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居延漢簡語言文字研究綜述——兼論居延簡語言文字研究新趨勢

2014-08-15 00:43黃艷萍
關(guān)鍵詞:漢簡簡牘釋文

黃艷萍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yīng)用中心,上海 200241)

“居延漢簡”泛指在額濟納河流域的破城子甲渠候官、甲渠候官第四隧和肩水金關(guān)遺址發(fā)掘出的漢代簡牘。此批簡牘分兩次發(fā)掘,1930-1931年中瑞科學家組成西北科考團發(fā)掘的11000多枚漢簡被稱為“居延舊簡”,1972-1976年中國考古隊獨立發(fā)掘的19637枚的被稱為“居延新簡”。這批簡牘以文書檔案簡為主,記錄了當時邊境士卒的日常生產(chǎn)生活狀況,是研究西漢中晚期歷史文化、政治軍事、日常生活的重要資料。目前以歷史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更為豐富,居延漢簡語言文字研究還處于初期階段,特點是以初期的文字釋讀和個別疑難字詞考釋為主,語法詞匯研究為輔,這批簡的語言文字本體研究較為薄弱。作為西漢中晚期語言文字的活化石,對這部分簡牘上的語言文字作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就目前該批簡牘已有的語言文字研究成果做一個大致的敘述,因?qū)W識所限,難免會掛一漏萬。

一、初期的文字釋讀

自最早出土的居延舊簡至今73年間,居延漢簡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語言文字方面以初期的文字釋讀為主。基礎(chǔ)的文字釋讀成果如下:

《居延漢簡考釋—釋文之部》,勞干,四川南溪石印本,1943年。

《居延漢簡考釋—考證之部》,勞干,四川南溪石印本,1944年。

《居延漢簡考釋—釋文之部》,勞干,商務(wù)印書館(上海),1949年。

《居延漢簡—圖版之部》,勞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7年。

《居延漢簡—考釋之部》,勞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氖?,1960年。

《居延漢簡甲編》,中國科學院考古所編,科學出版社,1959年。

《居延漢簡甲乙編》,中國科學院考古所編,中華書局,1980年。

《居延漢簡釋文合?!?,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文物出版社,1987年。

《居延漢簡補編》,簡牘整理小組編,中央歷史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攀牛?998年。

《居延新簡釋粹》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薛群英、何雙全、李永良注,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年。

《居延新簡——甲渠候官與第四隧》,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文化部古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文物出版社,1990年。

《居延新簡——甲渠候官》,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物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華書局,1994年。分為上下冊,上冊為釋文,下冊為圖版。

《居延漢簡釋?!?,馬怡、張榮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對《居延新簡——甲渠候官與第四隧》、《居延新簡——甲渠候官》、《中國簡牘集成(5—12冊)》(甘肅省、內(nèi)蒙古自治卷)三個版本中的“居延新簡”進行了合校,并補釋一部分未釋字詞。

《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甘肅省簡牘保護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古文獻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編,中西書局,2011年。分為上中下三冊,上冊為彩色圖版,中冊為紅外線圖版,下冊為釋文。《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于2012年12月在中西書局出版。肩水金關(guān)漢簡共分五卷出版,其余三卷預計會在近年內(nèi)全部出齊。

《中國簡牘集成(5—12冊)》(甘肅省、內(nèi)蒙古自治卷),中國簡牘集成編輯委員會,敦煌文藝出版社,2001年。包含了除《肩水金關(guān)漢簡》外的全部居延新舊簡。

綜上所述,除近年新出版的《肩水金關(guān)漢簡》尚無其它釋校外,早些年出版的《居延漢簡》、《居延新簡》都有更進一步的釋文校訂版本,這些釋文校訂進一步完善了原釋文,為準確理解文意、語言詞匯研究,以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礎(chǔ)。

二、釋文校訂及字詞考釋

釋文校訂是在原整理釋文的基礎(chǔ)上對部分未釋或釋得不準確的字詞進行校訂。張國艷《居延漢簡文字詞語考釋文獻目錄》該目錄基本包括了2003年以前的居延漢簡字詞考釋論著,其中建武三年候粟君責寇恩事、甘露二年丞相御史書、《居延漢簡甲編》,以及《居延漢簡甲乙編》的釋文校訂成果更為豐富。

建武三年候粟君責寇恩事件簡冊的字詞探討。該簡冊出土于甲渠候官遺址編號為第二十二房屋內(nèi),共三十六枚簡。甘肅居延考古隊簡冊整理小組《“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責寇恩事”釋文》按簡牘的原排列順序?qū)啝┻M行編號,釋文,標點。[1]肖亢達《“粟君所責寇恩事”簡冊略考》[2]、陳仲安《關(guān)于<粟君責寇恩簡>的一處釋文》[3]、大庭修(趙曉柯·曹??谱g)《居延新出土的“侯粟君所責寇恩事”簡冊——爰書補考》[4]、謝桂華《<建武三年十二月侯粟君所責寇恩事>考釋》(日文版)等也值得一讀。

