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亮寶?胡天芳
〔摘要〕目的:研究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邊緣化狀況。方法:采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HT)對甘肅省武威市天??h朵什鄉(xiāng)的留守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農(nóng)村留守兒童總體上心理邊緣化不明顯;心理邊緣化狀況在男女性別上差異不顯著,就分量表來說留守男生的恐怖傾向低于女生;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邊緣化狀況在年級方面差異顯著,表現(xiàn)為高年級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比低年級好;留守經(jīng)歷對留守兒童有消極影響也有積極影響。結論: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總體狀況樂觀,但仍需相關部門予以重視,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對小學低年級階段留守兒童和留守女童予以更多關注。
〔關鍵詞〕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4)11-0014-04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由于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很多農(nóng)民工在自己進城的同時卻無力解決孩子進城就讀將要面對的諸多現(xiàn)實問題,比如較差的住房條件、高昂的借讀費用、工作不穩(wěn)定無法照顧孩子,等等。于是,他們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nóng)村,由長輩或其他人照看,最終形成了父母雙方或一方與孩子兩地分隔的局面,新的群體——“農(nóng)村留守兒童”由此產(chǎn)生[1]。
父母長期外出務工,將子女委托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管教,在這些監(jiān)護人中,大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知識有限,思想陳舊,教育觀念落后,信奉“黃金棍下出好漢”,對留守兒童的過失常采取謾罵、體罰手段。這種無形的暴力暗示,這種忽視和拒絕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容易造成兒童冷酷、攻擊、粗暴、神經(jīng)質、反社會等性格特征[2]。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在這種教養(yǎng)方式和家庭教育的背景下產(chǎn)生了。
所謂邊緣化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是指“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說被主流所排斥而不被包容的那一部分”。吳李紅的研究為“心理邊緣學生”下了定義,即個別患有較明顯和嚴重的各類心理障礙的學生,如“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學校恐懼癥”等,這類學生,處在心理危機邊緣,我們稱之為“心理邊緣學生”[3]。岳蕙蘭等的研究對心理不健康學生的定義是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各維度上的得分高于8分的學生[4]。結合“邊緣化”概念和吳李紅對“心理邊緣學生”所下的定義及岳蕙蘭等的研究,本研究將心理邊緣化學生定義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在學習焦慮、恐怖傾向、沖動傾向等八個維度的測量結果中得分高于不健康狀態(tài)的學生。
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學校沒有專職心理教師,心理健康課程由其他任課教師兼任,這樣一來,當學生心理出現(xiàn)不適時,得不到專業(yè)心理教師的幫助,在這種缺乏及時的心理溝通和疏導的情況下,農(nóng)村留守兒童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在沒有進行積極干預的情況下,很多孩子的心理可能會邊緣化。
目前我國主要從人口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視角對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狀況進行研究。但是文獻資料中普遍都是對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不利方面的研究,突出的是留守經(jīng)歷給兒童帶來的負面影響。近年的研究中,研究方向有所轉變,較為突出的有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彈性研究、積極心理學研究等,強調的是留守經(jīng)歷對留守兒童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介于前人的研究多選用定量研究法,本研究嘗試采用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以甘肅省武威市天??h朵什鄉(xiāng)為例,調查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狀況。選擇朵什鄉(xiāng)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等條件,朵什鄉(xiāng)的鄉(xiāng)民主要靠外出務工來維持生活,這樣一來生活在鄉(xiāng)里的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留守兒童。