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杭州 310023)
略論《古詩十九首》之句法特點及其詩史意義
孫力平
(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從全部254個詩句中提煉出的典型格式,展現(xiàn)了《古詩十九首》句法的總體面貌,由此可以窺見《古詩十九首》句法的幾個顯著特點:“二三”節(jié)奏地位確立、雙音結(jié)構(gòu)詞語廣泛運用、虛詞數(shù)量明顯減少、句式結(jié)構(gòu)漸趨復(fù)雜。《古詩十九首》在中國古典詩歌句法史上的意義,不僅僅是為其后建安、正始詩人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可資借鑒、模仿的詩歌語言形式,更重要的是奠定了沿襲兩千年之久的五言詩句法的基本格局。
古詩;句法;特點;意義
《古詩十九首》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以其渾然天成、意致深婉的藝術(shù)風格,為歷代詩論家所推崇,如鐘嶸曾給以“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1]的評價。劉勰亦在其《文心雕龍》中說:“結(jié)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zhuǎn)附物,惆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2]?!豆旁娛攀住藩毺氐乃囆g(shù)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其句法特點分不開的。
《古詩十九首》全文1270字,共254個詩句。王力先生曾經(jīng)對《古詩十九首》的句式進行全面的分析,將其句式歸為“七十七個大類,一百六十個小類,二百十三個大目,二百十五個細目”[3],其詳盡細致,至今無人能及。
在王力先生研究的基礎(chǔ)上,我們再加歸納合并,提煉出了《古詩十九首》較為典型的句法格式。以下是其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15種句式及其部分用例:
1.疊音詞+三音體詞性詞組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磊磊澗中石/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樓上女/冉冉孤生竹
2.疊音詞+三音謂詞性詞組
纖纖出素手/悠悠隔山陂/札札弄機杼/皎皎當窗牖/浩浩陰陽移/凜凜歲云暮/蕭蕭愁殺人
3.雙音名詞(或詞組)+三音述賓詞組
浮云蔽白日/東風搖百草/白露沾野草/綠葉發(fā)華滋/晨風懷苦心/ 馨香盈懷袖/玉衡指孟冬
4.雙音名詞(或詞組)+三音述補詞組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促織鳴東壁/秋蟬鳴樹間/蟋蟀傷局促/錦衾遺洛浦/人生寄一世
5.雙音動詞(或詞組)+三音體詞性詞組
遙望郭北墓/仰觀眾星列/常懷千歲憂/忽如遠行客/裁為合歡被/愿為雙鴻鵠/思為雙飛燕
6.雙音謂詞性詞組+三音謂詞性詞組
但傷知音稀/不如飲美酒/焉得不速老/焉能凌風飛/愿得常巧笑/不惜歌者苦/良無盤石固
7.雙音名詞(或詞組)+三音謂詞性詞組
蕩子行不歸/游子寒無衣/玄鳥逝安適/軒車來何遲/兔絲生有時/新聲妙入神/松柏摧為薪
8.雙音動賓詞組+三音動賓詞組
驅(qū)車上東門/攀條折其榮/涉江采芙蓉/識曲聽其真/彈箏奮逸響/垂涕沾雙扉/馳情整巾帶
9.雙音主謂詞組+三音謂詞性詞組
君亮執(zhí)高節(jié)/路遠莫致之/弦急知柱促/晝短苦夜長/愁多知夜長/客行雖云樂/淚下沾裳衣
10.雙音名詞(或詞組)+雙音副詞(或詞組)
+單音謂詞
音響一何悲/歲暮一何速/歲月忽已晚/時節(jié)忽復(fù)易/涼風率已厲/兩宮遙相望/萬歲更相送
11.雙音詞(或詞組)+三音聯(lián)合詞組
道路阻且長/東城高且長/河漢清且淺/游戲宛與洛/被服紈與素/但見丘與墳
12.雙音名詞(或詞組)+“多(有、無)”+雙音名詞(或詞組)
白楊多悲風/蘭澤多芳草/王侯多第宅/燕趙多佳人/西北有高樓/庭中有奇樹/所遇無故物
13.雙音詞組+“何”+疊音詞(或聯(lián)綿詞)
眾星何歷歷/明月何皎皎/白楊何蕭蕭/北風何慘栗/洛中何郁郁/四顧何茫茫
14.雙音詞(或詞組)+單音虛詞+雙音詞(或詞組)
相去復(fù)幾許/虛名復(fù)何益/同心而離居/過時而不采/眄睞以適意/憂傷以終老
15.單音體詞+四音謂詞性詞組
誰能為此曲/誰能別離此/客從遠方來/壽無金石固/人生天地間/上與浮云齊/各在天一涯
