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君
摘要:休謨問題從提出至今,都沒有獲得令人滿意的答復, 但其對歸納法的詰難是任何一個信奉科學力量的人所不能回避的, 該問題中閃爍的懷疑論的科學精神也值得我們探究。本篇文章將從論述休謨問題出發(fā),最終落腳于其中蘊含著的可貴的科學精神。
關鍵詞:經(jīng)驗;因果關系;習慣;信念;科學精神
在近代認識史上,休謨問題是向人類提出的最大挑戰(zhàn)。休謨的論證和結論曾導致人們對自身理性失去信心,從而動搖了整個科學知識大廈的基礎,使人們對科學認識的可能性普遍產(chǎn)生了懷疑。自康德以來,休謨問題一直支配著西方各主要哲學流派的思想,也影響和制約著許多科學家的思維。
而揭開這一認識之謎,將為人們開拓新的視野,展示新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平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許多思想上的危機,給人們理解科學認識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提供一把開啟神秘之門的鑰匙。
一、對休謨問題的陳述
正是由于對近代科學上述特點的不同強調,近代西方哲學中出現(xiàn)了兩個明顯不同的派別,即以強調數(shù)學和邏輯演繹方法的理性主義者和以強調經(jīng)驗歸納方法的經(jīng)驗主義者。而18世紀的休謨則是實驗科學方法的堅決擁護者,并由此出發(fā)提出了影響深遠的“休謨問題”。
而休謨提出的這一問題無疑成了人類認識領域的斯芬克斯之謎。休謨通過分析研究觀念的起源、聯(lián)結、分類和因果聯(lián)系的性質,對人類認識的許多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存疑,并可以說最終瓦解掉了以經(jīng)驗和歸納為根基的科學的根基。
1、觀念源于經(jīng)驗
休謨向我們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的身體雖然被限制在地球上,并且遭遇到各種痛苦和困難,但是我們的思想?yún)s能在一剎那之間把我們送到宇宙中最遙遠的地方,甚至于超出宇宙直達那個無限的混沌之中。但是,思想并非是毫無邊際的,它必須以經(jīng)驗作為自己的基礎,超出經(jīng)驗范圍之外的事物是不可感、不可知的,人類的全部討論只能在經(jīng)驗的范圍內才能成立。
2、因果關系、習慣、信念
但人類畢竟有別于動物,人們總是向往未知,并希望得到確定性的回響,所以上面提到的人類“推理”往往并不局限于已經(jīng)經(jīng)驗到的事件范圍之內,而總是要從過去延伸到將來,從已經(jīng)經(jīng)驗到的事物推向未經(jīng)驗到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么包含在這類知識中的那些超出已有經(jīng)驗之外的延伸,其依據(jù)又何在呢?它的基礎又是什么呢?休謨回答說是:因果關系。
“一切科學的唯一直接的效用,正在于教導我們如何借原因來規(guī)范將來的事情。”在《人性論》中,休謨還這樣寫到:“唯一能夠推溯到我們感官以外,并把我們看不見、觸不著的存在和對象報告于我們的,就是因果關系?!?/p>
二、從休謨問題中發(fā)現(xiàn)科學的精神
一旦理解了休謨問題,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心靈的震撼和對以往生活所信奉的所謂科學規(guī)律的懷疑。是啊,我們憑什么因為太陽之前每天都會升起,就斷言太陽之后依然也會如期而至呢?明天的可能實際上已經(jīng)超出了我們從以往的經(jīng)驗規(guī)律中所歸納出來的所謂準則的范圍。
在人類意識到休謨問題這個系統(tǒng)懷疑論體系的存在之前,我們安逸的生活,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經(jīng)驗生活中,滿足于前人的歸納,在心里斷言明天也會像今天這樣,至少它的變化在我可承受的范圍之內,漸漸地,我們就如同溫水中的青蛙一般,使思維日漸失去其活力。
只有在問題提出的地方,缺陷才有可能得以解決,否則它只能靜靜地沉睡在我們的心間。休謨發(fā)現(xiàn)了它,這也就意味著他為我們這被習慣所禁錮住的心靈打開了一扇鐵屋中的鐵窗,我們能從這面小窗透出的光中去窺探人類認識的全新領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改進,去創(chuàng)造,正如休謨所言的那樣“在這里,星星的火光會燃燒我最大的火焰;因為燃料常常是準備好的!”
但是說到這,或許人們就要發(fā)問了:既然休謨都取消了科學的確定性的存在,那我們的探索是否可能?我們的探索還有意義嗎?我們不是就要陷入不可知的迷茫和惶恐之中了嗎?
休謨的答案是:不!而以上發(fā)問是由于我們對休謨問題存在誤解。
休謨雖然對人類的認識提出了新的斯芬克斯之謎,但是這個斯芬克斯之謎的提出不是為了要將人類認識的可能性打倒在地,要取消我們經(jīng)驗生活的根基,要將科學至于死地,要將人類推向絕望的邊緣,要讓我們如同踩在沒有穩(wěn)固根基的浮萍之上不安的生活。否定了歸納的科學性,并不意味著我們只能盲從地生活,不用再進行科學的探索、科學的研究,我們的腳步的每一步的邁出都是沒有意義的,畢竟,歸納是科學認識的工具,而不是自然本身的本質。
休謨沒有給對科學的悲觀留下可能,“盲目的失望在科學中并不能合理地存在下去,因為以前的企圖無論如何失敗,而我們依然可以希望,后代人們憑借勤勞、幸運和改進了的睿智,會達到前代所不知曉的發(fā)明。每一個好冒險的天才,對這個難得的獎品都會歡欣跳躍,他不但不被前人的失敗所挫阻,而且會因此更為奮勵;因為他希望,成就那樣艱難的一件冒險事業(yè)正是一種光榮,那種光榮正是單為他保留的”。
“我現(xiàn)在的這些暗示如果能激起哲學家的好奇心來,使他們感覺到所有普遍學說在探討這類奇特而玄妙的題目時,是如何有缺點的,那也就夠了?!?/p>
歷史證明,休謨的目的達到了,并且遠遠超出了他本人的料想,成為了超越時代,超越國別的人類認識的永恒問題。
“科學結構不僅依靠經(jīng)驗材料的支撐,超越于經(jīng)驗之上,它還受一定的信念、價值或思維形式的支配。不僅可以由此出發(fā)來選擇有利于自己的經(jīng)驗材料,還可以把絕大部分經(jīng)驗材料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釋?!?/p>
休謨的理論不正為我們指出了這點嗎?(雖然波普爾指出休謨的理論是從經(jīng)驗中形成原則,但是從休謨的著作中,我們也能明顯感受到,他也指出了人們同時從原則中挑選經(jīng)驗材料。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周曉亮.《人性論》導讀[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德)胡塞爾.經(jīng)驗與判斷[M].鄧曉芒、張延國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
[3](英)休謨.人類理解研究[M].關文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4](英)休謨.人性論(上冊)[M].關文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5](英)卡爾·波普爾.科學知識進化論——波普爾科學哲學選集[M]. 紀樹立編譯.1987.
[6]尹星凡.理性的創(chuàng)造與超越——人類認識之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