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冰藝
摘 要 小學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小學習作教學,教師應在給學生多一些“快樂”上花心思,下足功夫。在日常的習作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給學生灌輸一種理念,寫作文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寫作之前的準備和積累,寫作中的構思和情感抒發(fā),寫作后對自己成果的自信和對評語的期待,都應該是一種享受快樂的過程。真正讓習作表達與交流評價成為孩子自己的需要,寫自己的生活,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抒寫自己的情感。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并用自己得意的語言來表情達意,才能實現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自由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成因分析;優(yōu)化策略
關于習作教學,《課程標準》(2011修訂版)明確提出:習作教學應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注意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那么,小學生需要怎樣的作文?小學生作文該怎么教?毫無疑問,關鍵是要解決“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
因此,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充分認識到小學生習作應以兒童為本位,小學的習作教學也應該是站在兒童本位的立場設計教學,讓習作表達與交流評價成為孩子自己的需要,寫自己的生活,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抒寫自己的情感。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并用自己得意的語言來表情達意,真正實現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自由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的最終目標。
然而,在我們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發(fā)現不少小學生對寫作文有畏懼心理,一提作文就心煩,為了應付作文,有的同學要么編、要么抄,結果是越怕寫作文就越不愿寫,最后由懼怕變成了討厭。筆者通過與眾多學生的交流與討論,對他們懼怕寫作文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可大致總結為如下兩個方面:
一、學情診斷,準確把脈學生“害怕”習作的成因
1.從學生方面來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寫作素材匱乏。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個人的閱歷和生活經驗少,加之很多學生課業(yè)負擔重,有些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班,這種兩點一線或是三點一線的生活都比較單調。他們很難更多的去接觸自然,接觸外面的社會。沒有這些經歷作為寫作的素材,也就沒辦法寫出內容充實的作文。面對一些有關生活經歷的作文,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同學抓耳撓頭,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比如有一個老師出了一道作文題“記一次掃墓”,結果他們班有一大半的同學不能按時交作業(yè),還有家長干脆打電話與老師溝通說“孩子還小,從沒帶回老家去掃過墓,能不能換個題目”,所以有時老師出題還是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閱歷情況。還有一些同學對生活中的各種細節(jié)熟視無睹,一些看到的東西并沒有經過頭腦的思考,一些聽到的事情也沒有在頭腦中留下印記,即使周圍的生活給他們提供了很多天然的素材,由于他們沒有留心和收集這些生活素材的習慣,所以往往是“眼中有”而“心中無”,自然而然習作時也只能是“無從下筆”了。
(2)寫作動力缺乏。文章是為了表達思想和交流情感的,尤其是當自己的文章沒有得到老師或是同學的肯定的時候,他們就會認為自己努力得不到相應的尊重,找不到那種將情感或是感悟與人分享的愉悅感?,F如今教師的各種負擔越來越重,很多教師對于作文批改給予的時間往往不夠,所以除了一些比較突出的作文可能評語會給予適當關注,針對性強比較細致外,很多中下水平的作文評語往往是寥寥數字,學生看到諸如“已閱”,或是“寫得的不錯”之類的評語,他們會覺得被敷衍了,要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最希望的是得到旁人的關注與肯定,這是他們繼續(xù)樂于進行作文學習的一大動力,沒有這些動力的驅動,他們會慢慢封閉自己的這種思想交流的欲望,他們的寫作興趣就會遞減。久而久之他們也就只是將作文習作訓練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自然也就難以體會到寫作中的快樂。
2.從教師方面來看,主要有以下因素:
(1)習作目標定位過高。眾所周知,一個好的題目能引起人閱讀的興趣。同理,一個好的作文題目也能增加學生的寫作欲望??涩F實中一些老師出題過于陳舊,像”家鄉(xiāng)巨變”之類的題目很多城市里的學生根本就無從下筆。還有一些題目超出了小學生的能力范疇,像“回到原點”之類的文章,這應該是高中生才能寫的文章,更是把學生弄得一頭霧水,不知該從何處下筆。事實上我們看到小學習作教學中諸如此類現象還真不少。很顯然不少老師將小學生的作文訓練拔高到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水準,不但要求語言優(yōu)美,邏輯通順,還要求內容充實具體,生動精彩,甚至還要求推成出新。而對于大部分中下水平的學生來說,要做到語句通順就已經不容易啦,更高一些的要求只會讓這些剛剛接觸到寫作的小學生產生畏懼的心理,認為寫文章是件高不可攀的難事。而各種條條框框又給他們早早的套上了思維的枷鎖。
