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進富
大雪來臨之際,作家龐余亮先生約我們到鴻運酒樓碰頭。多次到過靖江,每次都被香味熏得醉醉的。這回到靖江,更覺得靖江人會吃。
靖江人會吃,是上了榜、領了牌的。早在2007年,靖江就被中國烹飪協(xié)會授予“中國湯包之鄉(xiāng)”、“中國江鮮菜之鄉(xiāng)”的稱號。一次授予一個縣級市兩個國字頭品牌,這在全國范圍內從未有過。后來靖江又被授予“中國河豚美食之鄉(xiāng)”稱號,更是錦上添花。
這天上午大約10點鐘光景,龐主席站在鴻運酒樓大廳笑容可掬地迎接我們。寒暄幾句后,他就把鴻運樓的董事長陳士榮介紹給我認識。從交談中得知,大名鼎鼎的“陳士榮靖江湯包”就是他創(chuàng)設的。靖江湯包與天津狗不理、上海南翔小籠包、揚州富春包子一起,并稱“中華四大名點”。說著說著,只見有幾個同來開會的泰州作家嘴饞得要命,率先品嘗起來。我咽了咽口水,在龐主席、陳老先生的帶領下,走上二樓,饒有興致地觀看靖江湯包的生產(chǎn)過程。
點心房里,十幾個點心師分成兩排,站在工作臺兩側,各司其職,搟皮的搟皮,包餡的包餡,個個十指翻飛,忙個不停。只見一位中年男員工將湯包皮放在嘴邊,用手捏住面皮,用力一吹,湯包面皮像皮球一樣鼓起來。同行者有的尖叫起來,也有的拍手稱絕。蒸熟的湯包餡是稀的,可是包餡的時候卻是凝固的,和普通饅頭餡一樣撐住湯包。原來,這是皮凍的作用。制作餡心,必須將豬背的皮切細,用文火慢慢燉,直至豬肉皮完全融入散養(yǎng)土雞的雞汁湯中,再冷卻成透明果凍般的膠著物。選用鮮活而硬實的河蟹,取其蟹黃、蟹肉和剁碎的豬里脊肉,放入膠凍,攪拌均勻。湯包的皮是用上等的精白面粉,揉捏上勁后,搟成一片極薄絕圓的面皮。薄面皮包住有一點稠、有一點硬的餡后上籠。每100籠蟹黃湯包必須用100斤皮凍,加上15%的蟹黃蟹肉,每一個湯包100克,湯餡必須是60克。每籠裝6只,蒸熟出籠之后,每一只湯包都像一件藝術品一樣精美。聽著主人介紹,看著師傅們操作,我們垂涎欲滴。
終于到了品嘗的時候了。中午12點鐘,熱騰騰、香噴噴的正宗“陳士榮靖江湯包”在陳士榮老先生親自吆喝下,登上了古色古香的鴻運樓餐桌,來到我們面前。又是一個與眾不同。湯包被精美的景德鎮(zhèn)陶瓷高腳托盤托住,縮短了食客的嘴與湯包的距離,免去客人低頭之疲。我們按照“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喝湯”的口訣品嘗起來。湯包皮薄晶瑩,飽滿圓潤,吹彈可破。里面的湯汁若隱若現(xiàn),移動托盤,湯包微微顫動。湯餡不油不膩,清淡鮮美,十分可口。先是一人一只,等會又來一只,吃完再來一只,服務員有序地端送了三次,我們一口氣吃了三只。論口感、食欲,還想再吃??墒?,我們畢竟已經(jīng)吃了好多菜,再吃,肚子裝不下了。肚子雖然裝不下,但毫無飽脹的感覺,一點也沒有難受的意味。三只,多嗎?不多。有位韓國人一次曾在這里吃下八只湯包,他意猶未盡,還想吃。靖江的陪同人員怕他吃撐了,趕緊攔住,說不能再吃了,如果還想吃的話,明天再來。創(chuàng)紀錄的可能要數(shù)四川的一位辣妹子,曾一次吃了12籠72只湯包,啥事沒有,卻把其他人嚇了一跳。
為什么多吃卻不飽脹呢?首先歸功于廚師已經(jīng)將肉皮的油清理掉,給肉皮做了吸脂手術。肉皮是湯包餡心的核心原料。肉皮富含豐富的膠原蛋白,既可以美容,又能使湯餡變得濃稠、濃香,肉皮湯能在低溫下很快凝成固體,湯餡才能被包進面皮。湯不是用針筒注射進去的,湯餡凝固是膠原蛋白的功勞。湯包餡味鮮,這就要靠另一位功臣——老母雞了。靖江陳士榮湯包選用老母雞一定是散養(yǎng)的,不用圈養(yǎng)的,而且要三年以上的。鴻運酒樓專門到外地四處尋找散養(yǎng)雞,發(fā)展了一批固定養(yǎng)雞戶。陳士榮從雞的腳掌能準確判出老母雞的雞齡,掌紋深表示雞齡大,反之則是嫩雞。雄雞腳后趾丁越長,表示年齡越大。一次一位客戶送過來15只雞,陳士榮從中拎出兩只,認定這兩只雞不超過兩歲,嚴肅地退了回去,使客戶佩服得五體投地。加了老母雞和蟹肉的湯餡終于變得鮮香無比,符合稠而不膩、湯清鮮美的特點。
讓“名點”走向“民點”,這是陳士榮老先生的成功追求。他了解到,湯包價格一度太貴,普通家庭承受不起。如何讓蟹黃湯包飛入尋常百姓家呢?陳士榮仔細研究了成本,決定告別暴利,勇敢降價,一籠六只湯包只賣30—50元。陳士榮還將制作工序規(guī)范化、標準化,使湯包不僅走進普通百姓,而且成為一件商品進軍大市場?,F(xiàn)在,陳士榮牌清江湯包,一年銷售九萬多籠,銷售額近千萬元。陳士榮湯包注冊后,帶動了30多家企業(yè)跟進,靖江湯包產(chǎn)業(yè)化,形成了氣候,每年約銷售120萬多籠,銷售額過億元。
難怪當年乾隆皇帝被靖江湯包吸引,抓起湯包就咬,一股湯汁直射出來,甩到了半背,他仍不愿意丟,留下了“乾隆吃湯包甩半背”的佳話。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