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梅
內容摘要: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的之一,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必須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帶著問題閱讀,閱讀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huán),層層深入,同時為學生閱讀習慣的形成與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民主和愉快的環(huán)境。
關鍵詞:閱讀興趣 良性循環(huán) 閱讀氛圍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而當今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仍然存在,故不能從實質上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匯、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本文擬將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論述如下。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興趣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如創(chuàng)設情境、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等可供教師使用。如教《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課前讓學生查閱搜集了相關資料,包括圓明園毀滅前后的圖片、音像視頻,對圓明園的歷史、優(yōu)美的建筑藝術和被毀后的遺跡,然后將這些資料穿插入課文的講解中,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帶著問題閱讀
需要是最好的動力,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讓學生產生閱讀的需要,即有問題需要解決。如在教《蜘蛛的網(wǎng)》一課時,有學生問:“蜘蛛網(wǎng)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為什么粘不住它自己呢?”老師讓學生自己回答,有位小朋友看過《動腦筋爺爺》一書,告訴大家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這讓其他學生深受啟發(fā)。課后很多小朋友借閱這本書,從這本書中不僅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而且還額外學習了很多其他的知識。
帶著問題閱讀,閱讀中又提出新問題,這樣閱讀就會進入良性循環(huán)。如講《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課時,學生提出“過這樣的節(jié)日不浪費水嗎”的問題,老師讓學生課下收集傣族的相關資料。出乎老師意料,學生收集資料的熱情很高且很全,得出了傣族人生活的區(qū)域降水豐富,沒有節(jié)水的需要答案。每當此時,老師都要及時提出表揚,對于自己能夠找到答案并得到老師的表揚,學生會有很高的成就感,長期堅持,既增強了閱讀的樂趣和又提高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三.培養(yǎng)閱讀過程的問與答
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不求甚解,這就需要教師將學生的閱讀引向深入。如《蝙蝠和雷達》一課,文中有“而且無論怎么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一句話,向學生提出了“為什么課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沒有用,它還長眼睛干什么呢?”“還有哪些長著眼睛眼而看不見的動物呢?”“這樣的動物給了人們什么啟示?”等問題,經反復閱讀,學生得出了蝙蝠飛行靠超聲波回避障礙物的結論,這就是所謂的“仿生學”,這為他們以后提高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埋下伏筆。
當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困難,產生畏難情緒,這就需要教師鼓勵,幫助學生分析產生困難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如生字詞造成的困難要引導學生查字典,文化背景產生的原因去了解文化背景,千方百計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信心。
四.創(chuàng)設愉快平等的閱讀氛圍
閱讀教學中學生會提出很多問題,老師要以一個平等參與者和主持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討論、研究、爭執(zhí)、各持己見,老師要聆聽各種答案,放手讓學生互相問答、互相討論,保持學生自己的見解和獨立思考的個性,營造一個平等愉快的學習氣氛。
如在講《麻雀》一課后進行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老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這時,一位同學立刻舉起手,大聲而認真地說:“老師,這篇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的,您怎么說是母愛呢?”面對學生質疑,老師贊許地說:“你讀得很認真,想得仔細。老師的表述,也許不是很準確,你覺得應該怎樣表述呢?”針對這個問題,課堂上又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后,學生一致認為用親子之情代替母愛更為恰當,對此,老師表示贊賞,但同時布置讓學生收集一些關于麻雀生活習性的讀物。
在這種輕松愉快民主和諧學習氛圍下,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通過系統(tǒng)訓練,讓學生進入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并借助某些手段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huán)中,學生閱讀習慣養(yǎng)成了,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興趣濃厚了,自然,閱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省泗水縣金莊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