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梅
啟發(fā)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它要求教師從實際出發(f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孜孜以求,開動腦筋,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消化,或者同學間互相討論得出結論。教師的啟發(f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開發(fā)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我國,孔子最早提出了啟發(fā)式教學思想。他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根據(jù)自身的體驗,筆者理解為:“教學生,要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從而著急、郁悶乃至悲苦的時候,才去啟示他、開導他;告訴他(四方形物體)一個角,他不能觸類旁通另外三個角,就不再教他更多、更深的知識?!边@就是孔子提出的關于掌握時機、因勢利導、循序漸進的主張和方法。數(shù)學課堂是啟迪學生智慧的重要陣地,如果能把這種啟發(fā)式教學應用在課堂,則學生能夠主動地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也會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負擔。為此,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憤”與“悱”:啟發(fā)式教學的前提
“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從而著急、郁悶乃至悲苦”,這是學生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體現(xiàn)了他想學、想弄明白的心理,此時進行啟發(fā)才最有效。啟發(fā)式教學應該貫穿于課堂始末,并且要長期堅持進行。為此,就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步步為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加強。
第一,對學生進行一定知識的積累和訓練。沒有這個基礎,啟發(fā)式教學就難以進行,很可能造成“啟而不發(fā)”。因為要學習新知識必定要有舊知識的儲備,知識是連貫的,新舊知識必有某種內在的聯(lián)系,教師要在平時教學中引導學生做好銜接。
第二,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有關新知識的豐富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充分感知學習對象,必要時要使用教具或者投影。同時,啟發(fā)學生分析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性,提出要解決的問題。這里的創(chuàng)設情境要有導向,使得學生的思維向著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靠攏,既可以是“直覺型”,也可以是“分析型”。
第三,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調查、計算、分析矛盾,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命題或者假設,進而歸納為定理、定律、法則等。
第四,通過有針對性的、難易得當?shù)木毩?,使學生學會運用和鞏固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方面具有儲存、遷移、類比、推廣、聯(lián)系、特殊化、應用的能力。
設疑: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敲門磚
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所講授內容要有高度的科學性和思想性,要注意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講授時,教師應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為此,教師必須要善于提出問題,選擇典型例題,進行嚴格、確切的論證。教師要把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變成學生的認識過程。課堂中,教師要善于設疑、解疑。
有“疑”,才有深入探究的動力,才能有“問”,進而才能有“究”。學生“會疑”,也就意味著具備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為此,教師講授的時候,要努力做到:其一,要打破學生腦海中的平靜,要激發(fā)他們的聰明才智,在課堂上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波濤迭起。其二,要激發(fā)并且鼓勵學生敢于發(fā)問的意識,調動他們依靠自身的智慧解決問題的積極主動意識,這不僅可以鍛煉他們思維的成長,也正是教學相長的最好時機。其三,教師要精于解疑,講解要精準、到位、具有說服力、高屋建瓴,能把“散”的聚在一起,把“平”的提升高度,把“亂”的條理分明,把“空”的變?yōu)榭刹僮骺上到y(tǒng)可總結為規(guī)律。
其中,設疑是激發(fā)、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此,教師應努力做到:一是設疑要有目的性。是為了講授重點而設,還是為了突破難點而設,還是為了引起學生注意特殊情形而設。老師的設疑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回應前后連貫、步步緊逼,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去追根究底得出結論。如在講授《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時》,為了讓學生利用前一章有關于圓的定義以及圓的標準方程的相關知識進行類比,然后在實際操作畫橢圓圖形時,可以用層層遞進的問題來引導,讓他們學會歸納橢圓的定義以及如何求建系設點,求其標準方程。二是設疑要具體、明確、嚴密。應該避免模棱兩可、似是而非,不要讓學生發(fā)生誤解。否則反而會浪費時間,降低效率,增加學生的聽課負擔。三是設疑要難易適當,能夠使學生通過努力解決,要將疑問提在學生的認知領域周圍,而不要帶有暗示性和選擇性。
總之,恰當?shù)脑O疑不僅可以啟迪學生的心智,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從學生的回答中發(fā)現(xiàn)他們存在的問題,了解學情,為以后的教學提供依據(jù)。
啟發(fā)式應當既有定向,又要開放
啟發(fā)式教學很好地詮釋了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扮演的角色——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用到問答法教學,但是要竭力避免形式上的問答。在活躍課堂氣氛、同學積極響應的表面下,要審視學生是否順著教師提出的問題的“桿”爬,是不是只會依賴于教師的提問,不要把他們牽到已經(jīng)設計好的程序里,一旦離開這個程序,他們就喪失了思考的能力。應該經(jīng)常有這樣的教育反思:學生自己是否會提出問題,是否可以獨立思考,能否很好地解決新問題。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依賴教師的提問,把老師當作“拐杖”。真正有意義的啟發(fā)式,應該讓學生不怕出錯、去和錯誤做斗爭、和自己做斗爭,刻苦鉆研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并從中獲得成功的樂趣和不屈服的精神。也就是說,啟發(fā)式教學既要有定向,即有明確的要解決的問題;又要開放,即不依賴于老師步步設問,步步引導,而是圍繞老師拋出的問題,根據(jù)知識與經(jīng)驗去思考。啟發(fā)式教學的思想要求教師們要合理地利用好各種教學方法,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以優(yōu)化教學過程,實現(xiàn)最佳效果。在進行各種教學方式組合時,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其一,教學方式的選用不僅要重教,而且重學。教學方法不是教師單純地為了完成任務、把該講的知識講完、機械地指導學生模仿練習,而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教育的最佳境界是“教是為了不教”,即學生學會了學習。無論哪種教學方法,經(jīng)常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方法,是否進步。如講授新知識時,觀察他們是否認真聆聽、積極思考;教師演示時,他們是否仔細觀察、分析,以及他們是否能有效地進行討論、作業(yè)、創(chuàng)新。這都是檢查學生是否“會學”的方式,也是教師進行“啟發(fā)”的目的。
其二,創(chuàng)造性地選用教學方法,不拘泥于某一種方法。教師在授課時,面對的實際情況不能一概而定,不僅學生的學情千差萬別,而且每個學生的性情也是各有特色,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恰當?shù)剡x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能把學生吸引到知識的殿堂,并且同時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教學方式和具有藝術美感的教學風格。這當然也是每個教師夢寐以求的事情。
結束語
弟子顏回以“夫子循循然善誘人”來稱贊他的老師孔子,這也無疑說明孔子的啟發(fā)式教學貢獻巨大。無論是探索求知、積極思考,還是舉一反三,其主動者都是學生。由此可見,啟發(fā)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的積極性?!敖痰谋举|在于引導”,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其所學東西的價值,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積極的物質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幫助學生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選用適當?shù)慕虒W方式以啟迪他們的智慧,從而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色。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真正地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自己的大腦、眼睛、雙手和嘴巴的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暢享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吳也顯:《教育論新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2]曹才翰、蔡金法:《數(shù)學教育學概論》,江蘇教育出版社
[3]曹才翰:《中學數(shù)學教學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5]《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