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娟珍 賴雨婷 張榮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南昌330006;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臨床醫(yī)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
不孕癥、崩漏、閉經、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病因非常復雜,與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失調和氣血經絡失和都有關系。臨床從脾從腎論治居多,而從肝論治則相對少見。本文所舉不孕癥、崩漏、閉經、子宮肌瘤可謂從整體觀念論治婦科病之典范,臨床從肝論治又不囿于肝,故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病案舉例 夏某,女,28歲,已婚,初診于2013年2月1日?;楹?年未孕,月經后期,量少,色紫,兼有血塊,經前乳房脹痛,胸脅不舒,小腹脹痛,煩躁易怒,喜嘆息,舌紅,苔薄,脈弦。婦科檢查:左側輸卵管不通,右側輸卵管狹窄,診斷為原發(fā)性不孕。證屬肝郁血滯,治以疏肝解郁、調經種子。方用開郁種玉湯加減:當歸15 g、白芍30 g、白術15 g、茯苓9 g、丹皮 9 g、香附 9 g、花粉 6 g、蒲公英 15 g、柴胡 10 g、甘草6 g。6劑,每日1劑,月經來前1周服用,經來即停。二診:經來如期,乳房脹痛緩解,血塊減少。三診:月經50 d未行,尿妊娠試驗陽性,喜食酸物,厭油膩,遂投以香砂六君子湯,7劑后停藥。后足月產一健康女嬰。
1.2 討論 夫婦同居兩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而未受孕者,稱不孕癥?;楹笪幢茉袕奈慈焉镎叻Q原發(fā)性不孕;曾有過妊娠而后未避孕連續(xù)兩年未再孕者稱為繼發(fā)性不孕。我國不孕癥發(fā)病率為7%~10%[1]。西醫(yī)認為因女方導致的不孕多以排卵障礙和輸卵管因素居多,其中排卵障礙這一因素約占女性不孕因素的25%,因輸卵管因素的約占30%。中醫(yī)認為,婦人不孕的病因多與肝郁、腎虛、血瘀、痰濕等有關,臨床從肝論治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2.1 病案舉例 葉某,女,26歲,未婚,初診于2013年5月6日。患者訴其2月前因行人流術后出現月經淋漓不斷難止,色紅塊多,并伴有腹痛,腰腑有墜脹感,情緒不穩(wěn),易怒,經前乳房脹痛,胸脅不舒,納食不佳,帶下正常,舌紅,苔黃,脈弦滑。辨證:肝郁脾虛氣滯,沖任受損,氣血不調。治法:養(yǎng)肝健脾,解郁調暢沖任氣血。處方:丹皮10 g、梔子10 g、當歸30 g、赤芍 30 g、柴胡 30 g、白術 30 g、茯苓 30 g、炙甘草15 g、煨姜 6 g、薄荷 6 g、蒲黃(包)10 g、五靈脂 10 g。15劑,水煎,早晚分服。二診:腹痛緩解,經量較前減少,血塊減少,但唯感咽干咽痛,遂守上方再加玄參15 g、麥冬15 g,再進15劑。三診:諸癥消失,隨訪3個月無復發(fā)。
2.2 討論 崩漏系指婦女在非行經期間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xù)淋漓不斷者,前者稱“崩中”,后者稱“漏下”。崩漏屬于西醫(yī)“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范疇,是婦科常見病。其發(fā)病因素有:情緒變化、精神緊張、營養(yǎng)不良、代謝紊亂及環(huán)境、氣候驟變等等,它們通過大腦皮質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引起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調節(jié)或靶細胞效應異常導致月經失調[2]。中醫(yī)學認為,崩漏的病機為沖任受損,不能制約經血,故經血自胞宮非時妄行。有關崩漏的記載最早見于《內經》,《素問·陰陽別論篇》曰:“陰虛陽搏謂之崩。”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首次提出“漏下”,對于其病因病機,《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云:“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p>
3.1 病案舉例 喬某,女,24歲,學生,2013年8月4日初診。主訴:閉經2個月,患者訴其初潮較晚,且月經量少,經期延后,漸至閉經,并伴有腰酸腿軟,頭暈耳鳴,健忘,舌質淡,苔少,脈沉細。辨證屬肝腎不足,治以滋腎柔肝、調補沖任。處方:熟地30 g、山藥30 g、山茱萸 10 g、茯苓 15 g、枸杞 15 g、杜仲 15 g、菟絲子15 g、當歸10 g、雞血藤15 g、何首烏30 g。30劑,水煎,早晚分服。二診:月經復至,但量少,且感五心煩熱,遂守上方再加知母10 g、黃柏10 g、地骨皮15 g。再進15劑,服法同前。三診:月經已至,經量正常,遂囑其改服知柏地黃丸半月,以鞏固療效。