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關注農(nóng)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關注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調查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狀況,探討導致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的原因,結合留守兒童的實際生活,把他們從心理邊緣化的狀態(tài)引領到正常的心理發(fā)展軌道上來,使得農(nóng)村留守兒童能夠在旁人不帶歧視的關注下健康成長。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保證農(nóng)村留守兒童與其他兒童同在藍天下, 共同成長進步,為農(nóng)村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生活環(huán)境。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班級為單位,對甘肅省武威市天??h朵什鄉(xiāng)中心學校5~8年級的學生進行分層隨機取樣,要求被試嚴格按照指導語根據(jù)個人實際情況填寫問卷,當場回收問卷,以確保研究內容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對回收問卷進行篩選,初步篩選出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每班隨機抽取兩名留守兒童,根據(jù)天??h朵什鄉(xiāng)中心學校留守學生心理邊緣化狀況的訪談提綱進行訪談。本次調查選取100名學生作為被試,其中男生57人,女生38人。五年級20人,六年級27人,七年級28人,八年級20人。發(fā)放100份問卷,實際收回99份,有效問卷95份,回收率99%,有效率96%。
2.研究工具
(1)《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HT),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周步成對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修訂而成,包含了中國常模。該量表由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和沖動傾向8個內容量表構成,測題量適中,覆蓋面廣,篩選率高,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5]。該測驗共有100個項目,8個內容量表和一個效度量表(即測謊量表),內容量表的總分表示個人焦慮的一般傾向,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狀況越不好。適用對象為小學四年級至高中階段的學生。每個項目后面有“是”和“不是”兩個答案,要求被試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選擇,凡是選“是”答案者計1分;選“不是”答案者計0分。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者或分量表分在8分以上者,即可認為存在一定的心理癥狀。
(2)自編天??h朵什鄉(xiāng)中心學校留守學生心理邊緣化狀況的訪談提綱,包括訪談目的、訪談方式、訪談對象、訪談步驟、設想可能碰到的問題、設想解決的方法、采訪前要攜帶的器材備注、提綱等內容。
3.統(tǒng)計方法
對收集的問卷進行審核整理后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整理,最后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三、結果分析
1.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的現(xiàn)狀分析
如表1所示,本次調查中共有留守兒童73人,非留守兒童22人,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總焦慮傾向上的平均分數(shù)分別是42.2778和41.0455,低于心理障礙標準分65分,留守兒童的均分高于非留守兒童,8個維度上的平均分數(shù)除學習焦慮這一項外均在正常范圍(低于心理邊緣值8分),其中,孤獨傾向和沖動傾向兩項的均值都在非常正常的范圍(低于標準健康值3分),這表明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樂觀,相應的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狀況不明顯,總體來說所調查的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心理是健康的,心理邊緣化狀況不明顯。
如上頁表2所示,8個分量表的測試中,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學習焦慮、自責傾向和身體癥狀這三個分量表中的邊緣化檢出率都比較高,而留守兒童的心理邊緣化檢出率在學習焦慮這一項上高于非留守兒童,其他兩項均低于非留守兒童。其次分別是恐怖傾向、過敏傾向、對人傾向、孤獨傾向、沖動傾向。留守兒童在孤獨傾向和沖動傾向上的邊緣化檢出率相等,在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這幾項上,非留守兒童的邊緣化檢出率均高于留守兒童,而在沖動傾向這一項上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檢出率相等。從而可以看出,留守兒童的心理邊緣化狀況不嚴重。
2.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狀況的性別差異
由表3可以看出,男女留守兒童的心理邊緣化總體差異不顯著,表明留守兒童男女性別之間心理邊緣化狀況總體來看差異不大,而從分量表情況來看,在恐怖傾向這一項上差異非常顯著,主要表現(xiàn)在女生的恐怖傾向高于男生。此外,在學習焦慮和沖動傾向這兩項上也比較接近差異值,女生的學習焦慮高于男生,男生的沖動傾向高于女生。
