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鋒
(河北大學 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古詩十九首》作者身份分析
張麗鋒
(河北大學 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古詩十九首》多采用通過身體的生理感受來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寫作方式,女主人公多為倡者身份,居江南一帶,游子多為活動在洛陽不得志的士人。從二者彼此的暢通聯(lián)系看,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為漢靈帝時期。此期的京城能夠符合游子身份的,唯有出身寒族、憑借大量帶有民間文學氣息的以“辭賦”入仕的數(shù)量眾多的鴻都門學士?!豆旁娛攀住纷髡咄贫轼櫠奸T學士,這可從其流傳中為清流世族所否定、詆毀而導致作品與作者分離,以及戰(zhàn)亂導致其作品遺失方面得到印證。
《古詩十九首》;作者;鴻都門學士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和產(chǎn)生年代向來是學界爭論的熱點。就其產(chǎn)生年代而言,大致有這樣幾種說法:劉勰持兩漢說,嚴羽持西漢說,鐘嶸《詩品》載曹植、王粲的舊說,李善持存疑態(tài)度,李昉持東漢說,朱彝尊持梁代《文選》編者改編說,楊慎持非一人一時說。近年來,木齋先生提出《古詩十九首》為“建安十六年(211年)至魏明帝景初年間(約239年)之間的作品,其作者不可能是東漢下層文人”[1],而推斷多為曹植所作。眾說紛紜下,筆者認為,欲辨明《古詩十九首》的作者還得先從漢末古詩說起。
劉勰《文心雕龍·明詩》曰:“古詩佳麗,或稱枚叔,其《孤竹》一篇,則傅毅之詞,比采而推,兩漢之作乎? ”[2]189鐘嶸《詩品·序》以為:“古詩眇邈,人士難詳,推起文體,固是炎漢之制?!盵3]72《詩品上·古詩》曰:“(古詩)雖多哀怨,頗為總雜,舊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3]159因蕭統(tǒng)在編選《文選》時采錄了19首而已,加上蕭統(tǒng)等人也無法推測其作者,故在《雜詩》中列于蘇、李詩之上。至此,才有了《古詩十九首》這一說法。劉勰、鐘嶸、蕭統(tǒng)三者所處大致同一年代,可見當時對《古詩十九首》的作者、時代而言已經(jīng)很難考了。“古詩”儼然已經(jīng)成了無名五言詩的代名詞,而且成為了當時五言詩的典范。馬茂元這樣界定古詩:“指流傳已久,難以確定其絕對年代的無主名的詩篇。 ”[4]1
《文選》選錄了陸機《擬古詩十二首》,其中《擬蘭若生朝陽》和《擬東城一何高》顯然不是擬《古詩十九首》之作?!对娖贰氛f:“陸機所擬十四首……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雖多哀怨,頗為總雜。 ”[4]146這樣算來,鐘嶸所看到的陸機所擬的古詩就有59首之多,至于其他沒有擬作的古詩則更多了?!段倪x》擇取19首,說明是有標準的。據(jù)此及劉勰、鐘嶸所言可以推斷:古詩不等于《古詩十九首》,但《古詩十九首》混雜在古詩之中。同時,我們亦可以看到在陸機的時代,“古詩”已經(jīng)備受詩人推崇,并加以模仿了。同時,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劉勰的兩漢說、鐘嶸的炎漢說并非專就《古詩十九首》而言,而是針對古詩所說?!豆旁娛攀住繁臼腔煸跓o名古詩當中的,是蕭統(tǒng)把它們擇選出來的臨時組合。就這點來說,我們不能就劉勰、鐘嶸對古詩的判斷來具指《古詩十九首》的創(chuàng)作年代。
要想分析《古詩十九首》的作者,還得從其內(nèi)容和風格入手。《古詩十九首》的組合顯然是蕭統(tǒng)精心挑選的結果,從語言到風格都是古詩中的佼佼者。加上它們的風格相近,這樣的組合給人以渾然天成之感。那其作者的身份究竟該如何判斷呢?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古詩十九首》就其內(nèi)容而言,可分為思婦詩、羈旅愁懷詩。思婦之作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冉冉孤生竹》《明月何皎皎》《客從遠方來》。詳其詩歌中之女性形象,以《青青河畔草》中的女子最具代表性,她本為“倡家女”,而今嫁為“蕩子婦”?!俺笔侵父枧?、舞女,是出入于上流社會、繁鬧場合的藝人。而今“蕩子行不歸”,生發(fā)“空床難獨守”之談是最為直接、大膽和合乎身份的了。
