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玄晉,焦建軍
(中北大學后備軍官教育學院,山西太原 030051)
學科建設與教學研究
新形勢下推進高校國防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思考
藺玄晉,焦建軍
(中北大學后備軍官教育學院,山西太原 030051)
高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保衛(wèi)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強高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國家安全問題更加綜合、復雜、多變,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也更加復雜,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面對新的形勢,高校黨委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高校國防教育在教育理念、工作機制、方法手段和教育效果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高校國防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國防意識
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是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穩(wěn)定以及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系統(tǒng)工程。高等院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保衛(wèi)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強高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部分高校開展國防教育,開設軍事理論課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fā)展,高校國防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巨大變化,國家安全問題出現了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的趨勢,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日益嚴重,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更加復雜,保持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壓力不斷增大[1]。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于2011年7月29日出臺了《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高校作為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陣地,應以高度的政治自覺,認清形勢需要,領會意見精神,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高校國防教育在教育理念、工作機制、方法手段和教育效果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普遍聯系和運動發(fā)展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總特征。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變化,新形勢下開展高校國防教育的理念也必須不斷變化。長期以來,我國高校以軍事教育代替國防教育,認為軍訓就是國防教育的全部內容,國防教育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增強組織紀律性,為國防建設儲備后備力量。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高校必須創(chuàng)新國防教育理念,從短期目標中走出來,將眼光放在確保國家和諧穩(wěn)定、利益發(fā)展和長治久安上來,將國防教育的功能由“軍事技能訓練”轉向“國防意識培養(yǎng)”。
(一)突出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
加強國防教育是執(zhí)政黨鞏固政權的基本要求。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認為,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有了政權就有了一切,沒有政權就喪失一切。保衛(wèi)政權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加強國防教育,即提高人民保衛(wèi)社會主義祖國、保衛(wèi)人民政權的政治覺悟,形成鞏固人民政權的向心力和戰(zhàn)斗力。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變革、社會結構變動、利益格局調整、思想觀念變化的歷史時期,青年學生既面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的誘惑,也面臨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文化保守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潮的侵蝕。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國防觀為指導,把愛國主義和愛黨、愛社會主義融為一體,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青年學生的頭腦,教育學生認清與國家安危密切相關的內外部因素,以增強愛國情懷,堅定發(fā)展信心。
(二)培養(yǎng)大國防觀意識
戰(zhàn)爭是政治的繼續(xù),現代戰(zhàn)爭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慢慢演變?yōu)椴煌I域的對抗?,F代國防不再是軍事的產物,而是延伸到經濟、科技、文化、外交等與人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領域。只有建立“士民工商兵皆各盡心,聯合為用,以爭勝于學戰(zhàn)、農戰(zhàn)、工戰(zhàn)、商戰(zhàn)、兵戰(zhàn)之世界”的大國防,才能適應新時期國防建設的需要。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畢業(yè)后會奔赴各個行業(yè)工作,只有樹立起大國防觀的意識,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時刻關心和支持國防建設。
(三)加強海洋意識教育