甘露二年丞相御史書簡冊的字詞探討有伍德煦《居延出土<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簡牘考釋》[5]、初世賓《居延簡冊<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考述》[6]、朱紹侯《對居延簡冊<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考述的商榷》[7]、裘錫圭《<關(guān)于新出甘露二年御史書>》[8]、裘錫圭《再談甘露二年御史書》[9]、徐元邦曹延尊《居延新出土的甘露二年“詔所逐驗”簡考釋》[10]、楊媚《<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冊釋文輯校》[11]等。

《居延漢簡甲編》釋文校訂。主要成果有陳直《<居延漢簡甲編>釋文校正》[12]、陳邦懷《<居延漢簡甲編>校語》[13]、陳直《<居延漢簡甲編>釋文校正(續(xù))》[14]、于豪亮《<居延漢簡甲編>補釋》[15]、陳邦懷《<居延漢簡甲編>校語增補》[16]、馬先醒《居延漢簡??尽袼{本、甲編本并錄諸簡釋文試斠》[17]等。

《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校訂。主要成果有謝桂華李均明《<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補正舉隅》[18]、裘錫圭《<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商榷(一、續(xù)一、續(xù)二、續(xù)三)》[19]、李均明《<居延漢簡甲編>七一四號漢簡主吏解》[20]、謝桂華李均明何雙全《<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質(zhì)疑》[21]、裘錫圭《<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商榷(續(xù)四—七)》[22]、初師賓《<居延漢簡甲乙編>甲編釋文校疑》[23]、陳雍《<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校字》[24]、李均明《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補定舉隅》[25]等。此外,居延漢簡其他的字詞考釋、札記等也很豐富。于豪亮、陳盤、裘錫圭、何雙全、曾憲通、李均明等也有不少居延漢簡釋文校訂的論著,均值得一讀。

新出版的《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貳)》的釋文校訂主要發(fā)表于武漢大學簡帛網(wǎng)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站上,此外還有馬智全的《<肩水金關(guān)漢簡>校讀記》[26]、方勇的《讀<肩水金關(guān)漢簡>札記二則》[27]。除這批新簡外,居延的其他漢簡釋文校訂已經(jīng)較為成熟,釋文合校、通校成績突出。

合校方面:趙德《<居延漢簡>文字釋讀校理》以《居延漢簡釋文合?!窞榈妆?,依據(jù)原簡圖版的基礎(chǔ)上,比較已有的釋文版本,共校理釋文842條,總計900余處[28]。劉國慶《居延新簡釋文合校》論文對《居延新簡—甲渠候官與第四隧》、《居延新簡—甲渠候官》、《簡牘集成—居延新簡卷》三個釋文版本進行了合校,校補了460條釋文,總計500余處,存疑73條。[29]羅仕杰《<居延新簡>釋文互校的幾個問題》該文探討了1990年文物出版社及1994年中華書局所出版的《居延新簡》兩種不同釋文版本的一些問題及二者間的差異,包括:釋文《文物本》未釋出與《中華本》釋出,釋文《文物本》錯釋與《中華本》更正,釋文《文物本》正確與《中華本》錯誤,《文物本》與《中華本》所釋互有不同,同字異形問題,符號問題,斷簡綴合等問題進行研討。[30]此外任攀的《居延漢簡釋文校訂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31]也值得注意。

詞語考釋方面:李均明《居延漢簡召會考》論文指出“召會”又稱“期會”,指行政實踐中召會主要用于限定辦事的時間和空間,是實現(xiàn)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32]張穎慧《敦煌、居延簡中的“關(guān)、戊、接牒”》指出“接牒”是門內(nèi)側(cè)的安全裝置,“戶戊”是門外側(cè)的安全裝置。[33]李迎春《漢簡“小府”考——兼談簡牘詞匯語義的辨析》指出意義隨語境不同而有變化,“小府”除有“少府”之意外,還與丞相府、太守府等各種“大府”相對。[34]袁瑩《“芮薪”考辨》考釋了西北漢簡中的“芮薪”,認為是材質(zhì)比較柔軟的草類燃料的統(tǒng)稱。[35]路方鴿《<居延新簡>詞語札記》)考釋了居延新簡中的“穿補”、“調(diào)給”、“決絕”、“杻械”、“貧急”、“猥言”、“行”七個疑難詞語。[36]此外還有王子今《居延漢簡“寒吏”稱謂解讀》[37]、張俊民《新舊居延漢簡校讀二例》[38]可參考。

