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哲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滲透到了課堂教育的各個角落。語文課程作為初中教學的三大主要學科之一,在初中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直接關(guān)系到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整體效果。雖然初中教學的課程改革已初見成效,但是課堂效率尤其是語文課堂效率仍不盡如人意。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gòu)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350-01
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指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配合教學,在單位時間內(nèi)(一般是一節(jié)課)教師高效率、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獲取知識得到高效發(fā)展。也就是說,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學計劃,使學生掌握更多知識,是高效語文課堂的實質(zhì)。針對語文課程,如何在課堂上使學生最大范圍的提高參與度,在知識層面、鑒賞層面、學習方法層面有所收獲、有所進步是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
一、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現(xiàn)狀
新課程改革以來,在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普遍順應了改革大潮,轉(zhuǎn)變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觀念,改進了教學方式,例如將單一的“我講你聽”的“滿堂灌”模式轉(zhuǎn)變?yōu)椤拔艺f你說”或者是“你說我評”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參與度和熱情;將“死記硬背”這種“金科玉律”般的教學觀念轉(zhuǎn)變?yōu)槔斫鉃橹?、記憶為輔的理念,注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養(yǎng)的提高;將“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式擴展為圖、文、音、像于一體的教學方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然而,人們普遍感覺到,學生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參與度遠不如小學課堂,很多學生在初中就將語文課視為軟肋,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無精打采、愁眉苦臉的厭學情緒。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找不到提升自己的信心,學習的積極性得不到提高,繼而影響到學生的總體的學習效果,這不難看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還有很多問題存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效率還有待提高。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
1、課前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教學目標是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想結(jié)果,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參照指標。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前提基礎,授課之前,教師要對自己教學的內(nèi)容、節(jié)奏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十分明確,知道重點在哪里,難點是什么,用什么方式解決。目前,有些教師為了趕課,備課不夠充分,甚至從來沒有備課的習慣,隨性而講,也使得學生囫圇吞棗,知識消化不良。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是當前課堂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更多期刊發(fā)表詳情聯(lián)系
2、學生心理把握不夠準確。
教師的課堂教學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所教內(nèi)容,而不是單純?yōu)榱私虒W二而“教”,因此需要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充分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維模式,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老師如何設計教學,都要以學生能夠接受、便于理解為標準。以文言文的教學為例,一篇文章老師讀一遍就能夠知其大意,但是學生有可能讀五遍也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師應采取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方式,比如介紹故事的背景、相關(guān)詞語解釋的來源等等。而現(xiàn)實中,不少老師不顧及學生“會怎樣”或“是怎樣”解讀的,而是自己應該怎么去“教”,必然導致學生學得低效,教師教的低效。
三、如何構(gòu)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1、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氣氛
心理學教授巴甫諾奧曾寫過《快樂學習法》一書,他在書中提到快樂學習是一種享受,學到新知識是一件快樂的事。而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枯燥無味,尤其是初中生在語文課堂上開始大量接觸文言文,面對突如其來的“之乎者也”感到茫然無措,焦躁不安,甚至談“語文”色變,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其實語文教學是一種美的鑒賞與傳播的過程,每一篇文章都是陶冶性情的經(jīng)典之作。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先天優(yōu)勢,進行快樂教學,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覺到語文課堂是“美”的發(fā)源地,而不是“愁”的集散地。
2、注重課后教學反思
課堂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部分,但是課前準備與課后反思是課堂成功與否的重要保證。很多教師認為一堂課在下課鈴響的那一刻就萬事大吉,再也不去想了,這樣是不科學的。教學反思是課堂教學的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事實上,凡是優(yōu)秀的教師,教學過程絕不僅限于課堂上,往往都有課后反思的習慣,并且注重課堂反饋,以此作為下一堂課的前車之鑒,將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一一改正,做到精益求精,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適當“反其道而行”
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獨立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多樣性,鼓勵學生的“另類想法”,尊重每一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這樣,一是給予學生信心,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二是不同意見甚至是相悖意見的提出,能夠使千篇一律的教學內(nèi)容注入一股新鮮空氣,使學生們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新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尤其在語文課堂上,許多經(jīng)典的篇目是不變的,但是教師的教學思路可以轉(zhuǎn)變。以《飲酒》為例,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是通過這首詩使學生們感受到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潔傲岸,但有的學生確認為陶淵明面對官場,是一種逃避。教師應對這種課堂氛圍給予肯定,讓課堂“活”起來。
四、總結(jié)
構(gòu)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中不斷思考不斷改進,在教學實踐中,只有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積極探索高效實用的方法,才能不斷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