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亞
當下的閱讀課堂,教學目標定位不準,學段界限模糊不清,看不出是哪個年級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學段目標的厘清,對把握教學起點、發(fā)展學生思維、達成課程總目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兒童的思維發(fā)展遵循著質、量互變這一規(guī)律。在小學階段,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為主是一個質變。在這一過程中,低年級兒童只能在直接觀察事物的條件下進行分析綜合,隨著兒童經(jīng)驗的積累,小學高年級兒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更高水平的分析和綜合了。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和靈魂。它決定著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與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教學效果的高低優(yōu)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倍F(xiàn)實中,低年級向中年級靠,中年級向高年級靠的傾向明顯,這樣的課堂,能不高耗低效嗎?因此,正確把握學段目標,找準起點,將教學落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域內(nèi),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一、第一學段:側重“詞語教學”,突出“形象體驗”
第一學段的閱讀課堂往往會出現(xiàn)越位、隨意拔高要求的現(xiàn)象。眾所周知,進入體驗階段,首先要把課文的文字符號轉換為頭腦中生動的形象。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必須要借助一定的動作、畫面、視頻將文字符號轉換成心目中的一種情境、一種特定的場景。在這一過程中,畫一畫、演一演、說一說等形象體驗的方式都可以幫助學生激發(fā)情感,從而獲得有效體驗。
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蝸牛的獎杯》一文,在體會“遙遙領先”一詞時,教師請學生在黑板上擺放參賽動物的圖片來模擬比賽的現(xiàn)場。學生都知道把蝸牛放在冠軍的位置,卻忽略應與第二名保持較遠的距離。顯然,學生對“遙遙”的認識是模糊的。這時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下文“甩下了所有對手”中的“甩下”加以點撥,學生很自然地就找到了蝸牛合適的位置。這樣,學生借助明晰的視覺符號——動物圖片,便可形象地感受到“遙遙”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地體會到了“遙遙領先”的思想情感。
二、第二學段:側重“段落教學”,凸顯“情感體驗”
從目前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段落訓練”幾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語文教學專家張志公先生曾經(jīng)指出:“段的訓練是語言的訓練、邏輯的訓練、思想認識的訓練,又是文體、風格以至藝術的訓練?!贝迬n先生指出,“為了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整體把握的能力,第二學段要加強段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歸納段意、理清段序、揣摩一段話寫法的能力,這樣才能順利過渡到第三學段教學”。
(一)品味——感悟“段落”表達內(nèi)容,催生情感體驗
敘事性作品不僅有感人的故事,而且還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思想內(nèi)容蘊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之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必須讓文本的形象豐滿、鮮活起來,才能入境動情,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掌聲》一文中的第1~3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品讀時,可以圍繞問題“從小英的哪些表現(xiàn)可以看出她是個憂郁的孩子”來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認識人物形象。主要抓住兩處重點句子:第一處描寫“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通過多種情景的創(chuàng)設來體會小英的憂郁;第二處描寫“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紅了”。主要從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入手,設身處地地去體會小英為什么猶豫,她在想些什么。有了這樣的揣摩、比較和體會,學生很容易走進小英的內(nèi)心世界,催生真實的情感體驗。
(二)概括——提煉“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積淀情感體驗
第二學段要求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概括是思維的基礎,是人們對事物感知獲得的信息,通過分析、比較、抽象,將其內(nèi)部特征或本質屬性歸結為精要的概念的邏輯思維過程。這是建立在學生把握文本內(nèi)容、獲得情感體驗之上的一種能力的延伸。請看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趕?!方虒W片段。
師:讀讀課文第3自然段,說說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我覺得趕海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師:哦,趕海是怎樣的有趣呢?表現(xiàn)在哪兒呢?
生:我現(xiàn)在才明白,小海星是在海水中摸出來的。
生:捉螃蟹非常有趣,它還會東逃西竄呢!
生:我喜歡捉大蝦,只要一捏,它就成“俘虜”了!
師:是呀,這三個片段非常有趣,我們可以用簡潔的詞語來概括嗎?
生:摸海星、捉螃蟹、捉大蝦。
師: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第3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嗎?
生:人們在大海里摸海星、捉螃蟹、捉大蝦,這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呀!