三、詞匯語法系統(tǒng)研究的興起

進入21世紀后,居延漢簡由最初的釋文整理以及字詞考釋校訂階段,逐漸轉(zhuǎn)移到詞匯、句法等語法方面的專題研究上來了。

(一)實詞研究

量詞研究。居延漢簡量詞豐富,目前討論較多的是居延漢簡的名量詞、物量詞及稱數(shù)法。陳練軍《居延漢簡量詞研究》是較早對居延漢簡詞匯系統(tǒng)做專題的研究的著作,論文以《居延漢簡》和《居延新簡—甲渠候官》為材料的量詞研究,統(tǒng)計出89個量詞,其中名量詞85個,動量詞4個。分析了居延漢簡量詞與名詞的組合關(guān)系、量詞詞義演變分析。[39]在其學位論文的基礎(chǔ)上,形成了以下三篇文章:《居延漢簡中的量詞詞義演變》運用義素分析法對居延漢簡中的量詞詞義的演變過程及特點進行分析,認為語境義變是量詞詞義演變的原因之一。[40]《居延漢簡中的名詞與量詞組合的語義條件》考察了居延漢簡中名詞和量詞組合的關(guān)系,認為“同素規(guī)則”是制約名詞與量詞組合的主要因素。[41]《居延漢簡量詞的分布特征》則從組合、聚合的角度分析了居延漢簡中名詞與量詞的選擇關(guān)系。[42]

物量詞和稱數(shù)法的探討。陳近朱《<居延新簡>中物量詞和稱數(shù)法探析》窮盡性統(tǒng)計了《居延新簡》(除肩水金關(guān)漢簡外)中47個一般量詞和20個度量衡量詞,并對這些量詞進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全文分類描寫,舉例充分,分析細致深刻,全面描寫了《居延新簡》中物量詞和稱數(shù)法的基本面貌,反應(yīng)出漢代量詞的基本特征。[43]

此外,肖從禮《從漢簡看兩漢時期量詞的發(fā)展》文章通過對敦煌、居延、懸泉和尹灣等漢簡中的89個量詞進行分析后,得出個體單位量詞大量涌現(xiàn)、度量衡和時間單位量詞相對穩(wěn)定以及動量詞出現(xiàn)是漢代量詞的三個主要特點,從而認為兩漢是古漢語量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44]

動詞研究。居延漢簡動詞研究以全面描寫居延漢簡動詞特點和專論動補式問題為主。凌云《<居延漢簡>動詞研究》歸納統(tǒng)計出534個動詞,從詞匯的語義、語法以及組合關(guān)系將這些詞分作行為動詞、狀態(tài)動詞、趨止動詞、心理動詞、存在動詞、能愿動詞七大類,并描述了這幾類動詞在居延漢簡中的分布特點、使用頻率和語法功能。[45]文章論述較為全面系統(tǒng),但其中某些被當作動詞的詞性值得再商榷。

肖賢彬《據(jù)居延漢簡討論漢代動補式問題》指出動補式是一個由動作與結(jié)果(廣義)凝固而成并用語言形式表示的語義聚合體。文章考察了居延漢簡中的動補式實例,并與傳世文獻資料對比,歸納出居延漢簡動補式的四種情況:動詞前帶有副詞、VC不可分開理解、“為…所…”被動句的動補式在居延漢簡中多見、傳世文獻稀見的“折傷”、“功得”等動補式在居延漢簡中常見。最終結(jié)論為動補式在西漢已出現(xiàn)。[46]

名詞研究。目前以名物名詞研究較多。名物詞指動植物、器械、日用器具、用品等的名稱。居延漢簡名物詞語豐富,研究成果以三篇碩士學位論文為主。徐冠群《居延新簡名物詞語研究》論文窮盡性地統(tǒng)計出居延新簡中362個名物詞語,并對這些名物詞語進行了分類研究,考察了簡文中量詞與名物詞的搭配關(guān)系。[47]袁國女《居延漢簡名物詞語研究》也分析研究了居延漢簡名物詞語[48],可參閱。此外,左良燕《西北屯戍簡牘中服飾詞語研究》論文以西北四種大宗漢簡(其中包含了居延漢簡)為材料,以其中的服飾語作為研究對象,分類歸納了這些服飾用語。[49]

(二)虛詞研究

居延漢簡的虛詞研究,以張國艷的博士學位論文《居延漢簡虛詞研究》為首,該論文是目前為止對居延漢簡虛詞最為全面的描寫。論文以《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和《居延新簡—甲渠候官》為底本,歸納統(tǒng)計出居延漢簡中的252個虛詞、詞綴4個。以詞類為綱,對居延漢簡的代詞、副詞、介詞、連詞、語氣詞、助詞、詞綴分章進行了細致的描寫,每一類按個案介紹、語法功能、傳承流變和小結(jié)四部分。論文下編由《居延漢簡的“乃”和“迺”》、《居延漢簡“並”、“并”及相關(guān)字用法考察》、《從居延漢簡否定副詞的使用情況探討“弗”衰弱的原因》、《關(guān)于假設(shè)連詞“節(jié)”、“即”的研究》、《居延漢簡表數(shù)副詞概說——兼談表數(shù)副詞的歷史發(fā)展》五篇文章組成。[50]

