜從內心深處是無法接受這種婚姻經(jīng)濟消費模式的,然而像眾多的中國子女一樣,李娜為了不讓父母對自己擔心,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婚姻,因此在生活中對丈夫也是處處忍讓,然而李娜經(jīng)濟上的處處忍讓并沒有得到丈夫的理解,最后也沒有維護和挽救自己的愛情和婚姻。
電影《喜福會》中的Rose(安梅的女兒)在和豪門子弟Ted戀愛以后也是遭到了男方父母的極力反對,由于男朋友的堅持,Rose兩個人還是成了夫妻。Rose作為一名深受中國傳統(tǒng)婚姻思想影響的美國妻子,在生活中對丈夫也是百依百順,百般呵護,甚至為了丈夫犧牲了自己的事業(yè)做了家庭主婦。Rose為自己的丈夫,任何小事情都會優(yōu)先考慮丈夫,甚至是丈夫并沒有要求的事情都會提前辦理。Rose認為這就是作為一名妻子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可是她的丈夫希望自己的妻子應該有自己的事業(yè),各種事情都應該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是對自己百依百順。Rose為自己丈夫默默無聞的付出并沒有得到對方的理解,這也是東西方不同婚姻價值觀念沖突的一種典型體現(xiàn),最后丈夫提出了離婚的要求,當兩個人在商量房子的事情的時候,Rose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丈夫在聽到以后十分驚訝,這也挽回了他們之間的婚姻。
四、結語
電影《喜福會》從表面上看是有關母女和夫妻之間的沖突故事,其實這是東西方文化沖突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體現(xiàn),本文從沖突背后的實質入手進行了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了解更多的東西文化差異,從而可以更好地了解這部電影。
[參考文獻]
[1] Tan Amy.The Joy Luck Club[M].New York:Ballentine Books,1989.
[2] 王維蓉.《喜福會》的母女沖突與融合——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為視角[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3] 張偉.東西方文化沖突在母女之間的反映——論譚恩美小說《喜福會》中的母女關系[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05).
[4] 遲明赟.從語言和文化角度解讀電影《喜福會》中母女關系沖突的原因[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5] 李哲.影像的觀照 幸福的追尋——電影《喜福會》社群主題解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5).
[6] 楊樹芳.論電影《喜福會》中華裔女兒的文化身份[J].電影文學,2012(06).
[作者簡介] 娜日蘇(1972— ),女,蒙古族,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