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感念于心 踐之于行——資助體系中高職生感恩教育的實踐與研究

2014-08-15 00:49劉江華
湖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高職生資助意識

劉江華

(江蘇聯合職業(yè)技術學院蘇州分院,江蘇 蘇州 215008)

一、促進貧困高職生感恩于心教育的背景

所謂貧困高職生主要指的是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收入或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難以支付學生在學習期間的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全日制在校學生,據相關統(tǒng)計,這部分學生占學生總數的15%~30%,其中經濟特困的占到8%~14%左右,在江浙滬相對發(fā)達地區(qū),比例相對低一些。

為了幫助和扶持這些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政府及學校有較完善的資助政策,如:“獎、貸、勤、助、減”資助體系,成效明顯。大部分受資助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意志力較堅強,自我調節(jié)能力比較強,不僅保持著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愉快地學習、生活,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并且以勤奮、善良、樸實等精神影響著周圍,樂于助人,極大地發(fā)揮著感恩于心的積極作用。

但同時也不排除有些貧困學生的心理并非健康和積極的,如個別學生會用虛假的證明來得到不該得到的貧困補助;一些學生在領取到補助后,請客吃飯,唱歌、胡吃海喝,根本不是購買學習資料等,用于完成自己的學業(yè);更有個別學生對于要求的志愿者等活動表現出極為冷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消極和錯誤態(tài)度,這種種,都是資助中對學生感恩教育的相對缺失。

二、感恩心理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

(一)關于“感恩”的內涵

《現代漢語詞典》定義“感恩”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感恩則是一種主觀意識,是對其他人和社會的接納和包容,內心里愉悅的付出;從學生受教育過程來看,感恩實質上是對自己生存和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積極性作用和扶持的人和事物所產生的一種感激和回報。它既有物質上的因素,同時也存在精神上的因素;而中國的古話則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之說,因此,感恩的意蘊不可謂不多。

(二)促進感恩意識形成的影響因素

1.父母及家庭因素對學生感恩意識形成的影響

家庭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氛圍和父母的思想意識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諸多方面。心理學研究發(fā)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道德修養(yǎng)、處事方式等都是孩子將來成為什么人的關鍵因素,他們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思想及人格發(fā)展。在相關的調查中,有3%~5%的學生是在父母的要求下申請貧困補助的,甚至個別學生的相關貧困證明資料是父母到校遞交的,對于功利性較強的父母,不會對孩子有感恩意識的教育。

12級電子商務專業(yè)的一名學生小明,2歲時父親去世,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老一輩對村里的捐助等一直掛在嘴上,記在心里,對孫子更是一直教育其要感激所有接受到的幫助,并且以自身的樂于幫助別人做了很好的榜樣。小明耳濡目染,在學校受到貧困資助后,積極努力,在身邊的同學有困難時候主動捐出自己的生活費,自己寧愿每天中午只吃菜汁泡飯,卻樂在其中,這是家庭的極大影響,是積極的方面。

2.社會上綜合因素的影響

不可否認,我國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正處于茫然、重組或創(chuàng)建中,整個社會的信仰、價值觀相對有一定的模糊性。學校內亦如此,對于正在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高職生們而言,一些人對于如何才是正確的價值觀較為茫然,不知所措,也無法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思想上的困惑導致他們的行為與道德的正確性有一定的違背,主要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信仰淡漠,自私自利”“不懂得謙讓,不懂知恩圖報”等。

社會的發(fā)展,網絡的便利快捷,使得大部分學生在接觸到社會上極個別陰暗面的新聞或事件,他們會以“社會上都是自私自利,善無善報”等狹隘的思想,形成對社會公眾價值觀的判定,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一些高職生的是非觀念,也挫敗了一些受助學生曾經以為積極美好的感恩意識。因此,曝光率較高的社會丑陋事件的消極影響不可謂不大,南京攙扶老人者最終被判敗訴,最揪心的還有“小月月”事件,在種種后,曾讓學生寫過對之的看法,70%的人認為是寒心,自己以后不會積極去幫助別人,但同時又希望在自己遇到難處時有人能幫幫自己,這是雖然矛盾卻又真實的想法。

