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芬
摘要:農村學生寫作難,或作文時沒什么可寫,在執(zhí)教中這恐怕不單是我所遇到的難題吧!如果細究原因,這是與學生平時積累寫作素材有關。其實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有寫作的材料,為學生作文引來“源頭活水”,并在“讀”與“寫”之中形成紐帶,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寫”。如何讓學生積累素材,打開作文之“門”,是我們值得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生活素材;學生寫作;方法
在從事多年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怕寫作。究其原因:一是覺得作文難寫,二是覺得沒有什么可寫。作文離不開材料,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不積累素材,寫作時往往就會絞盡腦汁,結果還是讓人大跌眼鏡,久而久之,就會厭倦寫作。其實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有寫作的材料,為學生作文引來“源頭活水”,并在“讀”與“寫”之中形成紐帶,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寫”。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學中實踐出來的幾點看法:
一、巧借生活之“米”豐富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活水。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晝夜不息。”可見,文章的源頭就是豐富多彩、極富個性的生活。宗璞筆下紫藤蘿花的細致描寫,朱自清先生的《春》里豐富細膩的感情和優(yōu)美的意境,老舍先生把冬天的景物人格化,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通過細致的觀察寫出壯闊之景,都離不開作者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卻流芳百世。這些名家不熱愛生活,不觀察生活,體味生活,會有這些名篇嗎?縱而觀之,學生要想寫出好作文,我們就應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多彩多姿,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對學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學生身邊。只要我們鼓勵學生用心觀察,再加上教師適當?shù)刂笇В瑢W生那種“腹中空空,無話可說”的局面就會得到改善,學生的寫作素材自然就能積累起來了。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
魯迅先生說:“要寫作,第一須觀察”,法國作家莫泊桑的老師也是從觀察生活開始教他寫作的,所以說學習觀察是寫作的一門基本功。那么,作為學生,首要任務是指導他如何觀察生活?!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觀”是首要的,即是用眼睛去看周圍的事物,我依此引導學生,要想全面準確具體地認識事物,就必須熟練駕馭觀察點,常用的觀察點有:一是靜點觀察,有平視、仰視和俯視。二是動點觀察,有由近到遠,由下到上,由外到內,由整體到局部,或反之。然后是“察”,即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觀去體驗和了解生活,再客觀地、精確地寫出這些事和物,如“……參戰(zhàn)隊員個個精神抖擻,都鼓著腮幫子,漲紅了臉。拉拉隊員則扯著嗓子,拼了命地為我我們加油。近了!紅線就快迫近我班的界線了!就差那么一點兒了。參戰(zhàn)隊員使出吃奶的勁兒,拉拉隊員聲撕力歇。終于,紅線被我們拉過來了……”,這一段描寫可是學生客觀精確觀察生活之后的佳作。
2.寫日記,收錄生活真體驗
葉圣陶先生不是說過“作文這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成度,也會作成什么樣的文章”。其實,學生的生活并非“兩點一線”,他們每天總能接觸到許多人和事,如果能作個好心人,耳聽八方,把自己耳聞目睹的感人事跡以日記或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充實生活,素材自然就有了。一天一記,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實際,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寫下來,可以寫趣聞趣事,可以關愛自然。于是學生筆下有了一個懂得體貼關心父母的我,有了一個天天有發(fā)現(xiàn)的我,有了一個獨具審美的我。于是日記中出現(xiàn)了:回家的感覺,學習的享受,自然之美,家鄉(xiāng)可愛等話題,可以說內容豐富多彩,句句鮮活可愛,讓人愛不釋手。
3.用“心”感悟生活,提高素材的品質
社會生活中人、事、物的閃光點隨處可見:有在同學、老師、鄰居等身邊發(fā)生的生活小事,有網(wǎng)絡電視上看到的名人佚事,更有是那些讓人每天關注討論不休的熱點要事。我要求學生用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來發(fā)現(xiàn)生活,引導他們認識成功與失敗,丑惡與善良,平凡與偉大……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社會生活中的陰暗面,教導他們敢于正視并揭露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假”或丑惡現(xiàn)象。并鼓勵學生運用手中的筆以隨筆的形式或記事實,或發(fā)感言,或寫心得等等,既豐富的學生的素材,也為豐富了素材的內涵。學生作文起來自然就與時俱進,真實可感了。