這15種句法格式在《古詩十九首》中,少則有六七句,多則有十余句,其總數(shù)約占“十九首”全部254個詩句的60%以上,堪稱其典型句法格式。這些典型句式展現(xiàn)了《古詩十九首》句法的總體面貌,由此可以一窺《古詩十九首》之句法特點及其詩史意義。
“許多人認為,《古詩十九首》在中國詩歌史上是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的一組最重要的作品。因為,從《古詩十九首》開始,中國的詩歌就脫離了《詩經(jīng)》的四言體式,脫離了《楚辭》的騷體和楚歌體,開始了沿襲兩千年之久的五七言體式”[4]。在中國詩歌句法發(fā)展史上,《古詩十九首》句法之特點與意義則在于奠定了此后沿襲兩千年之久的五言詩句法的基本格局,包括:確立了二三節(jié)奏的統(tǒng)治地位,廣泛運用雙音結(jié)構(gòu)詞語,降低虛詞在詩句中的數(shù)量,以及句式結(jié)構(gòu)復(fù)雜化以增強詩句的表現(xiàn)力等。
(一)二三節(jié)奏地位確立
“就文體節(jié)奏而言,詩歌是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語言加強形式”[5],節(jié)奏和韻律是詩歌區(qū)別于其他文學(xué)作品的根本標志之一?!对娊?jīng)》以四言為主,《楚辭》以六言為主,其主導(dǎo)節(jié)奏分別是“二二”和“三三”。《詩經(jīng)》、《楚辭》雖然也有一些五言詩句,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五言詩二三句式的先導(dǎo),但并未形成主流。而在《古詩十九首》中,“二三”句式已大量涌現(xiàn),前述15種典型句式中除去最后一種為“一四”句式外,其余14種均為“二三”?!豆旁娛攀住分羞@類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的二三句式有230多句,占全詩254句中的90%以上,充分說明五言詩句的主導(dǎo)節(jié)奏已經(jīng)是“二三”。
這一變化在古典詩歌句法流變中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因為“四言及騷體多與散文有相通之處,而五言詩之句法及音節(jié)則與散文異。散文之五言句,其句法多為上三下二,五言詩之句法則多為上二下三。是五言詩之成立,實為詩與文分途畫境之始”[6]。只有當早期五言詩句擺脫四言節(jié)奏所統(tǒng)率的五言句和無法詩化的散文句的桎梏,逐漸發(fā)展成“二三”節(jié)奏之后,才有五言詩的到來。
在《古詩十九首》的“二三”句式詩句中,主謂、聯(lián)合、偏正、述賓、述補、連謂、兼語等各種結(jié)構(gòu)應(yīng)有盡有,其中以主謂結(jié)構(gòu)居多。其主語為雙音復(fù)合詞或詞組,三字尾大多為一個動詞加一個雙音結(jié)構(gòu)的賓語或補語,如“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等。這與漢語的常規(guī)語序是基本一致的,標志著到《古詩十九首》時期,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五言詩已基本成熟。
(二)雙音節(jié)詞運用廣泛
在《詩經(jīng)》、《楚辭》中雙音詞比例不高,在總詞數(shù)中約占四分之一左右?!豆旁娛攀住酚迷~約600個,其中雙音詞超過百分之三十。更重要的區(qū)別是,《詩經(jīng)》《楚辭》的雙音詞中重言詞和聯(lián)綿詞很多,雙音復(fù)合詞并不太豐富,而《古詩十九首》則以雙音復(fù)合詞為主?!豆旁娛攀住穬H使用重言詞20個、連綿詞14個,雙音復(fù)合詞則有153個,其內(nèi)部組合類型也呈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面貌。
聯(lián)合式如:天地、道路、顧返、歲月、金石、書札、文彩、裳衣、情志、窗牖、王侯、第宅、松柏、陰陽、神仙、苦辛、貧賤、憂愁、憂傷、感傷、心意、宴會、飆塵、弦歌、音響、時節(jié)、夫婦、光輝、馨香、河漢、盛衰、游戲、離居、變化、局促、結(jié)束、識察、別離、離別、棄捐、蕩滌、娛樂、歡樂、沉吟、服食、被服、愛惜、引領(lǐng)、夢想、慘慄。支配式如:會面、努力、知音、奮翅、同心、齊心、含意、適意、入神、同門、遺跡、牽牛、攜手、結(jié)婚、過時、苦心、回風、及時、垂涕、泣涕、凌風、余哀。修飾式如:白日、明月、浮云、夜光、白楊、南枝、綠葉、野草、秋草、芳草、百草、胡馬、駑馬、北風、東風、涼風、悲風、寒氣、衣帶、冠帶、河畔、紅粉、素手、倡家、要路、高足、清商、清曲、孟冬、虛名、遠道、遠行、玉衡、白露、玄鳥、高節(jié)、高樓、錦衾、軒車、機杼、四時、佳人、仙人、良人、故人、蕩子、游子、黃泉、朝露、萬歲、千載、故里、后世、長夜、遠方、四顧、高飛、直視、相思、愁思、終日、終老。陳述式如:物化、人生。