概括的過程是一個隱性思維的顯性化過程,學生要超越句子和詞語層面加工文本,思考文本更深、更豐富的內(nèi)涵。在此過程中,關鍵是引導學生體悟概括的方法。在這個案例中,通過關鍵詞的提煉,降低了概括的難度,學生深刻地感受到趕海的樂趣,從而激發(fā)了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情感體驗。
(三)揣摩——探討“段落”的表達方式,升華情感體驗
“語感論”認為,段式是一種語言圖式。感知、內(nèi)化多樣化的段式,即掌握豐富多彩的語言圖式,發(fā)現(xiàn)構段的奧秘,既可以理解文章內(nèi)容,又可以學習語言,發(fā)展語言能力。第二學段教材段式多樣,聚集了小學階段的所有基本段式。比如,總分的段式;總分總的段式;承上啟下的段式;首尾呼應的段式;按事情發(fā)展的段式;等等。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第4自然段這樣描寫:“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fā)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边@個段落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個過渡段,同時也是個總寫段,隨后的兩個自然段都是圍繞它具體寫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圍繞話題“徐悲鴻是怎樣更加奮發(fā)努力的”來貫穿全文的教學,進行讀、思、品、悟,學生在“言”“意”的交替互融中,自然會升華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
三、第三學段:側重“篇章整體”,關注“情感生成”
第三學段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提高階段,我們可以把閱讀教學的重點定位在“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落實篇章訓練”上,即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整體入手,重組板塊,提煉情感
敘事性作品的篇幅往往較長,可以在學生讀通課文、了解課文脈絡的基礎上,圍繞課文中心,將課文內(nèi)容重新組合成若干板塊,引導學生分板塊讀議感悟。請看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片段。
第一步,把握中心,組合板塊。
課文的中心是: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zhàn)士。根據(jù)這個中心,可以將教材重新組合成兩大板塊,第一板塊:彭德懷愛大黑騾子(課文第2、18、19自然段);第二板塊:彭德懷更愛戰(zhàn)士(課文3~17自然段)。
第二步:緊扣中心,分塊教學。
先讓學生自學,圈畫出令自己感動的重點詞句,并寫上閱讀批注。在組織課堂交流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詞句、想象畫面等方法感悟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
面對結構相對復雜的文章,引導學生把握表達順序和線索后,選擇“重組”為切入口,引導學生直奔中心,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感悟和探究。這樣的策略,重點突出,有利于學生從文章整體中梳理感受,提煉情感。
(二)巧抓細節(jié),輻射全文,體會情感
細節(jié)是指敘事性作品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也是學生理解、品味文本的重中之重。只有抓住細節(jié),充分觸摸語言,才能真切體會文章整體表達的思想情感,才能與文中主人公及其作者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請看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片段。
師:林沖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生:我覺得林沖是一個謙遜有禮的人,從“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看出來。
師:好,這是關于林沖的動作描寫。
生:關于他的謙遜,還可以從林沖連說“不敢不敢”看出,這是語言描寫。
生:柴進對他“厚禮款待”,稱他“非比他人”,通過這樣的側面描述,讓人感覺林沖是個了不起的人。
“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抓住了細節(jié),就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上述案例中,學生通過動作、語言、側面描寫,體會到細節(jié)對人物刻畫所起的作用。這樣,個性鮮明、耐人尋味的形象逐漸豐滿,人物品質得以聚焦,并將真善美、假惡丑和盤托出,對文章的思想情感體會深刻。
(三)緊扣中心,品味語言,聚焦情感
語言,是敘事性作品的靈魂。在具體的作品中,作者追求某種特定的表達效果,常常利用“省略”“隱蔽”“陌生化”“隱喻化”等創(chuàng)新的表達方式。品味這些極具個性的語言表達,對第三學段的學生來說,有助于將思維觸向文本語言的深層,將人物心靈和情感還原。請看魏星老師執(zhí)教的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水》片段。
教師板書原題《餓水》,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師:像“餓水”這樣的表達在哪兒見過嗎?
生:沒有,覺得這樣的寫法很奇怪。
(師板書:語言的陌生感)
師:細讀文本,哪些地方出現(xiàn)了讓你覺得有陌生感的詞語?
生:覺得“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有陌生感,寫出了水的珍貴。
生:第一次見到“水窖”這個詞,水窖還上了鎖 。
生:下雨天,作者說是“像過節(jié)一樣”。不可思議!
生:一勺水從“我”的后背流下來,作者卻用了“傾注”這個詞。
學生找到了這些句子,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強烈的情感聚焦后,噴涌而出,震撼心靈,既體驗到了作家獨特的語言表達魅力,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也水到渠成。
(四)關注形式,把握寫法,生成情感
文本或犀利深刻或幽默風趣或清新樸素的種種語言文風的形成,靠的多是表達的技巧:怎樣的框架結構、怎樣的邏輯推進、怎樣的語氣意味、怎樣的遣詞造句都屬于形式的范疇。在這些形式要素的作用下,文本的內(nèi)容意義才得以顯現(xiàn)。
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愛之鏈》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敘事性作品情節(jié)一波三折、引人入勝的特點,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課文依次出場的是哪幾個人物?哪些是老婦人不知道而喬依知道的?哪些是老婦人知道而喬依不知道的?哪些是女店主知道而喬依不知道的?哪些是喬依、女店主、老婦人都不知道而你是知道的?”這樣,教師引導學生從文章整體形式、表達順序上把握了非常獨特的故事情節(jié),從而也體驗到了文章的情感內(nèi)涵,真正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江蘇省連云港市墟溝小學 2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