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中共湖北省委黨校 黨史黨建教研部,湖北 武漢 430022)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面臨著除舊立新的歷史重任。如何正確處理中國共產黨同國內外政黨之間的關系,在國內調動一切能夠調動的積極因素,在國際上營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對新中國的建設至關重要。面對二戰(zhàn)后的冷戰(zhàn)局勢和帝國主義的封鎖,周恩來成功地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和而不同”思想運用到處理政黨關系的實踐中,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封鎖,形成其獨有的黨際和諧思想。
1. 在遵守憲法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每一個民主黨派。周恩來認為,中共與民主黨派關系的出發(fā)點是“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中共和民主黨派應當在遵守憲法,共同建立現代化國家的前提下相互監(jiān)督、和諧共處,中共也應當在這一前提下充分尊重每一個民主黨派。第一,中共要尊重每個民主黨派的歷史,既要承認其他黨派與共產黨之間的不同,又要堅持“原則”。①他強調:“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憲法賦予的權利義務范圍內,有充分的政治自由和組織獨立性?!边@種“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在社會主義的范圍內,按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辦事,天地很大,可以做的事很多,個人活動范圍也很大?!雹谠谡嘀?,中國共產黨“要使黨外負責人加強責任感,在其職權范圍內敢于做主;要善于區(qū)別黨外人士的不同情況,加以不同的使用;要加強與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各小組的工作,增強政府同政協(xié)全委會中各方面黨外人士的聯(lián)系?!雹鄣诙袊伯a黨黨員和民主黨派成員是平等的。各民主黨派要“承認工人階級為領導”,④也就是承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但是,“共產黨的領導是指黨的集體領導”,不是哪一個人來領導,“起著領導作用的,主要是黨的方針政策,而不是個人”,⑤因而,各民主黨派成員和共產黨成員是平等的,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彼此之間只存在交換意見的關系,共產黨員不能以領導者自居。第三,中國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要一視同仁,以誠相待。在政治待遇、物質生活方面對民主黨派一視同仁,⑥“凡是要在廣大群眾中做的事情,就應該真誠坦白地向黨外人士談清楚。對黨外人士要和藹真誠,不要虛偽?!雹邚亩鴺嫿ㄕ_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關系,有意見就說,說錯了不要緊,只要方向對,意見總是有出入的。⑧要讓黨外人士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⑨充分發(fā)揮民主黨派的積極作用,營造和諧的黨際關系氛圍。
2. 在堅持馬列主義的原則下充分尊重國際共產主義陣營內部的兄弟黨。第一,平等對待各兄弟黨。周恩來強調黨不論大小,都是平等的,“絕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思想”,“不要把自己的東西強加給別人”。⑩更不能把自己的利益等同于各兄弟黨的利益。周恩來強調:“對外國人,要看他是否懂得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同本國實際相結合。我們不能代替,更不能強加于人。有時需要我們提出意見,也只能看對方認識如何。對兄弟黨如此,對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不能要求人家什么都要聽我們的,要讓人家自己摸索怎么走,自己認識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11]第二,尊重各兄弟黨的獨立性,不干涉兄弟黨的內部事務。在處理兄弟黨之間的關系時,周恩來提出要把“黨內是非和黨外敵我問題分開”,“黨內問題的解決,主要靠兄弟黨自己?!盵12]其他兄弟黨“只能建議、推動”,“急躁是不行的,干涉更是不行的?!盵13]1961年2月15日,他在接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駐華大使汪戴爾時指出:“社會主義國家各有各的困難,各有各的長處,但有一條是我們共同的真理,這就是首先要依靠自己克服困難,然后是兄弟國家的幫助。”[14]第三,在馬列主義原則的基礎上維護國際共產主義陣營內部各兄弟黨之間的團結。[15]周恩來認為,兄弟黨之間的團結,對兄弟黨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是極為重要的。1964年4月30日,周恩來在接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新任駐華大使柯爾特時說:我們覺得,盡管兄弟之間在許多馬列主義的原則問題上有嚴重的爭論,但在總的方面,在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我們還是應該相互支持。從大處、遠處看,我們需要團結起來,從對敵斗爭看,我們更要團結起來。[16]周恩來認為,正確對待兄弟黨內的分歧是團結的基礎,對待兄弟黨之間的分歧,應本著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平等和協(xié)商一致的原則,耐心地加以解決,應該“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經過適當的批評或斗爭,在新的基礎上達到團結”。[17]第四,不搞革命輸出。村田省藏訪問中國時提出:“中國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雖有不干涉內政問題,但日本國內有人懷疑日共受莫斯科和中國共產黨的指揮”,周恩來在答復村田省藏時說:“我了解中國共產黨,但不了解日本共產黨。各國的共產黨是由本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各自獨立地存在,同各國的社會黨和自由黨分別信奉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各自獨立存在一樣。我們從來沒有想讓日共隸屬于中共,由中共來指揮日共。我代表中國正式宣布,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完全適用于中國同日本的關系?!盵18]在對待國際上處于在野狀態(tài)的共產黨,周恩來一直提倡要尊重其國家人民的選擇,不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不對其他國家共產黨隨意發(fā)號施令,不搞革命輸出。