這篇學位論文是對居延漢簡虛詞的總結(jié),反映了中古漢語虛詞的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目前最系統(tǒng)的居延漢簡虛詞研究成果。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chǔ)上,后陸續(xù)發(fā)表了以下幾篇文章,深入討論居延漢簡的虛詞:

《居延漢簡“最凡”使用情況及其用法演變考察》分析了居延漢簡中“最凡”的使用情況,有范圍副詞和程度副詞的用法,但因其語法功能及自身的構(gòu)成特點,這兩種用法都未被較長時間的大量使用。[51]

《居延漢簡否定副詞的平面描寫》統(tǒng)計出居延漢簡10個否定副詞“不、罔、未、非、莫、毋、勿、無、未嘗、未曾”皆承襲先秦漢語而來,有極強的穩(wěn)定性,且用法有集中化的趨勢。[52]

《居延漢簡的頻率副詞》歸納出居延漢簡中頻率副詞“又、復、重、更、數(shù)、屢、亦”的使用情況,皆表示未然或已然的重復,承襲先秦用法而來,以修飾動詞性謂語為主。其中“又”的用法最多也最靈活,較甲金時期的用法有所不同。[53]

《居延漢簡程度副詞》統(tǒng)計出居延漢簡中“至、極、踵(重)、大、壹何、少、小、薄、微、益”承襲先秦漢語而來,漢代新產(chǎn)生了“絕、甚、尤、良、頗、加”6個程度副詞。總結(jié)了居延漢簡程度副詞的四個特點,體現(xiàn)了語言發(fā)展的漸變性特點。[54]

《居延漢簡的助詞》窮盡性地調(diào)查了居延漢簡中的助詞,歸納出八個居延漢簡中的助詞“之、者、所、是、第、以來、等、云云”,其中“云云”書面色彩較強,認為“云云”產(chǎn)生于漢代。[55]

《居延漢簡指示代詞的用法及特點》分析指出居延漢簡指示代詞全部承襲先秦漢語而來,其也有自身的特點:種類多、功能全,指示代詞系統(tǒng)有繼承也有發(fā)展并出現(xiàn)了集中化的傾向。[56]

《居延漢簡連詞調(diào)查》該文對居延漢簡的24個連詞按類別進行統(tǒng)計分析,除少數(shù)連詞用法少有不同外,大部分連詞是承襲先秦漢語而來。[57]

《居延漢簡的介詞》認為居延漢簡介詞基本承襲先秦漢語而來,新產(chǎn)生的不多,介詞短語主要作狀語,作補語的不多。文章詳盡統(tǒng)計了自、從、即、以、在、于等30個介詞在居延漢簡中的具體分布情況,平面描寫了居延漢簡中介詞的使用情況。[58]

《虛詞“并”被忽略的用法——兼談虛詞“并”的歷時發(fā)展》文章指出,虛詞“并”在古漢語中可以表示數(shù)量統(tǒng)計,但這種用法長期被忽略掉了。指出虛詞“并”用法多樣,可以作副詞、連詞和介詞。[59]

(三)詞語通釋及新詞新義的研究

詞語通釋,即全面地解釋居延漢簡的詞匯。沈剛《居延漢簡語詞匯釋》該書收錄了1930年和1976年兩次發(fā)掘并公布的居延漢簡的詞匯,收詞量大,全書按筆畫數(shù)排列,表明詞語代表性出處,詳引各家之說。是研究居延漢簡重要的工具書,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葛紅麗《<居延新簡>詞語通釋》該文在數(shù)據(jù)庫的基礎(chǔ)上窮盡性地統(tǒng)計出單音詞2336個,復音詞2835個。該論文完成了182個單音詞和215個復音詞的描寫。專章討論了“推辟”和“辨告”兩個詞,同時補正了《漢語大詞典》的一些缺失。[60]新詞新義研究方面,謝飛《基于《漢語大詞典》的漢簡新詞新義研究》論文以居延新舊簡、敦煌漢簡、張家山漢簡為材料,發(fā)掘三大漢簡中的新詞新義來補正《漢語大詞典》收詞釋義上的不足。[61]

