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寧
(菏澤學院 中文系,山東 菏澤274015)
臺灣作家施叔青1978年來到香港,以一個外來者的眼光觀察這個高樓林立、燈紅酒綠的現(xiàn)代國際大都市,寫出了一系列以兩性關系和婚姻愛情為題材的作品,如《后街》、《臺灣玉》、《愫細怨》、《窯變》、《票房》、《一夜游》、《情探》等。這些作品既向我們描繪出高度現(xiàn)代化都市生活的圖景,又入微刻畫出都市人的生存百態(tài)。如果將施叔青的這些作品從女性批評視角審視,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詮釋了現(xiàn)代都市商業(yè)文化的突顯和女性生存的困境。在這種雙重意義的敘述中,我們發(fā)現(xiàn)作家施叔青塑造了一些典型商業(yè)社會里的男性形象。
作為與女性相互依存的另一方,施叔青真實客觀記錄下男性的生存選擇與人生區(qū)別。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成功男人,多數(shù)是經(jīng)過自己打拼獲得財富和地位,立足于社會,像《愫細怨》中的洪俊興、《窯變》中的姚茫。另外,小說中的外國男人基本上也屬于這一類,像《一夜游》里的伊恩、《愫細怨》中的狄克。二是打拼中的男人,為生活、生存奔波不止,忍氣吞聲,像《窯變》中潘榮生、《票房》里的潘又安。成功與否其實還是表面特征,這兩類人物與女性的關聯(lián)才是本質上的區(qū)別。對于女性而言,前者有身份、有地位,他們身上散發(fā)出男人的誘惑力,是女性生存中的“在場者”,而后者的身上更多地體現(xiàn)出男人生存的艱辛和不易,他們是女性社會與家庭生活中的“缺席者”。這兩類分別處在社會兩極的男人形象,是女性在現(xiàn)代都市生存空間中必然要面對的人。“由于生活在男性世界的邊緣,她不是根據(jù)其一般形式,而是根據(jù)她的特殊觀點來觀察這一世界”,[1](P797)通過這些圍繞在女性身邊的“在場者”和“缺席者”,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女性生存困境,以及香港這樣一個高度物質化社會對兩性關系的戕害和扭曲。
作品中的這類人物形象,其基本特征是有錢有閑、有身份、有地位,對生活有著自我的掌控。因此,他們所到之處都散發(fā)出成功男人的魅力。施叔青敏銳地捕捉到這類男人對女性的吸引力,是都市冰冷生存規(guī)則中溫情的體驗,極容易滿足女性的虛榮心理。《愫細怨》中的洪俊興是觀塘一家中型印刷公司的擁有人,在認識愫細之后,每次都能用讓人無法拒絕的理由帶領愫細吃遍香港的大街小巷。不遠不近,恰到好處得與愫細相處,細心、貼心包裹下的溫情展示?!陡G變》中姚茫送給方月東西的時候,總是有各種理由,比如說,“你皮膚白,適合穿豆沙綠”,“豆沙綠襯衫除非配上同牌子的咸菜綠裙子,否則不出色”,“然后是滾草綠邊的米色皮包”,在物質的包圍中走進姚茫的世界。姚茫很喜歡名家設計的絲巾,方月的抽屜里積累了足有一打,這樣的男人用物質走進女性,滿足女性對某種生活向往的虛榮心理。作家施叔青并沒有停留在此,只展現(xiàn)中年成功男人對生活的控制力,而是更進一步寫出他們在物欲刺激下自我膨脹的苦悶和空虛,是財富、地位背后精神的落寞和孤寂,一方面他們需要有人分享生活中的成功之樂,另一方面需要精神上的慰藉。
施叔青不但注意到這樣的痛苦,而且還寫出了他們精神上的空虛。從男人背后的居所可窺視一二。姚茫的家就像博物館,冰冷并價值不菲。房間里的瓷器、玉雕和古物,彰顯身份和地位,代表價值和財富,是這些男人精神的寄托。在姚茫眼里,這些不會說話的東西是最可靠的,帶給他生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排斥和拒絕任何情感的加入和滲透,“十多年也就這樣過了”,并且打算一直過下去?!兑灰褂巍分械囊炼?,最常聽的就是銅管樂發(fā)出的空冷拔尖的聲音,整個人埋醉在酒精里,來撫慰婚姻帶來的傷痛??梢钥闯觯瑹o論是不滿婚姻出來尋找刺激,還是受到婚姻打擊失去信心尋找安慰,這些男人光鮮得體的生存背后,實則充滿無奈和痛苦,尤其是掙扎在婚姻和情人之間,生存更是步步為營,不惜耍花招、說謊、裝可憐來博得女性的同情。通過女性獲取內心的滿足和認可,卻又阻擋女性真正進入自己的世界。這種相處之道看似是男性自身的防御,實則對雙方都是一種傷害。
