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彩霞
摘要:2013年暑假,中央10頻道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河南衛(wèi)視的《漢字英雄》兩檔節(jié)目掀起了漢字熱。當人們和選手同步答題時,發(fā)現(xiàn)寫好漢字說著容易做著難,中國人能夠?qū)懗銎翝h字的人卻寥寥無幾:有的提筆忘字;有的多點缺撇;有的筆順顛倒;還有的結(jié)構(gòu)不合理,極其難看。身為中國人寫不好中國字,這不是個別現(xiàn)象,這種狀況,怎能不令人憂慮。本文從漢字正起來、準起來和美起來三個方面對日常教學的“硬傷”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寫字教學 漢字 解決辦法
“字里乾坤大,筆下天地寬。”身為中國人卻寫不好中國字,這個現(xiàn)象值得我們反思。在寫字教學中,教師很努力,學生很認真,沒有人不想寫好字。據(jù)一項對400名學生的調(diào)查顯示,約90%的學生表示自己寫的字難看。筆順、結(jié)構(gòu)、包括如何在電腦普及的新時代做到提筆不忘字,都可以通過漢字教學來改善,可是還有一些問題是學校教育無法解決的。我們有必要從小學一年級寫字教學這個源頭來探尋一下寫字教學的三處“硬傷”,也即寫字教學中三個無法自我解決且普遍存在的、充滿矛盾卻得不到重視的、需要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配合解決的問題:漢字不正、不準、不美。
一、漢字正起來
書寫漢字是一項系統(tǒng)的復雜工程,漢字的每一個筆畫既要考慮形狀、方向、長短、彎度等量度控制問題,也要注意筆畫的位置、間距、交叉連接部位以及均衡對稱性等組合結(jié)構(gòu)問題,還要注意對運筆的力度、速度、節(jié)奏、韻律、呼應等藝術因素進行有效控制。幼兒園教寫字的時期,大多數(shù)幼兒才5歲,幼兒肌肉發(fā)育不完全,握筆力量不夠,行筆沒有力度,如果讓幼兒過早練習寫字,容易造成幼兒執(zhí)筆時用力過度,寫字時趴得很近等古怪姿勢,加上幼兒心理水平和意志品質(zhì)的欠缺,使得這一現(xiàn)象普遍“有看法而沒辦法”。而這種現(xiàn)象只要一個月,就會成為固定的習慣,一年級教師再想糾正學生的握筆姿勢、寫字姿勢,費勁半年甚至一年,卻沒有什么效果。一年級開始寫字教學尚有難度,如果讓幼兒提前寫字,勢必超出了幼兒對漢字的認知和行為能力,這毫無疑問使寫字教學難上加難,收效適得其反(但是從近幾年的一年級新生第一堂寫字課來看,所有的幼兒在幼兒園已經(jīng)開始寫字,無一例外)。
提前寫字弊大于利:5歲的幼兒園幼兒書寫漢字時費勁、費時、費眼,寫好的沒有幾個;教寫字的教師絞盡腦汁卻給一年級寫字教學造成障礙,何必要提前寫字呢?有的幼兒傾盡全力卻寫得歪歪扭扭,有的幼兒討厭提筆寫漢字,這就是沒有尊重學習規(guī)律、提前寫字造成的。
二、漢字準起來
漢子要想準起來,字體是關鍵?,F(xiàn)行的教材以楷體字為范本讓學生學寫字。但是出現(xiàn)兩個矛盾的問題:第一,書寫工具不稱手??w字要用毛筆或美工筆練習書寫,這是因為楷體字的筆畫中,“橫”不是水平的,有點“左低右高”,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角度,很多筆畫還有“起筆”“收筆”等要求,完全要靠自己的模仿能力和長期反復練習學習。小學生開始學習寫字時,都是用鉛筆書寫,要用鉛筆寫出楷體字,就連成年人也寫不好,小學生想寫好談何容易。第二,寫字標準和練字要求不對稱。我們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從“橫平豎直”開始,字的筆畫要寫得“橫平豎直”,才容易讓學生把每個字寫得“工整”,然后,再要求學生把字寫得大小均勻。這本來是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但是在手寫正楷字體里,幾乎沒有一個直線的筆畫。而在宋體字里,大多筆畫為直線和直角,它的其他重要筆畫尤其是在彎度上和手寫體相差也很大。也就是說,我們要求的其實是宋體字的標準而我們讓學生練習的是楷體字。我們的各種出版物,包括學生用書都是以宋體字為主,學生自然先入為主地認為宋體字就是正確的書寫方法。我們現(xiàn)行的小學課本的正楷也出自于計算機排版印刷,更接近宋體字而非手寫體的正楷。如果練習手寫宋體字字體,在硬筆書寫速度很快的情況下,這幾乎不可能,所以沒有人去練習宋體字,因此,手寫體正楷仍然是漢字書寫的主流,但是除了書店里的字帖之外,我們很難看到真正的正楷,見不到正楷又何以寫出正楷?
所以,要改變這種自相矛盾的局面,我們在小學教材中要明確學生規(guī)范的字體,給學生與要求相一致的工具,同時在中小學課本以及各種學生出版物中推行手寫體漢字,以真正的手寫體文字來代替計算機字體,給學生一致的范本來模仿和應用。
三、漢字美起來
首先要有漢字書寫標準,而標準的缺乏導致教學過程中示范有缺憾,評價學生的漢字缺乏科學指導,使?jié)h字美化的過程模糊性大于準確性,這需要社會各界的力量來解決。就拿教寫字的教師來說,教師的示范作用發(fā)揮不到一半。這個“一半”有兩個含義:一是一半的教師根本不夠格給學生示范寫字。教師寫的字五花八門,各自不同,說寫字好與不好只是憑感覺,沒有標準,更不知道怎樣才算寫好漢字,是在模糊中教、學、練。二是字寫得好的教師,示范效能只能發(fā)揮一半。因為漢字形體是一筆一筆地書寫出來的,書寫中每個筆畫自身的形狀、方向、長短和彎度只是基礎,要同時把筆畫的位置、間距、交叉連接部位和均衡對稱性等漢字構(gòu)造的藝術處理好才算完成漢字的書寫,這是有很大難度的事情。沒有從量、度、構(gòu)造、組配等方面規(guī)范的漢字標準,其他同行也只是“目測”和“意會”,學生更是憑用心“悟”來效仿。這樣的寫字教學勢必大打折扣,代代相傳,使多數(shù)中國人寫不好漢字。
目前,“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得到了國人廣泛的認同。國家已經(jīng)頒布了語言文字法,要求公民說普通話、寫規(guī)范字,可對漢字書寫水平應該達到什么程度,卻沒有形成明確的考核評價標準,只有定性的“嚴”,而沒有定量的“格”,最終必然是“嚴格”不起來。欣聞教育部正在制定《中小學生寫字等級標準》,但愿這一標準的出臺能對國人寫好漢字產(chǎn)生促進作用,使中國人寫好中國字的夢想得以實現(xiàn)。
面對一個個求知若渴、想把字寫好而不懈努力的學生,我們真的“傷不起”,我們真得很有必要聯(lián)合起來,消除“硬傷”,維護學生寫好漢字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讓漢字不僅熱起來,而且正起來、準起來、美起來。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