3. 在維護世界和平的前提下尊重共產主義陣營外的其他政黨。第一,國際各黨派之間的合作應當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求同存異。1954年8月24日,周恩來在會見以愛德禮為首的英國工黨代表團時說:“任何一個黨或個人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另一個黨或個人。但是,思想意識上的分歧不應該妨礙一國與另一個國、一個國的一個政黨與另一個國的一個政黨在政治上的合作?!盵19]周恩來認為,求同存異是中國共產黨與世界上其他類型政黨建立和諧關系的有效措施。1954年8月12日,周恩來出席了為接待英國工黨訪華代表團舉行的一次干部會議,周恩來指出:“我們和英國是有同有不同的,我們的態(tài)度是求同而不是求異。”[20]“凡是屬于立場、思想、生活方式不同的問題,不必爭論,要相互尊重。屬于挑撥性的話,要擋回去。”[21]“屬于國家機密的問題,不要去談。不成熟的問題,也不要去談”。[22]1972年4月12日,周恩來和郭沫若會見以日本民社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長春日一幸為團長的日本民社黨訪華團時指出,中日“兩國的政治團體討論問題,不可能在任何問題上都達成一致,但是應該求大同、存小異,為共同的目標奮斗?!盵23]第二,尊重其他政黨的獨立性,不干涉內部事務。周恩來指出:“一個政黨是什么性質,不決定于叫什么名字,而是決定于它執(zhí)行什么階級政策。政策要在實踐中加以證明和經受考驗?!盵24]選擇哪一個黨組織政府,要人民自己選擇,別的國家不能夠也不應該干涉。1955年1月,周恩來在接見日本國際貿易促進會首任會長村田省藏和日中貿易促進會常務理事鈴木一雄一行時說:“中國人民絕不干涉日本人民的內政,日本人民選擇哪一個黨組織的政府,我們都承認,盡管中國人民贊成社會主義,也(是“也”還是“但”)不能把這個制度輸出給日本。革命不能輸出,政治制度要人民自己選擇,國外任何干涉都只能失敗?!盵25]1964年3月31日,周恩來在接見加拿大眾議院議員漢密爾頓時說:“北美兩國人民需要友好,但這不等于說允許一個國家去侵犯另一個國家的主權,也不允許一個國家用大國沙文主義去對待另一個國家。這個問題,不管哪個黨,自由黨或進步保守黨,如果一個政府不去維護自己的主權和人民的利益,是不會受到人民信任的。這是關鍵問題?!盵26]
1.務實性。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內,為了調動民主黨派的積極性,周恩來提出了要尊重其他民主黨派的歷史,平等地對待民主黨派,對民主黨派成員要一視同仁的主張,在民主黨中產生了極大的感召力,調動了民主黨派建設現代化的積極性。在國際上,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支持中國,但是,長期以來,蘇共在國際共產主義內部形成的領導地位,使得蘇共經常干涉兄弟黨的內政,對此,周恩來提出要在堅持馬列主義原則的基礎上,平等地對待各兄弟黨,不能充當老子黨,不能搞革命輸出。針對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進行經濟封鎖,周恩來提出了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同世界上不同類型的政黨進行友好往來的主張,有利于世界上的其他政黨對中共消除成見,為日后中共與這些政黨的交好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2.科學性。周恩來的黨際和諧思想是在遵循政黨運行規(guī)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周恩來指出,凡是政黨都具有“排他性”,中國共產黨在與其他黨派的聯(lián)合中,要尊重每個黨派的歷史。[27]在處理對外政黨的關系中,周恩來遵循這一原則,堅持政黨內部事務由各個黨派自己處理,堅決不干涉其他政黨的內政,尊重其他政黨的獨立性。在其他的政黨遇到麻煩需要中國共產黨幫忙時,周恩來總是創(chuàng)造條件,讓其他政黨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直接干預其他政黨的內部事務。1956年,波匈事件爆發(fā)后,周恩來多次強調要相信波蘭黨和中央,問題由波蘭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至于兄弟黨,只能建議、推動,急躁是不行的,干涉更是不行的?!盵28]對蘇共干涉波蘭黨內事務,周恩來在不同的場合多次提出批評。1957年,周恩來在訪問波蘭時說:“我們兄弟黨之間的關系應該用合乎馬列主義的原則來解決。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只能在平等的原則上來解決。”[29]不僅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兄弟黨如此,對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黨、社會黨,周恩來同樣強調尊重其獨立性,只對其進行建議而不是直接發(fā)號施令,贏得了這些政黨的尊重與信任。
3.原則性。周恩來指出,維持黨際和諧不能以損害國家利益為代價,而是應該通過政黨之間的交往推動國家之間的交往,維護國家利益和世界和平,這是黨際和諧的基本出發(fā)點。建國后,身為外交部長的周恩來面臨著如何處理黨際關系與國家關系相交織而帶來的一系列的復雜情況,但是,不管情況如何復雜,周恩來始終遵循不能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的原則。在國內,尋求與各民主黨派合作,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是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搞社會主義建設。對外,尋求與其他政黨的合作,更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周恩來認為,一切問題都可以談,但是,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是不容有任何回旋余地的。在此前提下,周恩來通過與不同國家政黨的交往來推進國家間的交往,最終使中國打破帝國主義封鎖,維護了中國的國家利益。
