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晉
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散文,回憶了自己由童年在百草園中的游戲、玩樂到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成長過程。作者開篇點明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其中有一部分是描寫冬季在百草園中捕鳥的情形。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學重點為:找出描寫捕鳥方法的一系列動詞,并分析使用這些動詞的表現(xiàn)力量。每當我教學此環(huán)節(jié)時,曾經(jīng)的一幕就會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案例再現(xiàn)】
課堂上,我正端著書,和同學們一起認真在這一自然段中尋找動詞的時候,忽然間,后排座位傳來一陣嬉笑聲。我抬起頭,尋聲望去,只見坐在后排的邢同學,竟在自己的書桌上鋪開了陣勢。用格尺支起了一本書,把用來掛胸卡的帶子拿了下來,系在了格尺上,正在津津有味的模仿捕鳥的過程。他的這一舉動把全班同學的目光都吸引過去了,大家一律地伸長了脖子,探著頭去看,還不時發(fā)出陣陣的嬉笑聲。
我一下子怒火中燒,好好的課堂,被他給破壞了。我扔下課本,大步走到他的身邊,怒聲喊到:“邢同學,你干什么呢?”只見他馬上站起來,誠懇地說:“老師,我最喜歡這一段,因為我小時侯去我鄉(xiāng)下奶奶家時也捕過鳥,但沒有捕到過‘張飛鳥,我捕到過‘老家賊,‘瞎柳葉子,還有‘紅馬料?!睕]有想到他會這樣回答我,我稍微一愣,他一見,馬上急著說:“老師,你信不信,我真的會捕鳥!”看著他驕傲而又急切的神情,我心想:看來他不是有意破壞課堂紀律,只是心有感觸,在表演罷了。突然間一個念頭閃過:表演?既然他有過捕鳥的經(jīng)歷,何不就讓他當眾展示一下?于是,我就問其他同學:“你們捕過鳥嗎?”大家異口同聲的說“沒有!”我環(huán)顧了一下四周,點了點頭,說:“那我們就請有親身經(jīng)歷的邢同學到講臺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捕鳥的過程,好不好?”同學們一聽這話,馬上來了精神,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在大家的鼓勵下,郉同學走到講臺旁,邊演示邊說:“大人們捕鳥用的是粘網(wǎng),我們小孩子用彈弓,也有用魯迅小時候用過的這種‘誘捕法的。我給大家演示一下?!闭f完跑到衛(wèi)生角拿來了工具,用水桶蓋當作“竹篩”,把格尺當作“短棒”,把胸卡繩當作“長繩”,用墊板當作“掃帚”,認真的表演起來,邊表演邊解說:“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的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蓖瑢W們見他如此認真的投入,都躍躍欲試,課堂上頓時熱鬧起來。
【案例結果】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領會了動詞使用的特點:清晰,準確,并且總結出這些動詞,表現(xiàn)了兒童好動的性格以及兒時魯迅對捕鳥的喜愛。我就勢讓同學們自己找出其中的動詞:掃、支、撒、系、牽、看、拉、罩。教學目的達成了。看到同學們還意猶未盡,我就布置了一個作業(yè):用一系列動詞,準確地表現(xiàn)某一項游戲。
【案例反思】
我慶幸自己在這節(jié)課上收獲頗豐,捕到一只“大鳥”。沒有誤會孩子天真純樸的心靈,沒有摧毀一場精彩的表演,沒有只顧自己的權威,而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
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遠勝過責任感。我們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寓教于樂,讓孩子在愉悅的情境中主動地學習。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避免不顧一切的生硬灌輸,對有些靠機械記憶和接受學習的知識,更要想方設法調(diào)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鬃釉凇墩撜Z》中也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鳛橐幻逃ぷ髡?,我覺得要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以興趣為起點設計教學,拋卻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學習興趣成為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終身學習的目標。
2. 課堂上的許多突發(fā)事件,其實可以成為教師教學的資源。對課堂上突發(fā)事件的處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育機智”。雖然因為學生的“表演”,把原來安排的教學程序打亂了,但是,如果教師憑借著對教材的靈活駕馭和對學生的充分信任,同樣會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并可以巧妙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這種靈活的處理方式是要滲透著教師聰穎的智慧和善于應變的能力,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民主、寬松、活躍的課堂,真正體現(xiàn)了教師的輔助、引導和組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使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教學展望】
成功的教學有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有賴于寬松、民主、和諧與自然的課堂氣氛。素質(zhì)教育的課堂,應當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的課堂。努力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語文教學的課堂要更開放,讓學生可以自由提問、講話、辯論,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求異創(chuàng)新思維,并使其主動發(fā)展。我們應該放下架子,尊重學生,善待童心,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學生,把和藹的目光撒向每一個學生,把溫柔的話語送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