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艷
在不斷深入進行的事轉企過程中,單位的經營模式、職工的思想也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分配模式的改變對職工思想波動大,在既有對改革的憧憬,又有對新分配模式對自己收入、退休養(yǎng)老的擔心的新形勢下,如何發(fā)揮工會優(yōu)勢、做好工會工作,是我們每一個工會工作人員的職責所在。
一、與時俱進強化管理
公司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市場競爭的激烈,到兄弟單位學習先進經驗,結合公司現階段狀況,在薪酬設計、崗位設置、績效考核等幾方面強力推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在行政管理、機構設置及運行機制等多方面進行探索,緊抓制度建設和落實。在施工管理、安全生產、組織人事、財務管理、經營管理、黨風廉政建設等多方面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加強監(jiān)督檢查,提高制度執(zhí)行力;健全信息跟蹤反饋機制;對部分制度進行適度調整;努力構建行之有效、規(guī)范的制度體系。雖然干部職工感受到了壓力,但也讓職工看到了公司蓬勃發(fā)展的希望。崗位靠競爭,待遇靠業(yè)績的思想已基本形成。
二、百年大計質量為本
改制前,公司基本上是一個以設施維護為主的施工單位,隨著改制的發(fā)展,勢必越來越多參與到工程建設之中,形成維護建設并重、并舉的局面。作為一個市政施工企業(yè),工程質量關系著國計民生,更關系著公司的命運,是公司發(fā)展的基石。公司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多年的施工管理經驗,總結了“四到位”管理法,即每道工序的施工方法——想到位,向施工人員技術交底——說到位,施工時按質量標準——做到位,質量檢查不留死角——查到位。
1.每道工序的施工方法——想到位
在拿到施工圖紙后,項目部組織施工人員認真進行圖紙會審,編制了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和項目質量計劃。每道工序合理搭接,不但有正常情況下的常規(guī)施工方法,而且有在雨、雪天氣等特殊情況下的應急措施。比如路床開挖和灰土施工中,要考慮雨天對工程的影響,準備塑料布等防雨材料,下雨時及時對路床、灰土和開挖出的土方進行覆蓋,防止雨水浸泡,雨后簡單清理就可以施工,既保證了質量又不影響工期。
2.向施工人員技術交底——說到位
在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的技術人員首先對公司進行工程交底,然后公司各職能部門依次向項目部、施工隊進行項目工程、分項工程開工前和施工過程中的層層交底,將工程情況、創(chuàng)優(yōu)計劃、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施工采用的規(guī)范、標準等交底到一線施工人員,再由施工員、質檢員將每道工序的具體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項向機械操作手和民工進行詳細交底和演示,用通俗易懂的話將工程內在和外觀的質量要求解釋清楚,使其掌握每道工序的操作規(guī)程。通過交底,每個施工人員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和職責范圍,從工程施工前期就熟悉了整個工程的施工要求,同時明確項目部成員的質量職責、權限,建立健全質量獎罰制度,使工程的所有參與者都能從自己工作的角度去關心質量,把好質量關,認識到質量不但是企業(yè)的生命,也是自己的飯碗,從而自覺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
3.施工時按質量標準——做到位
公司始終堅持“高水平管理、高效率工作、高質量工程、高標準服務”的方針,完善質量管理制度。
工程每道工序施工嚴格執(zhí)行施工規(guī)范、檢驗評定標準,認真執(zhí)行工序驗收交接制度、不合格返工制度,做好施工中的檢驗和試驗,每道工序完工后經監(jiān)理檢查驗收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關鍵工序、隱蔽工程更是嚴格控制。在新興路道路前期路基施工中,監(jiān)理對壓實度的檢測,刻意抽取了邊、角、線桿周圍等薄弱部位,經檢測個別部位壓實度結果不符合要求。“不怕存在質量問題,就怕放過質量問題”,公司領導思想明確,態(tài)度堅決。雖然灰土大部分是合格的,但項目部毫不猶豫地進行了返工處理。從那以后的施工中,項目部自己找薄弱環(huán)節(jié)和質量隱患,全面自查無誤時才報請監(jiān)理驗收,確保一次驗收合格。
4.質量檢查不留死角——查到位
公司為了確保質量檢測的客觀和標準,又著重加強了現場檢測和抽檢,在工地建立了試驗室,每道工序都先做試驗段,試驗成功后,總結經驗和數據再進行大面積施工。以試驗、檢測數據結果代替人為判斷,保證了工程的內在質量要求。
公司秉承“科學、規(guī)范、誠信、超越”的企業(yè)精神,走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fā)展,以質量求效益的“質量興業(yè)”之路,遵循“干一項工程、樹一塊豐碑”的原則,以一流的隊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建一流的工程。
三、 加強培訓注重人才
現代企業(yè)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形成是需要經過千錘百煉的。培訓是幫助員工提高生存能力和崗位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更是人才形成的重要途徑。公司工會緊緊圍繞公司生產和發(fā)展這一主線,積極探索培訓工作的新機制,重點突出職工崗位素質和崗位技能的培訓,使公司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職工的崗位技能得到了提升,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一是按照需求培訓,通過技術考核、技能鑒定、個別征求意見等多種途徑找準一線職工技術技能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摸清一線職工的真實需求,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根據一線職工閱歷不同、崗位實踐經歷不同、文化和技術水平程度不同,堅持應知應會培訓與儲備性培訓相結合,堅持書本知識學習與實踐操作培訓相結合,充分利用技術干部和業(yè)務骨干的特長,做到師傅帶徒常態(tài)化,集中培訓小型化,日常培訓多樣化,以此解決一線職工培訓時間難以保證、人員難以集中的矛盾,做到培訓與生產兩不誤、兩促進、兩提高。
隨著單位改革改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職工文化、年齡結構等發(fā)生變化,工會工作將會面臨一系列新的環(huán)境和新的形勢,對此我們將繼續(xù)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堅持市場導向,要在設施局的領導下抓住機遇,緊緊圍繞生產工作中心,做好工會工作。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再創(chuàng)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