3.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狀況的年級比較
由表4可以看出,各年級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總體懸殊較大,在孤獨傾向、對人焦慮、沖動傾向、身體癥狀這些分量表中,差異較為顯著(p<0.05)。
多元方差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相比于其他年級,五年級留守兒童的心理邊緣化狀況差異較顯著(p<0.05),其他年級間差異不顯著。說明高年級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比低年級要好。
四、討論
(一)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狀況
研究表明,天祝縣朵什鄉(xiāng)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總體狀況比較樂觀,72名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狀況不明顯。
從分量表心理邊緣化狀況來看,8個分量表的平均分除學習焦慮這一項外均在正常范圍(低于心理邊緣值8分),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焦慮這一項,在自責傾向和身體癥狀這兩項上留守兒童的均分都低于非留守兒童,留守經(jīng)歷對留守兒童有消極影響也有積極影響。
1.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總體狀況樂觀的原因分析
在訪談過程中,對于問題“你怎么評價你過去的生活,你覺得你的童年幸福嗎?”大多數(shù)留守孩子的回答是:“雖然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有時候也特別想念他們,特別是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特別希望他們能和我一起過節(jié),但是家里的情況就是這樣,要是爸爸媽媽不出去打工,我就沒錢上學,沒錢買新衣服,所以,我覺得我過去的生活很好?!睂τ趩栴}“在你遇到困難或者挫折的時候,你通常采用什么方法調節(jié)自己?”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的回答是:“跟好朋友聊天,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睆倪@兩點來看,一方面,留守兒童能夠理解父母之所以外出務工而不留在自己身邊的原因,即為了讓自己接受好的教育,過上好的生活;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在遇到心情不好和困難的時候,習慣于先尋求伙伴的幫助,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從家人那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再加上在這一年齡段,伙伴的作用比父母更明顯,所以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總體狀況樂觀。
2.農(nóng)村留守兒童在學習焦慮方面出現(xiàn)心理邊緣化并比非留守兒童嚴重的原因分析
第一,父母外出務工,留孩子在家由爺爺奶奶照顧或寄養(yǎng)在親戚家,爺爺奶奶由于文化水平低,或者大多是文盲,不能夠很好地在家督促留守兒童學習,只能靠孩子自覺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而寄養(yǎng)在親戚家的大部分留守兒童,為了更好地在親戚家生活而經(jīng)常幫助大人干活,有的甚至占用了學習時間,從而產(chǎn)生高學習焦慮,出現(xiàn)心理邊緣化。
第二,學校課業(yè)負擔重,經(jīng)??荚?,部分留守兒童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不自信,從而導致高學習焦慮的產(chǎn)生。
第三,有些留守兒童性格內向、膽怯,上課的時候不敢提問,不懂的問題裝懂,也不敢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長此以往形成依賴“老師教”而自己不“主動學”的習慣,這也助長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焦慮這一項目上心理邊緣化的產(chǎn)生。
第四,農(nóng)村留守兒童大都生活在大山深處,遠離繁華的城市,接受信息的途徑有限,由于視野所限加上缺乏大人正確的引導,思想上相對保守,將學習成績看得很重要,認為成績決定命運,而缺乏在其他方面的鍛煉,因缺乏有效的放松方法,心理壓力過大而導致心理邊緣化的產(chǎn)生。
第五,該鄉(xiāng)居住著大量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升學考試中享有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升學相對于漢族學生容易,這就導致漢族學生,尤其是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漢族兒童產(chǎn)生了高學習壓力,伴隨學習壓力的產(chǎn)生也相應地出現(xiàn)了心理邊緣化。
周宗奎等研究表明,父母外出打工對孩子的學習確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小學生。產(chǎn)生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習心理問題,一些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離開,在一個時期(大多數(shù)為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在學習上變得有些消沉,課堂聽課不能集中注意力,作業(yè)完成情況也不太好;二是持續(xù)性的學習成績不能上升,很多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初期學習成績下降,雖然其中大多數(shù)人在經(jīng)過一到兩個月后能有所恢復,但最多只能維持原有的水平??傮w上看,不少人的學習成績有所下降[6]。
