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得知自己獲得“2012年江蘇省體育與健康同材異構(gòu)課堂教學比賽”小學組一等獎的好消息時,在高興之余,我暗自慶幸能加入一個相親相愛、追求卓越的團隊——“季春華名師工作室”。
在參加省比賽之前,正好工作室在小海小學進行教學研討活動,盡管當時還沒確定自己是否獲得參加省比賽的機會,我還是主動提出來要試上,得到主持人與各位師兄的大力支持。于是,在小海小學,我將代表自己想法的最真實的教學展示在大家面前。在評課環(huán)節(jié)中,工作室的成員除了肯定了這節(jié)課的優(yōu)點與亮點之外,更是根據(jù)自己參加優(yōu)課評比的經(jīng)驗提出了一些改良的建議。如何老師建議在請學生示范時要請動作準確優(yōu)美的學生來做,優(yōu)秀的“小先生”更能發(fā)揮榜樣作用,事半功倍;嚴老師認為體育課要注重安全,避免傷害事故的出現(xiàn),否則你課上得再好,也沒有意義。在拍球比多、拋接反彈球練習時,由于空間小,學生太擠,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建議在練習時要提醒一下學生要注意安全,要拉開練習的空間。周老師建議在自拋球練習時要強調(diào)拋球的高度,教師示范也要明確;殷老師建議在學生練習時適當配樂,讓枯燥的課堂變得更活躍起來;黃老師建議要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更細化。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季春華主任在聽了上述建議后,也結(jié)合自己多次看與評體育課的經(jīng)驗闡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與建議。
小海之行,對我而言,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磨課”。針對大家的建議,我對上課的教案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再次試上,并邀請工作室的各位成員幫我把脈,請他們再提出修改意見,再修改,再試上。這樣反復多次,我不斷地深入思考“自己的課堂”,也不斷地汲取團隊的智慧,對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學語言也更為簡練、生動,所以當我來到比賽地——江都國際學校時,雖然是第一次參加省比賽,也沒有驚慌失措,或是忐忑不安。正是跨學科磨課,讓我變得“理直氣壯”,變得從容自信。
課上得很順利,下課時, 學生甚至對我說:“老師,能將球送給我嗎?”我微笑著望著學生,想欣然允諾學生。但轉(zhuǎn)念一想:這球是我借的,不能給他們;再說如果我把球給了這幾個學生,那其他學生怎么辦?思前想后,我對他們說:“你們看一下球上除了‘三門球三個字,還有什么字?”“文津中學。”“是啊,這球是老師向文津中學借的,所以不能送給你們?!睂W生帶著遺憾將球放到指定的地方。
回到學校之后,每每想起學生那眼神,耳邊不時響起“老師,能將球送給我吧?”心中就堵得慌,不知有何好的解決辦法。工作室活動時,我忍不住將這問題拋出,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討論最佳的解決方法。望著大家興味盎然的樣子,我覺得“磨課”并沒有因為一節(jié)公開課的結(jié)束而消失,或者說,那只是一個研究的起點而已。最后,大家一致建議:讓我寄幾個三門球給江都國際學校四(2)班的學生,并要給學生寫一封信,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
跨學科磨課,不僅讓我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團隊的友誼,也讓我開始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學會了交流,懂得了借鑒別人的長處。在團隊磨課的過程中,我主動或被動地接受著“洗禮”,默默無聲中,我的心靈得以突圍,變得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我感受著職業(yè)帶來的幸福感,開始實現(xiàn)自我與教育的飛翔!
(仇小進,南通市竹行小學,226016)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