(2)激勵評價意識淡薄。一些老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分時吝于給高分,認為打高分容易使學生滋生自滿情緒,所以有時甚至會故意壓低評分。但是這樣做往往會使一些水平中等或是中下的學生受到打擊,認為自己再怎么努力水平還是上不去,進而失去了習作的興趣。還有的老師評語過于簡單,學生辛辛苦苦的作文只有寥寥幾個字,見到這樣的評語學生自然也提不起興趣再花大力氣寫一篇別人不愿意花時間看的文章。抑或還有些老師把“恨鐵不成鋼”或過高的期望帶來的氣惱與無奈也傾注到了評語中。如:“廢話連篇,重寫!”“你能告訴我你寫的是什么嗎?”等等。學生完成作文以后懷著期盼的心情得到的卻是這樣的評語,心中那該是多么的失望啊,甚至有些同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了打擊,可能就此再也提不起寫作的興趣了。
二、以生為本,優(yōu)化小學習作教學的基本策略
針對上述小學生害怕習作的基本原因,筆者在自己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嘗試站在兒童本位的立場設計教學,逐步摸索了一些應對辦法,力圖使學生在完成習作的過程中能找到一些樂趣。讓習作表達與交流評價成為孩子自己的需要,寫自己的生活,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抒寫自己的情感。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并用自己得意的語言來表情達意,真正實現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自由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的最終目標。因而,我們的小學習作教學,教師應致力于在多給學生一些“快樂”上花心思,下足功夫。竊以為可從以下方面去著力:
1.習作教學,“樂”教為先
要讓學生快樂寫作文,老師本身就應當是在快樂地教作文。我們應當將快樂貫穿于這個作文教學當中。首先,在給學生選題時,我們就可以試著推成出新,撇棄一些老舊的題目,發(fā)掘一些新的題目。其次我們要加強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欲給學生一杯水,我們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只有自己博覽群書,提升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修煉成一身書卷氣,才能在教學中舉一反三,旁征博引,才能在授課中體驗教學的快樂。同時,這種激情也能感染到你的學生,使他們在精彩的教學中感受到作文的樂趣。試想,若教師自身都對作文沒有興趣,如何能提高自己的作文素養(yǎng),又怎么會有能力或憑借自己強烈的寫作欲望去點燃學生們的習作熱情呢!
2.觀察生活,“導”字領路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說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弊阋娚钍菍懽髦?。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小學階段的學生充滿了童真和好奇心,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的這個身心特點加以適當引導,將他們對外部世界的一部分好奇心引導到習作教學中來。我們要讓他們多體驗和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這樣才能在平時就累積一些素材,不至于等到下筆之時才發(fā)現自己無話可說。比如當我上到《珍珠鳥》一課時,我就讓同學們自己上網查一些關于鳥類的資料,然后去花鳥魚蟲市場觀察一下各種鳥類,并寫篇短文來描寫自己觀察到的鳥兒是什么樣子的。結果我發(fā)現很多同學都非常樂意去完成這項任務,相比于以前一些類似的任務,這次關于鳥兒的描寫也生動有趣多了。由此可見,教師結合日常教學適時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接觸自然和社會,學生就能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生活素材,這樣下筆也能做到言之有物。
3.閱讀積累,“悟”在心中
我們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課外讀物,有可能的話還可以為他們推薦提供一些適宜他們的書目。閱讀可以開闊人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內涵。一些課外讀物還可以提供一些素材給學生借鑒。一些好的范文中優(yōu)美的遣詞造句,精彩的修辭手法,精巧的結構設置,可以讓學生多多記錄,理解并及時積累下來并學“語”致用。這樣,學生可以掌握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熟悉一些精彩的表達手法,漸漸的做到由模仿范文到創(chuàng)造美文,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還記得一位孩子的家長在看了孩子《夢中的橋》的作文后興奮地來到學校對我說:“老師,我的孩子昨天寫了一些很有‘水平的話。”原來孩子在文中這樣寫道——
……
每個人的心中,還有一座文明的橋。它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架在了每個人的心口上。每當我在夢中聽到了一聲聲“您好”,“對不起”時,我的臉上就會露出天真,純潔的笑容。
橋,是各種各樣的。不僅有有形的橋,還有無形的橋。不管是有形的橋,還是無形的橋,都給人提供方便。所以,請你快樂地邁過這些橋吧!