《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回車駕言邁》《去者日已疏》《生年不滿百》《東城高且長》《驅(qū)車上東門》《凜凜歲云暮》《孟冬寒氣至》等詩篇為羈旅愁懷詩。這些詩篇所圍繞的主題無非就是生活上的牢騷和不平。詩歌或為游子之歌,或為思婦之詞。二者很自然地構成了相互關聯(lián)的兩個方面:一個是游子在外,一個是思婦在家。游子在外,發(fā)人生之感慨;思婦居家,生空房之哀怨和思念。這兩者儼然是一副千里共相思的畫卷,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同時,從《古詩十九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表達思念的方式與眾不同。詩人所表達的不僅是情感上的一種思念,還有不少身體甚至生理上的需求和感受,也就是詩人采用通過身體的生理感受來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方式進行寫作。如:《行行重行行》曰“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青青河畔草》曰“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如果說“衣帶日已緩”表明自己因為思念無緒已經(jīng)使身體開始消瘦,那么,這種強烈的思念造成的身體變化可能還有某種美學意義。但“空床難獨守”則是赤裸裸地對性需求的一種吶喊了。獨守空房,難獨守的何止是思婦,游子何嘗不是如此。這種歌唱即使是到了近代,仍為王國維等人所大力批判,何況是在當時呢?因此,我們可以推斷,有膽量如此赤裸裸地通過生理的需求表達思念,或者說習慣于用生理需求表達思念的,斷然不會是受過良好經(jīng)學教育的人,他們應是來自社會下層,并且受過良好民間文學(包括樂府等民歌)影響的人。他們的思想中還帶有原始的對生命需求的歌唱。可見,詩人本身既是文人,又是思想自由、沒有受到儒家經(jīng)學強力教育的人。具體一點說就是:詩人不會是太學生,也不會是來自經(jīng)學世家或士族的人,而是來自于接近社會底層且具有相當文化水平的寒族文人。
其次,就《古詩十九首》所涉及到的地方而言,可考察者只有三處,而這三處都在洛陽。《青青陵上柏》曰“驅(qū)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這里的“游游宛與洛”,雖然“宛”“洛”并舉,實際上指的還是“洛”,因為只有“洛”具有“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兩宮遙相望,雙闕百余尺”的建筑和繁華?!厄?qū)車上東門》里“驅(qū)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中的“東門”和“郭北墓”都是實指洛陽的地名?!稏|城高且長》曰“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東城”雖然不是具體的地名,但參照“逶迤自相屬”的城池建設,也盡顯都城景象。故馬茂元以為,“所謂‘東城’可能就是洛陽城東三門的總稱,也非泛指”[4]19。
由此我們幾乎可以斷定,詩中的游子們所處的地點應該是在洛陽。那么,思婦呢?《行行重行行》言“相去萬馀里,各在天一涯”,《涉江采芙蓉》曰“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西北有高樓》曰“交疏結窗綺,阿閣三重階”。由以上詩句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妻子居住之家離丈夫所在之洛陽很遠,有“越鳥”和“江”可推斷為長江邊的南方,三重凸出來的房檐又是南方住宅建筑的特色,則更增加了例證。由此,可推斷出妻子居住地當在南方的長江之濱。