(四)文書用語研究及其他

文書用于研究,居延漢簡多為官文書性質(zhì)的簡牘,文書用語豐富。汪文儁《西陲漢簡文書用語暨分類研究》該碩士學位論文研究了居延新舊簡、敦煌漢簡、懸泉漢簡、額濟納漢簡等已刊布的西陲漢簡的文書用語,按習用語的作用分成屯戍簿籍類和公私文書兩項主軸八大類。描述了漢代官文書的用語、格式與體例。該論文為全面了解漢代文書用語提供了重要的參考。[62]

此外,吉仕梅的《王莽改制在居延敦煌漢簡詞匯中的反映》一文從官爵、地理、貨幣三大方面談了王莽改制在居延、敦煌漢簡詞匯中的反映。反映了新莽時期的歷史面貌和社會因素對語言的巨大影響。[63]路方鴿《居延新簡詞語研究》論文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總論《新簡》的口語性特征以及對辭書編纂的價值。并對雙音詞進行了專題研究,將其分成名物詞和普通詞,探討了雙音詞的構(gòu)詞方式。下編考釋了17個詞語。[64]

(五)句法研究

楊巧琳《居延新簡語法研究》對居延新簡(除肩水金關(guān)漢簡外)材料進行了語法研究,著重對其句式句法進行梳理。全文分為居延新簡單句研究、復句研究,以及專題討論了新簡中的同位語現(xiàn)象、省略現(xiàn)象和“某日,某人以來”的句法分析。該文是第一篇專門研究居延新簡句法的文章。居延漢簡詞匯語法研究目前還比較薄弱,這樣的專題研究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也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可借鑒之處。[65]

四、文字理論系統(tǒng)探索的開始

(一)文字理論研究

文字構(gòu)形理論研究。居延漢簡文字構(gòu)形理論上的探索以韓延錫《居延新簡文字研究》為開端,該學位論文用構(gòu)形學理論對居延新簡文字進行了部首與單字的整理、字形分析及其特點、居延新簡在漢字史上的地位、釋文校補和疑難字詞的考釋幾個方面的研究。[66]洪映熙《居延漢簡文字構(gòu)形系統(tǒng)研究》也以漢字構(gòu)形學理論為指導從字形整理、字形構(gòu)形系統(tǒng)描寫、書寫元素以及居延漢簡構(gòu)形理據(jù)的分析四個方面描寫居延漢簡文字構(gòu)形系統(tǒng)的總體面貌。[67]這兩篇博士學位論文,都意在描繪居延漢簡文字的構(gòu)形系統(tǒng),但從文章本身來看構(gòu)形分析的系統(tǒng)性還不夠,需要做進一步深入研究。

異體字研究。葉聲波《居延漢簡異體字研究》文章運用構(gòu)形學理論考察了409個居延漢簡中的異體字,描述了居延漢簡中異體字的類型、產(chǎn)生原因及其研究意義。[68]馬瑞、張顯成《西北屯戍漢簡異體字變異研究規(guī)律初探》文章全面考察了西北屯戍漢簡異體字變異的情況,歸納出其明顯的變異規(guī)律:同化、異化、類化、記號化。[69]

文字系統(tǒng)研究。馬瑞《西北戍漢簡文字研究》論文首次對西北地區(qū)的屯戍漢簡做了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探討字體演變、結(jié)構(gòu)類型、用字面貌,重點研究了異體字,并總結(jié)了西北屯戍漢簡文字的形體特點,指出其上承先秦古文字、秦漢古隸,下啟曹魏行書、楷書和草書,是漢字形體發(fā)展和完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梯。[70]李煠《<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研究三題》以文字考釋訂誤、“秦胡”及相關(guān)問題討論、“過所”及相關(guān)問題討論三個方面為核心對第一卷金關(guān)漢簡進行了研究。[71]

字頻及變異研究。吳菲菲《西域漢簡字頻統(tǒng)計與變異研究》論文以敦煌漢簡、居延漢簡、武威漢簡中的隸書為研究對象,共得到72217個字樣。經(jīng)過認同別異與頻次統(tǒng)計,歸納出18179個不重復字樣,2358個字種,2407個字位。另外,還有6個重文,共23次;39個合文,共93次。通過對漢簡文字變異情況的分析,梳理出字形演變序列,并從筆畫、構(gòu)件、布局三個角度歸納出八個變異類別。并在此基礎(chǔ)上探討西域漢簡文字的變異原因。[72]

習字簡研究。沈剛《居延漢簡中的習字簡述略》文章指出居延漢簡中習字簡包括了文書用字和字書簡兩種,并從習字簡的內(nèi)容、形式、載體等角度進行了分析,認為這些習字簡反映了漢代基層的文化教育。[73]

