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格, 劉光輝
(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 人體解剖學教研室,鄭州 451191)
說課是在集體備課這一教研活動形式的基礎上發(fā)展形成的,其基本涵義是教師系統(tǒng)地解說自己對具體課程的理解。闡述自己的教學觀點,表達對具體執(zhí)教課題的教學設想、方法、策略以及組織教學的理論依據等[1]。該文以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護理應用解剖學為對象,從課程定位與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特色、課程反思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1.1 課程定位 護理應用解剖學是在研究解剖學知識的基礎上,著重闡明護理實踐過程中準確應用解剖學知識的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2]。它主要講述人體系統(tǒng)解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及其在護理崗位工作中的實際應用。在整個護理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中起了重要的“基石”作用。即是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
1.2 課程目標 根據護理崗位工作能力培養(yǎng)的需求,以及筆者單位護理專業(yè)“培養(yǎng)高端技能型護理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堅持需要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的原則下,提出了護理應用解剖學這門課的課程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關于人體形態(tài)結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將要學習的其他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打下堅實的基礎[3];同時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依據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需要,本著人體解剖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力求與其他護理專業(yè)基礎課及專業(yè)課相銜接。將護理應用解剖學的教學內容分為3個模塊。模塊一緒論部分。模塊二為人體的九大功能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感覺器和神經系統(tǒng)),這是該課程的主要內容。重點描述人體各系統(tǒng)器官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以及基本功能。模塊三為常用表面解剖和護理應用解剖,著重闡述護理基本技術,比如基本注射法、生命體征的觀察、穿刺技術、插管技術等操作中涉及到人體解剖學知識及其實際應用。根據護理應用解剖學的教學內容,筆者實際安排了82個學時,其中理論課為40個,實訓課為42個。
3.1 教材 護理應用解剖學這門課程使用的教材是《正常人體結構》,是筆者單位護理專業(yè)校本??平滩牡囊环N。按照護理應用解剖學的課程目標,遵循“基本、必須、夠用、實用”的原則,對護理職業(yè)需要的“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講夠、講透的原則上編寫的[4]。
3.2 學情分析 護理應用解剖學的授課對象是大一新生,這些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主要是因為這些學生中既有普招生又有對口生,既有理科生又有文科生,女生多男生少;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學生都是90后的年輕人,易于接受現代化的授課技術,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這三點又使他們具有了極強的可塑性。
3.3 教學資源 ①師資隊伍。講授這門課程的專職教師包括十位,其中副教授3名,講師5名,研究生7名,雙師型教師3名。再加上2位資深的人體解剖實驗技術人員,大家的通力合作保障了實驗課保質保量地開展。②教學設備。理論課教學設備:該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師不僅有完整的教學課件、教案及講義,還具有一套涵蓋各個系統(tǒng)的教學錄像和人體解剖的科普錄像《人體的奧秘》。實驗課的教學設備包括完整的人體標本、完備的人體結構模型和成套的解剖學掛圖。
3.4 教學方法 理論課教學以講授法為主,根據課程內容適當結合歸納法、演示法、歌訣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例如在講到輸尿管的生理性狹窄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習的食管的生理性狹窄,從而歸納出來這些狹窄多位于起始部、交叉處和終止處。在講述關節(jié)的運動方式時,教師采用講述法,一邊講述一邊在自己的身上做出某一關節(jié)的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環(huán)轉等運動方式。在講到十二對腦神經時,可以編出歌訣: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聽九舌咽,迷副舌下神經全,便于學生記憶;實驗課集視頻、示教、實踐、檢測四位一體,及時糾正錯誤,融教、學、做、驗于一體[5]。這些教學方法將傳統(tǒng)的授之以 “魚”轉變?yōu)閷W會了如何去“漁”。并將枯燥的被動學習變?yōu)榭鞓返闹鲃訁⑴c,充分滿足醫(yī)學高職高專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知識技能型醫(yī)學人才的需要。
3.5 學習方法 根據學生的特點及該門課程的特點,教師在授課過程及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及時正確指導學生學習,主要的學習方法包括抓住形態(tài)學特點法、系統(tǒng)解剖學要系統(tǒng)學法、比較歸納法3種學習方法。學生通過以上3種方法基本上能夠解決解剖學難學的問題。
4.1 評教 就是評價教師的教書育人效果,主要通過學生、專家、同行和自我4個方面。專家評教主要通過學校的督導小組定期的聽課,學校的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學檢查。學生評教是通過教務處的學生評教系統(tǒng)評價教師的授課情況。同行評教既包括同學科教師的評價和反饋意見,還包括后續(xù)老師對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自我評教是教師在每次課結束時對自我授課情況的一個反思和改進,記錄在理論課教案和實驗課教案的相應欄目。通過以上4個方面的評教,保證了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
4.2 評學 就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護理應用解剖學是一門考試課,考試的綜合成績包括4個方面:期末筆試、實驗報告、實物考試和平時考勤。筆試為主要方面,占總成績的80%;實驗報告、實物考試和平時考勤占總成績的20%。
護理應用解剖學屬于形態(tài)學的范疇,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邏輯推理性不強,學生感覺枯燥無味,所以筆者在授課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人體結構彩圖、標本照片以及視頻截圖,以便學生能更直觀的觀察;甚至授課過程中結合臨床實例,教師親身示教,以便學生能理解記憶。該門課程重點突出了護理應用,“護理專業(yè)需要什么我們就講授什么”,著重闡述了護理基本技術操作和實際臨床護理工作中涉及到人體結構知識及其實際應用。
6.1 思得 筆者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加大了實驗課的學時,實驗課與理論課的比例達到1∶1,充分體現了解剖學的學科特點。在實驗課考核上完善了標本和實物考試,這樣也充分完善了護理應用解剖學的考核體系。以往的實驗課成績只計算考勤和實驗報告的成績,從2009級護理專業(yè)開始實驗課考核方式加入了標本和實物考試這一項。標本和實物考試更加突出體現專業(yè)特征,比如護理專業(yè)的運動系統(tǒng)內容偏向于骨的位置和重要的骨性標志、肌群的位置和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
6.2 思改 根據對以往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效果的長期深入的思考,筆者發(fā)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部分,并提出了解決的辦法。需要更加突出專業(yè)特點。要緊緊圍繞護理工作的需要和護理執(zhí)業(yè)考試的需求,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授課。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標本考試的方法和范圍,可增加筆試段考,使考核制度更加完善。為了進一步提高護理應用解剖學教學的實效性,增加教師到醫(yī)院護理一線進修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教師也要注重自身發(fā)展,提高該課程教師隊伍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
[1] 魯獻蓉.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說課[J].課程·教材·教法,2003,7(20):25-30.
[2] 林乃祥.護理應用解剖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3] 李友余.探索高職護理專業(yè)人體解剖學說課[J].科技文匯,2012,10(下旬刊):137,188.
[4] 王 偉.正常人體結構[M].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11.
[5] 趙克芳,王振全,田志峰,等.高職高專護理專業(yè)人體解剖學課程說課探究[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