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翚
思想品德課堂活動設計原則
■譚 翚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活動的形式教學越來越普遍,活動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一線教師的親睞和學生們的歡迎。尤其是公開課,課堂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一堂課往往圍繞著一二個活動展開或由一系列的活動串起來,課堂熱熱鬧鬧的。的確,有些課因活動上得精彩,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獲得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逐步形成了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觀。
有些課,課堂倒是非常熱鬧,熱鬧過后,學生似乎并沒有學到什么,甚至連授課者本人也不知道這堂課究竟有什么收獲。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也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學活動的設計肯定存在問題。課堂活動不能“為活動而活動”,課堂也非越熱鬧越好。課堂活動的設計不可以隨心所欲,它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要考慮相關的因素。思想品德課活動教學以活動教學的空間范疇(教室或課堂)為劃分依據(jù),可將其劃分為課堂活動教學和課外活動教學。
課堂活動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方式,是眾多教學手段中的一種,教學方式的選擇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換句話說,任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都是為了實現(xiàn)一定的教學目標,完成一定教學任務的。課堂活動不能為活動而活動,從活動的內容到活動的形式,直至活動的整個過程,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設計。
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精心選擇活動的內容、恰當?shù)男问?,還要認真設計活動的過程。整個活動的設計必須目標明確,要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和知識、技能和方法目標有機融合在一起,要在把握好整個課程目標的基礎上,設計好單元和課的目標及每一節(jié)課可達成的目標,將目標具體化。要正確處理好長期形成的目標和短期教學目標的關系,突出每一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課堂活動要盡可能根據(jù)本校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設計,要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其求知欲得到最大的滿足。學生只有通過有效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才能使教材中的思想意圖轉化為學生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從而自覺建構起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逐步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從而最終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程的宗旨。
布盧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jù)。課堂活動從設計到實施的整個過程中,都應該在教學目標的調控下完成。沒有教學目標的活動是盲目的,偏離教學目標的活動是低效的。課堂活動能否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及實現(xiàn)的程度如何,也就成了課堂活動成敗以及效果如何的評價標準。
課堂 資料圖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整個課堂活動設計要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著組織、引導、幫助和促進的作用。教師設計的活動只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才能順利地完成這一建構。如果教師設計的活動難度過高,學生以現(xiàn)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無法順利地完成活動,也就不能順利地完成新知識的建構;如果活動的內容過于簡單,學生無需努力就能解決問題,也就不會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積極交流,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活動的設計還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只有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活動,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有效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
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活動建構新知識的過程中,“教”的規(guī)律要服從于“學”的規(guī)律。一切教學方法和手段只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fā)展特點,順應學生認知結構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有效地創(chuàng)設出課堂活動教學的最佳情境,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活動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所教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fā)展特點,既要重視學生群體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共性,也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顒拥脑O計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可從學生遇到的、正在思考或能引起興趣的生活事件出發(fā)),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行動起來,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思維真正處于活躍狀態(tài),產生思想意識的創(chuàng)造體驗,體會到行動和創(chuàng)造的愉悅,達到在活動中既建構起新的知識,又在實踐活動中內化思想品德的目的。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就是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個體知識經(jīng)驗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創(chuàng)造生活。只有在活動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貼近學生生活,創(chuàng)設貼近初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對學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才能真正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不能無視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生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jīng)驗,并在學習活動的體驗中形成或調整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思想品德教學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貼近現(xiàn)實、貼近學生的生活,引領學生的生活,正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命力和價值所在。通過思想品德課教學與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系,關注、引領學生的生活,以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教學與學生生命歷程的對接,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目標。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生活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選取社會生活中典型的、有爭議的、引起道德二難情境的事件和學生關心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思考。在師生對話中,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積極在生活中踐行道德規(guī)范,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引領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guī)范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思想品德不是純粹的客觀知識,而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們對國家、社會、集體、他人、自己的理解,反映的是人們深層的內心世界。精神層面的培育,必須在平等、開放和安全的氣氛下才能逐漸讓學生在知識和生活的體味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觀念、行為原則和品德。也就是說,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是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在個體的主動實踐中形成的。
從初中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特點來看,正處于由兒童成長發(fā)育到成年的過渡期,即青春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盡管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漸增強,但畢竟生理和心理發(fā)育還不成熟,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還比較弱,他(她)們的健康成長迫切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引領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公共生活、熱愛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對社會、國家、世界有見識和負責任的合格公民自然就成為思想品德課和思品教師的重要任務。
教師要在課堂活動中以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先進的文化、正確的理念、積極的行為、及社會發(fā)展的光明趨勢等來感動學生、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向學生積極傳遞正能量。要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盡量給學生自由支配、自主發(fā)揮的時間和空間,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展示自己的才華,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品質,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
課堂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每種形式都有它的優(yōu)勢和長處,也必然有其短處和不足。課堂活動設計要科學選擇適合教學內容的恰當形式。因為內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任何事物的內容都必須由一定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任何形式也必然有一定的內容。內容決定形式,有什么樣的內容,就要求有什么樣的形式與之相適應;同時形式又積極影響著內容,對內容有巨大的反作用,當形式適合于內容時,對內容的發(fā)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當形式不適合于內容時,則對內容的發(fā)展起著消極的阻礙作用。同一教學內容,可以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現(xiàn)不同的內容;新的內容可以利用舊的形式,舊的內容也可以利用新的形式。教師在活動的設計中應當對各種不同的形式進行反復的比較,選擇最適合于表現(xiàn)教學內容,最適合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最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fā)展特點,最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最有利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建構起新的知識結構,在親身體驗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活動形式。
目前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活動形式常見的有∶材料閱讀、情境分析、分組討論、案例分析、課堂辨論、課堂游戲、小品表演、相聲表演、角色扮演、課堂采訪、視頻播放、音樂欣賞、模擬現(xiàn)實、模擬法庭、項目研究、編口訣、小競賽等,每一種活動都有其適用的范圍和價值。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教育教學的手段也將隨著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活動教學的形式將越來越多,新的方式將不斷地涌現(xiàn)。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形式,也使思想品德課從枯燥的理論說教蛻變?yōu)槌錆M社會生活知識的大樂園,能夠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愿望,能夠拓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豐富情感體驗,提升生活經(jīng)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特點的重要課程,對初中學生的思想品德發(fā)展與健康成長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教育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否順利地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和任務,直接關系到能否為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礎。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和任務提供了良好平臺,是非常有效的教學形式??茖W的課堂活動設計是上好思想品德活動課的重要前提,而科學的課堂活動設計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課堂活動設計時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則外,還應考慮以下相關因素∶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導向正確,內容科學;符合學生的實際和當?shù)氐膶嶋H;課堂活動所需時間的可能性;課堂活動所需工具、器材能否滿足等。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中建麥紹棠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