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蘭
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腫瘤科,山西太原030013
化療聯合沙參麥冬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意義研究
王淑蘭
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腫瘤科,山西太原030013
目的探析化療聯合沙參麥冬湯治療方法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及其對患者生活質量所造成的影響。方法選擇該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間收治的74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研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輔助治療方法保持一致,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TP化療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于患者化療期間使用沙參麥冬湯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總有效率以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1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29%;治療總有效率為67.57%,高于對照組的37.84%,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生活質量評分的組間比較上,兩組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生活質量評分的組內比較上,觀察組經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化療聯合沙參麥冬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與單純化療治療相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進而提高治療有效率并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晚期癌癥患者的痛苦,臨床應用價值較大,值得進一步推廣。
沙參麥冬湯;化療;毒副作用;生活質量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相關文獻2012年的報道,該病目前已經超過肝癌成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1]。該病的5年存活率在5%~10%范圍內,而中位生存時間僅為半年[2]。近年來,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日益惡劣,肺癌的發(fā)病率也在呈現上升趨勢。根據病理形態(tài)的不同,肺癌可以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前者所占比例超過80%,并且以中晚期患者為主,此時患者已經錯過手術機會。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通過臨床治療來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成為首要問題。該研究選擇該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間收治的74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研究,探析化療聯合沙參麥冬湯治療方法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及其對患者生活質量所造成的影響,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選擇該院收治的74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所有患者均已經經過細胞學或者組織學檢查證實,并且排除了食管癌腫、上呼吸道癌病例。按照單雙號平均分配的方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37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5例,年齡在45~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8±6.3)歲。其中20例為鱗癌,17例為腺癌。病理分期結果為:Ⅲ期16例,Ⅳ期21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4例,年齡在48~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2±6.6)歲。其中23例為鱗癌,14例為腺癌。病理分期結果為:Ⅲ期15例,Ⅳ期2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成以及癌癥病理分期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
1.2.1 輔助治療方法兩組患者的輔助治療方法保持一致:常規(guī)護肝、止吐、水化利尿以及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手段,其中水化治療于患者DDP化療當天以及其后的2~3 d內進行,利尿則于患者DDP治療前靜脈滴注250 mL甘露醇,結束后予以20 mg速尿。
1.2.2 主要治療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TP化療方法進行治療:TXT為75 mg/m2,江蘇奧賽康公司所生產,每支40 mg,于第一天進行靜脈點滴;DDP為25 mg/m2,山東齊魯藥業(yè)所生產,每支10 mg,于第一到三天進行靜脈點滴以3周作為一個化療周期,患者共進行3個周期的化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于患者化療期間使用沙參麥冬湯進行治療,組方構成情況如下:6 g甘草、5 g三七、20 g山慈菇、20 g白英、12 g枳殼、10 g半夏、10 g浙貝母、8 g五味子、10 g天花粉、10 g玉竹、15 g黨參、15 g炙黃芪、20 g麥冬、20 g北沙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組方進行適當加減,咳嗽患者加入百部以及前胡,胸痛患者加入郁金和延胡索,痰血患者加入白及、側柏葉和仙鶴草,胸水患者加入茯苓皮、葶藶子以及豬苓,氣促患者加入桑白皮和杏仁,內熱煩躁患者加入豆豉和山梔,納呆患者加入炒二芽、神曲和加焦渣。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至400 mL,1劑/d,分早晚兩次服用。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總有效率以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使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來判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痰血、咳嗽、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神疲乏力以及自汗盜汗這6種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共分為4個不同等級,其中每個癥狀最高分為3分,0分為無癥狀,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重度。以患者治療后中醫(yī)癥狀評分下降幅度超過70%為臨床癥狀顯著改善,下降幅度載0%~70%之間為部分改善,低于30%則為無改善。以顯著改善、部分改善患者總人數占該組患者人數百分率計為治療總有效率。使用Karnofsky評分[4]來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tǒng)計方法
整理并匯總研究所得數據后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對其進行分析與處理,生活質量評分同時進行組內以及組間比較,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t檢驗,治療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組間比較,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共3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1例為肝腎功能損害,2例為骨髓抑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12%,治療總有效率為67.57%;對照組共7例(18.92%)發(fā)生不良反應,2例為肝腎功能損害,5例為骨髓抑制,治療總有效率為37.84%,兩組患者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治療總有效率方面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組間比較上,兩組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上,觀察組經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n(%)]
中醫(yī)學認為,肺為嬌臟,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因此當人體受到外邪之后,肺部耗傷首當其沖。肺之氣陰虧虛之后,水液不行、肺氣失宣、穢濁之毒侵入,聚為痰而阻肺,以致血行緩慢,痰瘀交阻。由此可知,肺癌的病因病機的主要是肺之氣陰耗傷致肺失宣降,肺部滯留邪氣導致痰瘀互結而發(fā)病。而放療具有“火熱邪毒”的特征,對人體傷害較大,患者采取放療可能會傷及肺系。
該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化療聯合沙參麥冬湯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總有效率為67.57%,高于對照組的37.84%,差異明顯。原因在于沙參麥冬湯中含有麥冬以及北沙參,二者具有滋養(yǎng)肺陰、滋陰生津的作用,共奏清金、保肺之效。此外,玉竹可養(yǎng)陰潤燥,花粉甘,可清熱生津,二藥合用可強化組方的滋陰生津功效。黃芪、黨參可益氣健脾,浙貝、法夏具有散結以及化痰的作用,三七活血化瘀并止血,白英、山慈菇可以清熱解毒,枳殼具有化痰消積以及行氣除痞的功用,五味子斂肺而止咳。諸藥合用,共同發(fā)揮清熱解毒、理氣散結、化痰瘀、健脾以及益氣養(yǎng)陰之效[5]。因此患者在放療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患者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強化治療效果。
也有臨床研究認為,白英以及山慈菇除了清熱解毒作用外,還可有效殺傷腫瘤細胞,而麥冬、沙參、黃芪以及黨參等則具有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的作用,甘草、浙貝母以及半夏的祛痰以及止咳功效顯著,因此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痰血、咳嗽、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神疲乏力以及自汗盜汗等癥狀,進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6]。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與相關研究所得結論保持一致。此外,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12%,低于對照組的18.92%,提示沙參麥冬湯還可以減輕放療對患者肝腎所造成的損害,推測原因應該與黨參、黃茂、麥冬以及沙參可以降低毒副作用并且減輕骨髓抑制的功效有關。
綜上所述,化療聯合沙參麥冬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與單純化療治療相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進而提高治療有效率并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晚期癌癥患者的痛苦,臨床應用價值較大,值得進一步推廣。
[1]黃禮周.沙參麥冬湯治療陰虛型非小細胞肺癌23例臨床分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2(6):370-372.
[2]肖寒,方乃青,申小蘇,等.加減沙參麥冬湯聯合化療治療Ⅲ,Ⅳ期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24):203-207.
[3]陳倩琪.針刺配合中藥治療ⅢB、Ⅳ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8(1):25-28.
[4]熊良庚,柏茂樹,劉繼明,等.沙參麥冬湯與桑菊飲聯合同步放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0(19):46-47.
[5]張小玲,凌仕良.益氣養(yǎng)陰法聯合化療治療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54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2,28(6):29-30.
[6]崔娣,胡曉冬,夏清青,等.中藥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及對患者生存期的影響[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4,7(3):219-222.
R734
A
1672-5654(2014)12(a)-0184-02
2014-09-02)
王淑蘭(1971.6-),山西原平人,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腫瘤化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