除雙音復(fù)合式實詞外,還有雙音復(fù)合虛詞。如:無乃、無為、勿復(fù)、何所、一何、幾許。此外,還有雙音專有名詞:杞梁、泰山、燕趙、洛浦。如果加上雙音詞組,如“去者、生者、歌者、愚者、美者”“所愿、所思、所遇、所迫、所誤”“不能、不得、不如、不為、不惜、不念、不成、不歸、不滿、不早、不識、不解”以及“兩宮、雙闕、庭中、東城、東門、郭北、郭門、三五、四五”等,雙音結(jié)構(gòu)在《古詩十九首》中已達到相當高的比例,為詩人構(gòu)建“二三”節(jié)奏(包括“二/一二”和“二/二一”兩種)的詩句提供了豐厚的語言基礎(chǔ)。
(三)虛詞使用明顯減少
與雙音詞復(fù)合詞大量使用形成對比的,是在《古詩十九首》中虛詞的使用明顯減少。試比較以下兩首詩: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以上為《國風·芣苢》,48字共用了18個虛詞,幾乎半篇為虛詞。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以上為《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50字無一虛詞,全為實詞。
《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虛詞主要有:介詞“于”、“與”、“以”,連詞“之”、“而”、“且”、“為”、“雖”,語氣詞“兮”、“斯”、“也”、“矣”,語助詞“有”、“維”、“薄”、“言”等等?!豆旁娛攀住分姓Z助詞已經(jīng)消失,語氣詞也沒用,主要用了10個虛詞,其使用次數(shù)為:“與”8次、“以”8次、“所”6次、“者”5次、“但”5次、“且”3次、“為”(不含動詞)5次、“而”2次、“之”2次、“雖”1次,總計為45次。即使按最寬泛的虛詞,也就是把副詞(如“不、勿、已、相”等)和代詞(如“何、安、誰、其”等)全算在內(nèi),總共也就是143次。
虛詞使用的減少不僅體現(xiàn)在虛詞種類、數(shù)量、頻率上,而且體現(xiàn)在虛詞的語法功能上。例如“之”在《二南》中被重復(fù)使用了82次,而《古詩十九首》中“之”只出現(xiàn)了2次。更重要的是:
《詩經(jīng)》中的“之”有四種句法功能。一是充當賓語,如“墓門有棘,斧以斯之”(《陳風·墓門》);二是置于主語和謂語之間起連接作用,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衛(wèi)風·氓》);三是置于名詞和定語之間起連接作用,如“維天之命,于穆不已”(《周頌·維天之命》);四是作為指示詞,如“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周南·桃夭》)。四種用法中,《古詩十九首》唯一保留的是代詞“之”的用法,即“采之欲遺誰”和“路遠莫致之”中的“之”,其余三種用法在《古詩十九首》里已不復(fù)存在。
(四)句式結(jié)構(gòu)漸趨復(fù)雜
《古詩十九首》的五言詩句雖然較之《詩經(jīng)》的四言詩句只是增加了一個字(音節(jié)),卻在表意上增加了一個語義單位,這使詩句結(jié)構(gòu)更加復(fù)雜,表達功能也隨之提升。
1.主謂句大量增加
由于受字數(shù)的局限,《詩經(jīng)》在句法上的一個特點是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詩句有的由一個詞語構(gòu)成,有的由一個單一的句法結(jié)構(gòu)構(gòu)成,常常是上下兩句合起來構(gòu)成主謂關(guān)系,表述一個完整的意思,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鶴鳴》)。在《詩經(jīng)》7200多個詩句中,主謂俱全的詩句所占比例很少,大量的是單一的述賓結(jié)構(gòu)、狀中結(jié)構(gòu)、介賓結(jié)構(gòu)、定中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和連謂結(jié)構(gòu)等。
較之《詩經(jīng)》,《古詩十九首》發(fā)生的一個變化是主謂句大量增加。在《古詩十九首》254個詩句中,由完整的主謂結(jié)構(gòu)構(gòu)成或含有主謂結(jié)構(gòu)的詩句在100個左右,所占比例接近40%。前舉15種典型格式中,有8種基本屬于主謂句。
