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國務院審改辦在中國機構編制網(wǎng)公開了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此次公開的匯總清單涵蓋了60個國務院部門,涉及1235項正在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這不僅是新一屆中央政府繼2013年分批取消和下放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后,為行政權力戴上的又一個“緊箍”,更是進一步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硬杠杠”。
公開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清單,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建立權力清單制度的重要舉措。今后,各部門將不得在此次公布的清單之外實施行政審批,不得對已取消和下放的審批項目以其他名目搞變相審批,堅決杜絕隨意新設、邊減邊增、明減暗增等問題。
這一改革舉措,令人耳目一新,讓公眾由衷叫好。
將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向社會公開,在總清單范圍內的審批事項,公眾應當依法申請批準;不在總清單范圍內的審批事項,不得要求公眾履行申請批準手續(xù)。這樣的改革理念,既體現(xiàn)了對公權力“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要求,也保障了公眾“法無禁止即可為”的權利。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既是政府的“權力清單”,也是公眾的“權利清單”,既是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
將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向社會公開,在總清單里的項目只減不增;不在總清單中的項目現(xiàn)在不能實施,以后也不得實施。這樣的改革思路,框定了行政審批權力的“大盤”,從總量上把控了行政權力的配給,從源頭上控制了行政權力的膨脹和濫用,從操作上為行政權力畫了一個圈,任何人都不能越雷池半步。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既是政府管理的指南,也是服務公眾的承諾。
將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向社會公開,所有審批事項的設定依據(jù)、受理部門、提交材料清單、審批環(huán)節(jié)、審批時限、審核標準、收費項目,公眾都有章可循。這樣的改革方法,通過統(tǒng)一統(tǒng)計“口徑”,搞清楚“存量”,控制住“增量”,搞清楚底數(shù),明確目標,讓改革在公眾監(jiān)督的陽光下進行,這既是權力防腐劑,也是沖破利益藩籬的助推劑。
當前的改革進入了攻堅期,需要像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這樣的“硬杠杠”,需要更多智慧、更大勇氣和更強決心,“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沿著這一思路,秉持這種勇氣,服務型政府建設和行政體制改革一定會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