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秋開始,高中新課程在江蘇省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新課程在教學理念、目標、內容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改變,給一線教師自主創(chuàng)新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課程改革亟需教師的課程理念和教學行為發(fā)生轉變。為了幫助教師勝任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不斷提升新課改的執(zhí)行力,各校都非常注重組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形成了一套常規(guī)的運行模式,比如聽報告進行理論培訓、教研組專題學習研討活動、集體備課、學科聽課評課等等。但常規(guī)教研活動常常缺乏真正的合作學習,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問題意識差,交流對話少,而且有時大家水平差不多,“蘿卜炒蘿卜,炒來炒去一個味”,因此我們一直努力探尋務實有效的教研方式。
教學專業(yè)知識主要是一種非傳遞性、基于理解的實踐性知識,它很難通過聽報告等途徑獲得和更新,更多地通過隱性學習獲得,通過自己的反思性教學實踐摸索、同伴及社會組織的相互作用和對話實現分享。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顧泠沅教授曾進行過教師培訓的需求調查:“怎樣的專業(yè)指導對您幫助最大?”課改專家與經驗豐富的教師共同指導課堂教學占36.7%,經驗豐富的同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導占35.7%。“哪種聽課、評課方式對您幫助最大?”專家、優(yōu)秀教師和自己合作備課,聽課、評課,研究改進高達57.7%。這些調查結果表明:教師需要以課例為載體、以行為改進為指向的專業(yè)引領,在實例分析中真正理解新課程。
2007年5月,我校與中國教育學會合作成立中國教育學會實驗學校、中國教育學會江蘇省泰州中學教師發(fā)展學校,力求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達成學生最大化發(fā)展。6年多來,立足于教師教育觀念更新、專業(yè)才能提高、教育智慧培育、專業(yè)精神養(yǎng)成、專業(yè)人格塑造等目標,教師發(fā)展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其中“研究課課例”為載體的主題教研活動,特別受到教師們的歡迎。
研究課課例分析以“提高教師新課改的執(zhí)行力”為目標,圍繞如何上好一節(jié)課而展開,校本教研貫穿在集體備課、教學設計、上課評課等環(huán)節(jié)之中,主要有三種活動方式:一是請全國有名的特級教師對各門學科開設的研究課進行會診型分析;二是“同課異構”,讓我校教師與專家“共上同一堂課”,在真實的課堂上“以課會友”;三是利用典型課例進行“有效教學模式研討”。實踐表明:鑲嵌于具體情境中的“課例”是教師專業(yè)知識激活或重構的“觸媒”,源于真實問題的課例,能為老師們提供一個共同探索、發(fā)展和分享相關教學技能和教學經驗的平臺。可以說,課例分析是一種通過典型教學過程的分析來學習教學方法與技能的有效的教研方式。
一、活動環(huán)節(jié)
活動前,各教研組提前20天就定下開課課題,大家認真?zhèn)湔n,人人設計教案,集體備課時在組內說課,面對同行口頭闡述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案(說課主要說6個方面:課標、教材、思路、環(huán)節(jié)、教法、學法等),然后大家推選出開課教師,其他老師幫助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方案,接著試講、組內教師反復聽課、磨課、修改,最終定下教學設計方案,提前10天發(fā)送給專家,此環(huán)節(jié)體現了上課教師的自主探索和教研組內合作研究的初步成果。
活動中,開課教師認真上公開課,真正的課堂教學過程與發(fā)送給專家的教學設計方案常常有不小的改變,有很多生成的內容。教師同行和專家領導聽課,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觀摩、觀察、調研。接著評課,評課時先請開課教師自述:一是對教學設計的背景、思路與意圖進行說明。二是對授課過程及效果進行反思,重點說明設定的教學目標有沒有實現,描述自己的授課感受與體驗,對成功的地方進行總結,對失敗的地方進行分析。然后請聽課教師進行評課,最后專家點評。評課為開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反饋與矯正的系統(tǒng),他們可以采納、吸收專家或同行的意見,也可以對同行或專家的意見提出反駁,為自己的某些教法進行合理性的辯護。
專家們的優(yōu)勢在于具有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專業(yè)素養(yǎng),利用本校教師開課的課例為載體和老師們進行探討,架設了教學理論和實踐的橋梁,對一些平時司空見慣的教法進行點評,既把優(yōu)點說夠,給以鼓舞,也把問題說透,給以啟迪,幫助教師們從教與學的原理上認識到一些教學過程處理好在哪兒,問題在哪兒,不僅開課教師大有收獲,其他參與研討的教師在“聽別人的課,評別人的課,想自己的課”的過程中也深受啟發(fā)。課例分析教研活動使教師們接受著理性的洗禮和智慧的挑戰(zhàn),幫助大家真正深刻地領會新課程理念,改變教學方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大大加強,有力地推動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活動后,開課教師根據自己的認識,吸取多方意見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的撰寫要求不僅從宏觀上反思教學設計的思想、教育教學方式,而且要抓住課堂教學成功和失敗的重要細節(jié),透析教育本質,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設計出針對性的改進方案。開課一周內教研處負責將教學反思、改進后的教學設計與課件,放到校園網上供大家進一步交流,學校給開課教師頒發(fā)證書。