2.修飾性成分增多
同樣是受字數(shù)所限,加上無實義的虛字很多,《詩經(jīng)》的不少詩句多為由兩個句法成分構(gòu)成的單一結(jié)構(gòu),主謂結(jié)構(gòu)如“君子至止”(《秦風·終南》),述賓結(jié)構(gòu)如“薄言采之”(《周南·芣苢》),偏正結(jié)構(gòu)如“參差荇菜”(《周南·關(guān)雎》),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如“爰笑爰語”(《小雅·斯干》)。
在《古詩十九首》類似的結(jié)構(gòu)中,其主、述、賓語前后則常有修飾性、補充性成分,試比較:
君子至止(《秦風·終南》) 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
薄言采之(《周南·芣苢》)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施于中谷(《周南·葛覃》) 潛寐黃泉下 (《驅(qū)車上東門》)
彼美人矣(《邶風·簡兮》) 盈盈樓上女 (《青青河畔草》)
正如趙敏俐先生所言:“三拍子節(jié)奏的五言詩,內(nèi)在地趨向于把一句詩分割成三個相對獨立的語意單位,為從句子結(jié)構(gòu)上增加主謂以外的附加成分提供了可能。這就促使了五言詩結(jié)構(gòu)的復(fù)雜化,從而提高了詩句的表達能力”[7]。
3.謂語形式多樣化
《詩經(jīng)》的謂語多由一個述語充當,或為一個簡單的偏正、述賓或述補結(jié)構(gòu),如“北風其涼,雨雪其雱”(《邶風·北風》)、“后稷不克,上帝不臨”(《大雅·云漢》)、“隰桑有阿,其葉有儺”(《隰?!?、“(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唐風·有杕之杜》)?!豆旁娛攀住穭t不然,其謂語形式豐富多了。光是動詞謂語的主要句法結(jié)構(gòu)就有述補式,如“游戲宛與洛”;狀述式,如“與君生別離”;述賓式,如“遙望郭北墓”;狀述賓式,如“先據(jù)要路津”;狀述補式,如“悠悠隔山坡”;述賓補式,如“置書懷袖中”;雙賓式,如“遺我一書札”;兼語式,如“思君令人老”。還有不少連謂結(jié)構(gòu),如“當戶理清曲”、“銜泥巢君屋”等,均描述了前后兩個動作行為,展示了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關(guān)系。
《古詩十九首》的謂語形式中還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出現(xiàn)了以動賓詞組充當狀語修飾主要謂語的復(fù)雜形式,如“清商隨風發(fā)”、“回風動地起”?!半S風”、“動地”均為動賓詞組,在這分別修飾“發(fā)”和“起”。此后這種結(jié)構(gòu)在五言詩句中逐漸增多,僅以“隨風”為例,魏晉詩中就有大量的類似詩句:素葉隨風起/輕葉隨風轉(zhuǎn)/千騎隨風靡/弦歌隨風厲/輕輦隨風移/清聲隨風起/魂氣隨風飄/芙蓉隨風發(fā)/落葉隨風摧/輕襟隨風吹/芳氣隨風結(jié)……。二是出現(xiàn)了主謂謂語句,如“美者顏如玉”、“故人心尚爾”。三是有的詩句以寥寥5字描述了三個動作行為,堪為后世一句三結(jié)構(gòu)之先驅(qū)。如:“攜手/同車/歸”、“回車/駕/言邁”、“奮翅/起/高飛”、“攬衣/起/徘徊”。這些詩句雖然數(shù)量很少,但代表了中國古典詩歌語言開始向精緊濃縮方向發(fā)展的趨勢。
此外,《古詩十九首》盡管在總體上句法平順,但也出現(xiàn)了一些句法變異現(xiàn)象,包括錯位與緊縮句,成為后世近體五言詩中某些句法的源頭。
(1) 賓語的中心語前置于動詞之前,如:“一心抱區(qū)區(qū),懼君不識察?!?《孟冬寒氣至》)
正常語序為“抱區(qū)區(qū)一心”,作為賓語中心語的“一心”移置于動詞前。
(2) 賓語的修飾語放在謂語之前,如:“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抒?!?《迢迢牽牛星》)
正常語序應(yīng)為“擢纖纖素手,弄札札機抒”,作為賓語修飾語的疊音詞均前置于動詞前。
這兩類成分異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究其原因,還是五言句在發(fā)展過程中滿足自身“詩化”需要的產(chǎn)物。如果按普通句法道來,將“抱”、“擢”、“弄”置于句首,詩句節(jié)奏為“一四”,是為散文句法,因而將雙音詞語前置于句首。