3.2 討論 閉經分為原發(fā)性閉經和繼發(fā)性閉經兩類。前者是指16歲女性第二性征已發(fā)育,但月經還未來潮者,或14歲尚無女性第二性征發(fā)育者。后者則指以往曾已建立月經周期,因某種病理性原因月經停止持續(xù)時間相當于既往3個月經周期以上的總時間或月經停止6個月者。西醫(yī)認為病理性閉經包括原發(fā)性、繼發(fā)性閉經,指因下生殖道、子宮、卵巢、垂體、下丘腦及中樞神經等部位以及腎上腺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的閉經[3]。中醫(yī)認為閉經病因不外虛實兩類,虛者多因沖任空虛無血可下所致,實者多因沖任阻隔,經血不得下行所致?!秲冉洝分赋鲩]經病因系“失血過度,房勞過度,肝血虧損,憂思郁結,損傷心脾”等;《景岳全書·婦人規(guī)》引薛立齋語云:“有因腎水虧不能生肝血而閉者。”
4.1 病案舉例 聶某,女,45歲,教師。發(fā)現子宮肌瘤3年余,位于子宮前壁,大小3.8 cm×3.5 cm×2.8 cm,經行量多,伴血塊,下腹疼痛,帶下量多,色黃,穢臭,口干舌燥,大便干結,舌暗紅苔黃膩,脈弦數。證屬肝熱癥結之象,治以涼肝消癥。藥用:丹皮15 g、夏枯草15 g、敗醬草15 g、荔枝核15 g、紫草15 g、貫眾15 g、紅花10 g、桃仁10 g、制大黃10 g、生甘草6 g,經期加用當歸炭10 g、血余炭10 g、失笑散(包)12 g清肝佐以生新。30劑,每日1劑,早晚分服。二診:患者訴下腹疼痛較前減輕,經量減少,二便平,唯感夜寐欠佳,遂守上方去制大黃,再加酸棗仁15 g、夜交藤15 g,再服1個月。三診:患者訴下腹疼痛較前明顯減輕,經量正常,復查B超:肌瘤大小2.6 cm×2.4 cm×2.0 cm,效果頗為理想。
4.2 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也是人體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主要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其間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但并非是肌瘤的基本組成部分,故又稱為子宮平滑肌瘤。現代醫(yī)學對其確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認為雌激素和孕激素為肌瘤生長的啟動元件,而年齡、人種、未產婦和肥胖等易發(fā)因素亦與其相關[4]。中醫(yī)認為子宮肌瘤外因多為風冷寒邪入侵或濕濁熱毒與氣血相結,氣血運行受阻,瘀阻沖任胞宮而為癥瘕;內因多為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臟腑氣血失和,痰瘀凝滯久則結塊為癥。
經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藏精而主生殖,為陰陽氣血之根源,腎氣的強弱直接與月經的通行藏瀉有關;“肝者,罷極之本……以生氣血”,肝藏血而主疏泄,體陰而用陽,肝氣疏泄有度,則精血藏瀉有期,經調而子嗣。若肝氣郁滯,則血行不暢,可致月經不調或經閉不行,為孕育造成障礙,肝氣旺盛即會乘脾,此乃木克土也,本文所舉不孕癥、崩漏、閉經皆屬此類;若肝郁氣滯,血行受阻,瘀留胞宮,日久益增可為癥,本文所舉子宮肌瘤即是此類。
肝腎同源,陰陽互根,肝腎在生殖上互相依賴,病理上互相影響,治療上互相促進,五行之相互生克制約,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由此可見,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六腑及所屬經脈是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的一個系統(tǒng)。任何一個婦科的生理現象,雖然可能有其某一主導臟腑,但又是在多個臟腑及相關經絡、氣血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下產生的。此可謂人乃一小天地也,正如《周易·系辭上》所言:“天地氤氳,萬物化醇?!币嗳纭端貑枴毭握摗匪裕骸疤斓睾蠚?,命之曰人。”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 367
[2]錢銳,楊麗萍,王清,等.周常昆老師治療崩漏經驗[J].云南中醫(yī)雜志,2013,34(12):14-15
[3]曹雙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閉經臨床體會 [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4):160-161
[4]馬麗,謝淑武,朱焰,等.子宮肌瘤研究相關進展[J].生殖與避孕,2007,27(10):67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