3.現有資助體制下學生群體之間的影響因素

絕大部分受資助者積極,努力向上,但也有個別因各類原因,只是單方面接受,而不愿意付出,甚至對于貧困的現狀認識不清,對于有限的資助并不珍惜,隨意花銷,由此產生不當的擴散性影響,即為群體性因素,在此影響下,學生間會產生私利的短期效應。10級國際商務專業(yè)學生小亮,家境貧困,受助后,亂花錢的行為讓所有人都對其受資助的資格表示懷疑,在證實其家境的真實情況后,同學們對之還是無法理解,尤其在其他年級同學得重癥捐款時,小亮只拿出 5元錢捐助,周圍其他人會懷疑自己為何要積極幫助別人。因此,個體行為的選擇會對群體內其他個體的選擇有一定影響,這也是群體內成員間的必然影響結果。

三、引導教育受資助高職生形成積極感恩心理的途徑

對于受助的高職生,筆者做過相關感恩的調查問卷,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的專業(yè)之間、年級之間、班級之間,個體之間都存在著差異。近48%的學生認為“現在先認真學習,完成學業(yè),等畢業(yè)后再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15%的學生認為可以通過幫助他人來回饋所受的資助,如校園內的勤工儉學等;31%的學生認為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進行志愿者活動,事實也證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在一志愿者愛心幫助的方式來回饋,而且他們收獲的是快樂的積極心態(tài),但對于這個觀點并不完全一致的團體,需要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感恩心理,這也是學校德育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1.消除受助學生的自卑等心理,引導其積極融入到生活的群體中,有助于他們積極感恩心理的形成

貧困高職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因父母及家庭的艱辛,會存在較為普遍的如自卑等心理,個別學生會存在焦慮癥或抑郁癥。學業(yè)上的費用,未來就業(yè)形勢的嚴峻,周圍家庭條件優(yōu)越學生的吃穿用度比較,會激化其一直錯綜復雜的心理,如產生封閉,壓抑,自卑,敏感等諸多消極心理因素。學生小王就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感到“羞愧”,怕同學知道,抵抗老師同學的同情和幫助,在老師愿意保密的前提下拿到特困補助后,為了“面子工程”,請同學們到飯店吃飯,去唱歌,根本不顧忌家里長期臥病在床的母親需要錢看病,更不用說以感恩的心理去幫助別人了。

加強對貧困學生的自我教育,提升他們的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適應能力,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培養(yǎng)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參加各類勵志、心理類別的講座,努力增強心理的承受能力;多閱讀,拓寬視野,擺脫心靈深處的“貧困”,人才能陽光,感受更多的恩,也會愿意付出更多去助人。

2.把物質資助和精神的教育幫助結合,弱化物質資助,幫助學生端正受助心理

對于貧困生的資助,學校和政府部門提供的從淺層面上說是經濟上的救助,但深層次是給學生及其家庭的人文關懷及精神的慰藉。學生作為受助個體,感受更多的是思想和意識深處的關心。調查中,27%左右的學生認為,學校的資助更多只是單純的發(fā)給補助的款項,之后就別無其他。而一些班主任對資助學生平日的點滴關心,卻更讓學生溫暖不已,他們會將此種溫暖傳遞下去,即為自然而然地感恩。

《夢想的橋梁由“你們”為我筑起》是09級一名曾接受資助的高職學生的文章題目,里面寫道:“其實所獲助學金對我而言,國家助學金不僅是在物質上對我的幫助和扶持,更重要的是對我精神上的激勵。這些都是金錢難買的!其實比我生活、家庭困難的學生還有很多,我能做的就是珍惜國家和學校領導老師給予我的幫助并認真讀書,學好專業(yè)知識,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人?!?/p>

3.成立以受助者為主體的感恩愛心社團

針對受助學生,成立專項多類愛心社團。社團以曾接受過資助的學生為主體,可以面對其他學生,引導更多學生的積極參與。學?,F在的社團主要由校團委負責,各系部團總支結合系部實際拓展社團。如讀書社,經典誦讀社,各類體育類、生活類社團,以此為受助學生提供一個平臺,使他們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和各類公益活動中,既可以引導、培養(yǎng)他們學會奉獻、感恩的意識,亦可以通過這種有組織健全、制度保障的方式,提升受助學生的責任感,管理能力等,可謂一舉多得。