共青團中央曾對上海大學生做過一次抽樣調查,有9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我國的版圖只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陸域國土。北京、上海高校的一些大學生甚至認為,“南沙群島距離大陸那么遠,產生爭議也很正常”,“中國國土面積那么大,爭幾個小島有意義嗎”[2]。這充分說明,當代大學生的海洋意識非常薄弱。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海洋對于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已越來越重要。據初步核算,2011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為45 570億元,比上年增長10.4%;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9.7%,提供后就業(yè)崗位有3 350萬個,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構建我國開放型經濟的有力支撐[3]。高校應在國防教育中加強對大學生海洋意識的教育,強化其對我國海洋國土、海洋資源的認識,了解《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基本內容,充分認識海洋爭議的復雜性、緊迫性,喚起學生強烈的海洋意識,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
(四)重視非傳統(tǒng)安全意識教育
進入21世紀以后,恐怖主義的泛濫、突發(fā)自然災害的增多以及金融危機的蔓延,使得非傳統(tǒng)安全成為威脅國家、地區(qū)乃至全球安全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視。我國的國家安全也深受各類社會矛盾、自然災害、全球危機的影響。由于非傳統(tǒng)安全具有隱蔽性、多樣性和復雜性,其防范更加困難,如何通過日常教育,增強公民對非傳統(tǒng)安全的認識已成為當務之急。國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其本質是關于國家和公民根本的共同的長遠利益教育[4]。因此,重視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是高校國防教育適應新形勢需要的基本要求。
我國的國防法和國防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了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并對高校國防教育的開展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國防教育中,要嚴格落實《兵役法》、《國防法》、《國防教育法》等法律的規(guī)定,形成健全、有效的工作機制。
(一)強化高校黨委的領導
高校作為執(zhí)行黨的路線的基層黨組織,要站在為黨鞏固執(zhí)政地位提供力量保證、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的高度,堅持把國防教育納入高校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和領導。要確立黨委書記是高校國防教育第一責任人的制度,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指導國防教育工作,及時研究、解決國防教育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國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把國防教育工作的好壞作為衡量高校主要領導工作稱職與否的重要依據,以此促進高校國防教育的蓬勃發(fā)展[5]。
(二)推進國防教育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
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國防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應把國防教育學科納入高校學科建設整體規(guī)劃,制定教育大綱,編寫專用教材,在教育學原理的指導下,從國防教育的特定教育對象、教育形式、教育內容以及教育的具體條件中探索國防教育的特殊規(guī)律,建立國防教育的理論體系,為指導國防教育實踐提供理論依據[6]。要加強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確定崗位編制,提高學歷層次,重視教學研究,定期組織國防教育教師參觀軍營、觀摩軍事演習,參加軍隊院校的短期進修或在職學習,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yè)水平、施教能力和軍事素養(yǎng),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國防教育專職教師隊伍。
(三)建立健全監(jiān)督檢查機制
上級教育部門和相關軍事機構要逐步建立健全高校國防教育監(jiān)督檢查機制,成立一支由專家學者和各級領導組成的業(yè)務能力強、經驗豐富、具有高度責任感的考評隊伍。要把對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的檢查制度化,納入學校評估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對國防教育的組織領導、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學科建設、計劃制定、教學內容、教育效果等進行量化考核,并把考核結果作為高校領導班子業(yè)績考核的內容之一,按照獎懲制度對高校進行獎勵和處罰。要把組織監(jiān)督、司法監(jiān)督、社會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加強高校國防教育的良好局面。
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信息網絡高度發(fā)達的時代,知識豐富,思維活躍,有較強的懷疑精神。傳統(tǒng)的灌輸式國防教育形式已經不能適應青年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急需創(chuàng)新國防教育的方法手段,不斷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一)利用信息手段,營造良好的國防文化氛圍
通過建設高校國防教育網站、開辦國防教育手機報、設立國防教育文化長廊或者國防文化廣場,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大型電子屏等設備宣傳國防知識,邀請執(zhí)行過邊防海防、國外維和、遠洋護航等任務的軍官來校做報告,營造濃郁的國防文化氛圍。
(二)將國防教育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要按照大國防觀的理念,把國防教育思想滲透到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充分利用社會實踐的機會,鼓勵大學生進農村、進社區(qū)、進企業(yè)、走基層,全面了解我國的國情,感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變化,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增強民族凝聚力,激發(fā)保家衛(wèi)國的熱情。
(三)加強在校國防生在國防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目前,與軍隊簽約培養(yǎng)國防生的地方高校已達117所,在校國防生有近7萬名,已有3萬名畢業(yè)國防生補充到我軍各條戰(zhàn)線[7]。國防生作為后備軍官,在校期間按照準軍事化管理,集體住宿,集體出操,集體訓練,具有較好的軍事素質,掌握了一定的軍事知識,是軍隊在大學里的一張名片,已經成為校園里的一道亮麗風景。高校應重視國防生在日常國防教育中的示范作用,通過組織普通大學生參觀國防生內務,觀摩國防生訓練,組織開展軍事日活動,選拔優(yōu)秀國防生擔任學生軍訓教官等形式,傳播國防知識,加深大學生對軍隊和軍人的了解,鼓勵大學生參軍報國,強化大學生的愛國意識,增強高校國防教育的效果。
