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珊
【摘 要】《士兵突擊》是一部沒有美女、明星、愛情的“三無”產(chǎn)品,但是這樣一部“三無”產(chǎn)品卻引起了2007年的收視狂潮。吸引大家眼球和視線的竟然是一個“滑稽丑怪”的主人公許三多。許三多“傻男”的形象之所以能夠引起巨大反響,是因為他身上所展現(xiàn)出來的崇高之美,美善合一的審美力量。許三多向人們展示了那原始沒有異化和污染的內(nèi)在美,而這種美直抵人們的心靈深處。
【關(guān)鍵詞】《士兵突擊》; 崇高;以丑為美;美善合一
在美學史上,崇高作為一種古老的美學范疇,崇高在藝術(shù)領(lǐng)域始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藝術(shù)史上也不乏宣揚崇高之美的經(jīng)典之作,在電視劇中,軍事題材的美學標志就是英雄、崇高??v觀近年來國內(nèi)軍事題材電視劇,如《歷史的選擇》、《亮劍》、《狼毒花》等劇,無不體現(xiàn)著崇高美。但是它們所表達的更多的是一種長煙落日下的悲劇性的崇高美,或者是金戈鐵馬下的壯美式的崇高美,賦予劇作一種“史詩”氣勢的恢弘與壯闊。
而,《士兵突擊》卻給我們帶來一種別樣的崇高美,它不在于悲壯或者壯美,而是一種對信念執(zhí)著堅守的力量,而這種力量讓我們對人物產(chǎn)生敬仰式的崇拜。古羅馬朗吉弩斯在《論崇高》中認為,崇高風格的一個重要要素就是莊嚴偉大的思想與強烈而激動的情感?!妒勘粨簟分性S三多所體現(xiàn)的“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正是那讓所有人感到強烈和激動的情感。
一、崇高之美
《士兵突擊》的崇高之美主要表現(xiàn)在主人公對“不拋棄、不放棄”精神執(zhí)著的堅持與踐行。該劇中的人物形象不在是以往軍旅題材中“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亦不是“精英知識型”的英雄人物,而是“草根平民”的英雄人物?!妒勘粨簟防锏氖勘呛推綍r代的士兵,他們沒有經(jīng)歷戰(zhàn)爭,沒有沖鋒陷陣的光榮,但是他們依然有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的英雄事跡,從殘酷的軍事訓練中展現(xiàn)他們的頑強拼搏的風采,他們身上的英雄主義本色和戰(zhàn)斗英雄一樣,那就是強烈的榮譽感、責任感。
《士兵突擊》的主要人物許三多,他始終腳踏實地、認真踐行著“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這種堅持堅守,誰說不是英雄的品質(zhì)。許三多他的崇高不在于像英雄那樣死去,而是在于像英雄那樣有意義的活著。許三多這種堅持的力量,不僅震撼到我們的心靈,也使得我們的精神受到洗禮。
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認為,崇高感的產(chǎn)生有賴于數(shù)量之大或者力量之大。那在許三多身上我們感受的崇高就屬于后者,就是他那股“一根筋”對信念堅持的力量。許三多進入部隊之后,他的發(fā)展路徑是:草原五班——鋼七連——老A大隊。純真憨厚的許三多在競爭中“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成長著,最終成為一個“兵王”。 在這一成長路線中,許三多靠著誠摯的執(zhí)著精神,靠著“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理念在荒涼寂寞的草原五班修建了一條路;在鋼七連解散整編之后,一個人孤獨堅守營房時仍能保持自覺自律;在強手如林的老A大隊站穩(wěn)了腳跟,最終成為人人敬佩的軍營英雄。許三多的這一切行為動作沒有華麗的呈現(xiàn),但是在樸實之下,我們感受到了氣勢如虹的震撼力。在許三多的成長過程中,讓人們體會到什么是人生的崇高和人生的意義。
康德說:“崇高不存在于自然界的任何物內(nèi),而是內(nèi)在于我們的心里, 當我們能夠感受到我們超越影響我們的心內(nèi)的自然和外面的自然時?!雹僖簿褪钦f,崇高是與人的心靈相關(guān),崇高就在人的心里,是心靈的一種超越有限和無限的能力。體現(xiàn)在許三多身上,崇高就是他內(nèi)心堅持的力量。正是從許三多內(nèi)心深處散發(fā)出的崇高之美,讓我們對這個“一根筋”式的人物,態(tài)度上有了巨大轉(zhuǎn)變。從俯視這個人物,逐漸過渡到平視,到最后仰視這個平凡而不又不平凡的人。
許三多的執(zhí)著的堅守一個信念是我們平常人難以做到的,所以我們對他有敬佩之情。羅曼·羅蘭說:“英雄就是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做不到這一點”。在人們心中,英雄人物比普通人更高大,需要“仰視才得見的”。但是《士兵突擊》的許三多,是比平常人更平庸的一個人,在他身上我們沒有敬仰之情,但是到最后我們都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讓我們敬仰的信仰——“不拋棄,不放棄”。人物命運前后出現(xiàn)強烈的反差,而正是這種反差讓我們產(chǎn)生了崇高的審美體驗,因為我們和許三多之間有了審美距離。
二、“以丑為美”
“美女、明星、戀愛”成為走紅電視劇的三要素。而《士兵突擊》是一部出人意料的“三無”產(chǎn)品?!妒勘粨簟分袥]有美女、明星、也沒有愛情。但是這樣一部“三無”產(chǎn)品卻引起了2007年的收視狂潮。吸引大家眼球和視線的竟然是一個“滑稽丑怪”的主人公許三多。許三多“傻男”的形象的巨大反響,一方面是順應了當下審丑化的審美觀,另一方面也表達出人們對“真善美”追求的腳步?jīng)]有停止。