10級國際商務專業(yè)學生小陳,家在安徽農村,奶奶先生病住院手術,爺爺又因為食道癌住進了醫(yī)院,家中經濟狀況很不好。小陳經常自己出去做些兼職,拿到的助學金給了她一定的幫助,買學習用品,報考自考考試等各種考試,考證,她很忙,但很懂事,“我覺得學校給予我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與幫助”,她帶領著校區(qū)的排球社團辛苦訓練,參加比賽,收獲著正能量,同時也傳播著正能量,社團學生的集體吃苦耐勞,奉獻他人的精神在他們自己看來,都是自然而然的。

4.以多樣的感恩教育方式,激發(fā)受助者的感恩意識

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感恩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式的,是滲透于心的,是和其他的德育素養(yǎng)教育相輔相成的。

如讓學生找尋身邊細小的感恩事件,“捕捉一個感恩瞬間”,針對事實講述,剖析,讓學生于細小的事件中體驗感恩之情,促進學生的感恩意識的逐漸形成。開展“觀看感恩影片、寫一封感恩信,用樸實的真誠的生活事件,讓學生感受情真意切的感恩之情,并將之形成一種氛圍,形成一種常態(tài),對學生的感恩意識培養(yǎng)也形成常態(tài)化,提升培養(yǎng)效果的實效性。

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并不是狹隘的單純的感恩而已,其最終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主動社會責任感,激發(fā)他們努力奮斗的動力,報效祖國的熱情。每年一度的成人儀式,可以拓展其主題,與感恩相關聯,如“責任·成才·奉獻·感恩”,強化受助學生對“成人”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道德意識,促進學生對自我的規(guī)劃、拼搏,人在積極的狀態(tài)下,更易形成對美好的向往,遵循美好道德的標準,這也對感恩意識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

學校團委還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級各類志愿者活動,如到市圖書館整理書籍;到醫(yī)院為患有傳染病的兒童讀書、講故事、教他們畫畫,帶給這些深受病魔折磨的孩子點滴的歡樂,在此過程中,受助學生們感受到的是自己被需要的價值感和成就感,是充實感;組織學生走出去,支持綠色、環(huán)保,揀拾護城河邊上的垃圾等,以實際的行動替代空洞的說教,讓受助學生在具體的志愿者活動中看到自己行動的結果,體會自己感恩的意識帶給周圍的變化和喜悅,這是“德”與“行”的統(tǒng)一與和諧,且實效性更甚于單純的“德”的說教。現在,很多曾經受助的學生已經形成一種習慣,利用周末和假期進行志愿者活動,并且?guī)由磉吀嗟耐瑢W參與其中,更多的人也逐漸形成習慣,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也是一種良性循環(huán)。以“感恩”的種子,萌發(fā)出“感恩”的小苗,茁壯成長后,接出“感恩”的果實,迸發(fā)出燦爛的光彩。

總之,對于貧困學生,走進他們的心理,對他們進行資助,幫助他們完成學業(yè),要更激發(fā)他們積極的努力奮斗,增強其社會責任感、主人翁意識的同時,也要引導這些受助學生的感恩意識,并落實到行動上,形成校園和社會上樂于助人,樂于進行志愿者活動的正能量。以“助人與育人并舉,資助與教育共重”,堅持培養(yǎng)貧困學子們的感恩意識和愛心育人,教育引導他們通過自身的能力積極回饋社會,幫助更多的弱勢群體,這種精神的力量是物質援助之外更需要的!

[1]王微.對民辦高校貧困生賚助時策的思考和建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10).

[2]田維義.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實踐與探索[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4.

[3]楊文斌,吳玉明.施恩之義與感恩之心——簡論受資助而不感恩的現象[J].滁州學院學報,2009,(6).

[4]張海彥,王艷平.關于高校開展感恩教育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5).

[5]喻文德.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J].當代青年研究,2005,(8).

[6]鐘玲,昊靜芬.新形勢下培養(yǎng)中職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索[J].職業(yè)教育,2010,(6).

[7]柳禮泉,張紅明,昊紅艷.感恩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8]鄭艷蘋.中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問題淺析[J].科教論壇,2004,(1).

猜你喜歡
高職生資助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隱形資助”低調又暖心
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三年制高職生與五年制高職生學習力比較研究
美國防部資助研發(fā)能垂直起降的無人機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基于自律的當代高職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