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 要:本論文旨在分析漢語和德語中主語在句子中的應(yīng)用,找尋主語在兩種語言運用過程中的共性和差異性。本文將從三個部分進行對比和分析,第一部分研究漢德主語的一致性,第二部分研究漢語中主語成分的特殊形式,第三部分將研究德語中主語成分的特殊形式。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結(jié)論,漢德主語一致性的部分對于外語習(xí)得者而言相對容易理解和記憶,而其差異性容易造成混淆和干擾,對于外語習(xí)得者而言更要明確語言中的差異,有意識的去克服,提高學(xué)習(xí)的主動性,這樣才能有利于外語的習(xí)得。
關(guān)鍵詞:漢德 主語 一致性 差異性
漢語和德語分別屬于不同的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德語屬于印歐語系,兩種語言對比起來,其差異比比皆是,但它們之間仍然有相同點。下面我就從對比語言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研究漢德句法中的主語,找出兩種語言的主語在句子應(yīng)用的一致性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
首先,我們先研究漢德主語的一致性。從它們的形式相同的角度看,有以下幾點:第一、無論是在漢語還是德語中名詞都可以作主語。例如:這個工人在讀一本書。Dieser Arbeiter liest ein Buch.這里面的“這個工人”和“Dieser Arbeiter”都是名詞作主語。第二、漢語和德語中代詞也都可以作主語。例如:他今天不來了。Er kommt heute nicht.“他”和“Er”分別是漢語和德語中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代詞,都是句子中的主語成分。第三、兩種語言的主語都可以用主語從句來表達,即句子的主語是一句話。比如:他來不來,不一定。Ob er kommt oder nicht, ist unbestimmt.漢語中的“他來不來”是一小句話,做整個句子的主語。德語中的“Ob er kommt oder nicht,”是用“ob”引導(dǎo)的主語從句,也是一句完整的話,在德語的句子中同樣做主語。由此可見,兩種語言中能構(gòu)成主語的有名詞、代詞和從句。
其次,我們分別看兩種語言的主語獨有的特點,先看漢語中能做主語的特例。第一、形容詞可以作主語。如:你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Deine Schwierigkeiten sind auch meine Schwierigkeiten.漢語“你的困難”中的“困難”是形容詞,但在句子中作的是主語。在它翻譯成德語之后形容詞“困難”schwierig需要被名詞化變成“Schwierigkeiten”,然后才能作主語,也就是說德語中形容詞無法作主語。
第二、動詞或動詞短語作主語。例如:哭有什么用?Was nutzt das Weinen?漢語中的“哭”是動詞,在轉(zhuǎn)換成德語是需要把動詞“哭”轉(zhuǎn)化成名詞“Weinen”。再比如動詞短語作主語的例子:認識你很高興。Es freut mich, dich kennenzulernen.漢語中的動詞短語“認識你”作主語,在轉(zhuǎn)換成德語時變成了帶zu不定式詞組“dich kennenzulernen”作主語。
第三、漢語中表示時間或地點的詞可以作主語。如:今天冷了。Heute ist es kalt.“今天”是表示時間的詞,在句子中做主語。在德語中的今天“Heute”是副詞,作狀語。再如:這不能說話。Hier darf man nicht sprechen.漢語中的“這”是表示地點的詞,翻譯成德語后的這“Hier”也是副詞,同樣做狀語。
第四、漢語中的“的”可以作主語。例如:新鮮的好吃。Frisches schmeckt gut.這里的“新鮮的”在句子中是主語,翻譯成德語需要把形容詞新鮮的“frisch”名詞化,按照德語的語法轉(zhuǎn)換成“Frisches”.
第五、漢語中名詞+方位詞可以一起作主語,簡單的方位詞如:上、下、前、里等等。還有復(fù)合的方位詞,如上面、之上、之下、以前、背面等等。舉例來說明:墻上掛著一幅畫。An der Wand hngt ein Bild.漢語中的“墻上”就是由名詞“墻”加上方位詞“上”組合在一起作句子的主語,德語中的墻上“An der Wand”是地點說明語。
第六、漢語中有無主句的情況,即句子中沒有主語。無主句還可細分為三種,第一種無主句表達自然現(xiàn)象。比如:下雨了。Es regnet. 德語中需要用形式主語“Es”做句子的主語。第二種無主句表達一個事件。如:失火了。Es brannt.漢語中都沒有主語,而德語中需要用“Es”或不定代詞“有人”或“人們”即“Man”作主語。第三種情況是在漢語諺語中會有無主句的出現(xiàn)。例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Wenn man nicht in eine Tigerhülle eindringt, ist es unmglich, ein Tigerbaby zu bekommen.漢語中并沒有提到主語,但根據(jù)語境可得知主語應(yīng)該指的是任何人,解釋具體點可以說任何人如果不進虎洞,是不可能得到小虎仔的。這可以理解成為一個條件句,因此在翻譯成德語的過程中增加了引導(dǎo)條件從句的連詞“Wenn”和不定代詞“man”,使其句意更加完整。
接下來要研究是的德語中主語成分的特殊形式。第一、德語句子的主語可以由帶zu不定式來擔(dān)任。Es freut mich sehr, Sie kennenzulernen.認識您很高興。在這句德語中帶zu不定式“Sie kennenzulernen”是句子真正的主語,“Es”作為形式主語只是起到了占位的作用,無實際意義。這種帶zu不定式是德語中特有的形式,因此做為區(qū)別于漢語的特殊的主語成分。
第二、德語句子中主語是句子的必要成分,無主語不成句,這和漢語的無主句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即漢語可以沒有主語,德語不能沒有主語。當(dāng)漢語中沒有出現(xiàn)主語時,翻譯成德語時要根據(jù)句意找到相應(yīng)的主語并在句子中要有體現(xiàn)。比如:Die Versammlung ist erffnet.開會了。漢語的句子是個無主句,翻譯成德語時因為德語句子要求必須有主語,因此可以把句子理解成“會議開始了”,這樣就可以找到德語中會議“Die Versammlung”做句子的主語。
追求形式的完整是德語語法分析的最根本的原則。漢語就不然,在不影響理解的情況下,主語是可以省略的。如:讓高山低頭,不敢不低頭。叫河水讓路,不敢不讓路。以上就是我對漢德主語成分的分析和對比,經(jīng)過對比以后,凡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學(xué)習(xí)起來就比較容易記。凡不同的地方,有時會產(chǎn)生干擾。我們的研究它的目的是指出這種干擾,分析它產(chǎn)生的根源,有意識的去克服它,提高學(xué)習(xí)外語的自覺性,這樣就能大大地促進外語的習(xí)得。
參考文獻:
[1]王京平.德語語言學(xué)教程.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3.
[2]錢文彩.漢德語言實用對比研究.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6.
[3]錢文彩.漢德比較句法.漢堡:Helmut Buske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