在施叔青這一系列的作品里,還出現(xiàn)了另外一些男人形象,他們努力工作,想要成為都市社會里認可的成功人士。香港是遵循現(xiàn)代商業(yè)社會法則的城市,人生理想和追求符合社會的要求,無疑是腳踏實地的,從追求到變?yōu)槭聦崳^程的艱辛毋庸置疑。《窯變》中的潘榮生是個工作狂,體面的生活對于他來講是壓倒一切的。因此他不知疲倦的工作,加班加點,除了工作沒有什么可以進入他的視野。雖然忽略了家庭,但是潘榮生還是獲得了極大的滿足。男人在工作中找到了自我的價值,他的內心充盈著成就感。顯而易見,這種成就感足以抵消他對妻子、家庭的愧疚,反而轉化為冠冕堂皇的理由。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家庭,積極勤奮工作的背后隱藏著為一己之利的虛偽和自私。潘榮生在作品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不多,時隱時現(xiàn),施叔青很清楚地刻畫出他對事業(yè)和家庭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窯變》里何寒天的理想是成就藝術之名,成為藝術大家。從臺灣到紐約再到巴黎再到香港到大陸,為自己的理想而奔波,代價也是相當大的。他一出場,施叔青就給予了細致的描寫:“穿著剪裁粗糙的西裝,方月一眼看出是國外廉價市場的貨色,里頭格子襯衫,卻系了條大花的尼龍領帶”,這讓人聯(lián)想到落魄的藝術家形象,盡管這樣,何寒天卻很高興,終于小有名氣。這就和方月形成很鮮明的對比,一個穿著潦草內心充實,一個名牌滿身內心空虛,這樣的巧遇和對比不僅警醒了方月,更展示出男人的自私和冷漠。獲取成功后的何寒天輕易質問以前的方月哪里去了,讓方月不得不想起,何寒天愛過我嗎?為了事業(yè)離開,當事業(yè)有成又來找尋,讓我們看到了男人為了人生理想打拼的同時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
施叔青還刻畫了一些更卑微的打拼者,他們談不上什么理想,就是為了生存,甚至不惜違背自己的原則。在《票房》中的潘又安、王孝可以說是卑躬屈膝的生活。周旋在一群票戲的太太中間,極力討好,唯恐得罪哪一個。有時要展示自己唱念做打的功力,有時又要收斂自己吹捧別人。京劇對于香港有錢的太太來說,是玩。但對于潘又安、王孝來說,是生存。所以,在票戲的老板面前,王孝就變成了仆人。端茶、拿煙、遞毛巾,忙著獻殷勤。施叔青看似輕描淡寫的提起這類男子,但不可否認這類缺席者將女性推向了更加復雜的生存境地。
施叔青沒有站在女權主義的立場上對男性進行猛烈的抨擊,與男性進行殊死的抗衡。而是站在一旁,用看似溫柔的筆觸寫出男性的冷漠、自私、孤獨和無助,表達著對都市商業(yè)文化下女性生存處境的關注。這些男性形象仿佛是一面鏡子,真實再現(xiàn)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和走進走出中體現(xiàn)出的精神奮斗的艱苦歷程。其實,作家還寫到了女性的另一種生存方式,即女性不依附男性而特立獨行。她們力求成為女強人,像《愫細怨》中的像海倫一樣的女人們,施叔青稱她們?yōu)椤芭畬ⅰ?,能和男人爭天下,“大展雌威”。她們很物質,名牌隨身,泡酒吧,“她們又把男性作為自己追趕的榜樣、崇拜的對象而心甘情愿地模仿著男性的話語”,[2](P76)把男性價值標準當做自己的標準,可是無人時還要面對孤零零的自我,心里仍然渴望有一處港灣。女性依舊生存艱辛,在努力張揚另一個自我和掩飾落寞中痛苦度日。
兩性關系是這一時期施叔青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題之一,作家并沒有簡單化、單一化男女兩性之間的矛盾,而是相互對照。“與其說香港是你儂我儂,愛欲得以完成的場域,不如說香港是愛欲游蕩、分裂、折射、永劫回歸的中介點”。[3](P301)施叔青作為從臺灣到香港的外來者,努力展示出香港這個現(xiàn)代都市中日常生活的場景。無疑我們要用都市眼光和都市意識來觀照她筆下的都市生活,酒會、酒吧、各種飯店、名牌服飾、瓷器古董等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因素,而瑣屑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例如每一次吃飯,每一個禮物,某次酒會甚至所乘坐的車子等等都具有價值化的意義。男人或者女人通過這些和城市發(fā)生關系,或接受或排拒,以此來表現(xiàn)在同一天空下不同身份、經(jīng)歷、性格、生活觀念和命運的人共同的本性追逐。在這些物質的刺激下,無論男人、女人都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失去自我的恐慌,他們的靈魂或多或少地陷入到物欲之中的矛盾沖突和痛苦掙扎。這樣的兩性關系實質上是脆弱和不穩(wěn)固的,呈現(xiàn)出物欲刺激下的人性放逐。
[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2]壽靜心.女性文學的革命——中國當代女性主義文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3]王德威.現(xiàn)代中國小說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