二、巧用“讀”“寫”為紐帶,提升學生寫作素材的質量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敝笇W生廣泛閱讀文學典籍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寫作詞匯,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特別是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促使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表情達意更加合乎情理,在選材立意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因此,閱讀是間接的生活之源,加強學生的“讀”“寫”是達到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徑。
1.用課本美文做好學生寫作素材的嫁接
畫家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备闼囆g離不開一個借鑒模仿的過程,但不能生吞活剝,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的著作,這些文章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形象,易感易學,教師如果能善于指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領悟課文的構思,寫作的技巧,文章的語言,文章詳略的處理,甚至是文章的主題思想,學生作文時就可以嫁接成文。如魯迅的文章《阿長與山海經》圍繞阿長共寫了七件事,學習這篇課文時,我也要求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模仿這篇課文也寫一篇文章。于是學生的興趣大增,有的寫奶奶,有的寫外婆,有的寫媽媽,有的甚至寫教師,均寫得很成功。如一個學生是這樣這寫她的奶奶:奶奶很迷信一有不順心的事就去求神拜佛;村中的“新聞記者”;喜歡管我這管我那,經常打電話給爸爸媽媽告我的狀;愛管左右鄰舍的閑事;周末總是做我喜歡吃的菜;冬至這天步行到學校送雞肉給我。入選教本的文章都是成功之作,因此借助課本美文對學生作文進行嫁接,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不再為“寫作難!”而犯愁。
2.“讀”是學生寫作素材升華的必由之路
古人說得好:“書富入海,百貨皆有?!薄皠谟谧x書,逸于作文?!币虼嗽谄綍r的作文教學中就得多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因為寫作能力的形成,可以通過多讀書來獲得解決,讀是寫的基礎,讀為寫提供示范,只有多讀典范性的文章,真真切切知道文章是什么樣子,寫作是怎樣的情形,那一本本著作就能告訴我們怎樣寫。范文讀多了,有的人就產生寫作的欲望,杜詩已講得很明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代文人墨客,像三國的曹植能七步成詩,就與平時讀得多有關,現(xiàn)代文史上的名家哪一個會讀得少呢?巴金十二、三歲能背《古文觀止》,茅盾能背《紅樓夢》等等,想必并非虛構吧,沒有多讀多背他們能寫出劃時代的文章嗎?廣泛閱讀中外名著,時文美文彌補我們體驗的不足,使我們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感受、寫作經驗和寫作材料。同時要寫好一篇好的文章,學生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面,因為有時需要引經據(jù)典,有時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時需要引用名言警句等,這就得靠平時多讀書積累。
3.多寫方是學生寫作素材提升的硬道理
“作文就是寫話”。葉圣陶提醒我們:作文無非就是把嘴巴的勞動轉移到手上,但為什么有的學生能說會道,提起筆來卻無法下手。這與平時少寫少練習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俗話說:“見過不如做過,做過不如做得多”。寫作也是同樣的道理,正如名家大民談寫作認為:“很多喜歡閱讀的學生,寫作水平并不高,是因為過分強化了眼睛和大腦的合作,而沒有進行必要的寫作訓練,忽視了大腦與手指的合作?!币虼私洺庸P寫作,對于寫文章的方法、道理就熟練了,即使題目很難,寫起來也會容易。反之,就會覺得無話可寫。所以平時就應教育學生要重視寫日記,寫周記,寫讀書筆記,寫隨感,寫心得,寫總結,只要發(fā)現(xiàn)有意義有趣的事情便馬上記下來,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詞,也要記下來。就是看書時,也可以用筆寫些點評。這樣養(yǎng)成寫作練筆的習慣,不但拿起筆有話可說,而且由于積累的寫作素材多了,寫起來就會思如泉涌,再也不感到作文難了。
以上幾點是我多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作文教學經驗,寫作素材積累的途徑還有多種多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這就得靠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走向高效能的教學》∕鐘海青、戚業(yè)國中小學教師樣本培訓讀本(2005.5)
[2]《作文教學論》∕韋志成∕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