從影片一開始,許三多就展現(xiàn)了他的傻勁和呆勁。史今班長下鄉(xiāng)招兵,許三多笨頭笨腦的不會說話;吃飯時就只顧自己吃,沒有眼力見;父親一打就知道跑。這樣一個在他父親嘴里的“龜兒子”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隨后到部隊之后,又是出盡各種洋相。新兵訓練,不僅轉(zhuǎn)體分不清方向,就連向后轉(zhuǎn)都站不穩(wěn)。讓我們看到這些行為也不禁罵道:“怎么會有這么傻的人”,進而對他抱著一種嘲笑的態(tài)度。這是許三多的初始印象,就像他在電影作品《天下無賊》中一樣,仍是一個“傻根”式的形象。
然而,正是這個傻里傻氣的人物形象,將生命的原始狀態(tài)與人性的淳樸秉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人們不由贊嘆許三多美的真實、美的誠摯、美的純凈。
《士兵突擊》中許三多人物形象的塑造體現(xiàn)的是“以丑為美”的審美原則?!耙猿鬄槊馈钡膶徝烙^是法國詩人波德萊爾首先提出來的?!耙猿鬄槊馈笔恰翱s短、減少了美丑之間的差距,使丑的變?yōu)椴皇窃瓉淼哪敲闯?,同時也就蘊含著使美的變?yōu)椴皇窃瓉淼哪敲疵馈?。②《士兵突擊》中許三多形象的塑造,可謂是實踐著這種理論。許三多的傻,是被所有人“認可”的。成才叫他“三呆子”,伍六一說他是“木頭”,就在連長高誠在新兵訓練時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是騾子走人,是馬跟我上”,許三多毫不假思索的把自己劃為“騾子”那類,即時是觀眾,也會嘲笑他那傻里傻氣的形象和笨手笨腳的行為。他自卑,他一直以“小丑”的角色活在這個環(huán)境中,所以他根本看不到他身上那光彩照人的本我力量——質(zhì)樸、善良、純真、執(zhí)著。這些都是他最珍貴的品質(zhì)。劇中在進老A大隊的選拔賽中,長才為了拿到名額,拋下了戰(zhàn)友許三多和伍六一,而那一刻許三多卻死死抱住伍六一,要攙著伍六一一起走到終點。他不會為了名利拋棄戰(zhàn)友,他心中只有戰(zhàn)友,這種“不拋棄”的行為和外表鮮亮的成才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那一刻,我們感受到了許三多美的一面。
許三多身上的傻,實際是被社會忽視的美德,是被喧囂浮躁淹沒的人性內(nèi)在美。在許三多身上,已經(jīng)完全脫離了丑的陰影。許三多是傻的,也是美的,這傻不是美的陪襯,也不是對照,而早已和美融為一體了。
電視劇作為藝術(shù)表達的一種方式?!妒勘粨簟肪褪峭ㄟ^媒介的表達,從而達到陶冶性情、愉悅身心的教育目的。該劇通過主要人物許三多的人物形象回應著當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的交融碰撞下的人性窘迫,表達了對真美善和諧的呼吁。
李澤厚高度強調(diào)“美和善的統(tǒng)一”,他說:“中國哲學講‘格物致知,但最終目的是為了認識善的本質(zhì),達到人格道德的完成?!雹?/p>
每個人物的形象都包含著精神的內(nèi)涵和道德的價值?!妒勘粨簟芬舱峭ㄟ^人物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道德價值,來實現(xiàn)這部作品的審美價值。
就拿《士兵突擊》中許三多和成才人物形象的對比來說,他們隱喻了社會中存在的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像許三多那樣的老實憨厚型,另一種則是成才華而不實,賣弄聰明型的。在一次演習中,許三多抓獲了一名老A袁朗,袁朗的軍銜是少將,他立下大功。當袁朗笑著問他:“有興趣上我們那嗎?”許三多鏗鏘有力地的回答:“我是鋼七連第4956個兵”。然而對比許三多,成才為了能夠當上狙擊手,能夠早點提成士官,他選擇離開鋼七連去三連,他成了鋼七連有史以來第一位“逃兵”。許三多的行為否定了個人名利觀,提倡的是道德完善價值觀。他讓我們明白什么是不可以拋棄放棄的。這種反差,讓我們看到許三多身上那原始沒有異化污染的內(nèi)在美,這是一種真善美的和諧統(tǒng)一。
三、結(jié)論
在這個商品經(jīng)濟時代出現(xiàn)“精神沙漠化”的環(huán)境下,《士兵突擊》引領(lǐng)了社會的價值取向,滿足了人們對心靈關(guān)照的渴望。許三多的形象在逐漸的幫我們找回我們曾淡漠的理想、道德、崇高、人生、正義的神圣概念?!妒勘粨簟分性S三多“傻根”式的人物形象散發(fā)出的崇高之美,真實之美的光芒直抵人心。讓人們在他樸實憨厚的形象中,感到震撼的力量,從中汲取力量。許三多就像一個新時代的標桿,他身上那對“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不拋棄,不放棄”信念的堅持喚起當下的人們思考如何去追尋生活的意義,呼喚著真美善。(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
注釋:
①康德.宗白華譯:《判斷力批判》上卷,商務(wù)印書館,1964版,第84頁。
②徐祖名:《論“美丑對照”與“以丑為美”的文藝美學觀》.世界文學評論,2006,第二期。
③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卷一,安徽文藝豎版社,1999版,第23頁。
參考文獻:
[1]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卷一[M].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2]康德,宗白華譯.判斷力批判[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64.
[3]徐祖名.論“美丑對照”與“以丑為美”的文藝美學觀[J].世界文學評論,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