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要: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情境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情境的溝通。我們應細心觀察生活、表演再現(xiàn)情境、實踐體驗生活。生活是知識的海洋,世事洞明皆學問。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境化;課堂;社會;生活
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新課標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語文教學的情境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
一、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滲透學生的生活情境,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情境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情境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在教學中,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細心觀察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如學習《童趣》,就看你平時有沒有細心觀察,對那些司空見慣的東西有沒有去留意呢?那蚊子是人們最熟悉不過的,但學生卻往往忽視生活本身的細節(jié)。《看云識天氣》就看你平時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天氣,并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探知。如《蜘蛛》一文,蛛網對于學生而言可謂司空見慣,但真正去觀察它的同學卻不多,教師應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并精心指導學生抓住特點去觀察。這樣,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了。
2.表演再現(xiàn)情境 為了強化語文課上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必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情境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學習。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情境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兒童手腦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兒童的口,讓他能說……”的教育思想。為了強化語文課上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必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
3.實踐體驗生活 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蓖瑯樱瑢φn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這一點在指導學生作文也有很大幫助。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初中學生正處于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使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知識性。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養(yǎng)成主動求知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調查訪問,深入生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也充實學生的生活,學生也興趣盎然。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便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地去干。所以,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
二、情境中孕育教學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世事洞明皆學問。因此,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情境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稑藴省分赋觯骸皽贤ㄕn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社會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一片天地。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以由多種形式實現(xiàn),首先是教師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學生自主的活動,如學了一些課文后,可以讓學生去外面實際參與,做一些社會調查,宣傳等實踐活動等。社會是學生的大舞臺,而課堂更是學生的根據(jù)地。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協(xié)調是以情感為紐帶的,教師以豐富的情感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學生會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啟迪并有所感悟。在教學中,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生在課堂中漠然置之,毫無反應,對學習內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態(tài)度,整個課堂猶如一潭死水。必然會影響學習的效果。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一篇完整獨立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內容都會形成一定的生活和氣氛,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語文課堂中,就需要渲染課堂氣氛,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生活中,仿佛身臨其境,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參與教學過程。教師豐富的表情動作、富有感情的語言、積極良好的情緒,駕馭課堂的輕松自如,點撥知識的深入淺出,都可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好學、反應敏捷、思維活躍,展開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殿堂中流連忘返。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情境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fā)芽,開花,結果。參考文獻:
[1]《九年義務教育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6
[2]《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3]《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有關資料
(作者單位:浙江省臨海市東塍鎮(zhèn)中學3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