綜上,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古詩十九首》的產(chǎn)生需要符合這樣兩個條件:一是繁華的洛陽聚集了大量的游子,二是長江上下游地區(qū)處于統(tǒng)一的和平狀態(tài)。符合這兩個條件的時代至遲在漢靈帝時代或之前。這是因為,漢靈帝死后少帝即位,隨后便爆發(fā)了董卓之亂,焚燒了洛陽,造成洛陽周圍二百里內(nèi)盡成瓦礫的局面。
第三,從作者的情況來看?!豆旁娛攀住冯m然內(nèi)容上可分為思婦詩與游子詩,但實際上是在談一個相思內(nèi)容的兩個方面,即思婦念游子和游子懷故鄉(xiāng)。馬茂元以為“思婦之作不可能是本人所作,也還是出于游子的模擬”[4]18。既然如此,我們只需要搞清楚游子的身份就可以了。游子到底是怎樣的身份呢?我們先從《青青河畔草》說起,詩曰:“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戶牗。娥娥紅粉狀,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贝嗽姼嬖V我們?nèi)缦滦畔ⅲ阂皇悄兄魅思医?jīng)濟條件很好,二是女主人出身“倡”,三是男主人為“蕩子”不在家。也就是說:家庭條件很好的男主人娶了一個為“倡”的女人;自己為了某種目的遠離家鄉(xiāng),致使女人獨守空房;還有就是男主人公有文化,喜歡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思想。
什么人可以娶倡為妻呢?在《后漢書》中,我們很難找到娶倡為妻的例子,倒是很多世家大族與經(jīng)學大家之間的聯(lián)姻比比皆是。如袁隗與馬融的女兒馬倫結婚,班昭與曹世叔結婚,鮑宣娶師傅桓氏之女,陰瑜與荀爽之女荀采結合。綜上所述,我們似乎可以得到如下結論:世家大族或說清流之家的娶妻很注重對方的家世與道德。荀彧是一代名士,只因為娶中常侍唐衡女而備受譏議。可見,娶妻這件事對當時的士人來說是一個關系名節(jié)的大事。但符合此條件的例子我們在《三國志》中倒發(fā)現(xiàn)一例。《三國志·后妃傳》載:“武宣卞皇后,瑯邪開陽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於譙納后為妾?!盵5]156按當時曹操的身份和條件而言,似乎很符合《青青河畔草》中男主人公的身份。曹操之所以敢娶倡,其原因無外乎自己的出身和喜好。首先,曹操出身宦官家庭,為濁流一派,沒有過多地受到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影響。其次,曹操家雖然有豐厚的經(jīng)濟條件,卻沒有相對應的社會地位與聲譽。這也是長期為袁紹等世家大族瞧不起的原因。正因為受出身條件的影響,他在娶妻問題上才沒有受到諸多限制,所以敢娶倡作妾為妻。再次,曹操不僅喜歡音樂,和倡女在藝術上有共同的追求,而且喜歡詩文,有能力通過詩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和倡妾之間的心理感受。但《青青河畔草》的作者會是曹操嗎?筆者以為不會。這是因為,曹操幾乎每次打仗都喜歡攜妻帶子,所以蕩子與思婦情感之間的那種相思的苦悶與漂泊的苦楚不是曹操的主流情感??v觀留存下來的詩篇,曹操的詩歌幾乎與女性無關。曹操雖然好色,喜歡美女,但這一切他從沒有帶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既然如此,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就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青青河畔草》的作者出身寒族,因為他敢娶倡為妻。
由《古詩十九首》我們可以看到,這么多首詩都在詠嘆同一個主題——游子思婦?!睹髟吗ㄒ构狻吩唬骸拔粑彝T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可見,游子并不是一個,而是一個群體。在這個龐大的群體中,幸運的被推舉入官,那余下的大多數(shù)只能依舊漂泊。由此看來,類似《青青河畔草》的男主人公的遭遇不是一個人的遭遇,而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的集體遭遇。這樣的群體在兩漢會是什么人呢?