(四)注重發(fā)揮學生社團在國防教育中的先鋒作用
在當今的大學生群體中,有很多軍事愛好者對國防和軍事有著濃厚的興趣,掌握了較多的國防軍事知識,具備一定的軍事理論水平,對周圍的同學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要將這些學生組織起來,鼓勵他們成立國防軍事類的社團,如軍事愛好者協(xié)會、國防協(xié)會等,并加強對這類社團的引導和扶持,發(fā)揮他們在國防教育中的先鋒作用,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營造大學生自我學習國防知識的良好氛圍,助推高校國防教育的深入發(fā)展[8]。
四、增強教育效果,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國防教育
傳統(tǒng)觀念把高校國防教育的對象限定為青年學生,忽略了對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國防教育。根據教育部的統(tǒng)計數據,截至2010年底,我國高校40歲以下青年教師人數已超過86萬人,占全國高校專任教師總數的63.3%。青年教師具有較高的學歷層次,知識淵博,眼界開闊,思想活躍,對學生的價值取向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當前青年教師群體的政治素養(yǎng)、理論水平、思想觀念和愛國情操出現了下滑的趨勢,部分青年教師過度關注自我,個人的一切努力都圍繞是否有利于自身的發(fā)展,謀求“工具合理性”,成為傾向于務實的功利性個體理性主義者。許多青年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缺乏了解,對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感到困惑和茫然,對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萌生疑問,對黨的領導、對社會主義道路產生懷疑,出現信仰上的危機。一些青年教師甚至將課堂變成自我價值宣揚的場所,將自己的不滿在課堂上自覺不自覺地表露出來,或牢騷滿腹、或慷慨激昂地表達自己的價值主張,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要高度重視對高校青年教師的國防教育。
(一)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愛國主義教育
要鼓勵青年教師學習黨史、軍史和國防史,了解我國的國防政策和軍事戰(zhàn)略。通過定期舉辦國防知識講座、國際國內形勢報告會、參觀軍營、過軍事日等活動,使青年教師牢固樹立維護國家主權、國家安全和國家發(fā)展利益的觀念,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對青年教師進行國際國內形勢教育,使他們正確認識我國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對國家、民族和黨的情感,堅定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愛國情懷。
(二)注重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國防教育思想
要鼓勵高校青年教師將國防教育與自身的專業(yè)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日常的課堂教學和講座中,結合專業(yè)特點宣傳國防教育思想,引導大學生關注國家安全,增強國防觀念,堅定對社會主義前途的信心,成為國防教育思想的宣傳者和實踐者,增強高校國防教育的效果。
面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高校黨政領導應切實加強對國防教育工作的領導,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推進高校國防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為國家的長治久安貢獻力量。
[1]劉雷鳴.新時期我國國防教育的哲學思考[J].國防,2004(9):9-10.
[2]瞭望新聞周刊.呼喚海洋意識:有大學生稱爭執(zhí)海島主權沒有意義[J].瞭望新聞周刊,2006(9):21.
[3]國家統(tǒng)計局.2011年中國海洋經濟統(tǒng)計公報[BE/OL].http://www.soa.gov.cn/soa/hygbml/jjgb/news/webinfo/2012/03/ 1332048458534221.htm.
[4]范雙利,劉廣樂.加強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國防教育的歷史使命[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5):114-116.
[5]周榮華.新形勢下提升高校國防教育質量的思考[J].國防教育,2012(5):51-53.
[6]吳溫暖,鄭宏.論國防教育學的學科歸屬[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66-72.
[7]中國教育報.國防生招生10年回顧:菁菁校園砥礪軍中利劍[N].中國教育報,2010-11-16.
[8]肖靜.新時期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校國防教育的思考[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103-105.
[責任編輯:高?。?/p>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LIN Xuan-jin,JIAO Jian-jun
(Reserve Officer Institution ofEducation,North UniversityofChina,Taiyuan 030051,China)
Colleges play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builders for the socialist cause.It is necessaryfor colleges to strengthe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There are great changes i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t present,so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becomes more important.Therefore,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terms ofeducational concept,mechanism,means and effect.
colleges’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innovative development;national defense consciousness
G640
A
2095-106X(2014)04-0044-04
2014-11-03
藺玄晉(1979-),男,山西大同人,中北大學后備軍官教育學院教師,博士,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與國防教育、國防生教育;焦建軍(1978-),男,山西長治人,中北大學后備軍官教育學院,研究方向是國防教育、國防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