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民
摘 要:中學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已多年,可由于多種原因,制約了語文教學的開展,影響了學生素質的提高,分析其原因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自身綜合素質普遍偏低是一大障礙。綜合素質普遍偏低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的觀念的相對滯后、知識相對欠缺、能力相對欠缺三個主要方面。教師必須加強業(yè)務及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中學語文教師綜合素質亟待提高。
關鍵詞:語文教師;語文教學;素質教育;綜合素質;主體障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162-01
中學語文教學廣泛、深入的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教學的必須,但毋庸置疑,實施過程必然存在著許多障礙,這些障礙有的來自教育體制,有的來自考試制度、教育觀念,也有的來自教學主體——語文教師。魏書生、錢夢龍、黃玉峰等一大批高素質的語文教師從來都在實施著素質教育,對他們而言,根本用不著再提“素質教育”什么的。筆者通過多年來對本地語文教師、語文教學的觀察和了解,發(fā)現(xiàn)了語文教師綜合素質普遍偏低是影響素質教育實施的一大障礙。現(xiàn)就語文教師自身素質問題,談幾點看法,與同仁交流。
一、觀念的相對滯后
語文是什么?語文能力究竟包含哪些?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又是什么呢?對這些問題,不少語文教師還不能正確回答。教學觀念的模糊、滯后導致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呆板、陳舊。葉圣陶先生曾反復強調,范文只是個例子,既然只是個例子,那么,如果這個例子舉得不妥或不好,教師為什么不可以把它刪除呢?如果還有更好的例子,為什么不可以補充上來呢?一位名教師經常向學生講解一些文質蒹美但未能選入課本的名篇佳作,效果極好??刹簧俳處煵桓以嚼壮匾徊?,課本上一些味同嚼蠟的范文仍進得唾沫橫飛、唇焦口燥,學撒橫則昏昏欲睡,這又怎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因此,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說”是能力顯得尤其重要,但不少教師仍在搞“一言堂”,很少讓學生“講”,不鼓勵學生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其實,“說”是語文教學內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能“說”的學生即使語文考分再高,他的語文也不能算過關。這些教師之所以不讓學生“說”或不讓學生多“說”主要是擔心課文字詞句的分析不具體,基礎訓練進行不完,完不成教學任務??伤幻靼祝柧殞W生“說”也是在完成教學任務?。∵@便是教學觀念的滯后。某特級教師在教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魏魏的《我的教師》一文后,花了整整一課時讓學生上講臺“講”作文,要求每位學生講述自己教師的一件典型的事例。學生爭先恐后講述,課堂十分活躍,不時激起陣陣掌聲。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說”的能力,體現(xiàn)了新的教育理念,但不少教師仍接受不了,有的甚至覺得匪夷所思。語文是一門獨特的人文學科,情感色彩較濃而理性色彩較淡,學生飽含情感、充滿興趣地學和過于冷靜地學其效果是大不一樣的,所以,要教好語文,首要的關鍵的便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即使少聽幾堂課,少做幾套試題,語文也可能學的很好,所以高明的語文教師總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不是斤斤計較與教給學生具體的字詞句知識,遺憾的是,不少教師還認識不到這一點,整天忙于指點學生做試題,選A、B、C、D答案。
二、知識的相對欠缺
如今,“大語文”的教學觀不斷引起人們的注和重視,不過,“大語文”教學觀的實施必須具備一個前提,那就是語文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語文教師應是雜家,不但要懂得語言、文學,也要懂得一定的歷史、哲學、美學等知識,甚至還應了解一點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如今,許多教師對教材、教參及有關試題都爛熟與胸,但教學往往并不能使學生滿意,教學效果不明顯,這一方面便是知識欠缺的結果。因為知識欠缺,課文分析便照本宣科,凡教參(或其他資料)上有的才敢講,不能獨立處理教材,更談不上融會貫通,教學生硬呆板,這又怎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呢?知識的傳授離不開聯(lián)想,而聯(lián)想的前提便是知識的儲備量。
三、能力的相對欠缺
縱觀歷史上語文素質較高的文人、學者、政治家,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幾乎都有一個或幾個語文能力很強的老師,這些教師有的本身就是大學者,學問淵博,著述頗豐;有的能寫繪畫,才華橫溢;有的是詩人、作家。學生耳濡目染、熏陶漸染,素質也就自然提高了。反觀今日,雖也有部分語文教師具備一定的語文能力,但大多數(shù)能力是欠缺的。有的“一本教參打天下,兩支粉筆度春秋,”有的分析了一輩子的課文,卻寫不出一篇像樣的短文;有的從來沒有創(chuàng)作散文、小說的經驗;有的連一首簡單的對聯(lián)也寫不出,更不用說吟詩填詞了。教師能力欠缺必然結果便是,指導學生作文則照搬照抄,不切實際;或空空洞洞,流于形式;或停留表面,隔靴搔癢。分析課文,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終不能切中肯綮,有時甚至牽強附會。
教師語文的欠缺極大地阻礙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是實施語文素質教育的大敵。因此,要全面、深入地實施語文素質教育,必須迅速排除教師素偏低的障礙,提高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梓林.語文教師的心理素質和語文教學[OL].互聯(lián)網-apple-新浪博客.
[2]吳德坤.談談《荷塘月色》的思想情緒[J].中學語文,1992(06).[3]小學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應用與反思[OL].互聯(lián)網-教育-道客巴巴.
[4]小學語文教研組計劃[OL].互聯(lián)網-道客巴巴.
[5]高中古典詩詞鑒賞教學研究[OL].互聯(lián)網-豆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