4.創(chuàng)新性。周恩來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思想運用到黨際關系中,具有創(chuàng)新性特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周恩來指出,維持黨際和諧應暫時擱置政黨之間的分歧與差異,尋求政黨之間的共同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1954年,周恩來在出席英國駐華代辦杜威廉為艾德禮等訪華舉行的宴會中講,思想意識的分歧不應該妨礙一個國的政黨與另一國的政黨在政治上的合作,“只要我們找到共同點,我們就有政治合作的基礎。”[30]周恩來求同存異的思想,促使中國共產黨與不同社會形態(tài)中的政黨建立了聯(lián)系,并以此推動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往。1972年4月12日,周恩來和郭沫若會見以日本民社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長春日一幸為團長的民社黨訪華團時就提出,兩國的政治團體討論問題,不可能在任何問題上都達成一致,但是應該“求大同、存小異”,為共同的目標奮斗的思想。[31]
1. 周恩來黨際和諧思想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黨際關系理論。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誕生之時就告誡所有共產黨人:“共產黨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32]“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xié)調”,[33]也就是說,共產黨人要實現無產階級的解放,就必須聯(lián)合一切可以聯(lián)合的進步政黨。在如何聯(lián)合其他政黨的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必須堅持政黨之間的平等,尊重各個政黨的獨立性。第一國際成立時,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同章程》中規(guī)定:“加入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工人團體,在彼此結為親密合作的永久聯(lián)盟的同時,完全保存自己的原有的組織?!盵34]“國際聯(lián)合只能存在于國家之間,因而這些國家的存在,他們在內部事務上的自主和獨立就包括在國際主義主義這一概念本身之中?!盵35]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正確指導下,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前半期各國工人黨之間的關系基本上是比較正常的。列寧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多次告誡蘇聯(lián)共產黨必須估計到其他國家發(fā)展的一切階段,絕不要從莫斯科發(fā)號施令。列寧認為,每個國家的共產黨都對本國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負有直接的責任,各國革命只有各國共產黨將馬列主義的理論與本國的實際相結合才能取得勝利。列寧的這些思想,對于保證共產國際內部各國共產黨之間正確的關系有重要的作用。遺憾的是,列寧逝世后,蘇共在共產國際中的領導地位不斷被擴大,蘇共成為凌駕于各國黨之上的“領導黨”,“老子黨”,以至于把蘇聯(lián)的利益凌駕于其他國家之上,使共產國際內部的黨際關系極不正常,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周恩來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不同政黨可以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尋求共同的基礎進行合作的思想,為不同類型政黨進行合作提供了思想基礎。同時,周恩來把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在國際合作中保持政黨的獨立性發(fā)展為完全平等、獨立自主、互相尊重、不干涉黨內事務,從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寶庫,為世界上政黨之間的和平相處提供了理論借鑒。
2. 周恩來黨際和諧思想為新中國的政黨外交提供了指導思想。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的對外關系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直接關系到能否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贏得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的國家關系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經濟發(fā)展、促進人類進步做出貢獻。周恩來的黨際和諧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提供了指導思想。第一,周恩來的黨際和諧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理論的思想淵源。目前,我國政黨外交的指導原則是黨際關系四項原則,即“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周恩來曾在多種外交場合以不同的方式提到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黨的十二大完整地提出。