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艇 夏杰會
摘 要: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德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促進教育目的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基礎性教育的語文教學應該采取各種措施,將德育滲透于日常教學中,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學生個人未來道德思想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進行了分析,以此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措施
一、小學語文教學融入德育的意義
1.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客觀要求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局限于語文知識的傳授,更應該發(fā)揮語文教學對學生道德與思想教育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傳統的語文教學單純地以向學生傳輸語文知識為目標,忽視了學生德育的提升,使得部分學生出現了高知識低素質的現象。
2.社會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部分小學生受社會負面思想的影響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個人主義等思想傾向,這與國家人才培養(yǎng)目標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培養(yǎng)能夠擔任建設社會主義中國重擔人才的必然
措施。
3.個體發(fā)展的需要
小學生尤其是三四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和心理特點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而樹立各種觀點和道德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引導學生樹立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正確的心態(tài)和思想,促進學生日后個人更好地發(fā)展。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
1.將德育滲透教學過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實施德育,可以通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來實現。如,在教授高適《別董大》這一篇詩歌時,教師通過教授詩歌內容向學生灌輸友好待人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助人為樂的思想。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不能很好地理解親人之間的感情,教師應該通過語文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對父母的理解。如,在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講解家人的辛苦與善良,引導學生充分理解父母,主動與父母進行交流與溝通,培養(yǎng)學生關愛家人、尊敬父母的優(yōu)秀品質。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能接受德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2.打造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
語文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個人形象對語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從修煉自身內心開始,進行自我教育,加強自我控制。同時不斷充實自己在語文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識,保證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滿足小學語文教學的需求。只有樹立學而不厭的學習觀,才能做到誨人不倦。教師只有不斷提高個人魅力,才能提高學生對教師自身以及所傳授知識的認可度,才能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有利于學生向教師學習,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促進小學語文德育目的的實現。
3.創(chuàng)新交流渠道
教師應該借助現代網絡技術,通過QQ、微信等方式建立與學生交流的新方式,通過新的交流方式,降低交流難度,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以及有不少小學生會使用QQ等網絡聊天工具。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的交流了解學生的需要和想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從而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應該與時俱進滲透德育,在提高語文知識傳播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實現最終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玲.關于加強青少年廉潔教育的幾點經驗[J].科教文匯:下旬,2012(11):125-127.
[2]王海燕.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途徑[J].學苑教育,2011(12):109-111.
(作者單位 重慶市渝北區(qū)明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