二、聽評課規(guī)則
對集全組教師智慧精心打磨出來的公開課課例,有些人嗤之以鼻,說那是“做秀”,不是開課教師的真正水平,“常態(tài)課”能那樣上嗎?應該說,“公開課”如同時裝表演,時裝雖不是平時穿戴,但其中的時尚元素可以吸取到平時的裝扮(“常態(tài)課”)中。時裝表演可以任人評說,“公開課”也是請大家品頭論足的,盡管有“表演”和“做秀”之嫌,但確實提供了一種教學場景,對于觀課者來說,依然可以看到一種具體的課堂教學樣式,“宏觀設計見思想,微觀設計見功力”,這些樣式不一定都可以被模仿,但可以作為案例來加以剖析,刺激觀課者對它進行審視、批判和超越。所以,學校要求聽課教師不僅要注重“聽”,還要注重帶著批判的眼光“看”。主要考察三方面內容:一是看教學活動的整體性。能不能看出在本課題教學中用了哪些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開發(fā)利用了哪些教學資源等,師生互動的熱烈和深入程度如何,教學效果總體怎樣;二是以學習活動為主線??磳W生的情緒狀態(tài)、交往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生成狀態(tài),關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認知、情感方面的矛盾以及矛盾解決的過程,學生的感悟、體驗和新的發(fā)現達到什么層次;三是以教師的教學行為為主線。分析每一個教學行為的意圖、過程和效果,看教師的教學思路清晰否?情境創(chuàng)設恰當否?氣氛調節(jié)如何?問題處理合適否?教師的觀念先進否?文化素養(yǎng)高否等等。
評課,是繼說課、聽課之后教師之間業(yè)務的進一步交流和研討。我們制訂的“評課”原則主要有三點:一是評課對課不對人,評課時大家都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不重對錯,重在提高自身教學分析與決策能力;二是不重經驗,重在分析課例中某種處理為什么好與不好,提煉出教與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便遷移到自己的教學中;三是重高層次改進意見的提出。
三、研究課課例分析焦點
課例分析專題教研活動中,共性的焦點問題主要有6個方面:第一,如何落實新課程理念,加強“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的教學,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教授。第二,怎么讓學生輕松卷入學習過程?第三,如何合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第四,如何提高概念教學等專項內容的有效性?如概念教學歸納法與演繹法的正確使用等等。第五,如何提高提問等教學技能的有效性?如“提問”,需不需要問?問什么?問誰?怎么問?第六,如何尋找到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與高考應試備考要求的平衡點,既改變教育教學方式,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又能落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點等等。
四、活動效果
幫助教師實現了從教學實踐經驗到教育理論的升華。教師本身有著豐富的教學積累,但大都停留在經驗的水平上,從別人的課例分析中能體驗乃至學會“如何上升到理論高度看問題”,再自覺用有效的教與學的理論指導自己今后的教學實踐。這如同教會學員“化功大法”,幫助學員從根本上學會吸取別人的“武功內力”。
提高了教師有效教學設計的自覺性與專業(yè)能力。開課教師感到收獲很大,教學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因為反復磨一節(jié)課,“一課三上”,不斷讓大家聽、評、改,再聽、再評、再改,認真聽取同伴和專家的意見,對自己的教學抱開放態(tài)度,從課堂教學學生學的實效性出發(fā),進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會?”的自我追問,認識到自身教學行為背后潛意識中的教學觀念,察覺自己教學行為的優(yōu)點與不足,尋找教學的成功與遺憾,指向“教學重建—教學再設計”,并進一步思考是否可以找到同一類課題的有效教學策略,可以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的關鍵事件。有老師感慨:參加這樣的專題教研活動,認真磨一節(jié)課有時候比一年的教學鍛煉進步都快。
在濃厚的校本教科研氛圍中落實、升華了同伴互助。在課例分析中提高了教研組的效能,促進了大家的共同進步。因為整個活動教研組的其他老師全程參與了,來自上海、北京的特級教師、教研員專家們獨具慧眼,剪裁的教學片段形象具體,給教師以豐富的信息和感性的材料,拋出的研討話題讓大家暢所欲言,正反方觀點針鋒相對,教師們研究課堂教學細節(jié)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評課過程是開課者、評課者、專家間的多元互動,智慧的火花不斷進行交流碰撞增殖,達到了共振共鳴、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境界。而專家們不同凡響、上升到理論高度的分析,有些確實令人拍案叫絕。在課例分析教研活動中,大家真正結成了學習共同體,形成了伙伴共生、互利多贏的關系。
研究課開過、評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教師們還在回味、總結,不少教學設計或反思在核心期刊發(fā)表。大家踴躍報名爭取下次開課的機會,努力超越自己,希望在每天的教學中都有新高度,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課例分析教研活動是自己專業(yè)成長的重要“扶手”,是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的“孵化器”。
(黃敏,江蘇省泰州中學,225300)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