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秉強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78-01
高中新課改,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選修課程設置。但結合幾年來課改實施情況看,人們最大的感受是選修課“美麗而渺遠”:美麗者,選修課設置理念先進,目標高遠;渺遠者,選修課實施條件不熟,勉為其難。由此,高中選修課知其難為而為之,難免變“味”走樣。以母語學科語文為例,其選修課開設舉足輕重,也很有代表性,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存在許多問題。
一、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選修課程“必修化”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選修課程“更應該致力于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fā)展?!薄坝羞x擇地學習”是選修課的基本特征,但在選修課教學實踐中,學生的選課權被層層“盤剝”,幾無剩余。第一層次的“奪權者”是各省高考政策制定者:選修課怎么考,考哪些,就決定了哪些選修課模塊能夠有幸進入教學實踐領域。比如某省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把語文選修Ⅰ中的“傳記選讀”和“語言文字應用”直接列為了必選課程,這些選修課就搖身變?yōu)椤氨匦拚n”。沒有被定為“必選”的選修課模塊,各中學和一線教師也要想法設法從高考方案中尋找蛛絲馬跡,擇其重者而教之,或者干脆“遍地開花”,普遍“必修”。第二層次的“奪權者”是各中學課程決策者,為減少選修課走班制帶來的對管理、師資、硬件設施、教學成本等方面的沖擊,一些學校化繁為簡,避難擇易,統一教材,統一課程,按班級“派選”,學生選擇權大大縮水。第三層次的“奪權者”就是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往往從便于管理、利于高考或者維護自尊。
2.選修課程邊緣化
語文選修課,不論是從其模塊數量還是在各省普通高中課程執(zhí)行方案所占教學時間看,都占有語文課程的半壁江山。但實際是否如此呢?倪文錦教授講,在2007年的新課改首次語文高考中,廣東、山東語文卷選修課內容分別占12%和10%,而海南和寧夏卷選修課內容根本沒有。在當前高考的強力牽引下,可以想見,選修課如此低的參考份額是遠遠不能吸引一線教師認真從事選修課教學的,選修課被敷衍、挪用在所難免。我們再從理論上分析,選修課設置初衷是為了充分體現學習者學習個性,而作為一省人才選拔性考試的現有高考體制,為了體現考試的公平性,要更多考查帶有共性的知識與能力,這樣才能比較、鑒別和篩選,可見選修課設置與現有高考體制本身就是矛盾的,選修課難以納入現有高考框架進行評價。在這樣一個教育還充滿著嚴重功利色彩的時代,選修課難免“掛羊頭賣狗肉”,借選修課之名大搞高考強化訓練。
3.選修課程低效化
選修課占著語文課程過半課時,但從教學實際情況看,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的教學實效遠遠不如預期。究其原因,除了前述高考與教師素質因素帶來的課程被邊緣化,選修課的低效還源于其管理權限不明,地位不清,造成選修課教學蜻蜓點水、虛浮應付。選修課中的重點組成部分選修Ⅰ到底是國家課程,還是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目前尚存爭議。
4.選修課程“上層化”
本次新課改整體取向是“自上而下”改革,專家引路,一線教師實施。這樣做優(yōu)勢頗多,但也難免埋下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的“病根”。就語文選修課而言,一方面是學術化傾向明顯。另一方面,當前語文選修課程開發(fā)權力上移,選修Ⅰ絕大多數課程被各出版社“善意”包辦,而編寫這些選修教材的大都是重點高校的專家學者,教材從選材到探究性問題設置難免帶有“專家”口味,能否適應中學語文教學實際也值得懷疑。
二、解決目前語文選修課存在問題的對策
1.重新確立語文選修課管理權限、地位與特點
從語文選修課管理權限看,選修課程中的主要構成部分選修Ⅰ如果被認定為國家課程,可能會因為剛性太強,卻又管理粗放而使課程喪失地區(qū)與學校針對性,不利于真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因此,建議明確定位選修Ⅰ為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直接管理權由省教育行政部門或其監(jiān)督指導下的各地區(qū)教育行政部門擔當。為了確保選修課質量,省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在廣泛征求一線師生意見基礎上選用教材出版社的選修教材,也可組織本地區(qū)或教育水平接近的幾個地區(qū)師資自行開發(fā)或聯合開發(fā)選修課程,省市教育行政部門也可批準師資力量強的學校自行組織開發(fā)選修Ⅰ中的課程,地區(qū)教育行政部門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或根據學校特點,積極組織力量進行語文選修Ⅱ課程的開發(fā)。
2.思考并解決語文選修課與選拔性高考的關系問題
(1)要大力扭轉學校課程管理者和教師觀念,逐步淡化選修課以至整個語文課程與高考的密切聯系。筆者認為,一方面語文高考不應公布過于明細的考試大綱,消除教師琢磨考綱的心態(tài),讓語文教育回到踏踏實實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上來;第二方面是語文高考題要超越教材版本與文體限制,超越必修、選修限制,考出語文的“真精神”;第三方面是語文高考題型和選材最好常變常新,以此消除教師“技術化套構”和“厚此薄彼”心態(tài),老老實實教語文。
(2)進一步探索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推動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傳統高考比較注重基礎學力,但對學科特長人才選拔不利,也不能很好地評價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堋8咝W灾髡猩哽`活性,也比較注重特長人才的選拔,已經開了好頭,如果能進一步加以完善,強化招生的科學性和公平性,其對高中學生有個性地學習和有選擇地學習必將帶來積極影響,能更好地推動各科選修課教學。
(3)引入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的社會評價手段,讓學生通過選修課獲得的語文特長得到認證?;谠u價多元化原則,將高考以外的社會性評價作為人才選拔的參考,不失為一種思路。
(4)改進高考錄取時的人才信息呈現模式。筆者建議可以采取“一基準、兩參考”模式。所謂“一基準”就是以高考成績?yōu)榛鶞?,“兩參考”一是指以社會性成果為參考,包括上述有一定信度與效度的社會性競賽成果,以及學生參加一定層次與水準的課外實踐活動的成果,如演講比賽、文藝作品發(fā)表等;二是指以校內選修課課業(yè)評價等級為參考。
3.正視地區(qū)差異,循序漸進推進語文選修課教學
我國基礎教育發(fā)展水平極不平衡,選修課開發(fā)與教學難度又都遠遠高于必修課,因此選修課建設應該正視這種地區(qū)差異,不能搞一刀切。要大力培訓選修課教師,加強地方師范院校支持基礎教育師資培訓力度,改進地方師范院校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各市、縣、校掛牌確立選修課優(yōu)秀師資并開展傳幫帶活動及校本教研活動,實行選修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寧缺毋濫等。面對選修課“走班制”帶來的管理難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多組織研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確保選修課質量前提下因地制宜、因課制宜開展選修課教學。同時,選修課開設需要更多教學資源,政府要加大基礎教育投入,尤其要基于公平原則增加薄弱學校的教學資源配置,確保選修課正常開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