周恩來同時提出了處理兄弟黨之間的關系應遵循三原則:對敵斗爭的一致,互相支持;兄弟黨內部的事務,不能干涉;保證內部團結,兄弟黨間的內部事務在內部解決,不能向敵人暴露。”[36]第二,周恩來處理政黨關系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提供了新思路。周恩來在與其他國家政黨,不論是共產主義陣營內部的兄弟黨,還是共產主義陣營之外的其他類型政黨的交往中,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超越政黨之間的差異和分歧,努力尋找合作的基礎。這就把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無產階級政黨應該同一切進步的政黨進行合作的主張具體化,使之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這一思想使中國共產黨能夠不計較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的差異,同一切愿與中國共產黨交往的各國政黨建立和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增進彼此的了解,尋求利益的匯合點,擴大互利合作,促進國家關系的發(fā)展。第三,周恩來的黨際和諧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提供了正確的價值取向。政黨外交的目的是為國家尋求和平的建設環(huán)境,維護世界和平,推動經濟發(fā)展。其主要方式是通過思想溝通和感情交流,為建立、鞏固、發(fā)展國家關系服務。盡管周恩來一直強調政黨間的和平共處,也一直致力于與不同國家的不同政黨建立聯(lián)系,但是,維持與其他政黨的關系不能以出賣國家的利益為前提。因而,一旦遇到有關中國利益的事,周恩來都是慎之又慎,據理力爭,絕不做有損國家利益的事。
3. 周恩來黨際和諧思想發(fā)展了中國共產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曾指出,無產階級政黨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須同一切進步的政黨建立廣泛的聯(lián)盟。周恩來的黨際和諧思想進一步完善和充實了中國共產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是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周恩來提出中國共產黨可以和不同國家的不同政黨在共同的基礎上進行合作,這種共同的基礎可以是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共同點,也可以是超越思想意識形態(tài)差異的其他共同點。這就使中國共產黨能夠打破局限,在與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的兄弟黨建立聯(lián)系的同時,也可以和世界上的社會黨和民族民主黨派建立聯(lián)系。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曾代表中國共產黨與英國、日本的工黨和社會黨以及亞非拉一些民族主義國家的民族民主黨派進行多次的交往,打破了國家交往的局限性,用政黨外交的原則性和靈活性,打開中國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國共產黨能夠聯(lián)合世界上一些可以聯(lián)合的政黨維護世界和平,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和平環(huán)境。第二,周恩來在尊重其他政黨的獨立性的基礎上與其進行合作的思想,使中國共產黨能夠正確地處理政黨的排他性和聯(lián)合性的關系,從而使中國共產黨能夠從容地處理與不同政黨間的關系,這就使中國共產黨能夠正確地處理好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與堅持國際關系正確原則之間的關系,從而創(chuàng)造有利于國家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爭取世界的和平和安全,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世界范圍內的威信。
注釋:
①④⑤⑥⑦⑨[27]《周恩來統(tǒng)一戰(zhàn)線文選》,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163、247、436、188、189、189、163 頁。
②③⑧⑩[12][13][14][15][16][17][26][28][36]周恩來年譜》(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 年版,第192、28、366、7、6、80、391、441、640—641、332、631、80、440—441 頁。
[11][23][24][31]《周恩來年譜》(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 年版,第422、520—521、380、520 頁。
[18]《周恩來與日本的朋友們》,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年版,第19—20 頁。
[19][25][30]《周恩來年譜》(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年版,第410、443、410 頁。
[20][21][22]《周恩來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年版,第81、82、83 頁。
[29]金沖及著:《周恩來傳》,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年,第1280 頁。
[32][3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85、307 頁。
[3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612 頁。
[3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 卷,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第8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