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濤
【摘 要】文言文有其一定的時代性和特殊語法,與現(xiàn)代文的學習不同,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找對方法,考慮到學情和所要講授的內容,這樣才能事半功倍。高中語文文言文無論是課時安排還是所占考試分數(shù)近些年都有所增加和提高,無論是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還是文化傳承的角度來分析,學好文言文已經成為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新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師必須革新教學方法,整合學情和教學內容,實現(xiàn)文言文的優(yōu)質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優(yōu)質教學 方法
一、實施參與式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文言文的教學來說,以往的教學方式大多都是教師滿堂灌,老師把文言文首先翻譯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再把文言文中的語法講給學生聽,接著就是讓學生記憶或者背誦文言文,并通過一定的練習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考試內容。這樣的授課方式,往往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不到激發(fā),也不會參與到教學中來,課堂氣氛往往比較死氣、刻板和枯燥,學習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有效的課堂教學一般都需要師生的互動和學生的參與,只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爭相閱讀文言文,嘗試翻譯文言文和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是非常必要的。比如開展小組文言文閱讀比賽,而且各學習小組比賽閱讀,最終評出最佳閱讀小組,這樣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整體感知文本中來,然后再讓各小組展示他們質疑的知識點,并懸“賞”征集答案,這樣以來學生興趣大大增強,他們不再等老師來講知識點而是自己討論并探究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民主而熱烈,所以有效的文言文教學課堂首先應該是在輕松課堂中實現(xiàn)人人參與。有效的教學應該講究方式方法,在對癥下藥的同時要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開動他們的腦筋,讓學生參與其中,形成師生配合,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比如我在講解學生難于理解的文言文中詞類活用的重點知識時,我會讓學生首先列舉一些白話文當中存在的一些類似的用法,然后推而廣之,形成知識系統(tǒng),最終掌握這一類用法。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中有狀語后置和賓語前置句的,學生列舉到了“肉夾饃”的例子,我就以此為例,告訴學生它的意思是“肉夾于饃中”,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就是“于饃中夾肉”這是一個典型的狀語后置句,我們生活中簡單的“肉夾饃”實際上就是文言倒裝句中的狀語后置句和賓語前置句而已。
二、“解放思想,貫通古今”
我這里所說的“解放思想”,就是在平常的文言文教學中,要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先入為主的認為文言文教學是“硬骨頭”,比較難啃,還未教,就“怯場了”,這樣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負擔,在課堂教學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畏首畏尾,放不下思想包袱,導致課堂效果不夠理想。我經常能聽到周圍的同事在講授文言文的時候抱怨,學生狀態(tài)不好,上課昏昏欲睡,如再趕上校領導聽課,就更是有一種剛上課就盼下課的感覺。一些老師之所以存在著這些文言文教學的苦惱,我認為就是犯了“過猶不及”的錯誤,思想上太重視文言文,反而打不開教學的思路,聰明才智也被思想上的包袱所束縛。我歷來是比較喜歡文言文教學的,在執(zhí)教之初,也犯過“有一說一”,刻板教條的錯誤,部分學生對我的課也是不太買賬,課堂上得過且過。后來,在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了我的思想并不能和學生產生共鳴,我所喜歡的授課方式并不是學生所喜歡學習模式,這當然是老師的失誤。文言文固然有很多比較枯燥的文言現(xiàn)象要講解,也要求學生積累掌握,但這只應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小部分,絕不應把這些東西滿堂灌的硬塞給學生。新課標對語文的解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那文言文也應該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特點,所以文言現(xiàn)象也只應是學習了解文章的工具和手段,所以老師也不能每天把這些干巴巴的東西塞給學生,即便塞給學生,學生也是不能消化的,以前的文言文教學中,我正是多少犯了這方面的錯誤。我們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敘事性比較強的傳記體散文、史傳文學作品和一些經典的山水游記散文。如果我們能夠深入挖掘文本,把這些文言文當成文言故事,利用一些巧妙地設問,會引發(fā)學生極大地興趣,進而會去探討故事的情節(jié),敘事的手法和人物形象。比如我在講授必修一《荊軻刺秦王》一文時,就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一是:“如過你是《荊軻刺秦王》這部電影的導演,面對這樣一個劇本,你會重點拍攝哪個場景?為什么?”二是:“如果你是一名演員,你認為那個角色最能打動你,你想出演哪個角色,為什么?”這兩個問題的提出,是把本篇文章當成一個故事來分析,首先拋卻了對文言文枯燥的講授,又是源于文本,更是貼近于生活,所以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自覺不自覺的就會走進文本,深入挖掘,從自我的角度和認識來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從而使文言文教學的課堂不在死氣沉沉。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改變,是需要教師花大氣力進行的一場思維解放運動,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無論是對文本的分析,還是對文言知識的總結,都要讓學生動起來,并能通過一些巧妙設計的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覺得文言文離他們并不遙遠,貫通古今指的就是在在問題的設計上可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fā)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與潛能。
三、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做到學以致用
對于語文的學習來說,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識,特別是文言文,由于所寫作的時代久遠,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想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嘗試著去應用。學習文言文的目的除了讓學生了解文言文的寫作方法、故事賞析、詞匯用法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對于高中生來說,寫作中巧用文言文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還能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為此,要想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效率,在作文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現(xiàn)學現(xiàn)用。比如學完《燭之武退秦師》后,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燭之武,可以讓學生以“燭之武,我想對你說……”為題完成一篇作文,也可以從燭之武雖為一介書生卻沒有忘記自身的價值這一角度出發(fā)立意,以“位置與價值”為話題,讓學生完成作文。這樣一來,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二來可以讓學生巧用文中的名言警句,在提高寫作水平的同時,掌握文言文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唐然.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探析[J].中學時代,2012(02)
[2]楊文周.淺析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效率[J].中學語文,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