漢質(zhì)帝時太學生達到三萬多人,但選舉制度推選出來的人數(shù)有限。馬茂元以為:“當時的政治首都洛陽就必然成為求謀進身的知識分子們獵取富貴功名的逐鹿場所。《古詩十九首》里的游子,就是這樣背井離鄉(xiāng),漂流異地的?!盵4]19換言之,《古詩十九首》的作者應該是沒有被推選做官而滯留在京城的太學生了。這種說法值得商榷。首先,太學里面是由五經(jīng)博士講授經(jīng)學,而經(jīng)學注重的是品德。其次,當時清議之風已經(jīng)產(chǎn)生,三君、八俊、八廚等人物已經(jīng)很火。在經(jīng)學教育和評議之風下,一個沒有功名的太學生怎么可以娶一個倡呢。既然這樣,一個龐大的游子群體不可能是太學生,那么,又是一個什么樣的群體呢?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古詩十九首》產(chǎn)生的時代和作者的大致情況了。《古詩十九首》產(chǎn)生的時代為漢質(zhì)帝以后,漢少帝之前。其作者不是太學生,而是來自來寒族人士。他們能詩文,喜歡音樂,聚集京城,謀求功名。這樣的一個群體會是誰呢?《后漢書》有這樣的記載:
光和元年(公元前178年),始置鴻都門學生?!崩钯t注:“鴻都,門名也。于內(nèi)置學。時其中諸生。皆敕州、郡、三公舉召能為尺牘辭賦及工書鳥篆者相課試,至千人焉。[6]341
伏承有詔敕中尚方為鴻都文學樂松、江覽等三十二人圖象立贊,以勸學者。案松、覽等皆出于微蔑,斗筲小人,依憑世戚,附托權豪,俯眉承睫,微進明時?;颢I賦一篇,或鳥篆盈簡,而位升郎中,形圖丹青。……是以有識掩口,天下嗟嘆。今太學、東觀足以宣明圣化。愿罷鴻都之選,以消天下之謗。[6]2499
由以上材料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信息:鴻都門學的設立在光和元年,漢靈帝時期;鴻都門學生皆以能“尺牘辭賦”為長;鴻都門學士人數(shù)眾多,至千人;鴻都門學士出身非名門豪族。所謂的 “微蔑,斗筲小人”,是指當時沒有什么政治地位的寒族。鴻都門學是與太學、東觀相并列的單位。如果說太學注重經(jīng)學教育的話,鴻都門學則注重“尺牘辭賦,工書鳥篆”之學。太學之士以經(jīng)學取勝,鴻都門學士則以文學為先。類似的記載在《后漢書·蔡邕傳》中還有記載:
初,帝好學,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諸生能為文賦者。本頗以經(jīng)學相招,后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數(shù)十人。侍中祭酒樂松、賈護,多引無行趣執(zhí)之徒,并待制鴻都門下,熹陳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悅之,待以不次之位。又市賈小民,為宣陵孝子者,復數(shù)十人,悉除為郎中、太子舍人。[6]1991
而諸生競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頗引經(jīng)訓風喻之言;下則連偶俗語,有類俳優(yōu);或竊成文,虛冒名氏。[6]1996
從以上蔡邕對鴻都門學的批判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一是鴻都門學士憑自己的才學和帝王的賞識,可以得到“不次之位”,即功名;二是鴻都門學士的作品內(nèi)容多“陳方俗閭里小事”,就是說內(nèi)容少政治教化,多以下層社會的生活為主。其作品從藝術上講,多“連偶俗語”,就是說文章的語言多用對偶和民間語言,如諺語、歌謠之類。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鴻都門學士的大致情況:一是漢靈帝于太學外另設鴻都門學,大量招能辭賦之士,并給予豐厚的政治待遇;二是鴻都門學士數(shù)量眾多,形成“諸生競利,作者鼎沸”的火熱局面;三是鴻都門學士大多出身寒族,為士族階層瞧不起;四是他們都能為辭賦,作品還帶有一定的民間語言的風格特點。
結合鴻都門學士的各項特點,我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古詩十九首》作者的身份特點與鴻都門學士的身份特點幾乎完全吻合。馬茂元曾具體為“《十九首》產(chǎn)生于東漢末年桓、靈之際”[4]16。結合前輩學者所論證的《古詩十九首》的作者為東漢末期下層文人的作品的說法,我們基本可以得出《古詩十九首》的作者為鴻都門學士的結論。鴻都門學士的隊伍是龐大的,這個龐大的游宦隊伍在長期的漂泊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生發(fā)出相同的感情,那就是對人生境況的感慨和對故鄉(xiāng)妻子的思念。由于他們來自濁流,受經(jīng)學的熏陶較淺,所以他們的詩歌作品沒有詠史的感嘆,沒有言志的抱負,沒有“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的內(nèi)容,而只是感嘆游子漂泊之苦,人生無常之談,空床難獨守的煎熬。這些內(nèi)容不是板著面孔的儒家之士所能為的。正因為這些詩篇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所以在他們中間得以廣泛流傳。在《古詩十九首》的傳播過程中,鴻都門學士群體的傳播當為第一層次的傳播群體。由于《古詩十九首》中很多詩篇道出了時人對人生的普遍感嘆和認識,所以它能夠迅速進入第二個傳播群體——建安時代的士人群體進行傳播。如《驅(qū)車上東門》有詩云:“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悟”,其所表達的對求仙的否定和對生命的達觀思想對曹魏文人有很大的影響。曹操、曹丕、曹植均有類似的思想表達,如曹丕《折楊柳行》詩曰:“王喬假虛辭。赤松垂空言。達人識真?zhèn)?。愚夫好妄傳?!盵7]547
