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曉娟
摘 要:鄉(xiāng)土文化是具有地方色彩和特點的文化,它既有中華民族中共性的東西,又有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學和民風。立足語文課堂教學,從發(fā)掘教材鄉(xiāng)土文化元素;利用好語文綜合性學習,鼓勵探究,形成獨到見解;將鄉(xiāng)土文化元素融入學生的寫作中,提高寫作水平這三個方面就如何傳承鄉(xiāng)土文化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鄉(xiāng)土文化;融入;語文教學
近幾年來,南京市中考語文試題中出現(xiàn)了對具有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的考查,如2010年到2013年中考題:說明文閱讀材料《云錦,世博會上的南京名片》(2010年)、古詩閱讀材料《金陵酒肆留別》(2011年)、語文綜合性學習——南京文化游(2013),這些色彩濃郁的鄉(xiāng)土文化素材,既能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也能給學生以鄉(xiāng)土美的享受,還能陶冶學生的心靈,給學生以人生的啟迪。具有濃厚的南京地文鄉(xiāng)土氣息的試題,融語文知識內容、鄉(xiāng)土文化于閱讀之中。把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角度的整合理念融為一體,滲透于題目之中,注重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理解詞句、把握文意、概括要點、探究內容、感受作品內涵及語言特色能力。引導學生關心南京時政要聞,觀察社會風土人情,關注七彩人生生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在語文教學中融入鄉(xiāng)土文化,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課本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怎樣將鄉(xiāng)土文化元素融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呢?筆者做了幾點嘗試。
一、發(fā)掘教材中鄉(xiāng)土文化元素,將其融入課堂教學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傳統(tǒng)課程最明顯的弊病就是與兒童的個人生活與經驗相分離,若要建立學生在學習知識上的興趣,必須消除他們的實際生活與課程之間的脫節(jié)?!卑l(fā)掘教材中的鄉(xiāng)土文化元素,走進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心靈世界,接通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喚醒學生曾有的生活。如能依托于教材,適時、適量地在課堂中涉及、講解與文章有關的鄉(xiāng)土文化知識,那一定可以催化他們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自豪心,這樣,不但可以帶動學生認真學習相應的篇章,而且還可以引發(fā)他們去更廣泛、更深入地閱讀相關的課外書。如此一來,學生接觸鄉(xiāng)土文化的興趣提高了,相應也會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
如,在教授《范進中舉》,在介紹吳敬梓和《儒林外史》時,可以告訴學生這部小說是吳敬梓在南京寫成的。他的友人王友曾在詩作中記得更為明確:“閑居日對鐘山坐,贏得《儒林外史》詳。”并加注語云:“先生著有《儒林外史》”(《書<文木山房詩集>后》)。小說的正面人物主要活動的舞臺是在南京,小說中又存在著大量的對南京城市景觀和民情風俗的描寫。通過閱讀《儒林外史》引導學生了解南京的風土人情,激發(fā)閱讀興趣。另外,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名人的了解。
二、利用好語文綜合性學習,鼓勵探究,形成獨到見解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同樣將鄉(xiāng)土文化元素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也應該鼓勵他們主動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從而形成獨到見解。在學生接觸與了解鄉(xiāng)土文化的過程中,他們會產生一些疑惑與思考,此時作為老師不應該將自己的所知、所想簡單地告訴給他們,而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引導他們確立研究的專題,教會他們怎樣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盡可能地使資料豐富、全面,并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確保研究有序、有效地進行,同時引導他們團結合作,進行廣泛的研討。并不以獲得科學、合理的結果為目的,而更加注重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因為我相信,每一個探究的過程,都會從某一方面加大、加深學生對鄉(xiāng)土文化的認識,都會讓他們更近地觸摸到文化的精髓,都會使他們對鄉(xiāng)土文化產生新的思索。
如,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筆者將本地區(qū)有關的名人及典故、著名事件作為探究的專題。學生分組搜集,一組搜集到伍子胥、專諸刺殺吳王僚的傳聞軼事,一組找到了魏太武帝拓跋燾在六合的功績,拓跋燾擊敗劉宋王玄謨的軍隊后,率追兵直達長江北岸的瓜步山(即今瓜埠山),并在山上建立了行宮——佛貍祠。順便還搜到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道:“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等。通過這次活動加深了對本地區(qū)鄉(xiāng)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學生對六合歷史傳承和積累文史知識。
總之,將鄉(xiāng)土文化元素融入語文課堂既可補充統(tǒng)編教材的不足,又不影響教材的權威性。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幾千年華夏文明的積淀,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魂。傳承優(yōu)秀文化,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這是一名語文老師應盡的責任。
參考文獻:
黃厚江.試論語文課程人文性的基本內涵.中學語文教學,2007(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