3.在自責傾向和身體癥狀這兩項上留守兒童的均分低于非留守兒童的原因分析
留守兒童在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的情況下,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比較強。在支教和訪談過程中,通過初步的了解,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基本上都是通過電話跟外出務工的父母聯(lián)系,當問到他們在電話里都說什么時,高年級的兒童基本上都是報喜不報憂,當問到:“你有沒有經(jīng)常或偶爾覺得身體不舒服”時,留守兒童的回答大多都是:“像肚子疼、感冒這樣的事經(jīng)常有,是很平常的事情,也就沒覺得有什么。”而有些非留守兒童的回答則是:“有時候生病了,我媽會給我做好吃的,會對我特別好,比平常時候好?!碑斕釂枌W生們如何看待自己在家里的作用,讓大家把想法寫在紙上時,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的看法是:“我爸媽不在家,爺爺奶奶年紀也大了,我就是家里的大人?!庇行┝羰貎和目捶ㄊ牵骸拔野謰屧诓辉诙家粯印!狈橇羰貎和目捶▌t比較依賴于有父母在,認為自己只需要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即可,家里的事自有父母操心。
初步研究分析表明,在自責傾向和身體癥狀這兩項上,留守兒童的均分之所以低于非留守兒童,跟前者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密不可分。
(二)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性別差異分析
男女學生之間心理邊緣化狀況總體來看差異不顯著,而從分量表情況來看,在恐怖傾向這一項上差異非常明顯,主要表現(xiàn)在女生的恐怖傾向高于男生,此外,女生的學習焦慮高于男生,男生的沖動傾向高于女生。這是因為:首先,留守兒童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相對于男生而言,女生的生理變化更加迅速、明顯,女生在缺乏母親或其他同性監(jiān)護人引導的情況下對身體變化更為敏感;其次,相對于男生,女生更敏感、更細心、易焦慮,因而在日常生活中的焦慮感更強[6];再次,處在青春期的男生在缺乏父母監(jiān)護的情況下,比較容易出現(xiàn)沖動傾向。
(三)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年級差異分析
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的年級差異狀況比較符合年齡特征,高年級兒童心理邊緣化狀況比低年級輕,年級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孤獨傾向、焦慮、身體癥狀、沖動傾向這些項目中。
五、結論
1.農(nóng)村留守兒童總體上心理邊緣化不明顯,需要相關部門的積極關注,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農(nóng)村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人生觀和價值觀。
2.就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的性別比較而言,男女學生之間差異不顯著,而從分量表情況來看在恐怖傾向這一項上差異非常明顯,主要表現(xiàn)在女生的恐怖傾向高于男生,此外,女生的學習焦慮高于男生,男生的沖動傾向高于女生。
3.留守兒童心理邊緣化的年級差異比較符合年齡特征,高年級的心理健康狀況比低年級要好,而年級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孤獨傾向、對人焦慮、身體癥狀、沖動傾向這些項目中,說明隨著年級的升高留守兒童的心理邊緣化狀況會發(fā)生一定的改善。要重點關注低年級留守兒童。
4.留守經(jīng)歷帶給留守兒童的不只是負面影響,也有積極影響。如在自立、自強、責任感的培養(yǎng)等方面留守兒童做得比非留守兒童更好。因而,我們看待留守兒童不該一味地站在“問題”的角度,留守兒童不等于問題兒童,有些留守兒童甚至比非留守兒童更加出色。
注:本文系2013年甘肅省高等學??蒲许椖俊靶W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綜合素質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3B-081]。
主要參考文獻:
[1]劉紅.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現(xiàn)狀和展望[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02-104.
[2]楊春梅,趙楚田,楊婷,杜德莉,鄧麗娟.淺談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及調適[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23):145-147.
[3]吳李紅.關注“心理邊緣學生”——對補救性心理教育的深層次思考[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
[4]岳慧蘭,傅小悌,張斌,郭月芝.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教育理論研究2006(10):4-6.
[5]王小英,張明.心理測量與心理診斷[M].長春:東北師大出版社,2002.
[6]周宗奎,孫曉軍,劉亞,周東明.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71-79.
(作者單位:甘肅省河西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張掖,734000)
編輯 / 任玉丹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