《古詩十九首》無疑為其后詩人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可資借鑒、模仿的詩歌語言和句法形式。曹植等建安詩人和阮籍等正始詩人的五言詩常常直接襲用《古詩十九首》的基本句式和詞語,這種現(xiàn)象可謂比比皆是,略舉以下對比詩句以見一斑: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 行行將復(fù)行(曹植《門有萬里客》)
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 各在天一方(徐幹《室思》)
與君生別離(《行行重行行》) 使君生別離(曹操《塘上行》)
道路阻且長(《行行重行行》) 大道夷且長(酈炎《詩二首》)
會面安可知(《行行重行行》) 會合安可知(徐幹《于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
越鳥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翔鳥鳴北林(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其一)
相去日已遠(《行行重行行》) 君去日已遠(徐幹《室思》)
浮云蔽白日(《行行重行行》) 浮云翳白日(孔融《臨終詩》)
游子不顧返(《行行重行行》) 行者不顧返(王粲《七哀詩》)
歲月忽已晚(《行行重行行》) 歲月忽已殫(劉楨《贈五官中郎將》)
棄捐勿復(fù)道(《行行重行行》) 棄置勿復(fù)陳(曹丕《雜詩二首》其二)
郁郁園中柳(《青青河畔草》) 郁郁河邊樹(曹丕《見挽船士兄弟辭別詩》)
昔為倡家女(《青青河畔草》) 昔為同池魚(曹植《種葛篇》)
蕩子行不歸(《青青河畔草》) 游子久不歸(曹植《送應(yīng)氏詩二首》其一)
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 亭亭陵上松(劉楨《贈送從弟》)
磊磊澗中石(《青青陵上柏》) 粼粼水中石(劉楨《贈送從弟》)
人生天地間(《青青陵上柏》) 人生一世間(徐幹《室思》)
斗酒相娛樂(《青青陵上柏》) 斗酒當為樂(應(yīng)璩《百一詩》)
驅(qū)車策弩馬(《青青陵上柏》) 驅(qū)車揮弩馬(曹植《驅(qū)車篇》)
雙闕百余尺(《青青陵上柏》) 雙闕萬丈余(曹植《仙人篇》)
歡樂難具陳(《今日良宴會》) 歡會難再遇(曹植《雜詩七首》其七)
彈箏奮逸響(《今日良宴會》) 彈箏奮逸響(曹植《失題·有美一人》)
新聲妙入神(《今日良宴會》) 新聲妙入神(曹植《失題·有美一人》)
人生寄一世(《今日良宴會》) 人生處一世(曹植《蹭白馬王彪詩》)
西北有高樓(《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浮云(曹丕《雜詩二首》其二)
上有弦歌聲(《西北有高樓》) 上有愁思婦(曹植《七哀詩》)
音響一何悲(《西北有高樓》) 音響一何哀(應(yīng)玚《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
中曲正徘徊(《西北有高樓》) 中路正徘徊(曹操《苦寒行》)
一彈再三嘆(《西北有高樓》) 一尺再三曲(劉楨《詩》)
慷慨有馀哀(《西北有高樓》) 慷慨有馀音(曹植《棄婦篇》)
愿為雙鴻鵠(《西北有高樓》) 愿為雙黃鵠(徐幹《于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
奮翅起高飛(《西北有高樓》) 施翮起高翔(曹植《送應(yīng)氏詩二首》其二)
所思在遠道(《涉江采芙蓉》) 佳人在遠道(曹植《閨情》)
白露沾野草(《明月皎夜光》) 白露沾我裳(曹丕《雜詩二首》其一)
高舉振六翮(《明月皎夜光》) 焦股振六翮(嵇康《述志詩二首 》其一)
與君為新婚(《冉冉孤生竹》) 與君結(jié)新婚(徐幹《于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
泣涕零如雨(《迢迢牽牛星》) 惋嘆淚如雨(曹操《善哉行》其二)
東風搖百草(《回車駕言邁》) 涼風動秋草(徐幹《于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
四時更變化(《東城高且長》) 四時更逝去(曹操《秋胡行》其二)
被服羅裳衣(《東城高且長》) 被服纖羅衣(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其十九)
驅(qū)車上東門(《驅(qū)車上東門》) 驅(qū)車出北門(曹丕《于明津作》)
年命如朝露(《驅(qū)車上東門》) 人命若朝霜(曹植《送應(yīng)氏詩二首》其二)
人生忽如寄(《驅(qū)車上東門》) 人生忽若寓(曹植《蒲生行浮萍篇》)
白楊多悲風(《去者日以疏》) 臨川多悲風(阮瑀《詩》)
生年不滿百(《生年不滿百》) 人生不滿百(曹植《游仙詩》)