(二)書法研究

研究者多從藝術(shù)的角度,分析居延漢簡文字的書法藝術(shù)風格及審美特點。趙思有《居延漢簡書法藝術(shù)散論》文章從居延漢簡書法藝術(shù)的學術(shù)價值和審美特點進行了闡釋;[74]李丹《甘肅漢簡書法風格研究》是一篇藝術(shù)學專業(yè)的學位論文,主要通過簡牘書體演進、書法形制、書法風格、書法藝術(shù)價值對甘肅出土的漢簡文字進行研究,并通過對簡牘書寫工具的考證,分析漢簡書法藝術(shù)風格的發(fā)展和影響因素。[75]

從文字學角度,通過對漢簡草書、隸書書體的研究管窺漢代書體。黃雅茹《漢簡識字書之書法初探》文章對主要含有識字書的簡牘(其中包含了居延新舊簡)文字的書法風格、書體演變以及當時的習字風氣進行了歸納探析。[76]吳照義、胡穎文《居延漢簡與漢代草書》通過對居延漢簡上的草書研究,認為漢代草書沒有今草成熟,尚未形成完備的體系,并試圖探析識字書書寫藝術(shù)的源頭。[77]李洪智《漢代草書研究》以居延漢簡中的草書為材料,從文字學的角度對漢代草書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界定了草書的名義以及梳理草書發(fā)展源流,對所選漢代草書標準字形進行窮盡性分析,歸納草書符號及漢代草書的草化規(guī)律,總結(jié)漢代草書的特點及其在漢字史上的地位。[78]

此外,林進忠《西漢<甘露二年御史書>冊書文字的書法》以居延肩水金關(guān)新出土西漢宣帝晚期的〈甘露二年御史書〉三枚木牘冊書為主要內(nèi)容,結(jié)合居延甲渠候官出土另一枚相同文件的〈御史書〉木牘殘文,藉由文字內(nèi)容與書法表現(xiàn)的相互比證,專門討論了這份簡冊的書法風格及其特點。此作字跡被研究者評為“潦草”、“草率”,前中后各段文字的大小及橫線的斜度均有相當落差,書寫的文字形體含有部分的八分隸法筆意與簡化字形、草化寫法,整體而言,呈現(xiàn)出隸書時代熟手快書的一種行書風貌。[79]

五、研究趨勢分析

20世紀30年代到21世紀初,居延漢簡語言文字方面主要以整理釋讀、釋文校訂、字詞考釋等為主。進入21世紀后詞匯語法研究開始興起,尤其是量詞、虛詞、名物詞、動詞、文書語言、句法等進入專題研究階段,進一步完善了中古漢語體系。同時,關(guān)于居延漢簡文字構(gòu)形系統(tǒng)的研究、用字研究、異體字研究、字體研究、書法研究都有長足的發(fā)展,居延漢簡文字研究漸入系統(tǒng)性探索的新趨勢。

雖然前人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在龐大的居延漢簡語料庫中,語言文字方面仍然還有很多方面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第一,詞匯語法方面的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居延漢簡為口語性極強的官文書,加強對這部分簡牘的詞匯語法研究能真實反映當時日常生活的語言狀況。但因殘斷簡多,語法結(jié)構(gòu)上的研究受限,有待綴合技術(shù)提高后,對居延漢簡詞匯語法做更深入的研究。

第二,居延漢簡文字構(gòu)形系統(tǒng)研究需要深入。居延漢簡大多為西漢中晚期簡牘,是今文字的成熟和完善時期,其字形系統(tǒng)有繼往開來的獨特之處,對這一時期的漢字構(gòu)形做深入細致的研究十分必要。雖已有居延漢簡文字構(gòu)形理論研究,但總體而言,并沒有更全面地描寫出其構(gòu)形特征,故需要完善。

第三,深化居延漢簡用字研究。居延漢簡上的字為隸變后的漢字,又因其性質(zhì)主要為文書簿籍類,因此在用字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需要從文字使用的動態(tài)角度對這些漢字進行研究,弄清當時的漢字使用情況,才能反映漢字發(fā)展中的用字現(xiàn)象,認識其發(fā)展規(guī)律。

第四,居延漢簡文字編的編訂。除《漢簡文字類編》和《漢代簡牘草字編》有涉及居延漢簡文字外,專門的《居延漢簡文字編》還沒有產(chǎn)生。居延漢簡文字上接小篆與古隸、下啟行楷,草書參雜其中,書體復雜,用字總量也較多,很有必要編撰一部完整的文字編,反映西漢中晚期的漢字形體特征。

第五,拓寬研究材料。目前在所有已經(jīng)出土的簡牘中漢簡數(shù)量最多,分布范圍最廣,加強各時代各地域漢簡之間的比較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研究漢代文字系統(tǒng)。與此同時,還要加強漢簡與其他出土材料之間的比較研究和材料互證,以形成更加嚴密完整的研究體系。