孩子媽媽激動得不得了,原來孩子閱讀中積累的素材能夠靈活的在自己的作文中用上了,用得是那么自然妥帖。讀書是孩子一輩子的大事,當看見課外閱讀為孩子們悄然打開這一扇扇讀寫結合的天窗時,當看見馥郁的書香彌漫他們的心房時,當一個個平常而又樸實的詞匯在孩子靈動的筆下鮮活起來時,做老師的我們擁有的是無限的欣慰……
4.幫助指導,“法”隨其后
人都會喜新厭舊,小學生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的作文教學老是采用同一種方式,或者是照本宣科,那么學生很容易失去新鮮感,漸漸就會覺得枯燥無味。所以,我們應當時常變換花樣,讓學生找到其中的樂趣。比如我們在組織郊游活動時,就可以適時讓同學們注意自己的所見所聞,等活動結束后將一路上的見聞挑自己喜歡的寫成一篇小作文,這樣就可以讓同學們做到有事可記,有景可寫,有情可抒。我們還可以應用當前的多媒體影像,組織同學們看一段電影,寫一篇文章說說自己看完電影后的感受;聽一段音樂,講講自己聽到音樂時的心情;聽一段小故事,大家分組討論一下,從故事中明白了哪些道理,得到了哪些啟示,然后寫一篇聽(讀)后感。這樣,教師在學生最需要時給予及時的幫助指導,指點方法,授之以“漁”,這些看似平常卻深得學生喜愛的方式給學生提供了素材儲備和選擇使用言語材料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自然學生筆下的語言就會是積極靈動的。
5.分層評價,“賞”字當頭
多給予學生鼓勵性評價,讓學生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一個班級有四五十名學生,每個學生的語文功底肯定會參差不齊,如果我們用一刀切的方式來對他們的作文進行簡單的評價,那么很多中下水平的學生就可能很難得到鼓勵性評價的機會。教師應當因材施教,對于優(yōu)生和中上學生,可以對他們的習作適當提高評分要求,評分時可以適度的“高分低評”,在肯定他們優(yōu)點的基礎上,適當的指出他們的缺點和不足,最好能拿出其中的幾篇范文進行比較,指出他們的優(yōu)缺點。這樣,既能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又不至于使他們驕傲自滿。而對于中下學生,教師則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給他們設計習作任務時可以適當降低難度,不至于讓他們一看到習作練習就產生畏難心理,對他們進行評價時最好是采用縱向比較,讓他們發(fā)現自己相比于前次的作文有哪些進步,比如用了哪些名言名句,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那些情節(jié)段落描寫得比較好等等,要讓他們知道老師有關注到他們的點點滴滴的進步。當然,對于他們的缺點也不能文過飾非,但評價缺點也要講究技巧,我們應當在評語中盡量使用委婉的語氣,這樣學生易于接受,不至于挫傷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宜在一篇習作中指出太多的錯誤,一些不足之處可以留到下次再犯的時候指出,這樣才不至于讓學生感到自己的文章給人的總是一無是處的錯覺。
總之,我們的小學習作教學,教師應致力于在多給學生一些“快樂”上花心思,下足功夫。在日常的習作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給學生灌輸一種理念,寫作文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寫作之前的準備和積累,寫作中的構思和情感抒發(fā),寫作后對自己成果的自信和對評語的期待,都應該是一種享受快樂的過程。真正讓習作表達與交流評價成為孩子自己的需要,寫自己的生活,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抒寫自己的情感。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并用自己得意的語言來表情達意,才能實現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自由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方利民《快樂與不快樂—小學生作文“失樂”的原因與對策》語文教學通訊,2011年1月第613期
[2]楊雄《有效指導 輕松習作》,小學教學參考,2012.9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
[4]《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