既然知道鴻都門學士為《古詩十九首》的作者,那么,《古詩十九首》這么優(yōu)秀的作品為什么沒有留下作者呢?關于這個問題,筆者以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為寒族,即所謂的濁流,為當時掌握話語權的清流士大夫階層所瞧不起。如蔡邕、陽球等人談及鴻都門學士則稱之為“無行趣執(zhí)之徒”,“出于微蔑,斗筲小人”。據(jù)《后漢書·靈帝紀》李賢注:“鴻都,門名也。于內(nèi)置學。時其中諸生皆宋州、郡、三公舉召能為尺牘辭賦及工書鳥篆者相課試,至千人焉?!倍裉?,我們有史料可查的僅有八人,可見依當時情況而觀,鴻都門學士在當時的政治上遭受到士族地主階層強烈的鄙視。二是由于桓、靈時期帝王的大力提倡,以及鴻都門學的設立,掀起了一個辭賦創(chuàng)作的高潮。這次高潮是繼武、宣之后的第二次漢賦創(chuàng)作高潮,但沒有任何作品留下來。倒是以曹丕為首的曹魏文人留下了大量辭賦。這些辭賦之士的辭賦都沒有流傳下來,其詩歌又怎么會得到當時文化界的認同呢?三是因為董卓之亂,當時國家的典籍文獻幾乎在戰(zhàn)禍兵燹中毀滅殆盡,鴻都門學士的大量作品以及之前的大量的兩漢文獻更是所剩無幾。即便是當時的文壇領袖蔡邕,也沒有任何作品得以保留。我們今天看到的《蔡邕文集》,還是蔡邕死后十多年,由于曹操重視蔡邕的作品,特意從匈奴把蔡文姬贖回來整理的,這才使蔡邕作品得以傳世。當時,即便是身處荊州和平之境,得到蔡邕大量藏書的王粲都沒有整理搜集蔡邕的作品,更何況是沒有得到士族文人認可的鴻都門學士的作品。故其作品流失也是很正常的。
[1]木齋.略論《古詩十九首》的產(chǎn)生時間和作者階層[J].山西大學學報,2005,(7):28-32.
[2]劉勰.文心雕龍義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張懷瑾.鐘嶸詩品評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4]馬茂元.古詩十九首初探[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
[5]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64.
[6]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7]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責任編輯 周亞紅)
Towards Identity of the Author of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
ZHANG Li-feng
(School of Arts,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In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inner feelings are expressed almost through physiological ways. Most of female characters were singing-girls living in the regions of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and most of wanderers were those who felt depressed about their unsuccessful career in Luoyang.From the two points contacted each other,this work was created in the reign of Ling Emperor of the Han Dynasty.The wanderers in the capital were Hongdumen scholars who were born in humble families,and they had a large number of folk literature as officials in their life.Accordingly,the author of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 is presumed to be one of the Hongdumen scholars,which can also be verified by other aspects.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author;Hongdumen scholar
I207.22
A
:1673-1972(2014)04-0066-04
2014-06-05
張麗鋒(1979-),男,河北新樂人,博士生,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