與此同時,居延漢簡還應(yīng)加強與其他地域出土的漢簡材料的比較研究,兼顧參考漢代其他出土材料,如封泥文字、璽印文字、碑銘文字、銅器銘文等進行全面研究,以便全面掌握漢代的語言文字使用情況,以進一步促進居延漢簡語言文字研究。

總之,居延漢簡語料豐富,語言文字研究是解讀居延漢簡的基礎(chǔ)。因其多為吏卒記錄的日常文書、簿籍性質(zhì)的簡牘,語言文字應(yīng)用方面多體現(xiàn)為常見文書用語的程式性,以及與士卒有關(guān)的簿籍登記用語的隨意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漢代的語言文字使用現(xiàn)狀。目前居延漢簡語言文字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無論是語法詞匯上的研究,還是漢字形體演變及其特點的研究都還有待加強。居延漢簡是復原中古語言文字特點的重要語料,處于承上啟下的關(guān)鍵時期,對其進行深入、體系的研究,有利于理清整個漢語言文字在歷史長河中的發(fā)展演變歷程。

[1]甘肅居延考古隊簡冊整理小組.“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責寇恩事”釋文[J].文物,1978(1):30.

[2]肖亢達.“粟君所責寇恩事”簡冊略考[J].文物,1978(1):32.

[3]陳仲安.關(guān)于《粟君責寇恩簡》的一處釋文[J].文史,1979(7).

[4]大庭修,趙曉柯.曹??谱g.居延新出土的“侯粟君所責寇恩事”簡冊——爰書補考[J].西北史地,1985(1).

[5]伍德煦.居延出土《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簡牘考釋[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1979(4):19-28.

[6]初仕賓.居延簡冊《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考述[J].考古,1980(2):179-184.

[7]朱紹侯.對居延簡冊《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考述的商榷[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1982(4):85-96.

[8]裘錫圭.關(guān)于新出甘露二年御史書[J].考古與文物,1981(1):105-108.

[9]裘錫圭.再談甘露二年御史書[J].考古與文物,1987(1).

[10]徐元邦,曹延尊.居延新出土的甘露二年“詔所逐驗”簡考釋[J].考古與文物,1980(3):93-96.

[11]楊媚.《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冊釋文輯校[J].簡牘學研究,2004(4):244-250.

[12]陳直.“居延漢簡甲編”釋文校正[J].考古,1960(4):43-45.

[13]陳邦懷.“居延漢簡甲編”校語[J].考古,1960(10):51-52.

[14]陳直.“居延漢簡甲編”釋文校正(續(xù))[J].考古,1960(10):47-50.

[15]于豪亮.《居延漢簡甲編》補釋[J].考古,1961(8):451-455.

[16]陳邦懷.居延漢簡甲編校語增補[J].考古,1961(8):456-457.

[17]馬先醒.居延漢簡???、曬藍本、甲編本并錄諸簡釋文試斠[J].簡牘學報,1975(2).

[18]謝桂華,李均明.《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補正舉隅[J].歷史研究,1982(5):141-154.

[19]裘錫圭.《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商榷(一、續(xù)一、續(xù)二、續(xù)三)[J].人文雜志,1982(2-5).

[20]李均明.《居延漢簡甲編》七一四號漢簡主吏解[J].文史,1982(15).

[21]謝桂華,李均明,何雙全.《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質(zhì)疑[J].中國史研究,1983(1).

[22]裘錫圭.《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商榷(續(xù)四—七)[J].人文雜志,1983(1-4).

[23]初師賓.《居延漢簡甲乙編》甲編釋文校疑[C].古文字論集.1983.

[24]陳雍.《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校字[J].史學集刊,1985(1):59-63.

[25]謝桂華、李均明.《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補正舉隅[J].歷史研究,1982(5):141-155.

[26]馬智全.《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校讀記[J].考古與文物,2012(6):107-109.

[27]方勇.讀《肩水金關(guān)漢簡》札記二則[J].魯東大學學報,2012(2):82-83.

[28]趙德.《居延漢簡》文字釋讀校理[D].重慶:西南大學,2012.

[29]劉國慶.居延新簡釋文合校[D].重慶:西南大學,2008.

[30]羅仕杰.《居延新簡》釋文互校的幾個問題[J].(臺灣)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2013(1).

[31]任攀的.居延漢簡釋文校訂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2.

[32]李均明.居延漢簡召會考[J].簡牘學研究,2004(4):86-93.

[33]張穎慧.敦煌、居延簡中的“關(guān)、戊、接牒”[J].阿壩高專學報,2011(4):82-84.

[34]李迎春.漢簡“小府”考—兼談簡牘詞匯語義的辨析[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2(5):13-16.

[35]袁瑩.“芮薪”考辨[J].考古與文物,2012(1):58-61.

[36]路方鴿.《居延新簡》詞語劄記[J].西南交通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3-27.

