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慧
摘 要:高中地理是地理教育課程的基礎,在更高要求的地理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地理教學中的學案設計和教材內(nèi)外的閱讀材料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高中地理,并全方面地完善自己。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策略;人教版
人類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地理環(huán)境,高中地理是地理教育課程的基礎,在更高要求的地理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地理教學中的學案設計是師生一起努力的結晶,它是由教師精心完成,學生自主探究完善的學習方案,可以引導學生培養(yǎng)恰當?shù)膶W習方法以更好地完成地理學習。另外,教材內(nèi)外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提高了其自身的整體素質(zhì)?,F(xiàn)下,我們以人教版為例,淺析高中地理的教學策略,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更多的教師為學生制訂出更適合的教學策略,從而大幅度提高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高中地理學案的組成和設計原則
1.高中地理學案由課前預習、學法指導、課堂練習以及學習小結四部分組成
課前預習是地理學案中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前自我學習的部分,一般不會牽涉過難的知識點,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可以培養(yǎng)自身自主學習的習慣,自然而然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法指導是地理學案中極為關鍵的一部分,它主要針對學習內(nèi)容中較難部分,往往牽涉到地理教學中的重點。學法指導側重于指導,即提示方法,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如,學習地形知識的方法、如何記憶圖示的方法等。這種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讓學生融會貫通,以便在之后的學習中如魚得水。課堂練習能反饋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吸收程度,便于教師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以完善該方面的教學。學習小結是地理學案的最后一部分,它可以指導學生系統(tǒng)地整理當堂的教學內(nèi)容,鞏固印象并便于日后復習,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整理和總結能力。
2.高中地理學案的設計原則分別為目標優(yōu)化原則、問題化原則、方法化原則、圖表化原則、參與化原則
目標優(yōu)化原則是地理學案設計中的基礎。地理學案設計是在響應《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是否適應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并突出學習目標的重點,同時各方面兼顧而完成的設計,目標優(yōu)化奠定了學案設計是否成功的基礎。問題化原則,即將課程內(nèi)容轉化成一個一個可供探究的問題。問題的形式能激發(fā)學生掌握新知識的興趣,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未知的東西對人來說總是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學生為了將未知變成自己的已知,更會不遺余力地去探尋出更多的知識,同時又發(fā)展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化原則側重設計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調(diào)動主動性,以求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圖表化原則是地理學案設計的重要原則,圖表是地理這門學科的特點,地圖和圖表的應用既可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教學內(nèi)容,又可加深學生對空間思維能力以及讀圖能力的掌握。參與化能力,即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到地理學案設計中,在參與中更方便完善自己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對閱讀材料的應用
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有效地加強了地理觀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同樣可以適當滲透一些教材以外的閱讀材料,以豐富教材內(nèi)容,拓寬學生的地理視野。
閱讀材料的選擇不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這樣既不會因為難度問題造成吸收知識的困難,又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內(nèi)容,開闊視野,拓展學生的綜合地理知識以及加強其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板塊運動與褶皺山系”這一閱讀材料補充了板塊運動以及褶皺的地理知識,深化了學生對該內(nèi)容的理解與印象。
閱讀材料不是考核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在學習閱讀材料時不會覺得有壓力或者負擔,反而會因為輕松地學習閱讀材料而對其產(chǎn)生興趣。例如,閱讀“波浪和潮汐”時,學生在理解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各種影響后又可了解潮汐的產(chǎn)生,引發(fā)學生對潮汐產(chǎn)生原因的興趣,同時還能被先人探索挖掘出如此的規(guī)律知識所折服,被他們的精神所感染,從而更激發(fā)自己的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習慣主動去學習更多的地理現(xiàn)象。
人教版教材注重時事問題和熱點問題與教材相結合的內(nèi)容滲透,例如,“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這則閱讀材料,它不但對正文內(nèi)容進行補充,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更讓學生關注熱點問題,拓寬對全球變暖問題的思考,并讓學生提出解決辦法和應對措施。這樣的事實材料不拘泥于教材書本,能有效開闊學生眼界,引發(fā)學生對自然、對世界的探索與思考,培養(yǎng)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學有一定難度,卻也十分重要,地理教學學案無疑是一種良好的工具,為地理教學作鋪墊,讓地理教學事半功倍,而教材內(nèi)外的閱讀材料則是一種補充,它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印象,鞏固當堂所學內(nèi)容,更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學會實踐,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自然,這更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全方面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賈鵬.探論對話型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D]. 首都師范大學,2011.
[2]李青.人教版高中地理“問題研究”專欄的教學實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3]施魯.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問題及對策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作者單位 山西省霍州市職業(yè)中專學校)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