何能待來茲(《生年不滿百》) 無為待來茲(應(yīng)璩《百一詩》)
仰觀眾星列(《孟冬寒氣至》) 仰觀三星連(徐幹《室思》)
憂愁不能寐(《明月何皎皎》) 展轉(zhuǎn)不能寐(曹丕《雜詩二首》其一)
攬衣起徘徊(《明月何皎皎》) 披衣起仿徨(曹丕《雜詩二首》其一)
淚下沾裳衣(《明月何皎皎》) 泣下沾羅纓(曹丕《于明津作》)
以上50組詩句,句式雷同、詞語相類,有的只有一二字之差,有的甚至完全一樣。相似者最多的是曹植,有學(xué)者以此作為一個重要依據(jù)推斷曹植即《古詩十九首》的作者,此說恐難成立。曹植相似詩句較多與曹植所作五言詩數(shù)量多有關(guān)(曹植五言詩65首,與建安七子五言詩的總量差不多),而且曹操、曹丕、徐幹、劉楨等均早于曹植,難道他們都沿用、模仿曹植之句法?如此多的詩句句法、語詞相似,只能說它們都深受《古詩十九首》之影響,故唐代詩僧皎然在論及建安七子時說:“語與興驅(qū),勢逐情起,不由作意,氣格自高,與《十九首》其流一也”[8]。
總之,《古詩十九首》保留了五言體成熟之初的各種印記,為日后五言詩的發(fā)展繁榮提供了養(yǎng)分和土壤,促成了“五言騰躍”局面的出現(xiàn),也為后世探尋五言體成熟軌跡鑄就了一座橋梁。
[1] (梁)鐘嶸著,曹旭集注.詩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75.
[2] (梁)劉勰撰,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49.
[3] 王力.古體詩律學(xu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4.218.
[4] 葉嘉瑩.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2007.65.
[5] 楊公驥.“風”“騷”傳統(tǒng)對后世文學(xué)形式的影響[J].文史知識,1986,(5):96-102.
[6] 張清鐘.《古詩十九首》匯說賞析與研究[M].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8.121.
[7] 趙敏俐.兩漢詩歌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257.
[8] 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2.228.
Abstract:The typical formats extracted from all 254 verses show the overall syntactic appearance ofNineteenAncientPoems, from which we can get a glimpse of its outstanding features: the status of the “23” rhythm had been established, the double syllable words had been widely used, the function words ha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sentence structure had became more complex. The significance ofNineteenAncientPoems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syntax is not just to provide its constructions which Zhengshi poets could learn, but more importantly is to lay the following two thousand years the basic pattern of WuYanShi syntax.
Keywords: ancient poetry; syntax;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ce
(責任編輯:薛 蓉)
OntheCharacteristicsandSignificanceoftheNineteenAncientPoemsSyntax
SUN Li-p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2013-12-11
孫力平(1951-),男,江西南昌人,教授,博士,從事中國古代詩學(xué)和漢語語言學(xué)研究。
I222.7
A
1006-4303(2014)01-0008-06