[37]王子今.居延漢簡“寒吏”稱謂解讀[C].居延敦煌漢簡出土遺址實地考察論文集.2012.

[38]張俊民.新、舊居延漢簡校讀二例[J].考古與文物,2009(2):74-75.

[39]陳練軍.居延漢簡量詞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3.

[40]陳練軍.居延漢簡中的量詞詞義演變[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104-107.

[41]陳練軍.居延漢簡中的名詞與量詞組合的語義條件[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92-95.

[42]陳練軍.居延漢簡量詞的分布特征[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05(1):68-72.

[43]陳近朱.《居延新簡》中物量詞和稱數(shù)法探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

[44]肖從禮.從漢簡看兩漢時期量詞的發(fā)展[J].敦煌研究,2008(4):98-103.

[45]凌云.居延漢簡>動詞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

[46]肖賢彬.據(jù)居延漢簡討論漢代動補式問題[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110-116.

[47]徐冠群.居延新簡名物詞語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9.

[48]袁國女.居延漢簡名物詞語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7.

[49]左良燕.西北屯戍簡牘中服飾詞語研究[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8.

[50]張國艷.居延漢簡虛詞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51]張國艷.居延漢簡“最凡”使用情況及其用法演變考察[J].蘭州學刊,2006(11):94-96.

[52]張國艷.居延漢簡否定副詞的平面描寫[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2):104-108.

[53]張國艷.居延漢簡的頻率副詞[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6):58-61.

[54]張國艷.居延漢簡的程度副詞[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14-20.

[55]張國艷.居延漢簡的助詞[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6):21-26.

[56]張國艷.居延漢簡指示代詞的用法及特點[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126-129.

[57]張國艷.居延漢簡連詞調(diào)查[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7):49-54.

[58]張國艷.居延漢簡的介詞[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9):46-51.

[59]張國艷.虛詞“并”被忽略的用法-兼談虛詞“并”的歷時發(fā)展[J].殷都學刊,2009(1):113-117.

[60]葛紅麗.《居延新簡》詞語通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61]謝飛.基于《漢語大詞典》的漢簡新詞新義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2.

[62]汪文儁.西陲漢簡文書用語暨分類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5.

[63]吉仕梅.王莽改制在居延敦煌漢簡詞匯中的反映[J].學術(shù)交流,2008(4):129-132.

[64]路方鴿.居延新簡詞語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0.

[65]楊巧琳.居延新簡語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66](韓)韓延錫.居延新簡文字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1997.

[67](韓)洪映熙.居延漢簡文字構(gòu)形系統(tǒng)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0.

[68]葉聲波.居延漢簡異體字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69]馬瑞,張顯成.西北屯戍漢簡異體字變異研究規(guī)律初探[J].唐都學刊,2011(4):63-65.

[70]馬瑞.西北戍漢簡文字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71]李煠.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研究三題[D].重慶:西南大學,2013.

[72]吳菲菲.西域漢簡字頻統(tǒng)計與變異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1.

[73]沈剛.居延漢簡中的習字簡述略[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1):29-31.

[74]趙思有.居延漢簡書法藝術(shù)散論[J].蘇州職業(yè)大學學報,2002(1):71-74.

[75]李丹.甘肅漢簡書法風格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

[76]黃雅茹.漢簡識字書之書法初探[J].(臺灣)造型藝術(shù)學刊,2003(6).

[77]吳照義,胡穎文.居延漢簡與漢代草書[J].南昌高專學報,2004(4):48-49.

[78]李洪智.漢代草書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4.

[79]林進忠.西漢《甘露二年御史書》冊書文字的書法[J].(臺灣)藝術(shù)學報,2004(74).

猜你喜歡
漢簡簡牘釋文
讓甘肅簡牘“活”起來
秦簡牘專造字釋例
苦讀千年史,笑吟萬家詩。
永不褪色的武威漢簡
《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釋文訂補
地不愛寶
世紀驚奇:“走馬樓簡牘”發(fā)現(xiàn)親歷記
《馬王堆漢墓帛書[叁]》釋文補正四則
銀雀山漢簡兵書出土30年回眸與展望
銀雀山漢簡及近年來出土兵書概述
南靖县| 大兴区| 太和县| 彭泽县| 综艺| 柳州市| 库伦旗| 贡嘎县| 宁阳县| 高雄县| 临朐县| 乐山市| 南郑县| 贡觉县| 永康市| 罗山县| 郓城县| 东丰县| 图们市| 莱西市| 安福县| 宣城市| 虎林市| 鹰潭市| 伊宁市| 西昌市| 金寨县| 邢台市| 东源县| 皋兰县| 饶河县| 灌阳县| 加查县| 康保县| 湖州市| 赤壁市| 铜川市| 沙湾县| 三都| 塔河县| 长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